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廣州軍區前指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決心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速決全殲高平地區的越軍。41軍121師奉命擔任戰役北線穿插部隊,在那坡縣念井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突破之後以3個輕裝步兵團沿莫隆、通農、黃得軸線穿插,以12個小時的時間到達董賽、班莊、809高地地區;到達後,首先攻殲班莊地區越軍852團,爾後以一部兵力搶佔有利地形,構成對外正面,阻敵增援;師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發展進攻,協同123師、42軍124師圍殲高平之敵。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2月17日凌晨戰役打響,師和團4個後勤前梯隊在出境的頭兩天就多次遭到越軍襲擊、阻擊和伏擊,其中3個蒙受了較大損失。師後勤前梯隊先是跟隨師預備指揮所走錯了路,返回途中於18日晚22時在魁剝山谷遭到越軍伏擊,混入我軍民工隊伍的敵人特工也趁機開槍投彈,由於組織指揮不力,缺乏警戒防護,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部隊和民工一共傷亡300多人(帶隊的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犧牲),攜帶的1200斤乾糧以及被服、擔架、彈藥、藥材等物資全部丟光,喪失了保障能力。

3個步兵團的後勤前梯隊中,除了361團後勤跟上了部隊之外,362團後勤在通農掉隊,走錯了路線,363團後勤因遭敵阻擊,和主力失去了聯繫,只得依靠坦克部隊為掩護,改變前進路線。因為後勤沒跟上,實施徒步穿插的戰鬥部隊中斷了保障。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至2月19日下午,121師基本指揮所率領的3個步兵團全部到達班莊地區,用59個小時完成了穿插任務(是預計時間的5倍)。由於後勤梯隊不是遭敵襲擊損失嚴重就是走錯了路,未能及時跟進實施隨伴保障,部隊開始斷糧捱餓。境況最糟糕的分隊只能依靠樹葉、草根、芭蕉葉、野果來充飢,幹部戰士的體力普遍下降,行軍和挖工事都沒力氣。361團1營2連3排19日晚上僅有半斤壓縮餅乾,32個人分著吃了,第二天完全斷炊,餓暈了19個人。除了沒有糧食,彈藥也所剩不多。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部隊邊打邊插,傷員不斷髮生,穿插縱深又遠,後方道路沒有保障,沿途發生的300多名傷員沒有辦法後送,只能依靠營連自身力量前帶。同時缺乏藥品,甚至連鹽水都很難保證,醫療救治基本上無法進行,很多傷員傷口發生感染,天天都有重傷員不治犧牲。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軍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跟隨121師行動,他回憶道:一天夜裡,兩名重傷員一聲不吭地默默死在擔架上,第二天早上民工給他們餵飯時,才發現已經犧牲。傷員們忍受著傷口的劇烈疼痛,咬緊牙關忍耐堅持,沒有一個叫苦的,真是鋼鐵鑄就的英雄好漢!

缺糧缺彈缺藥的嚴峻情況終於在2月23日出現了轉機,經過軍、師後勤的努力,這一天,3個步兵團同時得到了戰役發起以來的第一次物資補充。121師經過天連續7戰鬥,部隊十分疲勞,後勤保障的緊張狀況雖然有所緩解,但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經廣州軍區前指批准,121師就地轉入清剿和阻援。各團佔領陣地,收攏人員,構築工事,清剿殘敵。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第一個星期的戰鬥,121師基本上失去了後勤保障,部隊忍飢挨餓,傷員蒙受痛苦,指戰員極度疲勞,減員人數較多,戰鬥力遭到極大削弱,對完成作戰任務造成了直接的嚴重的影響,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該師28天戰鬥,共發生減員1748人,位列29個參戰陸軍師第三,傷亡團以上幹部11人,位列參戰各師之首,整個作戰中犧牲的唯一步兵團長就是361團的時光銀團長。

戰後檢討,認為作戰初期後勤保障的教訓之所以如此慘痛,是因為對越軍的作戰特點研究不夠,對後方容易遭敵襲擊的認識不足,以為只要前面打過去了,後方就安全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師團後勤都被安排在本隊後面跟進,由於缺少掩護力量,出境兩天,後勤均遭敵伏擊和襲擊,導致損失嚴重,因此使得戰鬥部隊得不到後勤保障。

對越反擊戰,廣西方向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以上軍官最多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121師在極端艱難困苦的不利條件下,通過28天的連續作戰,仍然取得了殲敵2898人的戰績,在29個參戰陸軍師中名列第4,這充分體現了該部堅韌頑強、勇猛突擊的優良作風,不愧為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