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胆子大一点,不怯陌生人?

若若妮子哈


多接触

孩子如果胆子不大,非常害怕陌生人的话,家长们不要因为这样就尽量不带孩子出去了,相反,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带宝宝出去,只要他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会把胆子来拿出来了。

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比我小15岁的小侄子,在挺小的时候,就非常害怕陌生人,我记得当时我嫂子就没有刻意的让孩子不出门,就算孩子会哭,还是会把他抱出来,过来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现在的胆子很大,而且很喜欢和人说话,已经是非常我们家里的“交际花”了。

正确引导

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是受家长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做一个正确引导,一定不要过度处罚和打骂孩子,让孩子因怕犯错误而胆小怕事,让孩子没有了勇气。

第一,生活过于单调:这孩子的生活基本两点一线,不爱出门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除了母亲,很少和别人交流,遇到问题只知道逃避(也就是哭),完全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想法!

第二,父亲不作为:父亲本身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孩子的父亲基本不会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但一旦孩子犯错,在家里影响到他,父亲就会当孩子面责怪母亲。所以这孩子很少言语,每次犯错也无所谓的状态!

第三,缺乏鼓励:孩子的热情来源于家长的鼓励,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首要表现就是大声责骂,并没有先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所以孩子会有畏惧心理,他非常害怕被批评,会认为自己弱势方,而大人是强势方,与之交流都是自己错,所以干脆就不交流!

第四,在朋友面前,老是批评孩子:孩子也是有“面子”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和其他孩子作比较,而且在有其他大人的情况下,也喜欢批评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越来越自卑,连自己父母都对自己没信心,自己对自己就更不会有信心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家长这样做:

(1)常带孩子出门转转:不要让孩子常常待在家里,如果孩子害羞,就带着孩子一起常出门转转,增加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还小,词汇量非常少,他们大多不会如何介绍自己,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梳理如何介绍自己,遇到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时常带着孩子出去“实战练习”

(2)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大多孩子对父亲是带有一些畏惧和崇拜的,父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员,是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孩子犯错,父亲一定要站出来去指正,并帮助孩子去意识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再改进!同时,每一周,父亲和孩子都应该有一天单独的交流日,父亲可以对孩子一周的表现作出总结!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一种“威严”的形象,让孩子在外有底气(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亲是非常厉害的)

(3)别在其他人面前批评孩子:我带过一个孩子,他的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尽量给孩子留有面子,该鼓励孩子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吝啬赞美!这个孩子也比其他孩子更自信,不怕生! 当然,在孩子每一次鼓起勇气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孩子赞美,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进步,自己是父母的骄傲!


山海有书斋


我那天在商场吃饭,看到一位妈妈,让自己七岁的女儿找服务员要一双筷子,这小姑娘扭捏来扭捏去就是不肯去,一直小声嘟囔:我害怕,我不敢。后来妈妈发火了,非逼着去,这小女孩对着一个服务员说:阿姨,要一双筷子。当时餐厅里人挺多,服务员忙的飞起,根本就没听见就走了,小姑娘又回到座位上。这下惹怒了妈妈: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要一双筷子有什么好怕的?猫一样的声音谁能听见啊?妈妈越说越生气,饭也没吃好就拉着孩子走了。

碰到自己孩子这个样子妈妈们多数都是恨铁不成钢,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说一句,看过来啦,家长们:

不要只说胆子大,说是没有用的,要和孩子练习,教孩子技能和方法。

我举例:很多女孩子都比较羞涩、胆怯、不好意思。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家里练啊!妈妈当服务员,让孩子练习怎么说。练习是很好的方式,练习了,再到这个情境中,孩子会有底气,不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家长可以在家进行各种场景的练习,包括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教孩子 。掌握了方法,才能有勇气。

另外,如果问题里的胆子大是指考验人性方面的,那我真不会了。我到现在也不敢走那种透明的桥、不敢动蛇,看一眼都害怕。这种估计练也不行的。


幼儿园张老师


我家宝宝在100天的时候就怕生了。记得我带他去拍百天照的时候,人家阿姨抱着他去换衣服,他死活不愿意,一个劲的哭。还有一次,带他去游泳,阿姨给他抚触,他一看是生人,又是拼命的哭。我想,这下完了,这么小就怕生了,看来性格是随我了。

我到网上了解了下,网上说,一般宝宝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点怕生,这是正常现象。家长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多带宝宝认识陌生人。其实家长的做法很重要,比如宝宝会先观察大人是怎么跟陌生人打招呼的,怎么沟通的,宝宝会去模仿,会去学。所以想要宝宝变得不怯生,首先大人也要不能怯生,给宝宝做个好榜样。

后来,我为了给宝宝做好榜样,我经常会带着宝宝出门或者去邻居家,多接触不同的人,也尝试跟陌生人交流。现在我家宝宝11个月了,再看到陌生人不会哭,会一直盯着别人看,观察别人。见到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不会再抗拒,而是很大方的要叔叔阿姨抱抱,别人都会夸我家儿子好可爱好乖乖。

