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 懷集,東北接清遠而通湖南,西部連廣西而入雲貴,南部行綏江而達廣州出海洋,是古代南來北往、東接西連,水陸聯動的“樞紐”和“咽喉”。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懷集縣自古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清末時,曾有一支農民起義軍在此建立過“大洪國”,成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起義漫畫,與本文內容無關

​輝煌一時,首“定都”懷集,建“大洪國”。

  •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爆發了轟轟烈烈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短短几年間,革命浪潮就席捲了神州大地。時廣東三水縣天地會之首陳金釭(1820———1863年)也順勢揭竿而起,拉起了一支農民起義軍,起義軍聲勢浩大,短短十數天就連克數城,部眾也擴展逾萬人。次年聯合各路義軍猛攻省城廣州,不幸失利。其後義軍向北挺進轉戰於粵北一帶。
  • 清咸豐六年(1856年),起義軍於清遠芋頭崗大敗清軍,這一仗使陳金釭義軍名聲大振。第二年初,英德、清遠、陽山、廣寧、四會、懷集各路義軍首領召開會議,一致擁戴陳金釭為南天大王,為各路義軍的總統領。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懷集縣城圖(來源:同治《懷集縣誌》)

  • 清咸豐七年(1857年)八月初六(公曆9月23日),陳金釭率領5萬部眾橫渡濱江後,冒雨連夜奔襲懷集與陽山交界的隘口籬更閘,奪取了懷集縣鳳崗堡(現懷集縣鳳崗鎮孔洞村還留有據說是當年義軍屯兵的山洞),初九日即佔領了懷集縣城(現懷城鎮),佔領縣城後陳金釭即宣佈成立大洪國,總部設在懷城聖廟(遺址在今懷城人民路舊電影院),陳自稱南興王,兼元帥,任命部將朱子儀為副元帥,所率起義軍稱洪兵,陳金釭還開倉濟貧,實行誰種誰收的政策,大洪國政權因此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廣大貧苦民眾的支持擁護,為後來打敗清延的反攻奠定了民心的基礎。對於在這個身邊突現出現的“異端”,清延惶恐不已,馬上組織軍隊進行反撲。
  • 八月二十二日,清守備(清軍制武官分九品,守備為五品)高日現帶領大批清兵會同白沙、冷坑兩地團練,與洪兵激戰於縣城北邊的登雲嶺,此戰洪兵勇不可擋,大敗清軍,清軍把總(七品武官)童瑞光戰死,與此同時,上坊(指縣城西部平原區一帶)士紳帶領崗坪、馬寧、藍鍾、大崗的團練,進逼至縣城郊的欄馬一帶與洪兵交戰,交鋒甚久,但最終這一戰線的官軍也被洪兵擊潰,清知縣楊天澤、守備高日現精心組織的反撲戰終宣告破產。
  • 十月間,官軍與洪兵數度交戰於縣城東去10餘里的銅寶逕,大利洞一帶,得到貧苦民眾支持的洪兵氣勢如虹,每戰必勝,官軍損失慘重。延至年底,洪兵已基本上控制了懷集全境。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陳金釭像

  • 清咸豐八年二月,洪兵進佔懷集詩洞堡“清剿”當地的官軍武裝,與居王家樓的武生把總(七品武官)黃威彪對陣,畢竟是最後一戰了,官軍表現出少有的英勇,洪兵用了七晝夜的時間才攻陷王家樓,此戰雙方共陣亡800餘人。在治國方針上,陳金釭實行了減賦稅、揚商貿、招賢納能等開明政策,並誥封各地義軍首領,結成聯盟,大洪國因此出現了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
  • 1860年,另一支農民起義軍———已投奔太平軍石達開部的紅巾軍首領周春率兵10萬轉戰至大洪國一帶,但他們的到來,沒能壯大反清陣營,卻導致了大洪國領導層的分裂。陳金釭手下大將候誠戴極力主張與周春聯合,但陳金釭不同意,候誠戴對陳失望,一氣之下帶領大洪國部分兵馬棄陳而投周春去了。候誠戴的分裂行動無疑削弱了大洪國的軍事實力。其後清兵來襲,兵力空虛的懷集終被清延奪回。

