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聯儲不屬於美國政府?

金風落葉入錦城


先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美聯儲為什麼不屬於政府?

因為兩個字,自由。


在無數的電影鏡頭上,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尊雕塑,她手持火炬,目光迥異而堅定地望向遠方,這就是美國的標誌–自由女神像。自由,這是美國人最熱衷於追求的理念,儘管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雖然美國槍擊案頻發,可人們仍舊不願意立法禁止持槍自由。可以說,這一理念催生了美國大大小小的國家構架。


在女神像的左手裡是美國著名的《獨立宣言》,在這份宣言裡確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制度。

這套政治制度的優越之處就在於權利的相互監督和制約,大家誰也不能大權獨攬,國家機器也不會為任何一部分人服務。說白了,美國就是一群社會精英分子,通過社會契約精神,共同代為治理國家。無論你是總統,還是村長,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還有,記住契約精神,這一點對你理解美國很重要。


如果說三權分立是自由精神在政治領域的體現,那美聯儲就是其在金融領域的代表。

從金融發展的需要,國家確實有設立中央銀行的必要,但是在政治領域行政部門有司法部門監督,央行有發行貨幣等重大權利,設立後,誰來監督他呢?會不會成為政府部門剝削人民的工具?

一位作家在他寫的書裡說到:美國人是世界上最不相信自己政府的國家,沒有之一。

但事實上,美國也曾設立過屬於國有的央行。

第一合眾國銀行。

生於1791年,卒於1811年,死亡原因國會20年授權到期沒續約。

第二合眾國銀行

生於1816年,卒於1836年,死亡原因國會20年授權到期沒續約。


美聯儲是怎樣不屬於政府的?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儲備法案》決定成立美聯儲。這次美國人設立央行也是很擔心,不過沒辦法,連續爆發的金融危機強烈需要一箇中央銀行來把控全局,因此他們在法案上寫下了這個規定: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時不受包括總統在內的任何行政政府部門干預。

美聯儲由管理委員會、12家聯邦儲備銀行和公開市場委員會組成,12家聯邦儲備銀行又由4000傢俬營商業銀行構成。所以在制度層面,美聯儲是代表全國最廣大銀行的利益,可以說美聯儲內部都不會有哪個人說了算,他們就更不可能統一聽命於政府了。


美聯儲主席是由美國總統提名,經國會確認通過後上任的,但總統沒有罷免權,還有一點美聯儲主席任期可以到14年,而總統最多8年。美聯儲是對國會和老百姓負責,很多美聯儲主席在全世界都很牛逼,比如格林斯潘,任期跨越6個美國總統,是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很多人都說,誰當美國總統不重要,格林斯潘當美聯儲主席就行了。也因此,美聯儲的官員有和政府硬扛的資本,就這個水平,在哪裡找不到好工作呢?

題主的第二個問題,這說明了什麼。

這個問題範圍比較大,說政治也行,說經濟也行,說文化也對。就如前文所說,美聯儲就是美國自由精神的一個縮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一個國家的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好不容易有了央行,還不屬於國家,在很多人的思維裡,這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是在美國竟然運營的風生水起。

自由和效率一直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民主到底好不好,現在還不好下結論,但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民主不是一個最好的社會制度,但可以防止最壞的事情出現”!

以上關於美聯儲的幾點見解,如果你也贊同,歡迎點贊關注,帶你走近銀行,做自己的理財小達人!


四大財子


美聯儲作為一傢俬人銀行,實際上卻相當於美國的央行,可以發行美元。更重要的是,美聯儲是完全獨立於政府的,也就是政府不能強制要求美聯儲做什麼?反而是要求著美聯儲。

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利,美國政府缺錢只能以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來發行國債,然後用國債做抵押到美聯儲換錢,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是國債。

那麼我們來看看美聯儲組成美聯儲的都是誰。

美聯儲的股東是3000多家美國會員銀行,美聯儲委員會的委員包括主席任職長達14年,跨越數屆總統和國會議員任期,確保獨立性。美聯儲在美國全國成立12個儲備區,每個區成立一家儲備銀行,各地區會員銀行按照比例認購。

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分自願性入會和強制入會。全國性的大銀行強制入會,州內銀行,自願選擇入會。非美國銀行不可入會。

