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羅輯思維,2012年由申音和羅振宇創立,兩人於2014年分手。

脫不花隨後加入羅輯思維任CEO,2015年羅輯思維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元,獲得中國文化產業基金、啟明創投、真格基金、柳傳志等機構和大佬的投資。

傳說,羅輯思維2016年實現營收2.89億,淨利潤為4462萬元;而不久前剛上市的創業黑馬,2016年的營收才是1.8億。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1羅輯思維的合夥人分手

約在2007、2008年,申音隨牛文文離開企業家雜誌,創立《創業家》雜誌,是創業家的首任主編,約在2010年底從創業家雜誌離職。

據說,創業家在2010年底有多位核心人員離職,最近上市的創業黑馬則是在2011年成立的公司。

申音說,在2010年從創業家雜誌離職後,選擇了去做營銷。

2011年10月,申音出資成為新勢聯合(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B公司)的大股東。

2012年8月,申音全資收購了新勢聯合(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B公司),成為該公司的唯一股東。

➀ 申音與羅振宇合作開始

2012年4月,申音與朱珊珊、孫佳佳、羅振宇4人創辦了獨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A公司),據說當時的股權比例為:55:15:15:15

2012年9月,申音將B公司裝入A公司,B公司成為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申音與羅振宇的利益實現深度捆綁。

2012年,申音分別與薛蠻子程苓峰等著名人士合作,出品了《蠻子文摘》、《凱子曰》等產品。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➁ 羅輯思維取得初步成功

2012年12月,羅振宇、申音合作推出《羅輯思維》脫口秀節目。

2013年8月,“羅輯思維”微信粉絲約50萬,進行第一次無條件的會員招募,普通會員200元,鐵桿會員1200元,不承諾任何回報。

第一天就招募了5000多交200元的普通會員,1000多交1200元的鐵桿會員,一天收入200多萬。

2013年底,羅輯思維微信粉絲約150萬,進行了第二批招募會員,吸引了將近2萬的普通會員,5000的鐵桿會員,收入近1000萬。

在羅輯思維取得成功的同時,公司也在進行調整, 2013年12月,獨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朱珊珊、孫佳佳兩位股東退出,剩下申音和羅振宇兩位股東,申音持股82.35%,羅振宇持股17.65%。


➂ 階段性成功後的分手

羅輯思維在商業上的階段性成功,成為中國互聯網知識社群第一品牌,引起投資人的關注,據說已有投資人給出1億的估值。

而不幸的是,在2014年5月傳出申音和羅振宇分手。

2014年5月18日,申音微博說:

羅輯思維是我和羅老師共同創建的獨立新媒公司其中一個項目,因為大家支持團隊努力,僅一年半就有200萬微信用戶,視頻也有過億人次觀看。由於對未來發展方向各有想法,羅老師有意獨自運營這個項目,諸多事宜我們仍在一一協商,一切都會以我們的用戶和合作夥伴為重,一切都會有禮有信有量。

而羅振宇的的微博:

當時張偉平和張藝謀鬧分家,還在想張藝謀為什麼一言不發。時過境遷才發現,手藝人還是拿手藝說話,其他都是扯。


➃ 羅輯思維的利益關係分析

運作羅輯思維的公司是獨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是四位股東,在2013年底變為兩位股東,申音持股82.35%、羅振宇持股17.65%。

獨立新媒公司除了運作羅輯思維項目以外,還有《蠻子文摘》、《凱子曰》等項目,和一家全資子公司新勢聯合(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這公司之前為申音100%持股,後轉為獨立新媒公司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

就是說,在申音持股82.35%,羅振宇持股17.65%的股權結構下,兩人共同分享《羅輯思維》、《蠻子文摘》、《凱子曰》等多個項目和新勢聯合一家子公司的全部利益。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而在分工方面,對於《蠻子文摘》、《凱子曰》等項目和新勢聯合公司,應該是主要由申音負責,羅振宇是不參與工作的?

