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已是民國大總統,大權獨攬,為何非要稱帝?

曾維浪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結束後不久,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是,此時的中華民國,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一個聯盟性質的政府。

因為,當時地方上還擁有著眾多的實力派,他們擁兵自重,割據一省或數省,雖然名義上他們是聽從民國政府的號令,但他們地盤上的軍政財以及治理權,卻都是由他們說了算。

至於袁世凱,只不過是這眾多實力派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而已。並且,在袁世凱自己的北洋體系內,也已經分成好幾大派系,而這幾大派系的首領比如馮國璋、段琪瑞、徐嗣昌、吳佩孚、張作霖等人,也都呈現出尾大不掉的狀態,甚至他們的地位與袁世凱相比,已經可以分庭抗禮。

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是袁世凱,想完全控制他們,都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於袁世凱的兒子,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軍政大佬們,就沒人把小袁當回事。所以,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等到袁世凱去世後,北洋體系的控制權,必然將從袁家外流出去。



基於袁世凱的利益,自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他需要加強中央集權。

一方面,他需要將地方上的軍政財權都給收回來,這樣民國政府才能真正成為一箇中央集權政府,其統治也才能真正穩固,否則就永遠是軍閥混戰,群雄割據,中央政府也永遠只能是個空架子。

另一方面,袁世凱也需要通過加強中央集權,來削弱馮國璋、段琪瑞、徐嗣昌、吳佩孚等北洋軍政大佬的權力,從而加強他對北洋體系的控制,這樣他的兒子將來才有機會上位。否則,等到袁世凱去世,小袁想控制馮國璋、段琪瑞等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問題是,基於各地方實力派的利益,他們顯然不願意看到袁世凱加強中央集權。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袁世凱加強中央集權,那以後他們就只是中央政府下的一個高級官員而已,其所作所為都要處處受到中央政府的約束。但如果袁世凱不加強中央集權,他們可就是傳說中的土皇帝,總而言之,我的地盤我做主。



從這層意義上說,袁世凱想加強中央集權,註定是一條艱難之路。同時,對於袁世凱來說,他想完成中央集權之路,在當時的環境下,大致有這樣三種方案:一是用武力征服;二是像美國那樣,由各省聯合組建成聯邦政府;三是稱帝,或者又叫做君主立憲制。

總的來說,武力征服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在太過龐大,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同時,北洋軍閥內部又是派系林立,好多人更是暗自心懷鬼胎,袁世凱想通過武力來掃清各大地方實力派,顯然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至少袁世凱沒有這個信心。

至於建立聯邦政府,也就意味著以袁世凱為核心的中央政府要向這些實力派妥協,允許他們保留現有的權力和地位。

雖然從長遠看,隨著各項制度的完善,中央也是有機會慢慢將軍政大權從這些實力派手中收歸回來,但從短期看,這顯然不利於袁世凱,因為這等同於大佬之間輪流坐莊。



於是,留給袁世凱就只有選擇稱帝這一條選擇。

大家知道,稱帝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問題,這意味著,不但你將徹底凌駕於所有軍政大佬之上,甚至你的兒子、孫子、子子孫孫都將徹底凌駕於所有軍政大佬之上。

換句話說,如果袁世凱能夠成功稱帝,他和北洋軍閥的其他軍政大佬,比如馮國璋、段琪瑞、徐嗣昌等人,就不在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君臣關係,至於袁世凱的子孫子孫,從法禮上來說,其地位也要遠遠高出這些軍政大佬好幾個頭。

這樣一來,如果形勢允許,袁世凱就可以當個強勢皇帝,然後再用合法手段對各個實力派進行削藩,最終完成中央集權,繼續家天下。

如果形勢不允許,袁世凱就可以像英國那樣,實現君主立憲制,自己的子孫退居到幕後當弱勢皇帝,這樣起碼可以保證袁氏家族世代享受皇帝般的尊榮。

從這層意義上說,袁世凱選擇稱帝,可以說是進退都能夠佔盡好處。但可惜的是,袁世凱的如意算盤打得好,但其他軍政大佬卻不是傻子,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到袁氏家族大小通吃。

更重要的是,以袁世凱的身份,地位,實力和歷史表現,大家都不可能相信他會甘心做一個弱勢皇帝。所以即便袁世凱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要建立英國似的君主立憲制,並不是想要徹底凌駕於所有軍政大佬至上,但卻沒有人相信袁世凱的承諾。

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他不相信袁世凱,因為袁世凱如果真想做一個弱勢的皇帝,外國也有現成的榜樣,比如法國的總理制,總統位高權輕,由總理負責軍民兩政,袁世凱何不做一個虛位的終身總統呢?卻死活要當皇帝,這讓人不得不疑啊。

也正因為此,各路軍閥、清黨、國民黨、共產黨都不買帳,紛紛聲討袁世凱,甚至北洋軍閥內部也是各種陽奉陰違,最終袁世凱也在這種內憂外患中絕望而逝。


我是趙帥鍋


袁世凱決定稱帝的時候,“共和國”在全世界還屬於一種異類。比如當時的亞洲,除了當時的中華民國外,一個共和國都沒有,全部都是有君主的國家。再比如當時的歐洲,除了法國、瑞士等幾個少數國家外,諸如大英帝國、奧匈帝國、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多數國家,也都有君主。