沒錯,這裡只是說了非美國銀行不可入會,但是沒有說美國銀行的股東不能是外國人。所以一些銀行世家和資本大鱷對美聯儲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美聯儲的分支之一紐約聯儲,曾經花旗、摩根大通、漢化、漢諾威幾家銀行曾是大股東,這幾家銀行背後多多少少有著資本大鱷的影子。

美聯儲在貨幣金融政策上有獨立的決策權,直接向國會負責。也就是美國總統對美聯儲委員會主席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反而美聯儲主席對美國經濟起重要的作用。

調整利率是美聯儲宏觀調控美國經濟的主要手段。美聯儲的每一次調息,對經濟的影響都是世界性的。


麵包財經


美聯儲不屬於美國政府,但它是美國的中央銀行,屬於聯邦政府機構!

費蘭茲.皮克說過:″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

《貨幣戰爭》一書說:″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事實正是如此,″貨幣發行權可以說是關係到一個政府的最核心利益!但是美國政府卻從來沒有過這個權力,在美國,如果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國民的未來稅收(國債丿抵押給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美元)!

因此,″美聯儲誕生以後,由於它的神秘性和權威性,一直就佔據著世界各國新聞的頭版頭條!

在克林頓時期,如果克林頓跺跺腳,打:顫的不過是白宮,如果格林斯潘一打噴嚏,世界就得下雨!

我們不可以知道美國總統說了什麼?但是我們一定要豎起來耳朵聽美聯儲主席講了什麼!雖然美聯儲的"權力"在美國第二,但是在全球它是第一。他們是美國七大財團的代言人,控制著美元的發行,從而影響全球經濟!

在美聯儲成立之初,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暑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紐約城市國家銀行(後來和第一國家銀行合併為花旗銀行)持有3萬股。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萬5千股。保羅.沃爾克的國家商業銀行2萬1千股,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100200股,大通銀行6千股,漢華銀行6千股,這六家銀行持有美聯儲40%股份!

到1983年時,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諾威製造7%,漢華銀行8%!

美國這個既神秘而又權威的央行,誕生之路可說是充滿了″坎坷和崎嶇"!

在18世紀末時,美國就期盼著能有一家央行,雖然當時試圖兩次建立!但是都遭到失敗!

第一次建立的第一銀行,死在了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手上!他認為第一銀行的存在就是一種錯誤!

他認為,第一銀行帶來的只有瘋狂,貪婪,混亂,漢密爾頓(行長丿不過是為一群賭徒撐腰…!所以,他不惜從憲法中找出理論依據,停止了國會為第一銀行發許可證的行為,最終,第一銀行關門大吉!

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為了獲得大量資金用於戰爭,他授權財政部發行"美國政府券"又稱綠幣,在戰爭期間總計發行4.5億綠幣。

商人和工商業者普遍歡迎,而銀行家卻對此恨之入骨!在1百多年後,有人質疑林肯發行的這些的綠幣倒底省下了多少利息?財政部花了幾周時間,認真反覆計算過後得出結果,一共為美國政府省下40億美元的利息!

而南北戰爭的主要原因就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戰爭!而戰爭打到1863年時,林肯需要更多的綠幣去贏得戰爭勝利,這就需要國會第三次批准他發行綠幣,而這些精於算計的銀行家總結前二次的經驗教訓後,死命堅持不在做賠本買賣,無奈之下的林肯不得不做出重大妥協,簽署了1863年的《國家銀行法》

它第一條的核心就是,各家銀行將獲得發行美國貨幣的權利,他們以美國政府債券作為發行銀行券的儲備金,實際上已經將美國的貨幣發行和政府的債務緊緊捆綁在一起,結果是,美國政府不得不永遠債務纏身!精明算計的銀行家終於得逞,他們可以安享國債利息!

林肯也是懂經濟和貨幣的,他當時的妥協,不過是權宜之計!1865年他獲得連任後,首先做的一件事就要把《國家銀行法》廢除,結果是,"獲勝後41天的林肯就被刺殺!

而銀行家並沒有因為林肯的死而罷手,他們決定將林肯發行的綠幣″斬草除根"。1866年4月12日,國會通過《緊縮法案》,計劃召回所有流通綠幣,然後徹底的終結綠幣的流通!