對於羅輯思維,申音主要負責投資和運作品牌,打造出“羅胖”的明星形象,再收割粉絲賺錢。

羅振宇是臺前明星,申音是幕後英雄。當羅輯思維成功後,各種資源會轉過來找羅輯思維、找羅振宇,他們是衝著羅胖去的,羅振宇顯得越來越重要。

而獨立新媒體旗下的其他項目不如羅輯思維成功,82.35%:17.65%的股權比例,可能已經無法平衡雙方的利益,就出現了分手事件。


2脫不花加入出任CEO

在申音與羅振宇分手後,脫不花加入羅輯思維出任COE,新註冊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脫不花說:

➀ 關於事業合夥人

最重要的是談好怎麼拆夥,比如有人出意外了,與股權相關的利益如何繼承和調整。

比如脫不花在初期可能挺重要的,但是慢慢羅輯思維不賣東西了,脫不花就不應該再做CEO,必須把權益放出來,讓新的人能夠進來。

如三個合夥人有兩人投票讓另一人離開,則他必須離開,按上一年的利潤計算退出價格。

必須要用白紙黑字來保證,用最低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來完成這種調整。

因為一旦發生糾紛,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準備好拆夥方案是團隊可以往前走的重要前提。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1. 吳聲在2014年7月後已不再是股東。

2. 在兩次融資中,羅振宇和脫不花以接近於同等比例數額稀釋股權,脫不花稍微稀釋多一點。

3. 羅輯思維所做的得到等新產品,都用思維造物總公司進行投資。

4. 除羅振宇和脫不花外,其他團隊成員不在思維造物總公司持股,部分團隊成員持有子公司的股權。

➁ 關於項目團隊

羅輯思維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團隊的收入與業績相關。

相對成熟的團隊實行獨立管理,讓他們離開保護進入創業狀態。


➂ 關於與投資人

曾有投資人要求給羅胖投高額的保險,脫不花說:投資人的合同條款沒什麼是不可改的。

給羅胖投高額保險,有保險公司敢承保嗎?創業公司,是公司死掉的概率高還是創始人死掉的概率高?

投資人無言以對,只好同意修改投資合同。

➃ 脫不花語錄

一個人要活成一個隊伍,一個隊伍要活成一個人。如果完不成第一步,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內容創業者。做到前一步後,挑戰在後一句話,很多內容創業者往往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團隊領導者。

如果有一天,作為網紅概念的“羅胖”消散了,“得到”這個產品就真正成功了。

關注用戶價值而非關注對手,如關注對手就容易偏離用戶價值。

沒有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路。

她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從傳統行業到估值70億的互聯網行業CEO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3總結:

➀ 分清公司股東關係與項目利益關係

如在羅振宇與申音的合作中,公司主體下除了羅輯思維項目外,還有一個子公司、多個其他項目,而羅振宇只參與羅輯思維一個項目的工作,但分享公司主體下的子公司、其他項目的利益,如沒分清楚公司利益與項目利益,容易導致各方對利益分配的認知不一而發生矛盾。

➁ 對資金定價也要對人力定價

如申音與羅振宇的合作中,82.35%:17.65%的股權比例應該是他們開始認可的,為什麼項目成功後發生分歧?

因為項目前期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還不知道項目能否取得成功,在項目前期資金較為重要,容易忽略對人力投入的定價。項目成功後,如有人會覺得人力起的作用很大,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而導致分手。

➂ 對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要區別對待

資金出資,通常是一次性到位,比如出資50萬,計算為出資額50萬而佔股權。

而人力投入通常是持續不斷的,比如第一年為公司工作,第二年、第三年…還繼續為公司工作。

給人力定價時,如果按一年投入計,後面再投入就沒再計算,明顯不公平,不利於激勵創始人的繼續投入;如果一次按五年投入計算,也明顯不合理。

對人力的定價,應考慮投入時間和投入程度進行動態調動,以反映人力實際投入的價值,更好的激勵創始人把公司帶向更好的方向。

羅輯思維合夥人散夥後反思,合理的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

➃ 選對合夥人也非常重要

比如脫不花的加入,提升了思維思維的管理水平、加速羅輯思維的變現之路。

所以有人說,沒有脫不花的羅胖不叫羅輯思維,也無法得到。

➄ 合夥人的退出機制

沒人能保證一開始就能選對相伴終生的合夥人,在公司還不值錢時談好退出機制非常重要。

比如西少爺的合夥人分手,沒約定退出機制,在投資人給出的高估值後,雙方對退出價格談不籠而發生嚴重分歧。

合夥人反目錯失4000萬,西少爺創始人反思:創業應先上股權課,公司需要一言堂

而申音和羅振宇分手,也許是有人對利益做出了讓步,才能在項目估值達一個億時還能和平分手。這是運氣,不是慣例。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