因此,就以當時的那種時代背景來說,袁世凱想當皇帝,並非不可理喻的想法。


當然了,上面說的都是外因,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關鍵,其實還是內因。

一、袁世凱的私心

先說袁世凱當皇帝的私心。這與其家族的病史有相當的關係。

袁世凱的家族,男人都活不過60歲,袁世凱的太爺爺袁耀東沒活到40歲就死了;繼父袁保慶(叔叔)活了49歲;生父袁保中終年51歲;堂叔袁保恆活了52歲;爺爺袁甲三稍微強點,但也只活了57歲。

對於老祖先短壽的問題,袁家後人得出一個結論: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極限為57歲。

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以患有足疾而開缺回籍時,醉心於相命、堪輿之術。據說一個當地有名的相命大師也給他算命,說他活不過58歲,袁當時很焦急,詢問有什麼解法?大師說:你只有龍袍加身才能化解。袁世凱當時正好50歲,心裡便默默接受了算命大師的指點。

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大權獨攬,當時很多立憲派勸袁世凱稱帝,但都被袁世凱拒絕。但是袁世凱一想到自己會活不過57歲,心裡便對稱帝一事有些動搖。


1915年時,雖然老袁平時特別注意飲食,刻板而單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規矩,非常的養生,但是一想到自己會57歲死,他就心裡發怵,想逆天改命。於是,他便在當時動搖了拒絕稱帝的想法。



二、形勢所逼

袁世凱是個人才,會帶兵打仗、懂外交、懂經濟,瞭解中國的國情,知道怎樣才能讓中國這個龐然大物高效的運轉起來。不像同盟會只知道套搬歐美經驗,不從中國的具體國情考慮問題。

比如袁世凱執政時期,中國的工業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12%以上, 全國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長1913年時,的出口量是4.03億海關兩,到了1916年時,就增加到了4.81億海關兩。伴隨著經濟增長,一些國內的大企業集團也相繼出現,如簡氏南洋菸草公司,榮氏福新公司,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規模。

如果經濟一直這麼順利的發展下去的話,說不定中國還真的能慢慢走向富強。但當時的中國是個鬆散的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全仰賴於袁世凱個人的強力維持。(各地的實力派之所以不敢胡作非為,不是怕約法,而是怕袁世凱的權勢和強悍的北洋軍)

袁世凱是個人精,他心裡非常清楚:這種繁榮局面他只能勉強維持於一時,要想在民國創造出一種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長治久安,按照當時中國的國情,一下子過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他要為中國政治尋找一種最適合的模式,為自己的政權尋找一種能表明合法性基礎的象徵符號。

為此,袁世凱派人諮詢總統府的美國顧問古德諾。然後,古德諾便跟袁世凱說了下面這番讓袁世凱下定決心稱帝的言論。

中國人缺乏它要表現的自由民主所應具備的法制、個人權利,甚至紀律都沒有。因此專制應該繼續下去,直到它發展出對於政治權威有更大的服從、對於社會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對於私人權利有更大的關注之後再說。——美國政治協會會長古德諾


緊接著,袁世凱的好朋友,立憲派代表楊度又跟他講:中國從君主專制政體,驟然過渡到共和政體,跨度太大,人民不適應,不如應行君主立憲制過渡。

並且楊度還跟袁世凱說:沒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國從軍事割據的危險中救出來,共和式民主必須靠強大的中產階級支持,而中國的中產階級尚未形成。只有先有君主,把制度確定後,再討論共和的問題。

注意了,袁世凱搞得是“君主立憲制”,不是“君主專制”。

袁世凱本來就是一個守舊的人,聽了古德諾顧問和楊度的一番話,他便堅定了只有皇帝才適合中國國情,非稱帝不能治國的固有觀念。雖然馮國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袁世凱稱帝。但由於這些人並不是從大局和前途角度出發,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利益(袁世凱當大總統,他們等袁世凱死了,也有機會當大總統,但如果袁世凱稱帝,他們一輩子就沒希望了),因而袁世凱也就沒有聽進他們的建議,還是決定稱帝了。

(其實當時袁世凱也有顧慮,但他低估了馮國璋等人的實力,以為他們就算不同意,也斷然不敢公開反對自己。豈不知馮國璋等人早就對他不滿了。這種不滿與稱帝無關,僅僅就是想取代袁世凱)



三、輿論“支持”他稱帝

袁世凱對稱帝一事的最後顧慮,就是擔心輿論會罵他。於是,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和謀士楊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斷組織群眾上街勸進稱帝,什麼工商情願團、洋人請願團、妓女請願團,乞丐請願團,可以說社會各階層的民意全有了。(袁克定還偽造報紙,故意騙袁世凱,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

袁世凱一開始還不信,但是緊接著各省督軍的勸進電報也是每天幾封報到總統府。這些軍閥關心的只是個人的權位,只要權位沒變化,他們不僅不反對變更國體,反而還想爭先恐後去做開國功臣。

受此影響,沒人敢逆潮流而動,各界紛紛主動上書擁戴勸進,就連對帝制持激烈反對態度的段祺瑞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違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寫入勸進者的名單。

就這樣,袁世凱被一群大忽悠的忽悠下,完全矇蔽了雙眼,這讓他本來就很不堅定的抗拒之心,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他驚喜地發現,形勢確實一片大好,最起碼要比他當初想像的好多了。

最後,在一片勸進聲中,各省的軍事長官由段芝貴牽頭,共同上了一個“請速正大位”的密呈給袁世凱。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軍支持他,老百姓也支持他,就連美國也支持他。這麼多人支持自己,他要是不稱帝,豈不是會傷了大夥的一片好意?