“陳軍”南下,再“定都”信宜縣城。

  • 洪兵在鞏固懷集這一根據地的同時,分兵向鄰縣進擊。
  • 咸豐十一年(1861年),他繼續南下廣西蒼梧,佔領了岑溪縣南渡、水汶。此時,信宜天地會首領、秀才李可鍾把信宜縣內的虛實向陳金釭報告,並建議迅速乘虛攻進信宜縣,佔據縣城。李可鐘的建議被陳金釭採納。
  • 咸豐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61年2月24日),陳金釭派鄭金、劉超分兩路先進入信宜。次日攻破任姓堡,殺死地主兵200人。正月二十日,陳軍大敗清軍都司楊紹能、千總陳輔龍於信宜安莪。二月初三,陳軍猛攻信宜池垌豐衝,當時的信宜知縣崇鏻駐橫茶,聞訊陳軍攻到,倉惶逃遁,過縣城而不敢入,縣衙其他人員亦作鳥獸狀散。陳軍如入無人之境,下東鎮,直趨縣城。
  • 二月初四(1861年3月14日)黎明,陳軍進入信宜縣城(鎮隆)。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信宜大洪國王府-陳金缸紀念像

“大洪國”威震粵桂邊地區

  • 咸豐十一年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7日),陳金釭進入信宜縣城(鎮隆)。他以縣城為大洪國首府,仍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宮,信宜縣署衙門為元帥府,大路街冼太廟為迎賓館(又稱招賢館)。陳金釭封信宜李可鍾為給事中,協助處理政務;鄭金為元帥;封李可鍾族弟、信宜天地首領之一的李一貫為都督。在取得信宜天地會的全力支持後,又派員分封西寧、封川、岑溪、容縣等天地會首領。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信宜大洪國王府,位於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

  • 還取得陽江、恩平、陽春等縣農民起義隊伍的聲援。陳金釭擁兵10萬餘眾,據地千里。至此,廣寧、羅定、電白、陽春、陽江、茂名、化州、高州、容縣、藤縣、北流、岑溪、石城等均已納人大洪國的版圖。大洪國已擁有了粵、湘、桂二十多個府縣的大片土地,橫跨梅嶺南北,緊扼三省主要通道咽喉,聲勢浩大。
  • 在政治上,陳金釭採取嚴厲打擊地主豪紳;經濟上限制富戶,向他們重徵“洪租”。在商業上,他在信宜城南門外創建新圩,實行輕稅、互利的商業政策,同時發展手工業和農業生產。
  • 陳金釭在信宜建“大洪國”後,為了鞏固其政權,在軍事上採取兩大戰略措施:第一、包圍高州府;第二、打擊地方勢力。1861年4月21日,
  • 陳金釭派兵襲擊茂西,大敗鄉勇團練於南塘;又急馳至茂北,攻克勇營,全殲清軍。1861年11月20日,陳金釭派部將劉超師出茂名,分兵下窺高州府城,疾馳至府城北關。因為襲擊化州城和高州城都失利,陳軍改變計劃,於1862年5月15日派元帥鄭金率軍出茂名,迅速攻佔了根子圩和分界圩,進軍至電白羊角圩。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大洪國王宮南門

與清軍的三大戰役。

  • 為了攻佔高州府,陳金釭軍與清軍進行了三次著名的戰役,分別是“石骨攻守戰”,“錢排、龍灣爭奪戰”、“雲開外圍戰”,從幾個外圍試圖攻破高州城的防線。石骨圩是信宜云開、馬貴通往高州城的要衝。
  • 1862年3月7日,陳金釭令能征善戰的鄭金和劉超圍攻據守石骨圩的清軍副將潘其泰營,激戰兩晝夜,潘其泰失敗。
  • 1862年1月,新任信宜知縣黃德遊統軍從雲開出擊,攻佔信宜沙底、龍灣。陳金釭令鄭金迎敵,大舉反攻,迅速收復沙底、龍灣。陳金釭與黃德遊都是為爭奪、控制雲開--龍灣--馬貴--高州府城這條通道,反覆爭奪,戰鬥激烈,雙方都傷亡很大。
  • 1862年1月,鄭金在收復沙底、龍灣後,逼得黃德遊退守雲開。雲開四面被陳軍所圍,所有交通道路都被陳軍所截斷。黃德遊惶惶不安,但云開易守難攻,陳軍要俘到他亦非易事。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信宜大洪國王府-建築非常雄偉狀觀