1873年《硬幣法案》又獲通過,史稱″1873惡法"!其宗旨就是將銀幣從貨幣流通中徹底的清除。

1873年後,由於《緊縮法案》和《硬幣法案》的出臺,直接導致了1873至1879的經濟大衰退,美國的失業率達到%30.無比憤怒的美國人採取各種手段,希望回到綠幣和銀幣共同構成的時代。

在這一蕭條和針鋒相對的情況下,詹姆斯.加菲爾德成為總統,他明確了問題的要害,並說,″任何一個國家裡,誰控制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丿系統非常容易的由極少數人用這樣和那樣的方法來控制時,你就不用別人來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這話讓銀行家十分不爽,於是,幾個星期後,加菲爾德總統就被另一個"精神病患者″查爾斯.吉托爾於1881年7月2日行刺,於1881年9月19日去世!

19世紀中葉,國際銀行家及其在美國的代表,用神聖的金權逐步瓦解了神聖的民權,他們在與美國民選政府關於貨幣發行權進行的殊死博鬥中佔據了上風,在這一時期,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此美軍諾曼底登陸的第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高!

美國的第一和第二銀行最終都死在了可預見的"利益衝突下,在此後的70多年間,美國在也沒有建立一家中央銀行!

1873和1893,以及1907年三次的銀行擠兌恐慌後,終於在1908年,美國設立了國家貨幣委員會,由18名國會議員組成,來自羅德島州的資深議員納爾遜,奧爾德里奇任主席。

於是《奧爾德里奇計劃》誕生,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以中央銀行為中心的國家儲備協會,中央銀行有權影響金融狀況,併為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貸款。

但是此計劃受到議會里很多成員激烈反對,未獲通過!它未獲通過的原因是,″因為他把美聯儲完全定性為一個私人機構。

但是,1912年的民主黨人威爾遜入主白宮後,剛開始時,由於此計劃出於共和黨人之手,他差點把計劃徹底的扼殺,但當他仔細閱讀之後,認為其框架具有很多優點,不久後,在威爾遜總統的允許和支持下,參議員歐文和眾議員格拉斯以《奧爾德里奇計劃》為基礎,在1913年,正式推出《聯邦儲備法案》。《聯邦儲備法案》更強調了美國聯邦政府在美聯儲中的影響,將其定性為聯邦政府機構。1913年國會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威爾遜總統籤暑了該法案,正式宣告美聯儲成立!

1914年8月1日開業,1914年11月16日開始運營,總資產價值為1.43億美元,來自於美聯儲銀行向參與認購的各國民銀行的股東們出售的股份!

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分佈在美國各地區的12家聯邦儲備銀行組成,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監管著整個系統,使國家各方面的信息也都能彙總到華盛頓。

從1913年開始,美國國會和政府,財政部與美國的貨幣發行徹底脫鉤,唯一能搭上關係的,那就是美國財政部是承擔貨幣發行抵押債務的一方,而美聯儲是貨幣發行的一方。

美聯儲是美國最高的貨幣政策主管機關,負責保管商業銀行準備金,對商業銀行貸款及發行聯邦儲備券。聯邦儲備委員會也是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

而美國的貨幣政策主要依賴三個工具來實施。

一:規定銀行間貸款利率。

在議息會議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投票決定其升降。委員會成員包括華盛頓聯邦儲備局的7位執行委員,以及5個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共計12票,公開市場會議每年在華盛頓召開8次!

二:改變儲備金。

如將銀行儲備金的數額從佔總存款的10%降價到9%,就會增加1%的貨幣量。由於改變儲備、金數額沒有銀行利率那麼容易控制,所以不到必要時,美聯儲一般不會用這種方式!