因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凱終於下定決心稱帝了。

當然了,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所謂的擁護稱帝都是扯蛋。因此,當袁世凱稱帝后,他在面對舉國一片聲討之聲時,他蒙圈了,完全沒有應對的措施。

尤其是北洋三傑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集體反對他時,他完全死心了,氣憤至極,怒罵袁克定“孽子!欺父誤國!”

然而,縱然袁世凱此時知道自己受了兒子的矇騙,但也為時已晚,在帝制復辟的泥淖裡他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


Mer86


其實,袁世凱的大總統,已經與皇帝沒有太大差別了。為何他一定要當皇帝呢?在下認為,這其中主要原因有兩條。

首先是源於袁世凱的封建觀念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當八國聯軍侵華時,梁啟超晉見李鴻章,勸他趁機做中國的總統。但李鴻章卻拒絕了,他對梁啟超說:“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李鴻章是舊時代的人,他選擇做大清的忠臣,不願意當總統。至於袁世凱呢,他同樣是舊時代的人。他能當好大清朝的直隸總督、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甚至能當皇帝,但讓他當大總統,那實在是太彆扭!

這個從袁世凱的人生經歷就可知道。袁世凱出身於官僚家庭,後來又投身軍隊。他接觸過西方的先進槍械、技術,但是對西方的政治、思想了解很少。他甚至還不如李鴻章呢。李鴻章還曾經訪問過西方各國。袁世凱則根本沒有去過歐美國家。

如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對西方民主制度就瞭解很深。孫中山從小就在國外讀書,成年後也長時間呆在日本、南洋、歐美等地,對西方政治制度太瞭解了。

袁世凱雖然會治軍、會用人、能打仗,但是他完全就不知道民主、共和為何物!對他來說,當這個總統怎麼都覺得不對勁。他必須要當上皇帝,才能讓一切迴歸“正軌”。但對於他來說是正軌,對於旁人,則是歷史的倒退。

其次,是源於袁世凱對自身實力的過度自信。

袁世凱也知道,稱帝之事是有很多人反對的。但是,他在1913年很輕鬆就擊敗了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革命黨,將南方地區收入囊中,控制了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也就雲南、廣西、貴州等地還沒有控制。但這些西南地區經濟落後,沒什麼軍事實力,根本威脅不到他。袁世凱之前多次破壞共和制度,也沒有人敢於反對。他覺得,稱帝這事也會很順利。但他卻沒想到稱帝之事就引起這麼廣泛的反對。不說孫中山、黃興等老對手了,連梁啟超這樣的盟友,也策動蔡鍔、唐繼堯起兵反對他,甚至連段祺瑞、馮國璋這樣的嫡系部將,也在背地裡搞事情。最終各方聯合,把不可一世的袁世凱弄下臺了。


國史拾遺


袁世凱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早期就因實力太強,遭到攝政王載灃等人的忌憚,給他尋個了“腳疾”的藉口,把他打發回老家河南項城“頤養天年”了。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等人根本無法調動袁世凱一手一腳創建起來的北洋新軍。眼看革命軍的炮彈就要扔到北京城了,載灃不得不將軍政大權拱手相讓,請袁世凱出山,讓他調遣北洋軍抗擊革命軍。

(袁世凱舊照)

掮客一般的袁世凱利用手中的權勢,一方面向隆裕太后表忠,另一方面又和革命軍和談,最後得到革命軍“誰逼迫清軍退位,誰就當大總統”的約定後,軟硬兼施,最終確保了清廷和平遜位,讓位於民國政府。

袁世凱亦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大總統之位。

不過,袁世凱很快就發現,他這個臨時大總統根本沒有什麼權力。

原來,在他上任之前,革命軍擔心他會專政,便把已建立的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以此來限制他的權力,並約束他在任的年限。

久在政治核心的袁世凱,當然不甘心受制於人。所以在他出任大總統後,利用種種手段,先將身份轉化為正式大總統,隨後又將內閣制改回了總統制,同時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及指定繼承人等。

經過這一系列的舉措,袁世凱很快大權在握,成為民國政府名副其實的最高領導人。

早在袁世凱宣誓就職的時候,他曾電告全國“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以表達他對共和制的堅決擁護。

然而,誰也沒想到袁世凱擔任大總統不久後,就開始風風火火地為復辟稱帝做起準備來。

按說,袁世凱如果是為了權力,他大可不必冒此風險。

畢竟此時他不光已經是終身制的總統,而且他還手握大權,全中國再沒有誰的權力大過他了。

(袁世凱宣誓劇照)

這麼快就要復辟稱帝?當初說的話難道不作數了嗎?