親信叛變致“大洪國”土崩瓦解。

  •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廣東提督崑壽赴高州督戰,令被陳軍打敗的清軍潘其泰、方耀、卓興等部集中力量進攻信宜。八月初二(9月14日),陳軍將領高亮、麥腎受到方耀、卓興兩軍夾攻,戰鬥慘烈。鄭金卻按兵不動,坐視不援,致高亮、麥腎陣亡。鄭金深感清兵強大,在信宜城稱病不出,暗中派他的心腹陳瑞燾和甘文鑑與崑壽聯絡。崑壽准許鄭金立功自贖,鄭金於是決定叛變投降。
  • 1863年10月20日,鄭金以研究軍事誘騙陳金釭到元帥府,伏殺了陳金釭,斬下首級送到清參軍方耀營寨。鄭金率眾投降,方耀進入信宜縣城,轟轟烈烈的“大洪國”因此土崩瓦解。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信宜大洪國王府-建築非常雄偉狀觀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除了少數的能達成改朝換代外,大多都是興旺一時後就迅速或者遂漸走向消亡。這是由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決定的,由於農民群眾分散的、落後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他們的散漫性、狹隘性、保守性、以及私有觀念,政治淺見等缺陷。他們因統治者的殘酷壓迫而起義,在初期階段能上下一心、團結一致,但革命形勢稍有好轉,往往就會陷入相互猜測,爭權奪利,甚至仇殺的內部矛盾之中,導致結果是使義軍實力削弱,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懷集縣學宮、信宜學宮

  • 據懷集縣史料記載,清代大洪國“南興王”的“王宮”設在懷集縣學宮,元帥府設在懷集縣衙門。懷集縣學宮建於清初,舊址位於懷集縣城人民路。“文革”時期“破四舊”,“懷集縣學宮被拆除,遺址上建起了懷集縣電影院。後來,懷集縣電影院被改造成許多間商鋪,清代大洪國的“皇宮”遺址自此灰飛煙滅。”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現懷集縣城人民路路口

  • 信宜學宮外的紅牆也異樣醒目。然而學宮裡面,很多地方都是殘垣斷牆,大成殿因為供奉著唐代堪輿大師楊筠松,所以修繕較好,其它地方几乎是雜草叢生了。學宮大門不設防,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到此參觀,畢竟它有一段不尋常的歷史,信宜學宮位於信宜縣鎮隆鎮八坊村文明街。
  • 始建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幾經修建,至清乾隆四年(1739年)按清代風格改建。現僅存欞星門、賢關坊、聖域坊和大成殿。據有關資料記載,學宮原有欞星門、玄關坊、聖域坊、泮池,中有大成殿、東西配、東西廡,後有明倫堂、尊經閣,造型莊嚴雄偉。
  • 學宮座北向南,東西通面寬30米,南北通進深為120米,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大成殿為磚木結構,面寬15米,進深14米,抬梁式構架,以石質蓮花柱礎奠託的鐵梭木大柱承重,木質斗栱裝飾著龍頭和捲雲刻紋。歇山頂,重簷四出,正面屋簷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杆。現僅存欞星門、賢關坊、聖域坊和大成殿。1989年,信宜市政府對學宮進行局部維修,有一部分改為鎮隆小學校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信宜學宮為文物保護單位。
興於懷集,敗於信宜,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洪國”

茂名晚報

參考文件:

懷集縣史料。

茂名晚報,第2017-04-14期 第06版:老茂名《“大洪國”南興王陳金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