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我发现,网游广告充斥的年代,家长们想把孩子隔离在游戏之外,已经非常困难了。但是,他们又担心孩子沉迷手机。我今天来教你。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有网瘾,我估计是父母在亲子教育中最头疼的问题了,尤其是网络世界越来越发达,现在的孩子很小就接触电子产品,一玩儿就上瘾,父母稍微说两句,孩子还会抵触,闹脾气、摔门、生闷气。到难道父母就听之任之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下面三个问题:

  • 你们知道孩子为什么轻易地被游戏吸引吗?
  • 除了单纯的“好玩儿”,孩子又能从游戏中获得什么?
  • 除了禁止孩子玩,家长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如果,我们一开始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证明我们和孩子在游戏这个问题上,信息是不对等的。孩子说什么是什么,给父母的“监管”造成了困难。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必须做好功课。

那父母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讲述:

  • 不是游戏阻碍了亲子关系
  • 父母需要向制造商学习游戏思维
  • 4 个技巧,让“沉溺”游戏的孩子也和父母有话可谈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01、不是游戏影响了亲子关系,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引发了矛盾和争执

对于游戏,在找我咨询的家长中,极少有人赞同孩子玩游戏,在成年人的观点中,多半认为游戏是不好的。但是,同样是反对孩子们玩游戏的家长中,对游戏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多多爸自己不玩儿游戏,觉得孩子也不能玩物丧志,所以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严密监管。周末给孩子排满补习班,上下学亲自接送,他觉得,孩子只要不接触游戏,就不会成瘾。可是,孩子早就知道游戏为何物,而且被天然地吸引。

初中后,多多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想要玩游戏的冲动,和同学串通一气欺骗父母。同学带手机,他负责买点卡,两个人放学后躲在厕所里玩儿;周末,谎称去补习,却和同学跑到网吧里玩儿个痛快。有时候,多多不惜省下午饭钱、租别人的手机玩儿,要不是爸爸撞破这些密谋,否则,他一定还会伪装下去。多多爸既沮丧,又不解——孩子在游戏的世界里无师自通,这么紧密的防守还是没有用!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和多多爸不同,妍妍妈觉得孩子平日里学习很辛苦、偶尔玩玩游戏也是可以的。可是她发现,一旦把手机交到孩子手中,再想要回来总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妍妍妈提醒孩子“时间到了”,妍妍总是央求“还没玩儿完呢!”,一来二去又多玩儿了二十分钟。妍妍妈心疼时间,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结果妍妍更极端,用不吃饭、不写作业威胁大人,还给姥姥打电话告状。

妍妍妈很无奈,一个手机,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孩子为了多玩儿一会儿,连亲妈的话都不听了!

同样是被孩子玩游戏的事情困扰,多多爸的困惑来自于观念和想法,他不理解孩子喜欢游戏的心情,固执地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隔离孩子和游戏的接触,结果适得其反;她妍妍妈的困惑来自于技巧和方法,她不会就游戏和孩子进行沟通,说的越多、孩子越嫌她“唠叨”。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由游戏引发的苦恼,多半是由家长单方面承担的。也就是说,孩子不会觉得玩儿游戏是“问题”、是“困扰”。所以,在游戏的世界里,永远是一个追、一个逃。难道就没有好的方法,让家长以更轻松的心情面对游戏,让孩子能从游戏和学习中找到平衡吗?如果我们把游戏当做自己的敌人,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行。

想要解决这个困惑,就是一边了解游戏的设置,一边反思自己的教育。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游戏制造商学习。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02、向制造商学习游戏思维

①游戏制造商愿意考虑孩子的需要。

游戏团队倾其全力在研究着孩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怎样更容易被吸引。大数据时代,他们远远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偏好。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游戏制造者会考虑让孩子拥有归属感、成就感以及强烈的愉悦感。虽然不能解决现实的困难,但是他们给予孩子幻想和憧憬,是孩子们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所以父母要学会发掘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给他足够满足感。

②游戏没有惩罚措施,但现实生活中有。

案例中的妍妍曾说过:玩游戏的时候,如果我打不赢 boss,顶多不能获得奖励。这种时候,我往往不想认输,想下次再来!可是,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妈就会威胁我“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别想玩儿游戏!”这种话,只能让人听了心烦!多家长都意识不到,就是这种“如果你不做到……我就要你好看!”的心态,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一个游戏设计者说过:“我们从不剥夺已经属于孩子的东西,相反,我们只鼓励他们更努力、获得更多的东西……”