一時坊間流言四起,一向忠心於袁世凱的老部下馮國璋聽聞消息後,更是按捺不住,專門來拜謁他問起此事。

袁世凱當即拍胸脯表示那不過是些無事生非的流言。

他還推心置腹地列舉了三條不做皇帝的理由:

其一,袁家男丁不長壽,活不過60歲那道坎,他都55歲了,就算做皇帝,也做不了幾年。

其二,做了皇帝也沒有理想的繼承人,老大袁克定是個瘸子,自然不合適做皇帝。老二袁克文又偏偏不好政治,別說讓他當皇帝了,就算讓他做地方事務,都不能使人放心。

其三,歷史上做皇帝的,子孫後代往往沒有善終,他不能逞一時之快害了他們。

那麼,袁世凱究竟想不想做皇帝呢?

事實上,袁世凱做大總統是個很合適的人選,他不光有治理國家的才幹,還有一支對他忠心耿耿,勢力強大的北洋軍。

所以在他廢除了內閣制後,他改革也好下發政令也好,大家懾於他的威嚴,沒有反對的聲音。而且成效也是明顯的,當時不光結束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同時還因為停止了戰爭,經濟得到了復甦和繁榮。

(馮國璋舊照)

不過,還是有不和諧的地方,那就是南方革命軍不光有軍權還有財權,他們各行其事,並不把袁世凱的政令當回事。

在袁世凱看來,這樣下去,中國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險,所以他迫切希望能找到解除他們軍權和財權的辦法。

可是他也知道,此時封建帝制才被推翻,要是復辟稱帝一定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所以他對稱帝一事猶豫不決。

就在袁世凱猶豫之際,長子袁克定卻開始行動了。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原配餘氏所生,也是他唯一的嫡子。

袁世凱對袁克定一直青睞有加,無論是進駐朝鮮,還是小站練兵,或者在山東出任巡撫,袁世凱都把袁克定帶在身邊,親自教養。

袁克定在他的培養下,很有才幹。他不光舊學很紮實,還精通德英兩國語言,所以在許多事務上,都是袁世凱的好幫手。甚至在接見外國公使時,袁世凱都讓袁克定做為陪同翻譯。

自從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後,袁克定就有了做太子的夢,他為了夢想成真,極力慫恿袁世凱復闢稱帝。

(袁克定舊照)

他為堅定袁世凱復闢稱帝的決心做了三件事:

一是製造祥瑞。

袁克定買通家中看祖墳的工人,讓他們向袁世凱彙報,說祖墳每到夜裡,就發出大片的紅光。此外,在墳牆上還長出了一棵粗壯的紫藤,其莖粗壯如胳膊,色紅如血,整個形狀如一條盤龍。

二是假制報紙。

《順天時報》是日本在華辦的一份報紙,袁世凱對日本的動向很敏感,所以他每天都要看這份報紙。

袁克定為了幫助袁世凱樹立復辟信心,花錢假制了《順天時報》,在假報紙上鼓吹帝制,並稱袁世凱稱帝是眾望所歸。

袁世凱每天看著這些消息,心花怒放,認為《順天時報》為國際報,它報道的自然是最為真實的內容,所以愈發堅定了他稱帝的信心。

三是製造輿論。

袁克定找到私交甚厚的民國政府的憲法顧問古德諾,讓他在在報端發表《共和與君主論》,在文中闡明“中國人知識程度太低,無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適合君主制”,以此鼓吹君主制。

袁克定又找到參政院參政楊度,讓他寫下了《君憲救國論》等文章,為恢復君主制搖旗吶喊。不光如此,楊度和袁克定還不斷鼓動百姓遊行勸進。一時之間,各階層的請願團層出不窮,讓袁世凱認為,復辟稱帝是順應民心的事情。

(楊度舊照)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鬧劇中,各路軍閥為謀得投機利益最大化,也紛紛上表勸進,希望在袁世凱稱帝后,能因勸進有功加官進爵。

同時,帝國主義也對袁世凱稱帝一事,表示支持。

如此一來,袁世凱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在1915年12月12日,通過籌安會和地方代表的擁護下,推翻共和制,復辟帝制,並擬定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

然而,讓袁世凱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一決定遭到了舉國反對,各地軍閥也紛紛獨立,發動護國戰爭。最讓袁世凱感到悲涼的是,一向忠於他的北洋軍將領們也對他稱帝極力反對。

袁世凱眾叛親離,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看清時局的袁世凱,這才發現自己英明一世,卻糊塗一時。在悔恨和憂憤中,他的健康狀況極速下降,很快便因病去世。

(參考史料:《袁世凱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的皇帝,而這稱帝的鬧劇就是個笑話,明知道不可違而為之,其實就是袁世凱雖說表面上是新派人士,內裡還是封建王權思想那一套,個人的權力私慾戰勝了理智。



袁世凱發現當了大總統後,反而沒有以前清朝當官時那麼爽了,雖說職位是最高的總統,只是總統也有權力限制,處處受制於人受議會的限制很不爽啊,如果是皇帝就不同了,一言九鼎,誰不聽從啊!袁世凱能當上總統還不是和革命派達成交易,共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凱就當了總統啦,只是當了總統後,袁世凱和國民黨的矛盾就鬧翻了。國民黨是限制總統的權力,國務總理權力甚至要大於總統,說白了,國民黨希望總統就是個擺設,專門限制袁世凱而去的,結果議會的選舉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袁世凱很不爽。袁世凱處處被掣肘,當然袁世凱也希望幹掉革命黨,自己大權獨攬,所以後來解散了議會,修改憲法,總統可以終身連任,甚至可以指定接班人,這就是想做皇帝的節奏了。



