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该修剪时修剪,该喂肥时喂肥,样样没少,可这果园中果树的管理仍是“一塌糊涂”。

眼下这一百亩果园,栽满五年生乔化苹果树,在2018年,这片园子的整体产值堪堪达到6万元,对比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讲,算得上损失巨大了。这乔化苹果树对比矮化苹果树来讲,对肥水条件的要求不是很高,环境适应性也比较强,在细心管理的情况下,却仍出现树势过旺,条子乱冒的情况,给今年的修剪带来很大的麻烦。可从这果园往年的修剪细看来,以往的剪枝、刻芽、环切、拉枝工作似乎都没问题,可又似乎都存在问题。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转变修剪方法,让苹果树多成花。”孙庆胜老师言简意赅的概括了今日指导的内容,“这园子果树长的不好,关键并不在技术的操作上,而是关于技术新与老之间的矛盾上。”

我与园主顾的两个老技术员围着孙庆胜老师,听着他对这片园子的讲解。

这两个老技术员,一个当地的,一个来自山东莱阳,都已年过花甲。

“背上芽都要刻?”过程中,老技术员提出了疑问。

“背上枝的每一个芽都要刻!背上刻后,两侧刻前。”孙庆胜老师讲到。

听起来有些费工费力。

“与以往相比,背上刻芽,有利于分散势力,防止冒长条。这园中果树冒的条子,便与去年刻芽少了有关。”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莱阳的老技术员

好像与以往的修剪技术有些差异,我望了望站在我身旁一同听课的莱阳老技术员,有意想要探听一下他的看法,问:“这修剪也真是门学问,您之前也管果园吧?”

“我以前是生产队的,也被安排过管理几十亩果园。”老技术员话不多。

“也是苹果园?”我又问。

“是。”

“您这么大岁数,还出来给人剪树,也是不容易。”

老技术员聚精会神的看剪树,我不想继续打扰他,他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开了话匣。

“农村小年轻的哪里留的下,像你这么大的都走出去了,剩了些老人。”老技术员接着说,“这技术就得不断的学,上了岁数学的也慢!你像现在这些老百姓,哪里知道什么是背上枝,什么是背下枝,什么是侧枝,你想要雇人剪个树也不容易,家中有果园的出不来(帮人剪树),没有果园出去的技术也跟不上。”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现在不提倡的扭枝,所谓扰乱树形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摒弃以往不刻背上芽的传统,背上芽都要刻

“那以前的修剪模式跟现在的相比,是不是很简单?”我对这个产生了兴趣。

“恰恰相反,以前的修剪比现在的还要复杂,国光、青香蕉、金元帅等等,每个品种的果树都有各自的剪法,发展到现在就是越来越简单,老一辈短截、回缩、扭稍、摘心一些手法用的较多,现在都不是很提倡。”孙庆胜老师接过了话茬,“这个修剪,也就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没有改变的方法就是去密留稀,而且当前的修剪要以疏为主。”

我与老技术员都有疑问,光疏枝,这枝疏多了能行?

老技术员说道,全部疏枝到以前是不敢的,舍不得疏,尤其是大枝,是真舍不得。

“疏枝是为了多成花,疏多了,对树也不好,容易营养生长过盛,冒太多的条,所以我们要结合疏芽、疏花、疏果,平衡一下,效果很不错。”孙庆胜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你来上手。”园主要求老技术员依照新方式练练手。

“先动锯子再动剪子,先剪大枝,再去小枝!”

“握剪子要尽量弧面朝上,这样在去枝时能够更好的贴合枝的根部。”

“背上枝打平剪,其他枝都要斜剪,剪口朝天!”

错了很多,技术操作习惯伴随了自己一辈子,也不是说改就改了,老技术员笑了笑。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摒弃全部平剪,现在提倡背上枝平剪,其余枝斜剪

相比于从前,站在新手的角度上,我的确认为疏枝的话,从“去大留小,去粗留细,去密留稀”的角度去剪树,可能更容易理解。

技术操作没毛病,为何你的果树还是长不好?

环切放弃以往只在根部切1下的操作,现在提倡连切3下

“距离枝条根部8到10公分,第一个分枝处前环切一下,让前面成花,后面成枝,后面发枝后再重复环切,依次类推,一共切三次!”孙庆胜老师说。

“以前只在根部环切一下,不好操作,前方光杆确实太长。”老技术员下意识说道。

汪景彦教授讲解苹果树“傻瓜”修剪法时讲到,现在剪树,必须要以疏枝为主,老技术员要摒弃传统的截、缩的习惯,关键掌握疏枝拉枝的火候和量,因为改造一棵树,往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并不是把有问题的枝在一年或一次性全部去除,要有步骤,有计划的逐年解决,省人力,也省财力。

不过树剪的好不好,还是要看修剪反应。显然,多数新方法早已得到证实。摈弃一些传统老技术,实时的应用新的技术理念,知道要做什么事,再去研究如何把事情做好,我想这才是管理好果园的要诀。

“能懂嘛?”

“对!对!对!”

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这两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