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州內人文古蹟眾多,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下轄1個縣級市,7個縣。另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湘西州人民政府駐地在吉首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湘西少數民族人口占77.21%。土家族人口占42.75%;苗族人口占33.88%。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吉首市的一個古老的縣城。鳳凰城四面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中國第101座歷史文化名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苗族:一個古老的民族,其祖先是蚩尤,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巫儺文化 。苗藥的量大質好,常見的藥可達1500種之多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刺繡和蠟染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土家族信仰多神,表現為自然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傳統工藝以“西蘭卡普”最為典型。土家語“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織錦。“西蘭”是鋪蓋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蘭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鋪蓋,被稱作“土家之花”。西蘭卡普織工精巧,色彩絢麗,圖案新穎,多達幾百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齊名,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景區。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城緊鄰沱江而建,吊腳木樓佈滿山坡。鳳凰城建設古樸典雅,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明清古建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和“畫鄉”之稱。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沱江

湘西沱江為湖南省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9個鄉鎮,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沱江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吊腳樓形成古城絕美風景。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沱江吊腳樓

吊腳樓坐落在湘西鳳凰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後懸於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全長240米,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鬥式木結構,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上層寬大,下層佔地很不規則;上層做工精細考究;下層不作正式房間,上下穿枋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使之垂懸於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是幹欄應該全部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建築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吊腳樓,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居室;下層關牲口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落地的柱子為柱,不落地的童柱為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吊腳樓大戶人家佈局圖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全部用杉木建造。不用一個鐵釘也十分堅固。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苗族的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徵祖先靈魂的聖樹。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吊腳樓建築步驟圖

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回龍閣古街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兩岸有百年曆史的吊腳樓。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建議遊覽路線:虹橋西路三岔口(步行開始) ->沈從文故居-->古城私立博物館->田興恕故居->升恆門->南華山神鳳文化景區大門->虹橋->萬名塔->東關門->跳巖->雪橋->南華門(步行結束),遊覽步行約1小時。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虹橋西路石板老街三岔口

寬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門口往西,經十字街、東正街、西正街、回龍閣、營哨衝、陡山喇、接官亭、沈從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長3000多米。是鳳凰最繁華的商業街。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沈從文故居

中營街24號,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鳳凰古城之所以有名,離不開沈從文先生。故居是其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裡。故居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築,具有濃郁的湘西特色。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1919年,沈先生來到北京,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後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2006年,沈從文故居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私立)博物館

坐落在鳳凰古城道門口,館長雷雨田。坐落在原陳寶箴世家的百年老宅,佔地面積達1600多平方米。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曾在鳳凰城做過二品道臺,這座博物館裡的幾處老建築,就是陳道臺當年的老宅基地。博物館除了全面展示陳寶箴世家的生活遺蹟,以及他們與古城鳳凰的深厚淵源外;集中展示館長自己收集的藝術品及文物、古董。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田興恕故居

田興恕(1836年—1877年),清朝將領,因斬殺傳教士被流放新疆,後經左宗棠請奏釋放,遣回鳳凰,年僅41歲含恨辭世。其故居位於鳳凰古城東正街25號,建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故居整體建築氣派恢宏,造型簡單、大方,外表樸實素潔,是古城內中西結合的典範。田興恕故居,如今仍由田氏後人管理,其間佈置仍循當年模樣。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升恆門(東門城樓)

東門城樓即“升恆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其城樓式樣,仿北京前門用城磚砌築,樓高11米。城牆修築全部採用紅砂條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鳳凰古城開設四大門,並建造了巍峨的城樓,東門稱“升恆門”,南門曰“靜瀾門”,西門叫“卓城門”,北門為“壁輝門”。1940年,當時的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下令將所有城牆拆除。而鳳凰東、北二門因防洪需要得以留存。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東門城樓城門上為兩層譙樓,古色古香。 東門城樓頂樓結構巧妙。具有簡單實用、古樸大方的特點和明清建築穩重、嚴謹的風格,為五個城樓之冠,富於南方古建築的特點。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南華山神鳳文化景區大門

南華山神鳳文化景區,中國首個鳳凰文化全體驗景區。景區涵蓋十多處主題景點。景區核心聖地神鳳殿,鳳凰臺為俯覽鳳凰古城勝景至妙之處。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虹橋

鳳凰古城虹橋位於沱江之上,原為石拱橋,建成於1670年(清康熙9年),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長112米,寬8米,高10.2米,橋身載重量80噸。因建此橋所用岩石均為硃紅色砂石,橋建成時宛如彩虹臥江,起初命名為臥虹橋,後稱為虹橋。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虹橋分為上下兩層,一層主要是商鋪和雜貨店,二層是民俗文化樓,裡面藏有從古到今所有關於虹橋風雨樓的書畫作品,也是個觀光和喝茶的好地方。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萬名塔