袁世凱有稱帝的心,只是礙於面子不敢稱帝,這是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就上心了,這個袁克定真是坑爹的貨,想做太子夢想瘋了。袁克定早年墮馬摔斷了腿,走路一拐一拐,成了瘸腿的殘疾人。後來去了德國,在德國學到了滿腦子的君主立憲思想,其實就是私慾作祟,老爸當了皇帝,自己這個嫡長子不就是太子了嘛,所以回國後天天在袁世凱鼓吹君主制度的好處,德國不就是有君主嘛,所以那麼強大,中國的國情不適合共和,君主立憲才適合。袁克定甚至還假辦報紙,收買乞丐妓女組織什麼“君主請願團”慫恿老爸做皇帝。後來騙局被揭穿了,袁克定被揍了一頓,但是袁克定還不死心,因為他知道袁世凱想做皇帝只是沒有臺階可下,沒找到合適的理由,畢竟袁世凱為了權力野心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日本就支持袁世凱稱帝。後來袁克定給了袁世凱一個藉口,就是袁家的魔咒。原來袁家當官的都沒有超過60歲的,都說這是魔咒,只要當官的就活不過60歲,袁世凱也怕死啊,總統不就是官嘛,他都56歲了,離60歲還有4年呢,還真怕到時真的完蛋了就悲催了。於是袁克定鼓吹老爸做了皇帝就打破了魔咒,就可以逆天改命,皇帝不是官嘛,是天子,一旦做皇帝了妥妥超過60歲。



袁世凱居然就相信了這個可笑的魔咒,其實他是掩耳盜鈴,寧願自己去相信也許還真的改了命也說不定嘛!袁世凱就是個封建思想的人,沒有學到新式革命思想,還沒有適應共和權力的鬥爭,他也不想妥協,以為用皇帝治理國家的那一套就可以讓國家強大,沒看到這個社會人民的思潮是怎樣的,加上身邊人的鼓吹,矇蔽了雙眼,戰略的錯判,私心權欲作祟,強行稱帝,結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凱一稱帝,全國上下一致反對,還起兵發動護法戰爭,袁世凱在痛罵聲中取消帝制,最後病死,只當了83天的皇帝夢,當然他死後還是穿著龍袍下葬的,袁世凱只好在另外一個世界做自己的皇帝大夢去吧!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無可否認的是老袁稱帝確實屬於臭棋,也因此被後世鞭撻無數次。很多朋友都揪住這個事情不放,一個勁地說袁是個老封建,骨子裡想要做皇帝。

誠然,袁世凱確實有做皇帝的想法,換了誰不想過一過皇帝癮。但在筆者看來,其實這並不是老袁稱帝的主要原因。

中華民國的成立,十分迅速,一場革命,幾次局部戰役,南北半年不到的和談,中國就立即改天換地,進入了共和時代。共和確實是大家坐在一起,共同來組建一個政府,但是這個政府,權力怎麼劃分,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法國大革命幾起幾落,共和國帝國之間來回折騰了好幾次,並不是說政治強人們都想做皇帝,而是在國民對民主一知半解,權力的運作就依然還是原來的那一套,換湯不換藥而已。大部分的人們受教育有限,思想上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民主也就淪為了少數人爭奪更多權力的砝碼,於是乎政府在運作的世紀過程中,要做到樹立權威都很難。

新生的中華民國,大抵也面臨著這樣的局面。革命的聲音喊得震天響,然而就算是革命黨內部罪核心的那些人,他們只知革命,而不知共和政府應該去如何運作。而革命黨自身也良莠不齊,很多野心家、投機者混跡其中,靠著“投身”革命,一夜昇天。

而民國中央政府本身,是通過南北和談實現的一個妥協產物。雖說政治本身就是在不斷的妥協之中成長,然而,自清末以來的地方實權派,各自體系的軍隊,這些問題都難以解決。

袁世凱通過南北和談如願以償成為了大總統,然而,他這個大總統,做得卻比較勉強,除了北洋三鎮控制的北方核心區域外,是沒有人聽他的,中央的號令,似乎也只能管管京畿一代,以及在外交上有所表現了。

而在國府,他這個大總統做得也不算如意,不說從各省進京的議會成員、就是他北洋三鎮的老部下,都有些指揮不動了。北洋三鎮,雖然是新式軍隊,但袁世凱當年還是沿著封建私軍的路子編練的,清王朝沒滅亡之前,大家能團結,畢竟利益一致,都是想著從行將就木的清王朝手中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清王朝一倒塌,如果是改朝換代,袁世凱做皇帝,那麼大家歡歡樂樂地分贓,然後乖乖聽大皇帝的調遣。

可帝國沒有了,卻走向了共和。共和是個新鮮的時髦的詞,從封建時代走過來的人,大多都選擇了“共和”中對自己有利的方面,三鎮的人也不外乎如此。所謂有利的地方,就是指沒有了等級尊巴觀念,大家人人平等,如此也大抵沒有了敬畏,在權力的鬥爭中,就可以做到沒有顧忌,暢所欲言。

如此,一個亂糟糟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就出現了。老袁所面對的,不僅是北洋內部有點不團結以外,議會、革命黨也在給他添亂,各種議案滿天飛,都想著如何限制大總統的權力,如何給各自身後所代表的軍閥頭頭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改組後的國民黨,誓要把總統制改成議會總理制,讓總統一邊玩泥巴去。