三:規定貼現率。

這也是美聯儲能夠直接規定的唯一利率。其所指就是儲蓄銀行機構向美聯儲借錢時需要支付的利息!貼現率變動的一個強烈信號,就是表明當前的市場出現危機或是緊急的情況,為避免銀行大批倒閉,美聯儲就可以通過扮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來借錢給銀行機構,而不是向某個私人財團或者銀行尋求幫助,也就是說,以貼現率借到的錢往往可以救急,但不到萬不得己時,一般不會動用這個窗口。

正是由於美聯儲的先天特性,使它成為了當今華爾街金融,以及資本家的利益代言人,使它不能真正的服務於美國的人民大眾,這也成為美國經濟陷入70年末期的滯脹後,為推動經濟增長,只能是通過鼓勵美國人寅吃卯糧,瘋狂消費,引誘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快速增長!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衍生品市場鏈條過長,而基本面不斷被忽視,使風險不斷放大,終於演變成07的美國次貨危機。而次貨危機又直接演引發了08年的金融海嘯!

也正是美國經濟走進了這種無法改革醫治的絕症怪圈內,因此只要美國的經濟指標一好看,而美國經濟就要過熱,美國經濟一過熱,就意味著經濟危機的又一次降臨!降臨的危機刺破過熱經濟的泡沫後,便意味著巨大的傷痛來到,而危機後一地雞毛式的巨大傷痛者,就是首當其衝“,誤入泡沫從中的弱勢群體!"



相忘江湖71941665


首先要明確一點,美聯儲的全稱是“聯邦儲備體系”,它是一個體系,不是一個單一機構,這個體系的組織設計非常複雜,所以不能簡單地劃分它的組織性質。

聯邦儲備體系由三部分構成:聯邦儲備理事會(7名理事構成,獨立的政府機構,不隸屬於聯邦政府,整個體系的核心管理決策機構);FOMC會議(以會議形式存在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每年召開8次,每次召開FOMC會議時,7名理事+12名地方聯儲銀行行長都要參加,但在每次會議上,對政策制定有投票決定權只有12位,7名理事+5名地方聯儲銀行行長);12家地方聯儲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整個體系的運行實體基礎,各個地方聯儲銀行均是由完全的私人資本出資組成的,但是各地方聯儲銀行的實權機構是其董事會,且董事會的9名董事推選和任命又是有嚴格的法律規定的,不是誰佔的股份多誰就說了算,另外,各地方聯儲銀行還受聯儲理事會的一般監督和領導,12家地方聯儲銀行都是圍繞以聯儲理事會為中心來運營的)。

聯邦儲備體系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要更深入瞭解,可閱讀我的文章《美聯儲:硬核剖析聯邦儲備體系》


格物資本


這裡有一個誤解,美國政府是聯邦政府,主要包括國會、總統和聯邦法院三部分組成。與國內主席負責制不同,美國聯邦政府下的總統權利很有限,至少在國內是這樣的,更多權利仍然在各州政府手裡。

美國之所以在建國以後很久才開始出現聯邦級銀行,就是因為各州政府擔心聯邦政府權利過大,這也是美國“央行”在美聯儲之前兩度倒閉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國內是非常講究權利制衡的,這是被寫入憲法的,並且美國憲法可不是哪個總統想改就能改的。聯邦政府從成立之初的設想就不是對美國各州進行管理,現在仍然是這樣,各州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權利,包括立法權、人事任免權等,所以才會出現州政府官員不鳥總統的情況出現。



貨幣發行權作為一項重要權利,顯然也是要受到制約的,如果把這個權利給到聯邦政府,那聯邦政府手裡的權限就會非常大。美國主張貨幣政策既要符合富人的利益,也要符合窮人的利益,所以就一直將美聯儲獨立運行,不歸聯邦政府管理,也不歸其他各州管理,而是由7名執行委員和12個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組成的委員會管理。

不過總統美聯儲的7名執行委員需要經過總統提名才行,但只能每2年提名一人,並且總統只有提名權,沒有罷免權,想罷免美聯儲執行委員需要國會三分之二投票同意。



是不是覺得挺有意思?權利很分散,美國就是靠這種分散的、相互制衡的機制成為今天的世界霸主,所以我們也沒辦法說這種機制不好。


坤鵬論


美聯儲是一個奇怪的實體。它存在是由於國會的行為。但它也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因為它不屬於政府的行政或立法部門。美聯儲的存在是因為國會創建了美聯儲,但它沒有通過任何國會或總統的批准制定政策措施。在政治上,這使它成為一個非常獨立的實體。

