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一角色,承载着伟大、痛苦与无尽的爱

写在前面:

关于母亲节的造势,商家从进入5月份就大张旗鼓的着手了,网络各大平台从5月初即陆续开始各种有关母亲节的活动,包括头条的“给母亲的情书”。

当时看到活动我也随手跟着发了一则微头条,当时没想别的,只是一种跟风的心情。

我一直都对母亲节、父亲节这类节日兴致不高,甚至感觉这个星期天有绑架我给母亲打电话的嫌疑,心里百般抵触。

可是就在刚刚看到一篇篇有关“第一次过母亲节”“母亲不哭”“母亲好类”等文章时,透过大家生动的文字,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个母亲的内心,是那么柔软,又那么坚强!

忽然之间感觉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情感浓重了很多。

母亲节|母亲这一角色,承载着伟大、痛苦与无尽的爱


下面说一说今天(母亲节)我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感悟。

我从小在一个人情味淡薄的家庭中长大,父母平时很少吵架,他们也很少跟我、弟弟动手,外人看我家四口人是其乐融融的。

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不吵架是因为彼此交集不大,父亲平时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在家的时候爸爸总是发脾气,但是不管谁对谁错,母亲总是一味的忍让。

其实真实的情况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父亲虽然很少用棍棒教育我们,但是他在我心中却留下了很深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用“童年阴影”形容,因为他经常“冷战”,只要他在家,我连大气都不敢喘,只有我们两个在家的时候,我总会脑补有个耗子洞就好了……

真实的情况是我家俨然就是一个冰窖,根本不像外人看的那么美好。

就因为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我一度以为每个看起来很幸福的家庭,实际上都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甚至产生了抗拒结婚的想法。

这种想法从我结婚并且生下小宝之后开始改变。

每天和小宝在一起,他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的心情、思想都随着他的成长而改变,婚姻中带着那个坚硬的外壳也随着小宝的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化而改变。

母亲节|母亲这一角色,承载着伟大、痛苦与无尽的爱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多数人会说“依靠”、“关心”和“爱”,实际上母亲这一词汇背后隐藏的,更多的是“沉重”、“痛苦”和“委屈”。

这是为何?

-1-

说分娩是“痛并快乐着”,其实“痛”远大于“快乐”

女人从怀孕开始就注定要面临着无尽的生理痛苦,相信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心理和情感的,完成从女人到母亲角色的转变,其背后要付出的远远不是影视剧中哭喊几声那么简单。

怀胎十月,准母亲要控制饮食,注意运动,避免巨大儿、羊水过多、妊高症;一朝分娩,产房中又要面临可能出现的顺转剖、羊水栓塞、大出血。

近几年来“男士体验分娩阵痛”的体验活动在多地展开,这一体验活动的开展一度引起了广大女性的追捧。

参与体验的男士均表示简直生无可恋,到了8级就已经很难坚持,10级就好像汽车发动机在不断的重击、刺穿腹部。

很多人会说现在医疗技术发展了,受不了自然分娩疼痛的话,可以选择剖宫产啊,尚且不说自然分娩和人工分娩哪个更好的问题,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也让人不寒而栗,从生产结束的时间来看,顺产一般3~4天即可出院,而剖宫产要5天才能出院,顺产结束后当即就能下地,而剖宫产多数产妇术后1周还不能下地活动。

很多未体验过分娩的人把生养孩子看的很简单,实际上就单分娩这一关,母亲的付出就已经很难形容了,更何况还有陪伴孩子长大这二十几年的漫漫长路。

-2-

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不久,带着母亲的称谓消失于人世间

相信大家对产后抑郁一词不会陌生,在人们对产后抑郁了解不深时,更多人认为她们就是矫情,甚至很多同时母亲的女性也认为产后抑郁就是“没事找事”,就是家人给惯的。

可是当看到每年有关产后抑郁的悲剧事件,还会认为产后抑郁是“子虚乌有”吗?!

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中来看,全世界有10%左右的怀孕女性与13%新生产妇可能患有产后抑郁。发展中国家,以上数据指标则分别达到了15.6%和19.8%。

约有70%~80%的怀孕及分娩女性有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可能,相当一部分人的病情会持续恶化,最终发展成为产后抑郁症、产后精神病。

在成功分娩产妇中,约有10%~20%在临床上诊断为产后抑郁。产后一年时间中,每7个人中就有1个发现存在这方面症状。

而我国,110万名产妇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成为母亲后,产后抑郁才只是第一步,熬过产后抑郁以后,母亲们需要面临的还有很多,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母亲们一一独自去扛。

-3-

女性历来做为弱势群体存在于社会中,成为母亲依然如此,甚至更甚

可能很多女性不认可,可事实就是如此,当下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无疑是被动的、弱势的,即使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男女平等”口号被高呼的今天,女性一直都在做为男性的附属地位而存在。

普通家庭中的母亲、多子女家庭的女儿在一个家庭中,或多或少都在扮演着被忽视、被利用的角色。女儿主要为了回报这个家庭而存在,母亲的使命好像就是为家庭繁衍后代。

虽然近年来“丧偶式育儿”、“男女平等”等话题备受热议,也一度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对母亲的关注,但是纵观当前的情况,每个家庭中的孩子依然需要依赖母亲(而不是父亲)长大,产房内外产妇备受(老公与公婆)冷落的事情还在持续发生。

学校语文课堂上,“母爱”用于和“伟大”一直都是紧密相关的,但相信已为人母的女性都深有体会,母亲在家庭、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根本不是一句“伟大的母爱”可以概括得了的,实际上这类词汇更像是对母爱的粉饰。

多数家庭中母亲的地位更像是一个真心爱着孩子的保姆,或者是一个能赚钱的保姆,一个有点脾气的保姆。

母亲节|母亲这一角色,承载着伟大、痛苦与无尽的爱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还认为在母亲节送妈妈一束鲜花,打一个电话,发一个微信红包就够了吗?

这些固然挺好,相信很多年轻人尚且做不到这些。但是我想说,做到这些当然不够。

今天,不管用微信还是电话,耐心的听一听妈妈的生育历程,询问一下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告诉妈妈她的委屈你都懂。这才是母亲节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