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兄弟內鬥火併,血流成河,2萬多骨幹力量遇害,這場持續三個月之久的“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拜上帝教信仰崩潰,從此走向衰亡,再無中興之可能。每當讀到此處,不由得感慨萬千,“禍起蕭牆”,“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應當值得銘記於心。“天京事變”持續三個月,東殿、北殿、翼殿、燕殿等各大實力派相互廝殺,打得不亦樂乎。那麼,誰才是這次事變輸家,誰又是贏家呢?筆者在此僅分析參與事變的洪、楊、韋、石、秦等五位核心領導,他們誰輸了,誰又贏了?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洪秀全:表面贏家,實則輸家,既沒能掌權,還賠了江山

此次事變中,洪秀全及其家族成員基本沒遇到傷害,而是毫髮無損,因為韋昌輝攻不下天王府。如此,表面看來洪秀全就是贏家,他消滅了實力派,又保全了自己,不過,他還是輸家。洪秀全發動“天京事變”,事出有因,表面看是楊秀清玩“逼封”(洪後來給楊平反了),實則是洪想廢除“軍事負責制”。天才設計師馮雲山制定“軍師負責制”,天王作為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實權則掌握在“軍師”之手。太平天國有四大軍師,即是楊、蕭、馮、韋,蕭、馮兩人過早陣亡,“天京事變”前夕,軍師只有楊、韋兩人。不過,楊秀清享有“代天父”傳言權力,所以韋地位遠遜於楊。洪秀全本想幹掉這兩位軍師,然後自己當專制君主,如其所言:“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然而,天京事變後,拜上帝教信仰崩潰,東王節制諸王,地方諸侯擁兵自重,洪秀全依然沒能掌權,而且還加快了洪氏江山滅亡之步伐。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楊秀清:家族成員被屠殺殆盡,洪秀全為其平反,過繼兒子,算是補償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道:“東王令嚴,軍民畏;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北翼兩王不服,君臣有別,東欲專尊,後北王與翼王密,誅殺東王,及其兄弟,原清、輔清,其餘皆不得多殺”。可知,東王楊秀清過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成了洪、韋、石等三人要誅殺之對象。“天京事變”時,一向視為“心腹”的東殿文官首領陳承瑢(陳玉成叔叔)打開城門,引韋、秦“勤王大軍”殺向東王府,趁著楊秀清還未來得及反應便將其幹掉。此後,韋、秦因洪沒公佈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致使兩人處境被動,於是先下手為強,大肆屠殺東殿餘黨,挑起火併,屠殺了1萬餘人。不過,洪秀全後來給楊平反,搞個“東王昇天節”,還將自己第五子洪天佑過繼,稱“幼天王”。如洪自己所說的:“七月念七東昇節,天國代代莫些王,謝爺降託贖病主,乃埋世人轉天堂。”就此而言,楊秀清雖然是輸家,但也有一點補償,算是安慰吧。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韋昌輝:報了血海深仇,可被當槍使,稱為“臭蟲”,典型的輸家

蕭朝貴陣亡長沙妙高峰後,韋昌輝一躍而成僅次於楊秀清的實力派二號人物,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這成為“天京事變”爆發之重要原因。楊秀清為了震懾對手韋昌輝,經常玩“天父下凡”,以此來公開杖責(打屁股)韋,讓其將兄長五馬分屍,致使韋顏面掃地,威嚴全無。所以,接到洪秀全勤王“密詔”後,韋率領3000北殿精銳星夜兼程趕回天京,誅殺對手楊秀清及其家屬、黨羽,報了血海深仇。但是,韋昌輝政治智商不在線,被洪秀全當槍使;洪沒公佈詔書,不承認事變合法性,韋處境被動,成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後來,洪給楊平反,搞個“東王昇天節”,而韋卻被稱為“臭蟲”,是天國的叛徒,被釘在天國曆史的恥辱柱上。弟弟韋俊,驍勇無敵,兩次鎮守武昌,還擊斃湘軍二號人物羅澤南,威震敵膽。可因韋昌輝之故,被洪秀全、陳玉成、楊輔清排擠、挑釁,無奈之下投奔清朝,是第一位投降滿清的高級將領。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石達開:躲在背後看好戲,可被排擠出京,意志消沉,屢戰屢敗

按照李秀成所說,石達開是參與“誅楊密謀”之關鍵人物,可此人政治頭腦比韋昌輝強。洪秀全發佈勤王“密詔”時,石達開在湖北武昌洪山,對峙胡林翼、羅澤南;韋昌輝在江西瑞州,對峙曾國藩、曾國荃、劉騰鴻等。從距離上講,武昌比瑞州遠一點,若是洪秀全派出去的使者沒有意外情況,石達開應該在韋昌輝抵達天京不久回到。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翼王石達開躲在背後觀看,到“天京事變”持續兩個月後才匆匆趕回,“後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殺害許多人,在湖北洪山營中,同曾錦謙、張遂謀狼狽趕回京都,計及免殺之事”。石達開一回到天京,立刻劈頭蓋臉責罵韋,結果翼王府一千餘人被殺。後來,洪秀全看到石達開“靖難之師”聲勢浩大,並有攻破天京之舉動,於是將為幹掉,並將其首級送給石。不久,洪秀全讓洪仁達、洪仁發制約石,而石不滿,於是外出單幹。然而,石達開不是單幹的料,沒楊秀清指揮調度便玩不轉了。1863年6月,兵敗大渡河,被凌遲而死,五歲兒子石定忠被石灰粉悶死。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秦日綱:洗刷恥辱,充當操刀手,卻成了洪、石鬥爭之犧牲品

首義諸王中,若說誰人最恨楊秀清,韋昌輝是第一,秦日綱肯定是第二,因“牧馬人事件”,秦日綱無辜被打了200軍棍,屁股都開裂了。所以,當韋昌輝拉攏他一起誅殺楊秀清時,秦非常爽快的答應,而且是充當實際操刀手。秦日綱,典型的大齡“剩男”一枚,30多歲還沒老婆,後洪秀全拉攏他入會,並視為“心腹”,秦才得以發家。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京輔政,條件之一就是洪秀全要誅殺秦日綱,否則帶兵外出,恕不從命。洪本不想殺秦,還想讓秦制衡石,因為此時秦地位僅次於石,且是自己“心腹”。可是,石達開痛恨秦日綱追殺自己(韋派秦追殺石),也想給“天京事變”尋找替罪羊劃上圓滿句號,更想一家獨大,於是強迫洪殺秦。沒辦法,石達開此時威望太高,洪秀全只好妥協,棄車保帥,將秦日綱斬首。也許是過意不去,洪秀全雖不給秦平反,可秦日綱四位弟弟,秦日南、秦日源、秦日慶、秦日來等則均封王。

“天京事變”,2萬骨幹遇害,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從上述可知,“天京事變”持續3個月,2萬餘骨幹精銳遇害,洪、楊、韋、石、秦等“參與者”都輸輸家,沒有贏家?那麼,事件之外的清朝、湘軍、列強誰會是贏家呢?歡迎留言分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