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藏绝技手艺人,凭“一张打”笑傲江湖,法国人都来学手艺


时代的变迁,一些老技艺因为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伴随着人们对工艺精准度的加强,很多的老工艺也被人们所记起,但这种技艺可遇不可求。在云南大理鹤庆县的一深山山村中却有着一群老技艺人,这群人远离世俗的尘嚣,凭借着“一张打”绝技笑傲江湖,不但技压日本匠人,就连法国人都来学手艺。这里就是鹤庆新华的银器制作技艺。

新华村是个历史悠久的白族村寨,有1000多年的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历史,银制民族工艺品生产技艺是新华村最突出的特色。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中期,鹤庆就有加工、制作银、铜器具和饰物的手工艺匠人。国家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给新华村民族手工艺品生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新华村的骨干产业。

走进新华村,基本上是“家家有手艺,户户有作坊”。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日本等国。国内主要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区。在滇西主要旅游风景区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县城、大理蝴蝶泉、三塔寺和昆明云南民族村等地都有新华村的民族手工艺品销售。


早在之前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这里并不被众人熟知。半个多世纪以前,为了生计,新华村的“小炉匠”们挑起担子远走他乡,走村串寨,凭借技艺为人们加工银器,得以谋生。这之后随着发展,这项技艺被遗忘,很多手艺人不能够维持生活,纷纷选择另谋高就,但伴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项技艺再次被激活。

与其他的传统手艺有着不同,新华村的银器传承靠的是身传口授,传男不传女、传单不传双,这种传统的沿袭方式致使无法形成一套系统的工艺加工理论知识,而在在沿途中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如今,无论从熔炼、选 材 、下料、锻打、淬火、拉丝、画样、錾花、焊接、抛光,所有环节都已经笑傲江湖,独步全国。

随着网络的兴起,这里的技艺也被外人熟知,诸多的老银匠虽然隐于苍山、匿于洱海,但是在互联网上,他们却是大名鼎鼎,迷妹无数。所谓的“一张打”,就是直接用一张银片打出一把完整的银壶,工程时间大约15天,需要捶打10万次,而这项技艺连日本匠人都佩服得不行,有日本客户还偷偷在我的淘宝店里买了壶,拿回去仔细研究了。


除了日本人前来“偷师”之外,法国的一些传统艺人亦是前来学习技艺,但这项技艺却很少人能够学的会,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需要很长的时间之外,还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够完成。新华村的老匠人有几百人,每人手法不同,专攻的款式也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手艺人学习的时候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目前,新华村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一家一个小作坊,一家一个品种,互不重复。制作工匠以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为主,不论男女老少。

在制作过程中只用简单的木墩、小手锤、小凿子等工具,凭着打制工匠熟练的技巧、精湛的工艺敲打出一件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民族用品。这里的银器,大多选用含量达99%以上的纯银,而且工艺相当精美。

银器虽然是这里的主要赚钱手段,但它却有着更为深的层次,那就是传播文明与对外交流的一种载体,而且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承价值。自古以来,中国人以黄金白银为财富的象征,人类使用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前三千年。银饰文化在民间落地生根,银作坊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职业而越来越兴盛。银饰仍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它传承着少数民族科技史的轨迹。所以说对于这样的技艺村落应该予以政策保护,防止技艺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