萬名塔高21米,屹立沱江北岸。塔的前身為建於清嘉慶年間焚燒字紙用的字紙爐塔,原塔三層,為六角三級磚塔,塔高11米,下大上小逐步收縮,中空很小,僅能衝煙。一年四季有人在這裡燒字紙。小塔後來被毀,僅留廢墟。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虹橋老照片,可以看到以前的字紙爐塔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現在的塔是由著名畫家黃永玉輔助,沱江鎮牽頭,廣大群眾集資在字紙爐塔的廢址上重修的,現塔高21米,為六角磚塔,塔面飾以彩繪、雕塑;迎水一面正門之上刻“萬名塔”三字。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字紙爐塔

“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的一種良好美德。相傳,中國文字是由上古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發明的,古人認為應當對寫有文字的紙張表示尊敬和愛惜。於是把寫有字的紙收集起來,焚燒成灰,稱為“字灰”。那個時候,中國各地都建有專門焚燒字紙的“惜字塔”。惜字塔又名惜字樓、字紙樓、字庫塔、聖蹟亭、敬字亭等等,用於焚燒收集的廢紙殘書。敬惜字紙的習俗曾經給中國帶來醇厚的文明與道德風尚。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刻有“敬惜字紙”字樣的磚爐

東關門(許願亭)

<strong>東關門位於鳳凰古城沙灣附近,靠近虹橋,處在去萬壽宮的必經之路上。東關門始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是一個石木結構建築,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方方正正的石堡,中間有方形的門洞,就是關口,清時有士兵把關,盤查過往行人;上層是木製的亭子,清時為住兵間,現在的亭子是後建的,當地人認為此處“聚山水靈韻鎖前世今生”,故稱許願亭。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跳巖

位於鳳凰古城北門外沱江河道中。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舊時是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跳巖全長100米。共有15個巖墩,巖墩均用紅砂塊石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鏈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洪水沖走。現在仍堅固牢實,保存完好,如今仍然是人們來往的要道,而且成為鳳凰古城頗具民族特色的亮麗風景。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新修的雙墩跳巖,橫跨江上,每排跳巖66墩,來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跳巖,是一種簡單又古老的渡河工具, 將一些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塊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塊之間相隔約一步之遙,就形成了跳巖。因為跳巖橋面是不連續的,所以從嚴格定義來看,跳巖是橋的雛形,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橋。跳巖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有兩個跳巖,一新一老,有木板的為老跳巖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雪橋

2011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在家鄉鳳凰古城沱江親自設計並建成了風、雨、雪、霧四座景觀橋。“雪橋”坐落在沱江北門景點附近,仿古修建。“雪橋”還是縱覽沱江風光美景的好地方,登上雪橋,古樸的吊腳樓、臨河兩岸的客棧、酒吧,以及虹橋等美景一一盡收眼底。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南華門

南華門是鳳凰古城的入口之一,是鳳凰的地標性建築。是新、老鳳凰城的分界,進南華門是鳳凰古城,出了南華門就是新城區。上世紀80年代修建,成為當時過往車輛必經之路,也是鳳凰古城的門戶,為仿古城樓建築。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北門城樓及古城牆

北門城樓始建於明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將磚城改建為石城,北門定名為“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北門城樓採用本地紅砂條石築砌。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城樓用青磚砌築,石座卷頂。城樓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能控制防禦城門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範圍。北門城樓與東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熊希齡故居

文星街10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門、窗上或雕花或繪圖,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築模式,極富民族風情。熊希齡,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間小平房裡。因反對袁世凱獨裁,辭去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陳氏宗祠

又叫朝陽宮,是鳳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是鳳凰古城中至今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築的宗祠傑作。坐落於古城區內的西門坡,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大門、正殿、戲臺、左右包廂、廚房、廁所等14間房屋渾然一體,構成了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堪稱建築精品。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戲臺背靠大門牌樓,與正殿相對,離地2.1米,臺上正中題曰"觀古鑑今",臺後正中彩繪福祿壽三星畫,上面藻彩繪戲劇人物九幅,均是一幅一典。臺頂為重簷青瓦屋面,飛簷翹角,古雅端莊。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煙迷水鄉景朦朧,雨霏絲絲育花紅。鳳鳴晨曦蘭舟影,凰鸞曲婉古樓中。——沈從文《邊城》

探尋湖南老建築:鳳凰古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