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在距离乐山大佛西南方向10公里的大渡河南岸,有一个名为安谷的小镇,80多年前,这个至今也鲜为人知的地方,将来自故宫的大批重量级的国家文物,竟秘密保护了长达八年时间。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故宫文物打包

1.日寇肆虐,故宫文物“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3年1月,日军攻陷山海关,平津地区威胁日渐增大,为避免文物落入日寇之手,故宫文物紧急启动了转移,当年的2月到5月,总共13427箱又62包故宫里最重要的文物,被安排分五批南迁至上海进行妥善保管。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由于上海气候潮湿,文物容易受潮被损,1936年12月,存放在上海的诸多文物开始迁往南京,安放到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的文物古迹被大量破坏,同年8月13日,松沪会战爆发,上海与南京也不再安全,次日,存放南京的文物开始转移。第一批于12月抵达长沙湖南大学地下图书馆(很快又经过广西转移到贵州重庆),第二批先由火车运抵宝鸡,然后再南下运到峨眉地区,第三批经过艰难险阻运到乐山。至此,故宫文物从33年开始首次撤离开始,经五次南迁,三次西迁,终于在大后方安定下来。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运输中的故宫文物

-2.文物在乐山安谷的“旅居生活”-

《文物保护困难重重》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总共有9331箱文物被运抵乐山安谷,占了所有转移文物总量的70%, 文物存放地址选在安谷,也是煞费苦心。安谷离城区不远,属于近郊乡村,可避免敌机对主城区的轰炸;地处大渡河南岸,水运交通方便,连通(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下至宜宾、重庆;存放空间足,安谷有祠堂、庙宇宫观一百多座,文化积淀深厚,儒、释、道齐全,且能和谐相处,庙宇建筑四面凌空,不会民居毗连(四川民居为竹木的建筑,一遇火警,往往延烧数百家,选择祠堂庙宇有效降低消防隐患)。从环境,交通,安全各方面,综合考虑,最终把文物存放地确定在此。

文物送抵后,接下来的面临的严峻考验是气候,老鼠,白蚁。

安谷一年有大半年在雨季,雾季,湿度大,容易受潮的文物,都得拿出来晾晒,数量之巨,周而复始,事务繁琐可想而知,每次晾晒,由各库负责人会同相关人员当场启封开门,将文物取出放在院内地坝上翻晒。翻晒后,再将文物放进箱中,钉紧盖子,贴封条,放回原地,锁门,门上加贴封条。次次如此,年复一年,出入登记都有详细记载。

安谷当时老鼠多,白天夜晚公开活动,为此一方面养猫捕鼠,然后加上人工捕鼠;

白蚁威胁也是严重,箱柜里的东西被吃,外面并不知道。对于生物威胁,管理人员只有定期检查,每库每周两次。后来,管理人员接受当地老百姓的建议,改进了预防措施,用干石灰粉撒在存放文物箱子木架、地上吸湿防潮,定期更换干石灰粉,既可防潮,又可杀虫、防蛀效果很好。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合影


-安谷存放的重要文物-

在安谷、峨眉存放的故宫文物,不乏精品,如翠玉白菜(今藏台北故宫)、清乾隆金银珠云龙甲胄(今藏北京故宫)、苏轼亲书《前赤壁赋》(局部,今藏台北故宫)、清郎世宁《八骏图》(今藏台北故宫)、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今藏台北故宫)等等。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的闻名世界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采用中国传统的玉石雕刻中的巧雕技艺,达到了几乎与真正的白菜不相上下的艺术水准。这件翠玉白菜材质为翠玉,工匠在一块儿白绿相间的玉石上,用白色雕刻成了白菜的菜帮,用绿色雕刻白菜的菜叶,并且在白菜叶之上,聪明的工匠还雕刻了两只昆虫。这两只昆虫是蚱蜢和蝈蝈。寓意清白之身,多子多孙。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金银珠云龙甲胄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苏轼亲书《前赤壁赋》

乐山安谷人为保护文物做的贡献

文物在当地保管期间,得到了安谷当地人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人安谷当地人-安谷乡乡长刘钊,当时博物馆聘请了刘钊为文物管理的顾问,协助搞好文物所在地安谷各库的安全保卫、文物管理工作,并且文物的选址、搬运和后来的撤走,都和他商谈并邀约他出来安排主持。

刘钊只是官职毫不起眼的官员,何况还有袍哥大爷身份(帮会组织头目),博物馆人员为何会将如此事关重大的事与这样一个角色合作呢?