所以对于宝宝怯生这个问题,大人应该做好榜样,然后给宝宝做好引导,一点一点的会好转的。千万不能逼自己的孩子或者打骂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怯生。



皓皓的超级妈咪


这个真心跟孩子本身的性格有关系,我跟孩子爸都是销售出身,本身来讲社交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

可是我儿子就是害羞,就算路上有人跟他打个招呼都会躲大人身后去。我们从他几个月大就带他各处旅行,大酒店,大饭店也是经常出入的,要说世面不少见了,可就是害羞。

后来开始改变也是因为妹妹,妹妹是个小人精,话特别多,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不怕,都能跟人打招呼聊天。后来哥哥也慢慢开始大方起来,见了人也会打招呼了,人家问他也会回答了。可是如果妹妹不在,他还是那么害羞。

但是在幼儿园,他能参加各种活动,讲故事比赛什么的都表现的很好。这时候又看不出害羞孩子的本质。最近我们给他报了故事班,希望他能尽情展现自己。


迪哥心妹


每个小孩子天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而且出生之后可能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我们就可能发现有的孩子很内向,胆子很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陌生人非常害怕。我们这时候应该怎样做,来让宝宝胆子大一点呢?

多接触

孩子如果胆子不大,非常害怕陌生人的话,家长们不要因为这样就尽量不带孩子出去了,相反,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带宝宝出去,只要他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会把胆子来拿出来了。


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比我小15岁的小侄子,在挺小的时候,就非常害怕陌生人,我记得当时我嫂子就没有刻意的让孩子不出门,就算孩子会哭,还是会把他抱出来,过来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现在的胆子很大,而且很喜欢和人说话,已经是非常我们家里的“交际花”了。

正确引导

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是受家长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做一个正确引导,一定不要过度处罚和打骂孩子,让孩子因怕犯错误而胆小怕事,让孩子没有了勇气。


豆豆妈妈说育儿



关于孩子的性格,虽然跟遗传有关系,但也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比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胆小问题,除了孩子的天性使然,一般家庭教育影响较大,作为家长,看看是否存在下面的问题,再着手解决。

问题一: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而孩子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并不能理解家长的要求;小孩子对很多事物好奇是天性,家长担心孩子把玩具或家里的东西弄坏,什么也不让孩子动,久而久之,就对所有的东西都不敢碰;还有的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经常对孩子吼来吼去,孩子担心犯错,做任何事都非常小心;另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孩子短期内出现性格的变化,比如最开始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后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环境的变化和培养孩子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孩子变得内向。

问题二:对孩子过于溺爱

虽然二胎已经放开,但目前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居多,长辈的溺爱、家长的关怀,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被家长承包了,孩子没有机会去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害怕的情况。举个例子,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不要代劳,应该让孩子自己的去和小朋友交流,但有的家长早就按捺不住了,替孩子去和小朋友或小朋友的家长沟通了,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问题三:批评多鼓励少

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得到家长的赞许和鼓励,而对于孩子出现的胆小的行为,比如不敢玩滑板车、说话声音小等等,家长的反应不要过激,通过鼓励让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而不要去训斥孩子,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去打击自己的孩子,不仅会损害孩子自尊心,还会让孩子变得更自卑,因此我们要鼓励多于批评。

在我们的身边,胆小的孩子也不少,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注意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

方法一:宠爱要适度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胆小”孩子只是在外面变得胆小,如果在家里或者比较熟悉的环境,孩子还是比较自信的,一旦到了陌生的环境,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主要就是家长过度的包办让孩子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因此学会适当放手,多让孩子接触新环境,逐渐提高“胆量”。

方法二:鼓励要增加

有的孩子家里来了客人,就躲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家长多以“害羞”来解释,但实际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鼓励他和叔叔阿姨问好,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并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鼓励,这样才会增长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孩子性格的转变,家长要给孩子一些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方法三: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方法是我亲自尝试过的,当初孩子虽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胆小”,但有胆小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表达,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我们找到了一家课外培训机构,学习表演和主持,主要通过诗歌朗诵,教授基本的表达交流技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通过一年的学习,孩子的变化特别大,面对很多人时候,可以流畅自信的表达,没有了之前怯场的情况,同时,孩子变得积极主动,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可喜的变化。所以,如果周边有少年宫之类的课外培训机构,口碑不错,也可考虑让孩子去接受一下系统的培训。

我们常说见多才能识广,这里面的“识”不仅仅指知识,也有胆识的含义,因此,要让孩子多和同龄小朋友接触、玩耍,提高他的交往能力,通过不断的鼓励,让孩子不断的进步,摘掉“胆小”的帽子。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教育观察号


我带过一个孩子,特别爱哭,不爱交流!他只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哭,二就是笑!当他以为你在开玩笑的时候,他就笑;当他以为你在批评他,他就哭!但当你和他沟通的时候,他就默不作声!我也仔细去了解了这个孩子的生活情况,得出孩子内向的一些原因:

第一,生活过于单调:这孩子的生活基本两点一线,不爱出门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除了母亲,很少和别人交流,遇到问题只知道逃避(也就是哭),完全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想法!

