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放後所設置濱江區的官方史志記載

關於解放後所設置濱江區的官方史志記載

作者簡介:張悅,工作單位:哈爾濱市委史志研究室,聯繫方式:234639771@qq.com

提起“濱江”二字,生活在哈爾濱的人們並不會感覺陌生。在哈爾濱道外區曾經有過一座車站等級為“一等站”的濱江火車站。道外區的一部分舊名濱江縣,直至偽滿洲國建立後方才撤銷。但是提起哈爾濱在新中國解放之後單獨所設置的濱江區這一行政區,大部分人是不甚瞭解的。現結合已知史料對解放後所設置的濱江區加以考據。

关于解放后所设置滨江区的官方史志记载

群力新區夜景@寧志家

關於解放後哈爾濱“濱江區”的歷史考證涉及《哈爾濱市志》(首輪)、《道外區志》及《道里區志》。

關於濱江區這一表述有如下記載,《哈爾濱市志》(首輪)第一卷,總述第一篇自然人文概況中的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中記載:1958年10月22日,經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哈爾濱市將朝陽、王崗、松浦3個郊區合併為濱江區。在當年大辦人民公社運動中,12月,又將濱江區撤銷,其轄境分別劃入6個城市區。

1963年3月8日,經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恢復哈爾濱市濱江區建制,成立濱江區人民委員會,管轄原由市區各人民公社所轄的農村人民公社。

1970年2月8日,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的指示,將濱江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哈爾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是市革命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1973年4月10日,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哈爾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建制。

《道外區志》第一編建置區劃第三節中的解放後的建置區劃提到,1972年8月。隨著濱江區的撤銷,其管轄的松浦、萬寶、前進3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道外區管轄。

《道里區志》第一編建置第二節中的解放後的行政區劃提到,1958年12月,原濱江區撤銷,其所轄之新發公社和新興公社劃歸道里區。

1963年5月,哈爾濱市成立濱江區。道里區所轄之5個農村分社劃歸濱江區。

1972年8月,哈爾濱市郊區(即原濱江區)建制撤銷,其所轄之新發、新農、榆樹和群力等4個農村公社劃歸道里區。

綜合上述史料記載,解放後所設置的哈爾濱濱江區短暫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存在過,主要行政區劃範圍在今哈爾濱近郊王崗、松浦、群力等地。其下轄屬地現今已分別劃入今道里區、南崗區、松北區等地。作為一個曾經存在過的行政區,由於起止時間較短,濱江區已然湮沒在歷史大潮中漸漸被世人所遺忘。

冰冷而略顯枯燥的史料中卻隱含著為後世子孫記錄真實史實的強烈願望。希望此文可以將沉睡多年的濱江區建置區劃故事重現天日,併為後來人研究此段歷史提供些許幫助。

关于解放后所设置滨江区的官方史志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