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甜蜜夫妻:結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獨居50年,感動千萬人

在民國時期這個新舊思想碰撞交織的獨特年代裡,受到西方開放思想影響的中國文人們,感情生活都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令後人津津樂道。

但是,在這個風流故事隨手一抓就是一把的年代裡,也有那麼一些痴情的種子,他們幸運地遇到了真心相愛的知己,並且為守護這段愛情付出了一生的時間。民國著名的翻譯家朱生豪和才女宋清如就是這樣一對令外人豔羨的夫妻。

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出生於浙江嘉興的一個商人家庭,朱生豪出生的這天,他們家南門的算命先生說這一天正是文昌日,男孩的八字裡有文昌星坐命,將來讀書一定會成大器。

朱生豪的父親名叫陸潤,母親叫朱佩霞,朱生豪還有兩個弟弟。一家五口人本來是過著不算富裕但也是非常和諧的生活。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園各佔一半,因此空氣真是非常好,有一個爽朗的庭心,兩個較大的園子,幾個小天井,前後門都有小河通著南湖”。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給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塊租金貼補生活。

1917年,朱生豪到嘉興開明初小讀書,成績優異的他,小學畢業的時候就得了甲級第一名,成為名副其實的“小狀元”,從小就顯露出了他那非同常人的過人才華。

民國最甜蜜夫妻:結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獨居50年,感動千萬人

一家人的溫馨生活在朱生豪10歲的時候發生了變故,先是父親生意失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之中,1922年的冬天對年幼的朱生豪來說似乎格外地寒冷,這一年母親因病去世。禍不單行,1924年,父親又因病離世。

父母相繼離去,留下朱生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他只能帶著弟弟們去投奔姑姑,幸好母親生前曾經為他們留下了一筆用來讀書的專款,失去了雙親的朱生豪還是得以升入了秀州中學。

秀州中學是教會學校,校長竇維斯是美國人,他非常喜歡這個優秀的學生,親自教朱生豪學英語,讓他用英語朗讀課文。上高中後,朱生豪開始讀莎士比亞的戲劇。

十七歲的時候,朱生豪憑著學費全免和獎學金,來到了省城杭州的之江大學國文系讀書。

社長夏承燾老師評價朱生豪:“其人今年才二十歲,淵默若處子,輕易不發一言。聞英文甚深,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我實在喜歡你那一身的詩勁兒,我愛你像愛一首詩一樣

在大學裡,朱生豪遇到了他一生的愛人,著名的才女宋清如。美妙的愛情激發了朱生豪的文學才華,他一發不可收拾地位宋清如寫下了許許多多美麗的情詩,而相比於這些美麗動人的情詩,他們的愛情生活則更為真摯感人。

1911年出生的宋清如,只比朱生豪大了一歲,她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的一個富豪家庭。1932年考入之江大學,和朱生豪一樣,宋清如也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她大學期間就在《現代》等多種文學刊物上發表詩作,有著“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

宋清如和朱生豪的相識相愛,正是源於兩個人共同的愛好:詩歌。家庭富裕的宋清如,從小的夢想就是讀書,初中畢業後,家裡人希望她回家結婚,她卻說“不要嫁妝要讀書”,母親非常疼愛這個寶貝女兒,成全了宋清如讀書的夢想。

之江大學有一個愛好寫詩的同學們組織成的“之江詩社”,宋清如把她寫的詩拿給學長朱生豪指正,三天後,朱生豪給宋清如寫信,並附上了三首新詩讓宋清如評價。

兩個詩歌愛好者就這樣因為共同的愛好惺惺相惜起來,宋清如本來是寫新詩的,朱生豪一字一句的教宋清如寫古詩詞後,她就不再寫新詩了。

1933年,21歲的朱生豪大學畢業了,大學畢業的朱生豪,因為出眾的英文能力,很快被上海世界書局聘任為英文編輯,每個月能拿到七十大洋的薪水,他給老家的親人們寄回去三十大洋,剩下的錢除了生活必須的花費,都用來買莎士比亞的作品,用來完成自己的翻譯夢想。

民國最甜蜜夫妻:結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獨居50年,感動千萬人

“一年之中,整天不說一句話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說話不到十句的有兩百多天,其餘日子說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不愛說話的朱生豪用來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就是不聽地給宋清如寫詩。

宋清如1936年才從之江大學畢業,這期間他們一直通過書信聯繫,朱生豪給宋清如寫了308封情詩,光對她的稱呼就有七十餘種,比如:祖母大人、傻丫頭、無比的好人、小親親、寶貝、宋宋、妞妞、小鬼頭兒、昨夜的夢、宋神經、你這個人、女皇陛下……

而朱生豪在信末給自己的署名畫風更是千奇百怪:一個臭男人、你腳下的螞蟻、快樂的亨利、白痴、豬八戒、羅馬教皇、頂蠢頂醜頂無聊的傢伙、醜小鴨、你的靠不住的、常山趙子龍、牛魔王……

朱生豪給宋清如寫的情詩是真正的甜死人不償命: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兩天我很快活,而且驕傲。你這人,有點太不可怕。尤其是,一點也不莫名其妙。”

“風和日暖,令人永遠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麼,只要有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同樣也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

“我實在喜歡你那一身的詩勁兒,我愛你像愛一首詩一樣”。

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意境是如何不同

畢業後,宋清如當上了自己想成為的老師,朱生豪則一直在上海從事翻譯工作,因為戰亂的原因,宋清如輾轉各地教書,兩個人一直是聚少離多。

異地10年,他們之間一直是通過書信往來,但再遙遠的距離都沒有改變兩個人堅定相愛的初衷。1942年,30歲的朱生豪和31歲的宋清如終於修成正果,夏承燾為他們題下了“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個大字。

宋清如回憶他們婚後的生活是:“他譯莎,我做飯”,朱生豪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心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卻被累垮了身體,1944年12月, 完成了37種莎劇中31種翻譯的朱生豪,留下新婚僅兩年的妻子和年僅一歲的兒子,撒手而去了。

朱生豪去世後,宋清如非常絕望:“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悲哀。人間哪有比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愛的人由病痛而致絕命時那樣更慘痛的事!痛苦撕毀了我的靈魂,煎幹了我的眼淚。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燒殘了的灰燼,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漣”。

但宋清如畢竟是堅強的,她獨自一人撫養剛滿一歲的兒子,又替朱生豪完成了180萬字遺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交由世界書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她還在朱生豪弟弟的協助下,翻譯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劇。

民國最甜蜜夫妻:結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獨居50年,感動千萬人

在餘生的50年裡的,宋清如也曾遇到過另一次愛情,但最終並沒有走到一起。

1949年的時候,宋清如到杭州高級中學教書,遇到了大學校友學校的總務主任駱允治,駱允治對宋清如非常照顧。

兒子朱尚剛在《詩侶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一書中說:“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駱先生常常在課餘和假日來看母親,後來,母親懷了孕,並且於一九五一年暑假回常熟鄉下生下了我妹妹。”

但因為兩個人最終並沒有結婚,宋清如一直沒有對外提起過這個不公開的女兒,

1997年6月,宋清如突發心臟病去世。在嘉興朱生豪故居門口,有一座朱生豪與宋清如相擁在一起的雕塑,這座雕塑的基座上還有朱生好寫給宋清如的詩:“ 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裡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