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待戰俘最可怕的方式:用10萬人頭做成屍塔,真是狠毒

作者|佚名

戰爭是殘酷的,兩軍交戰,勝利的一方或多或少俘虜一些戰俘,不同的國家處理戰俘的方式也不一樣。比如戰國時期的白起,長平之戰中勝利後坑殺戰俘40萬餘人;隋煬帝楊廣遠征高麗失敗後,高麗人將隋朝的士兵首級壘成京觀,用來炫耀武力;二戰中蘇聯戰勝日本關東軍後將日本戰俘當作苦力。

而小編這次將的是,勝方出於炫耀或是威懾的目的,會將敵人屠戮殆盡,然後,把他們的屍體或者頭顱收集在一起,整齊擺放,用泥土加固,鑄成一道人牆,這道人牆就被稱之為:"京觀"。張岱的《夜航船》中就說到了京觀:"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古之戰場所在有之。"

古代對待戰俘最可怕的方式:用10萬人頭做成屍塔,真是狠毒

418年夏國進攻關中地區,將東晉軍隊陣亡士兵的首級堆積為京觀,號"骷髏臺"。隋煬帝徵高句麗失敗,高句麗國將隋軍陣亡者屍體築為京觀,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句麗交涉,拆毀京觀,收拾隋軍骸骨,祭而葬之。784年軍閥李希烈叛軍進攻蘄春,被李皋打敗,"斬首萬級,封屍為京觀"。

最大規模一次的京觀用了十萬屍體是在東漢末年期間,張角起義,而皇甫嵩平定叛亂後,他將十萬敵軍屍體做成京觀,雖是手段殘忍,但最終穩固政權,保住了統治者的地位,所以皇甫嵩好事很受重用的,當時關於他的史料也大多是正面的,百姓們認為他是一個英雄,"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由此可見他在國家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皇甫嵩的屢戰屢勝,也被朝廷一次次委以重任,隨著戰爭的頻繁,皇甫嵩在戰場上就像一個嗜血的惡魔,除了敵軍以外,甚至百姓也不放過,在曲陽面對頑抗的黃巾軍,皇甫嵩軍隊所到之處,幾乎不留活口,在殺死張角的弟弟張寶以後,面對已經投降的起義軍,嗜血的皇甫嵩卻下令把這些俘虜全部殺掉,將這些俘虜的屍體築成"京觀",這座十萬人的"京觀"不僅有俘虜,還有數以萬計的曲陽百姓。

古代對待戰俘最可怕的方式:用10萬人頭做成屍塔,真是狠毒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不會有人因為一個將領殺人太多而受到處罰,皇甫嵩鎮壓完黃巾起義後不僅得到高官俸祿,還被記錄史冊,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可這樣的英雄未免太過殘忍,為殺人而殺人的將領又怎麼會是受人尊敬的英雄呢?直到清朝,京觀這種陋俗才被徹底的廢除,這種殘酷的行為終於徹底消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