與許多其他中央銀行一樣,美聯儲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但也是最終對公眾和國會負責的機構。國會將最大就業和穩定價格確定為美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關鍵宏觀經濟目標。美國國會還組織美聯儲確保其貨幣政策決策側重於實現這些長期目標,並且不會受到可能導致不良後果的政治壓力。因此,理事會成員的任期為14年,而理事會主席的任期為四年。當選官員和政府成員不得在董事會任職。

美聯儲沒有通過國會預算程序獲得資金。美聯儲的收入主要來自其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獲得的政府證券的利息。其他收入來源是聯邦儲備系統持有的外幣投資利息; 提供給存款機構的服務收取的費用,如支票清算,資金轉賬和自動清算所業務; 和存款機構貸款的利息。支付費用後,美聯儲將剩餘的收益轉為美國財政部。


走進伊拉克


美聯儲不屬於政府,但也算是一個聯邦管制機構。在崇尚權力制衡的美國,美聯儲(也就是中央銀行)跟政府之間越少互相干涉越好。不過,兩者經常是“愛恨交織”的關係。想想特朗普從競選到上任,連著炮轟了兩屆美聯儲主席的利率政策,更別提現任主席鮑威爾還是他親自任命的,可見這關係之糾結。

(來自CNBC)

首先,我們要弄懂美聯儲是幹什麼的。美聯儲是一個全國性的管制銀行。為了防止金融家們夥同政府霸凌美國貨幣體系,美聯儲經常擔當“救火隊”的角色。在一百多年前,許多崇尚自由市場的政客認為美國不需要設置中央銀行。但是,在1893年和1907年的金融危機時,數十家銀行接連破產,甚至市政府為了救他們而自己瀕臨崩潰。人們因為害怕自己的財產被銀行賠光,一窩蜂湧去櫃檯把自己的存款提取一空,加速了銀行的倒閉,造成社會恐慌。那些嚷嚷著不要中央銀行的政客的面子丟大了,開始研究一個監管國家貨幣狀況的系統。

(來自The Global Movement)

怎麼樣才能防止金融家與政府同流合汙劫持美國貨幣體系呢?國會、財政部、金融界不斷博弈,反覆爭吵。1913年,大家終於整理出一個美聯儲初始結構,全國設置了12個地方儲備銀行,並且規定地區銀行的管理者不能是政府官員。為了平衡這種自治,聯邦委員會的理事們由總統任命。委員會里還派駐了財政部長與貨幣審計長兩名政府官員。

(來自HBCU Money)

後來,大家發現這樣的設置使得地方各自為政,聯邦委員會有名無實,於是在1935年出臺改革法案奠定了現在美聯儲的結構:制定貨幣政策,以及對地方銀行進行調控這些重要職能收歸聯邦委員會。為了避免政府對委員會施壓,明確了委員會不直接對總統、國會負責,而是對社會負責,然後把派駐委員會的兩名政府官員給踢了出去。由此,美聯儲更接近一般理解的中央銀行,與政府,尤其是財政部“一刀兩斷”。

(來自Wall Street Journal)

美聯儲這種“獨立性”也體現在委員會的任期上。理事們的任期至少是14年,跨越了多個總統選舉週期。一旦總統提名通過,便可開始獨立行使職權,有時候也會惹得總統不滿。比如特朗普最近嗆了委員會主席鮑威爾,表示自己未必贊同現在美聯儲加息的決定。

當然,美聯儲也不能隻手遮天。理事會每年需要向眾議院議長提交工作報告,而國會也有權對美聯儲的運作提出質詢,並通過法案來修正錯誤。1977年美聯儲改革法案,以及2010年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就是例子。


記者王冠


關於美聯儲的概念,大量網民都來自於科幻小說《貨幣戰爭》,所以不僅是錯誤的,更是荒謬的。

首先美聯儲是聯邦貨幣體系,如假包換的官方機構,成員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對國會負責,這個跟最高法院是一樣的。

我們一般理解的美國政府,包括立法的國會,司法的最高法院,行政的各部,這其實是中國人的理解。就好像中國人把state 翻譯成州,把president翻譯成總統一樣,其實是中國大一統觀念對美國體制的一廂情願。state 貨真價實就是一個國家,只不過遵守聯邦憲法而已,而president只是一個召集人,別說總統,除了白宮誰也統不了,超了預算,財政部說不給它錢就不給它錢,所有的行政命令都是一種對事務的處置權而已。