的确,哪怕玩得再差的玩家,都不会被游戏设计者嫌弃。相反,他们总是会告诉你几种办法,让你变得更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导致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所以,如果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摆脱游戏,就要考虑他在生活中的获得感。

③游戏的鼓励机制很完善,现实中的孩子缺少鼓励。

有一个并不会对游戏感到沉迷的孩子告诉我,一般的游戏,她都会进行一下“首充”,因为首充的要求很低,做到后就可以获得相应奖励。这会让她感觉很开心,有一种被鼓励着的感觉。现实中,孩子们想获得鼓励往往很难。有一个孩子吐露心声:“成绩只要进步了,我妈就会说‘下次继续努力’,我好累!”所以,很多孩子是被家长一个又一个期待压倒的,他们会选择玩游戏这种轻松的方式。

孩子在打游戏时更有耐心、更有动力,相反在学习时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不容易恢复。孩子们对待游戏和学习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恰巧证明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当一个人为了避免糟糕的结果而去做一件事情时,比如为了避免被爸妈骂而努力学习,他们会感到烦躁、不安,也会被不健康的压力侵扰;相反,当一个人为了一个积极的结果而付出努力时,比如游戏通关,则会有良好的动力。

无论家长多么不情愿,我们都要承认,阻止孩子接触游戏、网络世界的可能性几乎为 0。所以无论我们多么讨厌游戏,只要孩子还被游戏吸引着,我们就需要承担起指导孩子、预防游戏成瘾的任务。如果家长的力量足够强大,就可以带着孩子穿越游戏的迷雾,获得应有的快乐。相反,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如果被游戏利用了弱点,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电子产品的使用,是父母和孩子必须要面对的一片战场,每一对亲子,都要展开关于游戏的对谈。那作为父母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03、 4 个技巧,能让父母们和孩子分享游戏这一话题时更加轻松,也有话可谈

①避免权力的纷争

关于手机的使用和睡眠时间的纠缠与争斗,家长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父母希望孩子早睡觉,每次在孩子打游戏最兴奋的时候,都会不停地催促。最后,孩子厌倦了、关掉手机,但却迟迟不能进入休息的状态。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就会破坏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进入了权力的纷争。

其实,父母可以采取另一种策略,让孩子承担自然的结果。写完作业就十一点了,孩子仍然坚持打 1 小时游戏,把今天的手机额度用光,那自然结果就是第二天犯困、无精打采。

父母可以在头一天晚上控制自己的唠叨,但在孩子第二天因为缺少睡眠感到不舒服时,对他说:“看来你也体验到熬夜的难受了,下次不要熬得太晚!”这样的客观建议,更容易让孩子信服。

当然,父母也可以偶尔放纵孩子,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周末,家长故意让孩子玩儿游戏,一整天。绝不限制,不说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一直玩儿,不能干别的(除了吃饭、上厕所)。这样的厌恶式方法,看似极端,但孩子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体验和反思。他们也许就觉得,游戏打多了没意思,还是出去和朋友待在一起更好。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让他们从自然的结果中得到成长。不论怎样,父母要避免把游戏当做战场。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②给孩子有限制的权利

之前遇到一对父子,从家里一直吵到咨询室,小栋说:"手机是你送我的奖励,我想怎么用都行!"爸爸说:"买手机的钱是我赚的,怎么用它,你得听我的!"原来,小栋中考考上了重点高中,爸爸激动地奖励给孩子一款最新的手机。暑假里,孩子玩儿的很 High,上学后也收不回心。高一知识跨度比较大、比较难,小栋成绩连连下滑,爸爸把罪过都归结到手机上,想要剥夺孩子使用手机的权利,小栋当然不干!我问小栋爸爸:"给孩子手机时,你们可曾做过约定?"