老袁很受傷,大總統做得很不開心,但罵名卻背了不少,想集權於中央,感覺大總統做到死,也實現不了,在楊度和兒子的虛假造勢下,於是就想著走走老路看看,稱帝能不能解決問題。倘若恢復了上下尊卑那一套,權力得以集中,似乎稱帝簡直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然而,老袁估計是年紀大了,皇帝只是一個名號,真正的問題在於時代變了,人心變了,大家思想變了,於是遊戲規則也變法了,大總統也好,皇帝也好,反正大家早就不接受以前的遊戲規則,就是想各玩各的,不願意將手中的權力拱手交予中央,所以袁的稱帝,蒼白無力,毫無意義。


坍塌的歷史觀


民國四年十二月初二,參議院決議《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初八日,公佈施行由各代表投票決定國體。到初十日完竣時,總計一千九百九十三票,全部都主張“君主立憲”。

於是便由民國代表大會委託參議院為總代表,於十一日,擁戴袁世凱為皇帝。

經過參議院的兩次擁戴,於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承受地位,該國號為“中華帝國”,同年三十一日,改次年為洪憲元年!

但關於袁世凱稱帝,一直以來都是爭議的話題。袁世凱已經是民國的大總統,權力已經很大了,但為什麼非要稱帝不可呢?筆者總結一共有以下三個原因;

(袁世凱稱帝)

第一,袁世凱的私心

我們知道,袁世凱原來是滿清朝廷的官員,雖說也有些權力,但是卻依然只是清帝國的一顆棋子而已。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竊取革命勝利的果實,成為大總統,這時候的他才真正的算作是大權獨攬。但是從小就生長於封建社會下的他,心中依然有一個皇帝夢!

所以在自己位高權重的時候正好可以稱帝,過一把皇帝癮。當然了,這只是簡單處於私心的考慮。

第二,全國各省的督軍簽名“勸進”

1915年八月,袁世凱稱帝之前的準備運動已經達到高潮,全國各省的督軍們開始紛紛簽名勸進,而其中蔡鍔就是第一個簽名的(後來蔡鍔也是第一個反對的)。他們都希望袁世凱能當上皇帝。從當時的大局勢來看,擁有全國最高統治權力的北洋系,並沒有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聲音。大家即便心裡不願意,但是口中也是表示贊同的,都希望袁世凱能夠稱帝。

面對這樣的“壓力”,袁世凱正式宣佈稱帝!

(勸進表)

第三,《順天時報》的假新聞“矇蔽”了袁世凱

這裡我要說明一下,這完全是袁世凱個人的說法!

話說在袁世凱稱帝失敗之後,他說,自己是被《順天時報》給欺騙了。這《順天時報》本來是對外公開發行的,但是有人在上面做了手腳,專門給袁世凱量身定做了一份報紙,而這份報紙上面幾乎都是希望他稱帝的聲音。慢慢的他就相信了,如果自己不稱帝,那就是對不起百姓啊!

所以,在這樣虛假新聞的矇蔽下,袁世凱選擇了稱帝。

當然了,這只是袁世凱後來的說法!

袁世凱稱帝后不久,便遭到了多方的反對,並隨即引發了“護國運動”。迫於壓力,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佈取消帝制。

總的來說,袁世凱之所以要稱帝,其實跟當時的局面還不太相關,因為在當時是沒有多少人主張他稱帝的,而那些所謂的支持者,也不過是他手下的一些依附者而已。他之所以稱帝,我還是認為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方圓文史


袁世凱為什麼放著民國大總統不做,非要稱帝呢?

這其中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更多的還是袁世凱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歷史因素——帝制在中國實行太久,一下子實行共和水土不服

中國的專制體制開始於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可謂源遠流長。在袁世凱以前,中國人從來沒出現過共和制。


在專制政體的國度裡,君王只有權力沒有責任,只有權力沒有義務。可以這樣說,是帝王制度制約了中國的發展,制度不變,中國落伍者的命運就不會改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終結了中國推行了兩千年的帝制,成立了共和政體的中華民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慶祝中國從此開始了新篇章,向著民主、自由的道路邁步前進。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終結一個制度並不是摘掉一個牌子那麼簡單。雖然孫中山在1912年元月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但躊躇滿志的孫中山遇到了想象不到的阻力,在共和的道路上舉步維艱;被迫在三個月後把大總統的寶座讓給了袁世凱。

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最有權力的人,他的勢力無人能敵。但袁世凱的大總統之路同樣也是步履維艱。

延續了幾千年的專制思維在中國百姓的大腦中根深蒂固,有的人把一夜之間出現的共和體制看做洪水猛獸,有的則把大總統看做一個怪物。


在中國人傳統的思維裡,皇帝統治國家是受命於天,是君權神授。皇帝成了人們的精神支柱,沒有了皇帝的中國百姓一下子無所適從。

而總統這玩意不是上天派來的,他的執政合法性就存疑了。於是就出現了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現象。

