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1855年1月,翼王石達開督師湖口,在城上指揮千軍萬馬,將曾國藩、胡林翼等中興名臣打得懷疑人生,西征軍全線反攻,三克武昌。1856年3月,石達開坐鎮樟樹,指揮水陸兩師,擊敗周鳳山領導的湘軍陸師主力,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可謂是戰神一枚。1857年5月,自認為功勞大、威望高、能力強的翼王石達開(時年26歲,年輕氣盛)受不了洪仁發、洪仁達兩位草包之掣肘,偷偷溜出天京,來到安徽無為州,併發佈告示:“為此行諄諭,遍告眾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追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可知,石達開對自己能力還是非常自信,他認為可以打開一片新天地,一統天下。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翼王如此雄心勃勃,追隨者自然很多,曾錦謙、張遂謀、賴裕新、傅忠信等當時已聲名顯赫之戰將,悉數追隨,麾下精兵10餘萬。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如是說:“帶走合朝文武,精兵良卒”,搞得自己在桐城無兵可用。召集兵馬後,石達開首先進入江西作戰,去挽救自己打下的基地,可進展不大。當時,林啟榮在九江戰鬥,黃文金在湖口鎮守,兩者均希望翼王能夠前來協助,可石達開硬是不理會,也許是討厭他倆不追隨自己創業吧。石達開跑去江西腹地,去玩攻堅戰,自然是沒戲,畢竟所部缺乏攻城利器。接著,石達開跑去浙江混。去浙江干嘛?學界有兩種說法:一是建立閩浙根據地,與天京互為犄角,同時打開海外通道;二是去浙江裹挾民眾,積蓄物資,然後去四川建立根據地。從後來翼王之事蹟看,後者可能性比較大,他終極目標是四川。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浙江也不好混。石達開聚眾10餘萬殺進浙江,首戰是四省樞紐衢州。當時,衢州守軍區區5000餘團練,援軍則是三流將領周天受所部2000餘人,根本不足為懼。若是不出意外,石達開紛紛拿下衢州,可結果大跌眼鏡,石達開攻堅戰稍微遇到挫折,直接採取長圍戰術,試圖困死守軍。這就有意思了,石達開帶著10餘萬兵馬,在沒有固定基地與充足給養之情況下,玩“長圍戰術”,只能是將自己陷入絕地,結果慘敗,被反殺。浙江混不下去,石達開去福建,去找自己的部下楊輔清。當時,楊輔清在福建進展順利,一路高歌猛進,戰果累累,與上司翼王形成鮮明對比。如此,兩者在進軍策略上存在分析,楊輔清害怕石達開奪權乃至謀害性命,於是跑回天京。洪秀全也夠意思,直接授予楊輔清“中軍主將”職務,明擺著是在拉攏人心,與石達開搶奪人力資源。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浙江混不下去,福建也是一樣,石達開不但未能打開局面,還將楊輔清辛苦打下之地盤丟光,他只好返回江西,回到曾經給自己帶來無限榮光之處。不過,此時石達開並未傷及元氣,還乘著陳玉成、李秀成與湘軍大戰湖北、安徽之際,得到休整、補充,並在贛南取得不小戰果。江西並非久留之地,更不是建立基業的地方,石達開決定去四川,效仿劉備,建立川蜀根據地。翼王石達開進入四川之計劃,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南巡撫駱秉章、師爺左宗棠等人早已獲悉,並做好相應部署,準備在衡陽截擊石達開軍團。但是,翼王石達開進軍速度太快,又多次變更進攻目標,時聚時散,大範圍內玩機動;劉長佑、劉坤一叔侄倆被耍得團團轉,被牽著鼻子走。1859年5月,翼王石達開三路大軍雲集寶慶城下,麾下兵馬30餘萬,左宗棠被打得措不及手。當然,石達開打寶慶也是戰略失誤,本來打算去四川,非要半路攻城,真是搞不懂他在想什麼。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石達開30餘萬兵馬,自然是吹噓出來,其中非戰鬥人員很多。那麼,石達開在寶慶城下究竟有多少兵馬呢?最多也就10萬,其餘就是隨軍家屬。屯駐寶慶城下,石達開三路合圍:西路是賴裕新部騎兵,驍勇無敵;東路是傅忠信,主要是步兵,少量騎兵協同;石達開、曾錦謙率南路,為絕對主力,也是大本營。寶慶三面環水,有資江阻隔,易守難攻,所謂是“紙糊之長沙,鐵打之寶慶”,這對擁有水師協助的左宗棠相當有利。不過,寶慶城內兵馬不多,算上新招募的團練也就2萬出頭,壓根不是太平軍對手。所以,交戰初期,石達開屢屢獲勝,守軍一旦主動出擊,必然會被吊打。官文在奏摺中說:“湖南各軍,皆百戰之餘,尚不能決其必勝。”並上奏咸豐,希望曾國藩再次出山協助,當然不是來兩湖,而是去四川,準備去哪裡截殺翼王。順帶說,還好石達開失敗,否則曾國藩就徹底玩完了;去四川,攻破金陵之重任自然輪不到他,現在也就沒那麼“曾吹”了。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從5月圍攻寶慶到7月初,石達開明顯佔據上風,可缺乏水師,攻堅戰損失還是蠻大。此時,石達開再次犯下大錯,他猶猶豫豫,沒有強攻寶慶,拿出必勝之姿態,不惜一切代價攻破城池,活捉駱秉章、左宗棠,而是採取“長圍戰術”,效仿湘軍圍困九江之經驗。這就有意思了,石達開大軍沒基地、沒後勤,一天糧食消耗120000斤,彈藥數千擔,怎能玩“長圍”?所以,七月初開始,石達開便不再攻堅,而是“打援”,與增援寶慶的劉長佑、李續宜所部百戰精銳2萬餘人浪戰。可以說,石達開是在玩“圍點打援”,此戰術雖妙,可不適合沒有後勤與增援的太平軍。陷入拉鋸戰後,太平軍士氣低落,屢次出擊均無多少戰果,還被湘軍擊殺不少。7月底,李續宜留下部分軍隊協助劉長佑屯駐大營,抵禦石達開正面進攻,自己則親率精銳騎兵配合水師,成功渡過資江,殺向太平軍防禦薄弱的北面,連踏營壘十餘座,打通寶慶與外界之聯繫。

石達開折戟之戰:10萬精銳被打殘,狼狽逃回老家避難

李續宜渡過資江,抄襲翼王后路,石達開匆忙派賴裕新率騎兵回援,可還是晚來一步,西面營壘被踏平48座,陣地丟失。此時,石達開僅剩下南面、東面兩座大營,合圍寶慶計劃失敗。然而,石達開依然呆在城下,繼續浪戰,沒有及時撤離,結果被李續宜、劉長佑擊敗,數萬精銳陣亡。接著,悍將劉長佑對其展開追擊,將石達開趕回廣西貴縣老家。此戰,石達開麾下10萬精銳耗盡,還被劉長佑趕回老家,丟盡顏面,也宣告翼王軍事生涯走下謝幕。不久,童容海等率20餘萬將士(多是散兵遊勇、天地會之流)北上,脫離翼殿,石達開差點成了孤家寡人。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軍事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