說回美聯儲,它本質上就是美國政府的一部分。因為中國搞政治理論的一幫人“三權分立”念順口了,所以不把發鈔權當回事,以為就是誰的附庸。在美國不是,美國是“四權分立”,美聯儲是負責獨立管理金融的聯邦機構。

當然也別把美聯儲的獨立性說的那麼強,跟最高法院一樣,畢竟國家治理需要各種力量協商妥協,總統的意見一般還是會得到充分的考慮。三權分立、四權分立都是為了制約,不是為了撕裂。這個在中國“鬥爭哲學”中長大的人很難理解,就不多說了。


GY1958


顯然問這個問題的網友是受到了《貨幣戰爭》這類書的影響,才可能問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準確的。

美國很多大學經濟金融系的基礎課上就會對美聯儲詳細介紹。順便提一下,我之前至少在我的三本書中詳談過美聯儲;最近,由我策劃,我多年老友、前美聯儲高級董事總經理理查德·羅伯茨所著的《手持柴火的滅火人:美聯儲》一書中,對美聯儲也有客觀精準地介紹。

看過那些書的網友都會知道,問題之中“美聯儲不屬於美國政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美聯儲從最初就設計為準公立機構,雖然之後組成美聯儲的12家地區性聯儲銀行是私有制的,但從實質控制權來看,美聯儲是由美國國會與聯邦政府雙重控制,並接受大眾監督的美國央行。也就是說,美聯儲其實是公私合營的金融機構。

而這樣結構的目的是防止公立的聯邦政府侵犯私人機構的權益。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美聯儲雖然不是官方機構,但事實上,它已經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承擔貨幣發行和對金融機構監管的職能,與它國的中央銀行沒有了區別。

至於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成立一家官方機構作為中央銀行,而選擇一傢俬營機構承擔中央銀行的職能呢?原因有很多。

美國建國之初就特別注重權力平衡與制約。這和美國確立了聯邦制度有很大的關係。中央政府的權力是各州讓渡出來的,因此建國之初,各個州並不需要給中央政府太多的權力,否則將會影響州內事務。



建國之初,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就提議建立中央銀行承擔貨幣發行的職責。但國會否決了這個動議,反對者主要擔心這三個方面:其一,這樣一個全國性銀行比其他銀行有更多競爭優勢,會造成它在私營銀行業務上的壟斷;其二,該銀行超出美國憲法規定的聯邦政府權限;其三,成立全國性銀行會削弱各州政府的權力。儘管漢密爾頓力排眾議,於1791年在費城成功建立了這樣一個銀行——美國第一銀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但國會只批准第一銀行經營20年。20年後,必須獲得國會批准,第一銀行才能繼續存在。



1811年,第一銀行的20年經營期限到了之後,國會沒有批准它繼續存在,第一銀行被迫關閉。第一銀行關閉後,由於缺乏一箇中央銀行的類似機構,全國金融秩序出現了混亂。於是1812年美國國會授權建立第二銀行,經營期限也是20年。20年之後,第二銀行也解散了。

之後美國經歷了長期的自由金融時代,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機構管理金融業務。在各個商業金融機構沒有出現危機的時候,中央銀行似乎覺得可有可無。但是遇上金融危機,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金融機構,對全國金融秩序進行規範和管理,國民經濟很容易崩潰。20世紀初美國金融行業就出現了嚴重的危機,為此成立於一個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就特別重要。



但習慣了自由的美國,對政府總是有一種天然的警惕性。在各方妥協之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由此誕生。這個儲備系統並不是政府機構,官方只是其中的股東之一。但同時也確定美聯儲是非營利性機構,它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性機構,是以管理全國的金融秩序為主要目標。

這個就是構成了經歷了美聯儲的主要特點,第一非官方,第二非盈利。說到底,他這個特徵是由於美國政治制度造成的,即大社會小政府。主要是擔心銀行過於強大後會綁架整個經濟,同時政府的手過於強大,會遏制人們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