於是,清朝時候還比較規矩的各路諸侯,變得無所畏懼。趁機奪取了地方的行政和財政大權。中央被地方架空,財政開始吃緊。而財政吃緊讓中央政府在國計民生上無所作為,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失去了對全國的掌控,更加導致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他們的腦子裡自然會產生“今不如昔”的看法,從而進一步做出共和沒有帝制好的判斷。

現實原因是,利益集團各打算盤,力推袁世凱稱帝。

在共和遭受挫折的情況下,中國的士大夫就開始從政體上尋找原因。

其中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口眾多,國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整體素質低下,共和制對中國水土不服,倒是君主立憲制度比較適合中國。

所謂君主立憲制,就是國家設立一個象徵性的君主,在此基礎上再實行憲法政治。由議會中的多數派組閣,選舉出總理,負責國家的行政工作。一旦局勢不穩,君主可以站到前臺,穩住局面,以防國家失控。

比如我們的鄰國泰國、日本和歐洲的英國、荷蘭就是這樣的政體。

君憲制雖然落後於共和制度,但比起帝制還是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主張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的人很多,楊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楊度還就此專門寫了一篇《君憲救國論》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寫得頭頭是道,讓很多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心悅誠服。

但是,實行君憲製得有個人當皇帝,誰當這個皇帝呢?

有人說請退位的溥儀來當,但好多人感情上又接受不了。還有的人說從朱元璋的後人中選一個,但又有人覺得太荒唐。想來想去,大家覺得還是由袁大總統當這個皇帝最合適。

於是,楊度就成立了籌安會專門操作這個事情。大張旗鼓製造輿論,並發動社會各階層的人發起請願。楊度為了讓袁世凱當皇帝也是拼了,他把乞丐和妓女都動員起來,大有不達目的死不休的勁頭。一時間,舉國上下,街談巷議都是說讓袁世凱稱帝的。袁世凱每天接觸到的報紙,上面都是說讓袁世凱順應民心稱帝的文章;袁世凱接觸到的文件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勸袁世凱當皇帝救國家於水火的請願書。

而袁世凱的公子袁克定為了能將來當太子,也不擇手段忽悠袁世凱趕緊稱帝。袁克定知道袁世凱愛看《順天時報》,袁克定就指使人印刷一份不專給袁世凱看的假《順天時報》,上面當然盡是些贊成袁世凱稱帝的消息。


在各階層紛紛勸進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各路軍閥出於一己之私也慫恿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當時最信任的人是雲南都督蔡鍔,而蔡鍔又是北京上《勸進表》的第一個簽名人。四川軍閥陳宦、山西軍閥閻錫山、東北軍閥張作霖積極擁護袁世凱當皇帝。

1915年9月,段祺瑞聯合14省軍閥上書袁世凱,表示堅決擁護袁世凱稱帝。 軍方的一致擁護,讓袁世凱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擋不住皇帝寶座的誘惑,喪失了敏銳的政治嗅覺,對局勢失去了清醒的認識。

但此時還有一件事讓袁世凱猶豫不決,那就是列強對於他稱帝的態度,袁世凱最放心不下的是列強對於稱帝的態度。而讓袁世凱最後下定決心的,也是各國列強的態度。

袁世凱專門派遣顧維鈞、施肇基和陸宗輿,前往歐美和日本進行遊說,列強對袁世凱稱帝開始態度不一,但最後一致表示不干涉。這讓袁世凱放心大膽的開始了自己的稱帝計劃。

但最重要的還是袁世凱自己的權力慾,他在皇冠和龍椅面前迷失了自我

袁世凱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不動心是不可能的,但“民意”只是他稱帝的一個因素。

袁世凱自己經不起皇帝的誘惑,才是自己稱帝的最重要的原因。

對於袁世凱這個在帝制下生活了一輩子的人來說,對皇權的瞭解和渴望,遠遠大於驛站的下崗人員李自成、街頭乞丐朱元璋和落榜秀才洪秀全。


史記上說,劉邦僅僅是見了秦始皇出行時的排場,就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而袁世凱出入清廷幾十年,怎麼會不知道當皇帝有多爽?

如果說,起初袁世凱對稱帝一事猶豫、動搖過是有可能的,因為清廷被革命黨推翻不僅僅是推翻了一個皇帝,而同時推翻的是帝制,清廷的下場,袁世凱不是不知道,殷鑑不遠啊。

但不久讓袁世凱決心稱帝的外因越來越多,共和制在中國水土不服,國內局勢動盪,民心懷舊。而中國只有袁世凱有實力有威望,能夠鎮得住這個局面。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會有些許的使命感在心中,覺得稱帝也是救國。

但讓袁世凱稱帝的最根本動力還是私利,想到皇帝無上的權力,想到袁氏江山代代相傳,怎麼能不讓人動心呢?


都說權力是毒藥,不如說權力是嗎啡,一旦沾上就戒不掉。袁世凱腦子裡也許會出現過清廷滅亡時孤兒寡母的淒涼場面。但那畫面一閃就過去了,反而是身穿龍袍,坐在龍椅上聽山呼萬歲的場面揮之不去。哪個朝代都有滅亡的時候,但很多朝代也輝煌了幾百年,只要往前一步,就是名垂青史的開國皇帝,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當皇帝還大的誘惑嗎?