小栋爸爸果然被问愣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给孩子奖励时需要谨慎。通常,我希望家长怎送给孩子有"使用范围"的奖励。孩子做得好时,我们可以送给他足球鞋、X-box 游戏机、电影票,或者你给他买个游戏皮肤也可以。这些奖励,都是有使用范围的,不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麻烦。相反,送孩子钱、游戏币或者是手机,就是没有适用范围的东西。一旦送出,你必须要保证孩子有正确使用这些东西的能力,否则就会给生活埋下隐患。

所以,关于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父母需要和孩子商定一个协议,小栋和爸爸在咨询室里商量出一份基本的协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STEP1: 约定手机使用的时间和所有权。

和孩子约定:当你 XX 岁时,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但你只有使用权,归属权属于大人。在 16 岁之前,你每天可以使用手机 X 小小时,16 岁之后,使用时间可以延长到 X 小时。周末,使用时间可以加倍,但中间需要有间隔。建议配合户外运动。

STEP2: 出现特殊状况,收回使用权。

父母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和孩子约定,如果出现一些特殊状况,大人需要收回手机的部分使用权。特殊情况包括视力下降太快(比如,每年近视增加 100 度以上),成绩受到影响(下降 X 个名次),或者收到老师关于作业的投诉超过三次以上,或者因为玩儿手机导致晚睡、上学迟到超过三次

STEP3: 追加投资,适时奖励。

本协议有效期为两年,如果在有效期内,孩子能基本遵守协议,父母可以考虑为孩子追加投资。比如,换一个新款的手机。

STEP4: 合理使用手机话费。

允许孩子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游戏充值,但不允许打赏主播、花钱雇别人帮自己打游戏等不合理行为。

STEP5: 违反约定后的惩罚。

如果孩子没能遵守约定,按照下列方式进行惩罚:一次违反约定,父母予以口头提示。连续提醒三次无效,父母有权利关闭家里的无线网。直到同孩子协商出新的解决策略时,再重新履行承诺。需要提醒大家,协议的内容需要获得孩子的认可,最好和孩子共同制定,而不是单方面协议;同时,随着孩子长大,要每隔半年进行小的调整,保持协议的弹性,这样才能保证协议发挥更大的作用。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③通过游戏走入孩子内心世界

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们,都和我抱怨过:和孩子讨论游戏实在是太难了。缺少兴趣,越发地觉得游戏很复杂,看着孩子在电脑前忙活,不知道说些什么。其实,如果父母能懂游戏当然好,但如果父母不了解,也可以试着这样和孩子分享游戏的话题,我们可以询问孩子们:

  • 现在这款游戏很流行吗?
  • 大家会一边玩儿游戏、一边交流吗?
  • 有没有攻略?谁玩儿的更好呢?

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父母打开局面,争取进一步谈论的机会。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的建议,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这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踢足球呢!‘’孩子既然选择了游戏,证明游戏能够吸引他。如果遇到父母听不懂的问题,也不要刨根问题,我们只需要用恰当的关心向孩子表达”我很想了解一些你也感兴趣的东西"这一层含义就好了。

当然,如果我们感兴趣,可以对孩子说:"能教教我吗?咱们一起!"这样,你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游戏困局:消除网瘾,放下手机,4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④引导孩子享受更高层次的愉悦体验

我有一个咨询师同行,他会选择和儿子一起打游戏,并且一再宣称"要给孩子更好的体验"。什么是更好的体验呢?从植物大战僵尸到王者荣耀,到最后的任天堂,他一直说,当一个孩子见识过高级的游戏后,就不会被低级的刺激所吸引,他成瘾的可能性就更小。他会告诉孩子,一切美的东西都是要通过努力获得的,好的游戏也是,好的成绩更是如此。因为我朋友比儿子更懂游戏,所以他儿子特别信服他的话,学习也很努力。

此外,这位同行也会带着孩子一起爬山涉水,体会不同的美好。他带着儿子在海边露营、用罐子抓萤火虫,也会带着儿子去桂林的溶洞里、研究地质变迁。他觉得,一个人见识过的美好越多、兴趣越广泛,就越不容易被单一的兴趣吸引。果然,多数时候,游戏只是他儿子和同伴交流的一种社交语言。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很多家长陷入了焦虑。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个“网瘾”难题,文章中谈论了 4 个技巧,让你、孩子、游戏友好相处:

  • 其一,避免权利纷争;
  • 其二,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其三,约法三章;
  • 其四,给予更高层次的体验。

《孩子:挑战》、《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写在后面:我是傻妹读书,专注自我成长的的俩娃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谢谢点赞、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