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留存的教堂和公署旧迹,看法国人在湛江的往事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的湛江市,旧称“广州湾”,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此后广州湾被强租法国。

法国统治期间,开始经营广州湾,西方建筑式样陆续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的近代建筑,由法国人设计要求施工,建筑物完全西化,形成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现在成了一个法国风情街旅游景点。

法国风情街还保留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该建筑结构,多级台阶直入大厅,楼顶有自鸣钟报时,外型典型欧式风格。1911年至1945年广州湾法国公使署设于此,从建筑外型看,曾为法殖民地的越南,也有很多类似的建筑,

法国入侵广州湾后,天主教乘机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兰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维多尔天主教堂是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大厅能容纳近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至今仍保存完好。

法国入侵广州湾后,1911年至1945年,驻广州湾的法国公使署,就在这里办公。图为当时公使办公室。

法国入侵广州湾后,教会首先打入 ,随即设立警察署,维护他们的殖民统治,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警察署办公大楼。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 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 广州湾租 借地的收回,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当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 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在历史上不但凝聚着湛江人民抗法、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也遗留着见证这段历史的法国古建筑艺术精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 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广州湾这个租借地。

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并派出政府官员实行管理。图为由宋子文签发的任命文书。

现在的法国风情街,成为湛江的旅游景点,街的行人道上,摆放了不少与法国有关的人物雕塑,让人们记起那段过去的历史,图中的法国人在演奏着乐曲。

一副浪漫的法兰西男女,摆放在湛江法国风情街上,今已非昔,再不是当年的法国租界。

如今,漫步霞山延安路、绿荫路、逸仙路、海滨路一带,到处可见法国风情的古建筑,还有那个维尔多教堂,另有天主福音堂及过去的法国银行,遗迹相当集中。这片法国风格的建筑群,成为湛江旅游的新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