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吃鹽也要看看崔蘭田”,擅演悲劇的她如何成長為一代大師

崔蘭田1926年農曆9月20日出生於山東曹縣。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六大名旦之一,戲曲教育家,“崔派”藝術創始人。她自幼家境貧寒。5歲隨父母逃荒至鄭州,11歲入太乙班學藝,師從周海水、賈鎖學鬚生,3個月後即能登臺演出。開始是和師姐毛蘭花同臺合演。不久便主演《東吳大報仇》、《胡迪罵閆》等鬚生戲。

1942年出科後,應邀入洛陽楚公民班為頭牌主演,與“狗尾巴”、“地牤牛”、“狗頭”、“崔照”等豫西名藝人同臺演出,後拜豫西名旦張慶官為師改學旦角,進一步深造。1943年冬季在洛陽拜有豫劇皇后、豫劇大王之稱的陳素真為師,後自成風格獨立稱派。1944年赴西安,先後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領銜主演,活動於西安、寶雞、靈寶、陝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幫助下,得與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獲、名鬚生曹子道等聯袂演出《桃花庵》、《販馬記》、《蝴蝶杯》、《賣苗郎》等劇。

20多歲的崔蘭田風華正茂,經過多年磨礪,崔派藝術已經形成,並開始走向成熟。1950年4月,崔蘭田籌資成立劇團,用了自己和愛人周光燦名字中各一個字,取名為“蘭光劇社”,許多名演員如曹子道、許樹雲、黃少林、魏進福等等紛紛加盟,陣容強大,為西安各豫劇團之翹楚。


“三天不吃鹽也要看看崔蘭田”,擅演悲劇的她如何成長為一代大師

《打金枝》劇照

1951年5月,崔蘭田率領劇團來到第二故鄉鄭州,演出20多天後,經平原省的省會新鄉市來到古都安陽演出,受到安陽人民和黨政軍領導的熱烈歡迎,執意要求劇團留在安陽。崔蘭田感到盛情難卻,答應了安陽政府的要求。

從此,崔蘭田這朵清幽雅緻的蘭花,就在洹水邊紮下根來,長期擔任安陽豫劇團團長和安陽戲校校長。


“三天不吃鹽也要看看崔蘭田”,擅演悲劇的她如何成長為一代大師

80年豫劇流派匯演名家會聚於鄭州

1952年,崔蘭田的胞妹崔蘭玉、胞弟崔少奎、表妹辛玉蘭也來到安陽,成為劇團的主力演員。崔蘭玉也出身於周海水科班,聲音和崔蘭田很相似,常能以假亂真。辛玉蘭出生於1929年,11歲時到鄭州學戲,出科後隨崔蘭田演出,後又分別與湯蘭香、趙義庭、曹子道、常香玉等合作,在西安、蘭州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這時,著名的豫劇祥符調演員、淨角兼演鬚生的渠永傑、著名旦角演員韓蘭雲等也來到崔蘭田的麾下,劇團陣容整齊,兵強馬壯,成為河南省眾多豫劇團社中的佼佼者。

1956年和1959年,崔蘭田兩度參加河南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了拿手好戲《秦香蓮》、《三上轎》,新排了《陳三兩爬堂》,別具一格的唱腔藝術,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1957年到1966年,崔蘭田率領劇團走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黑龍江的羅北城到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從黃浦江畔的大上海到青藏高原的藏族自治州,並4次進京演出,全國的20多個省、市、區都唱響了她那深沉渾厚的聲音,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等都觀看過她的演出,戲劇界的大師田漢、梅蘭芳、夏衍、馬連良等都給予她高度評價。這一時期,崔蘭田達到了她人生和藝術的鼎盛,表演跨進出神入化的境界,崔派藝術得以空前發展。

崔蘭田嗓音純淨,音域寬廣,演唱講究韻味,在樸實無華中顯出細膩。她有著高超的演唱技巧,根據不同角色的不同特點,在唱腔中不僅有流暢自然、情真意切的意蘊,而且也有或甜美活潑,或低沉委婉,或纏綿悱惻的情感色彩。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崔蘭田的唱腔以豫西調為主,同時又借鑑了祥符調的技巧,並吸收融匯了秦腔、曲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音調,形成了深沉渾厚、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感染力很強,在豫劇各流派中以唱工最具特色。

崔蘭田擅演悲劇,表演藝術集中體現在《三上轎》、《桃花庵》、《秦香蓮》、《賣苗郎》這四部戲上,尤其是她悲腔寒韻和鼻腔共鳴的運用,達到完美合一、爐火純青的地步,唱起來吐字清晰,嗓音寬亮,行腔委婉,韻味醇厚,形神畢出,或低徊婉轉,空靈幽邃,淒厲酸楚,或激越高昂,悲愴渾厚,酣暢淋漓,無不如泣如訴,如怨如慕,深沉剴切,感人肺腑。可謂“一聲唱到融情處,毛骨悚然六月寒”。

“文化大革命”中,崔蘭田受到衝擊和迫害,不得不離開舞臺。十年動亂結束後,崔蘭田恢復了安陽市豫劇一團團長和戲校校長職務,重返舞臺,並相繼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和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等職。這時,她的弟子張寶英、郭惠蘭等都已經成長為主力演員。郭惠蘭嗓音寬亮,聲腔與崔蘭田十分酷似,她和張寶英聯袂演出的《桃花庵》,被行家譽為是崔派藝術的樣板。

2003年4月5日,一顆流星劃過夜空,一代豫劇藝術大師崔蘭田靜靜地閉上眼睛,與世長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