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部分A股再具吸引力

近期,北向資金一改過去持續淨流入狀態,開始淨流出。Wind數據顯示,5月以來合計淨流出174.10億元。針對市場普遍擔心的外資是否已獲利了結,外資機構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一季度A股漲幅較多,存在部分外資選擇獲利了結的情況,但隨著近期市場調整,估值回調,部分股票已重新具有吸引力,北向資金淨流出態勢已有所放緩。結合14日MSCI宣佈其半年度股票指數評議結果來看,目前外資對A股並不悲觀,而且對中國政府債則非常樂觀。

北向資金流出放緩

5月13日收盤,滬指下跌1.21%,報2903.71點;深證成指下跌1.43%,報9103.36點;創業板指下跌2.01%,報1503.06點。中信一級行業中紡織服裝和食品飲料逆勢飄紅。在外部擾動下,內需重要性凸顯,資金湧向依賴內需的行業。

北向資金數據方面,Wind數據顯示,5月9日合計淨流出56.81億元,其中滬股通方向淨流出43.54億元;深股通淨流出13.27億元。從月度數據來看,5月以來合計流出174.10億元。

摩根大通資管表示,一季度A股市場大幅上漲,估值修復後企業盈利增速尚未跟上,因此部分外資選擇獲利了結。但隨著近期大盤調整,估值回調,部分股票已重新具有吸引力,因此近期北向資金淨流出放緩。而在北向資金淨流出的同時,仍有不少個股被逆勢增持。具體來看,上週四個交易日中,三花智控、用友網絡、五糧液、中興通訊(港股00763)、濰柴動力(港股02338)、大華股份均被增持2億元以上,逆市增持超1億元的個股達23只。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上市的中國市場ETF,2019年以來也錄得大幅資金淨流入。在美上市的數千只ETF中,中國市場ETF僅有65只,最大規模也只有63億美元。雖然63億美元相比境內ETF規模已較大,但在美國市場ETF整體規模達3萬億美元的背景下,中國市場ETF規模相對較小。

關注估值和盈利指標

14日,MSCI宣佈其半年度股票指數評議結果,並揭曉A股擴容的詳細安排。而根據MSCI此前於3月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作為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

除了跟蹤指數的被動資金外,當前市場亦十分關注主動管理的外資對A股看法,相關外資機構表示,短期主要關注估值、企業盈利變化等指標,而中期更關注匯率。整體來看,目前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並不悲觀。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指出,匯率的確會影響外資長期流入中國,但個股的估值和盈利增長仍是影響短期外資流向最重要的因素。

他表示,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確面臨一定的壓力;但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有積極面因素支撐。首先,由於美國財政赤字增加,美元面臨貶值壓力。美聯儲呈現鴿派態度,美元貶值壓力不可忽視。而美元貶值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壓力緩解。此外,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這將持續吸引外資進入中國。針對人民幣匯率,他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率會增加,但急速貶值的概率很低。

對中國政府債非常樂觀

債券方面,外資機構也非常樂觀。瑞銀亞太固定收益主管Hayden Briscoe表示,中國政府債依然是避險天堂。“在外部不確定性下,中國政府債表現仍然出色。在當前貨幣環境下,全球投資者對提供高票息的證券非常渴望,中國政府債的收益非常具有吸引力。”不過,他認為,外部擾動可能對出口依賴度高的行業存在一定影響。

麥格理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Jason Todd亦表示,此前,全球經歷了經濟增長穩健的低通脹時期,風險資產前期已有大幅增長,貨幣寬鬆等利好政策被充分吸收。當前風險資產處於敏感位置,建議投資者高配現金和另類資產,儲備一定的“彈藥”等待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5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債券通渠道下,4月交易量達1169億元,較上月增長4%;日均交易量超過53億元。全球投資者持續淨買入中國債券,4月淨買入達356億元,較3月的222億元增長60%。而4月作為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首月,單月新增13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且迎來首批瑞典和荷蘭投資者,範圍擴展至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9年4月末,債券通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為845家。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