所以說袁世凱這樣聰明的人被民意完全裹挾那是自欺欺人的。當共和遭遇挫折,當民心思變,當有人提出君主立憲可以救國,當舉國上下呼籲袁世凱稱帝的時候,袁世凱動心了。與其說被民意裹挾,還不如說他利用了民意。

民意支持,軍方支持,列強默許袁世凱當皇帝——1915年12月上旬,參政院1993名代表投票表決,一致贊成改共和制為君主立憲制。

這個在官場上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而運籌帷幄的政壇高手,還是沒有抵擋住權力的誘惑,一步步走上了龍椅,戴上了皇冠,也走向了袁氏的滑鐵盧,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那些為袁世凱辯護的人,說袁世凱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不是帝制,那是自欺欺人!

袁世凱搞的是假立憲、真帝制,掛羊頭賣狗肉。因為袁世凱這個新皇帝有著跟清廷皇帝不相上下的權力,袁氏的“立憲”有的方面甚至連慈禧太后的立憲都不如,跟日本、泰國的君主立憲更沒有絲毫共同之處。

楊度在自己的《君憲救國》下卷中就說“假立憲必成真革命”,而袁世凱的瞞天過海,還是沒有瞞得過中國人民。楊度的那句“假立憲必成真革命”不幸把袁世凱的命運說中了。


小約翰


因為民主共和造成的結果是中央勢弱,地方勢強,地方勢壓中央,尾大不掉。中央政府政令無法上通下達,往往形同一紙空文。

中央政府想幹點什麼實事大事根本幹不成,以民主共和為由地方可堂而皇之地抗拒中央政府,形成地方武裝割據,對中央政令置若罔聞,拒不從命,長此下去,中國分裂解體將不可避免。

民主共和於地方利益集團割據一方有利,所以地方上死保共和,而於此同時中國也會從一頭病獅變成幾條鬣狗,面對日本等列強欺壓,中國自身力分勢弱,更加難以抵禦。

比如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都恨老蔣不抵抗,然老蔣也只是那條比較強壯的鬣狗,他命令指揮不動其他鬣狗,況且30年的中原大戰,老蔣和其他軍閥撕咬的都遍體鱗傷,此時其他鬣狗都在等著盼著他倒黴好收拾他呢,老蔣內心未必不想抵抗,而是他真的抵抗不了。

袁世凱稱帝,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要回到他一直主張的君主立憲,建立一個相對強勢的中央政府,恢復對地方的管控,阻止中國分裂的趨勢。

雖然用的方式不同,目的還不都一樣,後來老蔣和毛主席不都是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強勢中央政府嗎。

如今中國不就是因為有一個相對強勢的中央政府,才能集中全國力量辦大事,中國才能這麼快速地發展崛起嗎?


暴雨狂風一片海


袁世凱為什麼非要稱帝不可,這是個大題目,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博士研究生可以就此寫一篇博士論文。限於篇幅,在此簡單談一談。

袁世凱從孫中山手裡接過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後,於1913年10月初當選為正式總統,10月10日在 太和殿宣誓就職。隨之,袁世凱通過了解散議會、制定新約法、取消國務院和內閣總理等一系列方式,實行了公開的總統獨裁製。後來,袁世凱又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為10年,連任不受限制;並且繼任總統還可以由總統推薦。這樣,袁世凱不僅可以終身擔任總統,還可以傳給子孫,實行世襲。

袁世凱和各國使節的合影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滿足袁氏的野心,後來他又搞起了帝制。袁世凱為什麼如此呢?我認為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一、個人原因。任何人都有做皇帝的黃粱美夢,何況已在皇帝邊緣的袁世凱,做與不做,其實就在一念之間。

二、身邊人的攛掇。這個身邊人主要是指籌安會六君子,六君子包括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夑和、胡瑛等人,其中楊度為籌安會理事長,孫毓筠副之,嚴復、劉師培、李夑和、胡瑛等為理事。

實事求是地說,這六人皆一時國士也。楊度頗有才名,與孫中山、黃興等皆為朋友,他主張帝制,雖有宰相野心,但也有個人之政治信念;孫毓筠、李夑和、胡瑛等原是同盟會骨幹,當年也曾為革命出生入死;至於嚴復和劉師培,則是當時的國學泰斗,學界領袖,據袁世凱心腹傳言,當袁世凱聽說嚴復也加入籌安會時,極為歡悅。

三、信息失靈,獲得外界信息有誤。這個有兩個因素,一是袁世凱之子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矇蔽袁世凱一事,此事出自袁世凱之女袁靜雪的回憶,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人記錄此事,所以個人感覺此事不太靠譜,孤證不足為憑;第二是袁世凱與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會見,朱爾典極力贊成帝制,袁世凱認為這一定英國政府的意見。豈不知朱爾典代表英國政府反對帝制,而袁身邊人竟然通過翻譯,顛倒黑白,糊弄袁世凱。

帝制失敗後,袁世凱在驚懼中死去,此為袁世凱葬禮。

袁世凱復闢帝制有個特點,那就是不讓北洋將士參與,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大將皆未參與此事,袁世凱主要依靠一幫文人墨客和舊官僚為其吶喊搖旗。而北洋將領也從自身利益出發,極力反對袁世凱稱帝,特別是段祺瑞和馮國璋反對更力。因為他們兩人均以袁世凱接班人自居,如果袁世凱恢復帝制,將天下傳之子孫,那他們就失去統治中國的機會了——這也是袁世凱帝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