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文|黃居浦 編輯|黃居浦 圖片|網絡


在汕頭市濠江區青林村的青雲巖風景區對面,坐落著一座小小的傳統潮式建築。它的位置很不起眼,如果沒有注意去看的話,幾乎很難發現這座建築的存在。這是一座很小的廟宇,名為“方公神廟”,它的面積很小,大概只有10平米左右。據說這座小廟始建於近代,於己丑年重修過。這座小廟看起來平平無奇,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走進廟裡一看,只見香案上擺著兩個古老的石制香爐,香爐上的字體清晰可見,同時刻著“方大人老爺”。神龕內供奉著一個武官打扮的神明,神龕上方寫著“方大人公”,神龕兩側分別寫著“名高百世師”、“德大千秋祀”。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方公神廟裡的神像

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問:“方大人”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會被人當成神明來供奉?他與達濠這座千年古鎮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呢?其實大家別看這座廟小,看起來簡簡單單,平凡無奇,而裡面供奉的“方大人老爺”卻大有來頭,他就是晚清粵籍兵勇由軍功累遷至高級將領的著名人物——方耀。

方耀是普寧縣人。一生從戎四十二載,前期主要以“剿匪”為主而聲名大噪,由六品頂戴升遷至總兵官;後期則以“清鄉”著名而威震南粵,累遷至廣東水師提督,後逝於任上。

縱觀方耀的一生,世人對其“清鄉”的政策褒貶不一,而且在潮汕地區將方耀供奉為神明的地方也不多,那麼為何遠在省尾國角的濠江青林村反而會有這座供奉方耀的廟宇?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方耀生平


打開這段塵封多年的歷史,讓我們時光倒轉,回到那個動盪不堪的晚晴時期。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朝政日益腐敗,社會積貧積弱,地方動盪不堪,各村各鄉之間常常會為了各種利益械鬥不止。這個時期的潮汕各地,社會治安狀況混亂不堪,正如光緒《潮陽縣誌》裡記載:“抗吞、劫擄、慘屠、活埋者案如山積”。

後來清政府決意要治理整頓這種情況,諭令廣東督撫認真辦理潮汕各地的治安問題,於是兩廣總督愛新覺羅·瑞麟派遣當時的廣東南韶連鎮總兵方耀前往潮汕各地督辦,廣東巡撫李福泰則訂立了辦案《章程》八條:別良莠,禁需索,絕械鬥,散鄉會,查私抽,清田畝,明賞罰,許自新。方耀受委派後率領了以家鄉人為主組建的勇營——方營三千餘人直接入潮,前往各鄉辦理積案。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光緒《潮陽縣誌》同治九年紀事部分


據史料記載:清積案前的潮州社會狀況是“風氣強悍,械鬥習以為常,甚至負嵎築寨,拒兵抗糧,良民脅於兇焰,莫可如何。”而遠離中原,地處海濱的達濠島亦是如此,多年來各鄉、各姓氏之間的地方勢力為了爭奪各種資源,時常發生械鬥,而當地官府卻又無可奈何,因此達濠島成為方耀清鄉辦積案的重點對象之一。

方耀在此次辦案過程中運用了自己獨創的一套方法——選舉清鄉。正是通過了選舉清鄉,方耀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迅速清理了大量的積案,捉獲了許多悍匪要犯,使得整個潮汕社會為之震動,潮汕各地的社會秩序這才慢慢恢復正常。經過數年,方耀辦理積案數千宗,殺戮近3000名,其中有起義軍、抗官抗租者,也有土豪海盜。凡屬積案牽連的鄉村,都被燒殺焚燬。這就是潮汕民間所稱的“方大人辦清鄉”。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德安裡方耀像


同治八年十二月到同治十年八月(1869—1871),方耀開始移營駐紮在潮陽清鄉辦積案。因為方耀在辦清鄉過程中,採取了自己獨創的選舉清鄉,運用了大刀闊斧的強硬手段,一人犯罪,殃及親朋,打擊面廣,威懾性強,使得整個潮州民眾為之震撼,“始知有官法”。

多年來,在濠江一直有兩個地方勢力抗官拒稅、爭權奪利、製造事端,當地民眾深受其害。在聽聞方耀即將要來達濠辦清鄉後,兩個地方勢力的人心裡十分恐懼,如同驚弓之鳥,寢食難安,唯恐遭受刑戮。雙方勢力只能握手言和,重歸於好,共同來商議對策,希望能躲過此劫。後來雙方決定請當時的名士張國棟(張貢爺)出面,由他去向方耀說情,希望能網開一面,放他們一條生路。張貢爺也是達濠人,他為了達濠人民的福祉著想,並不想方耀在此地大開殺戒,便去向方耀陳述利弊,希望能從寬處理。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位於達濠的方耀生祠——方公書院(後為善德古堂)


後來,在張貢爺的斡旋之下,方耀終於答應了張貢爺的調解,但是他提出了幾點要求:一、這兩個勢力必須立即解散;二、由兩方出資組建書院以及善堂,扶貧濟困,造福達濠百姓。兩方勢力的人死裡逃生,對此感激涕零,當即同意方耀的要求,紛紛表示以後必定改惡從善,不再違法。就這樣,在方耀的督促下,雙方勢力握手言和,帶頭出資在鄉里籌建書院以及善堂,造福百姓,自從兩個地方勢力解散後,達濠一帶的治安問題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最終使達濠逃過清鄉刑戮一劫。

為紀念方耀的寬宏大量以及對達濠百姓所作的貢獻,在張貢爺的倡議下,當地百姓在達濠天后聖廟旁建造了一座方耀的生祠“方公書院”(後改為善德古堂),一百多年過去了,至今還保存完好。後來人們在青林村為方耀建立了這座“方公神廟”,將其奉為神明,稱為“大人公老爺”,享受四時焚香祭祀,以感激方耀在治潮期間,為達濠所作的貢獻。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原名為方大人公廟,後改為方公神廟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慢慢沉入了長河之中,很少有人知道當年關於方耀清鄉時在達濠的一些事蹟,人們也逐漸淡忘了方耀在治理達濠時的功績。歷史總是喜歡與人開玩笑,多年過去了,青林村當地的人也說不清“方公神廟”到底是供奉著誰了。有的人說,其實“方公神廟”供奉的人並不是方耀,而是明初的炳靈公昭武將軍方明謙,也就是金山衛城隍爺,方明謙在江浙一帶均有供奉,被稱為“方大老爺”。

方耀作為在歷史上存在爭議的人物,在潮汕地區供奉他為神明的地方雖然不多,當也有幾處,均稱為“大人公老爺”。隨著時間的推移,廟宇逐漸破敗,後來在眾人的倡議之下,廟宇得到重修。重修後的廟宇也從“方大人公廟”改為了“方公神廟”,神龕內的神明也變成了身披金甲的武將,廟外的碑文刻著《方大老爺序》,為人們講述著金山衛城隍爺方明謙的生平事蹟。

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濠江往事

兩個從老廟裡保存下來的香爐 方益森/攝


然而還可以辨認的是那兩個從老廟裡保留下來的香爐,上面刻著“方大人老爺”,與神龕上寫著的“方大人公”,才使得我們在這點滴史蹟當中重溫了這一段已塵封多年的歷史。也正如神龕兩側寫著的對聯:“名高百世師”、“德大千秋祀”,表達著達濠人對方大人的景仰和懷念之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