刘钊虽是袍哥大爷,但其实是子承父业,父亲是当地袍哥大爷,而刘钊早年在成都政法大学念书,父亲亡故后他回家治理丧事,被大家硬推上袍哥大爷的位子。刘钊在学校接受到新思想的启蒙,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也具有几分文化人的儒雅,像通常的口头语“格老子”等是绝不挂在嘴上的,在家乡很受父老乡亲的尊敬。家里有一间屋子,靠壁的几层书架上堆了许多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进步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和《新青年》等,上面都盖着“刘钊书报”的印章,早年他也主动介绍给别人看。1948年还从成都托人买回来二百多本刻印线装的《明史》等书,向孩子们说他五十岁后就洗手不干外边的事了,要潜心研究历史。

刘钊在乐山城县街的县政府斜对面开设了一家“铜河煤业公司”,用船贩运从铜河上游太平寺沿河运来城区的煤炭,该处也是他在城中活动和结交人员的场所。当初县里召集乡长和士绅们与故宫博物院的人见面时,听了他们准备在乐山寻找故宫南迁文物存放地的情况,大家默不做声,知道事关重大,东西放在谁那里就会给谁添麻烦,并要承担责任。刘钊掂量后鼓起勇气站了出来,介绍安谷的情况,他因做贩煤生意也熟悉乐山周边的河道,分析运输的可行性,并保证全力协助。故宫博物院的人听后大喜,晚上又和他单独交谈,了解到他不是武夫、痞子之流,交往就更深了。

当时正值日寇侵华气焰嚣张达到顶峰,文物迁到什么地方,日机轰炸就跟到什么地方,凭他们搬迁文物一路下来的经历,知道选址既要考虑目前的隐蔽安全,还要为万一时局恶化时,能给文物的转移提前设定一条方便可行的通道。刘钊进言,安谷镇处于一个小平坝的中心,周边或几里或十几里就是河道或山区,再沿狭窄、险阻的河道上行几乎不可能,要撤只能深入山区,刘钊父亲早年在离镇十多里往观榜场方向叫“牛卧塘”的山坳处建了一个大宅院,紧靠树木葱翠的大山,建成后还未住进去就去世了。崭新的庭院高大、宽敞、干燥,存放数千箱文物没问题,附近约两里地有一李姓大庄院,凭世交刘钊可出面借用部分房屋来存放或供人员居住。通往山区的唯一一条路沿着山脚,虽蜿蜒曲折,但并不艰险难行,用独轮车或肩挑人抬搬运箱子不成问题,且更容易警卫和守护文物。这下故宫博物院的人才算服下了定心丸,随即一道到安谷勘察选址,确定运输路线,并去山区老家,约定关于进一步后撤的计划绝不准泄露。后来因战事趋缓,日寇再无力轰炸乐山,这个计划就不再被人提起。

严格的管理制度

文物保存期间,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本单位职工未经允许,严禁擅自开锁进库房开箱清点文物,职员家属亦不准进入库房或进祠堂。故宫职员家属、雇请工友、驻军士兵在与外界人员接触交往中,严禁谈论故宫事宜,对外简称博物院。

护宝——袍哥百姓主动巡逻

负责押运和看守故宫文物的有一个连的兵力,荷枪实弹,日夜站岗,有人靠近,士兵立马拉枪栓呵斥要求立马离开。不过,故宫文物运到乐山的消息还是传开,日军特务也开始频频出动打探文物的具体存放点。此时,当地袍哥和普通百姓便主动承担起护宝重任,当兵的在最里层,本地人就在外围巡逻。只要在街上碰到不熟的可疑人物,就直接赶出去。

-完璧归赵-

文物在安谷存放八年期间,无一损毁,抗战胜利后,存放在安谷的故宫文物与存放在峨眉、巴县的文物一起,于1947年12月9日,全数运回南京,无一遗失,无一损毁。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1947年护送文物东归时,部分故宫人和眷属在重庆南温泉游览时的合影,图中人物有庄氏全家六人、那志良家人、吴玉璋家人、刘峨士、吴凤培、励仲华等。

-“功侔鲁壁”-

1946年4月,为了旌表各个宗祠保护国宝的功绩,故宫博物院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以国民政府名义,题颁“功侔鲁壁”金漆大匾六块,分别颁赠给安谷乡六个宗祠以示嘉奖。“功侔鲁壁”,比喻安谷人保护故宫文物的历史功绩可与当年鲁国墙壁夹层内存藏珍贵经籍使圣人书籍躲过秦始皇焚书灾难的功绩相等。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战时故宫纪念馆-

70多年后,一位名为王联春的安谷人,用了两年时间,慷慨耗费了一生积蓄近千万元,在当年曾经藏宝的“朱、潘、刘”三氏祠堂修建了故宫南迁史料陈列馆(也称为战时故宫纪念馆)。


乐山大佛西南方的大渡河河畔,一段国家宝藏的“旅居”往事


到乐山大佛旅游的朋友,有时间的话,不妨去这里看看,充分感受一下这一段文物保护的丰功伟绩。

地址:乐沙路东100米,

交通路线(公交车):304;308-13-309;1-13-309;12-2-309.(下车后均需步行抵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