第二,父亲不作为:父亲本身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孩子的父亲基本不会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但一旦孩子犯错,在家里影响到他,父亲就会当孩子面责怪母亲。所以这孩子很少言语,每次犯错也无所谓的状态!

第三,缺乏鼓励:孩子的热情来源于家长的鼓励,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首要表现就是大声责骂,并没有先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所以孩子会有畏惧心理,他非常害怕被批评,会认为自己弱势方,而大人是强势方,与之交流都是自己错,所以干脆就不交流!

第四,在朋友面前,老是批评孩子:孩子也是有“面子”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和其他孩子作比较,而且在有其他大人的情况下,也喜欢批评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越来越自卑,连自己父母都对自己没信心,自己对自己就更不会有信心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家长这样做:

(1)常带孩子出门转转:不要让孩子常常待在家里,如果孩子害羞,就带着孩子一起常出门转转,增加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还小,词汇量非常少,他们大多不会如何介绍自己,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梳理如何介绍自己,遇到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时常带着孩子出去“实战练习”

(2)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大多孩子对父亲是带有一些畏惧和崇拜的,父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员,是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孩子犯错,父亲一定要站出来去指正,并帮助孩子去意识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再改进!同时,每一周,父亲和孩子都应该有一天单独的交流日,父亲可以对孩子一周的表现作出总结!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一种“威严”的形象,让孩子在外有底气(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亲是非常厉害的)

(3)别在其他人面前批评孩子:我带过一个孩子,他的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尽量给孩子留有面子,该鼓励孩子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吝啬赞美!这个孩子也比其他孩子更自信,不怕生! 当然,在孩子每一次鼓起勇气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孩子赞美,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进步,自己是父母的骄傲!

想让孩子变得更大胆,就需要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每个人都是如此,只有自认为有底气,才会在做事的时候表现更自信!

很荣幸回答此问题,但愿对你有所触动!也欢迎各位评论!


秋阳生活中的教育


碰到自己孩子这个样子妈妈们多数都是恨铁不成钢,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说一句,看过来啦,家长们:

不要只说胆子大,说是没有用的,要和孩子练习,教孩子技能和方法。

我举例:很多女孩子都比较羞涩、胆怯、不好意思。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家里练啊!妈妈当服务员,让孩子练习怎么说。练习是很好的方式,练习了,再到这个情境中,孩子会有底气,不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家长可以在家进行各种场景的练习,包括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教孩子 。掌握了方法,才能有勇气。

另外,如果问题里的胆子大是指考验人性方面的,那我真不会了。我到现在也不敢走那种透明的桥、不敢动蛇,看一眼都害怕。这种估计练也不行的。

多接触

孩子如果胆子不大,非常害怕陌生人的话,家长们不要因为这样就尽量不带孩子出去了,相反,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带宝宝出去,只要他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会把胆子来拿出来了。

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比我小15岁的小侄子,在挺小的时候,就非常害怕陌生人,我记得当时我嫂子就没有刻意的让孩子不出门,就算孩子会哭,还是会把他抱出来,过来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现在的胆子很大,而且很喜欢和人说话,已经是非常我们家里的“交际花”了。

正确引导

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是受家长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做一个正确引导,一定不要过度处罚和打骂孩子,让孩子因怕犯错误而胆小怕事,让孩子没有了勇气。

可是我儿子就是害羞,就算路上有人跟他打个招呼都会躲大人身后去。我们从他几个月大就带他各处旅行,大酒店,大饭店也是经常出入的,要说世面不少见了,可就是害羞。

后来开始改变也是因为妹妹,妹妹是个小人精,话特别多,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不怕,都能跟人打招呼聊天。后来哥哥也慢慢开始大方起来,见了人也会打招呼了,人家问他也会回答了。可是如果妹妹不在,他还是那么害羞。


CSP1928


当孩子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或表演时,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接纳自己的恐惧感,倾听他们内心真正的不安,如果我们强迫他们克服恐惧或嘲笑他们胆小,又或者家长的反应比他们还强烈,只会让他们的更胆小,还会增加羞耻感。

几个小方法可以试用一下:

1.和孩子把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所有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都分析一下,找出应对办法,在家熟练演练。

2.每次遇到胆小的情况,一点一点突破,从孩子最可能做到的开始,比如抬头看,试着可不可以再微笑,只要孩子不乐意,就停止,鼓励孩子慢慢扩大安全边界。

3.平时在家里也可以玩游戏,枕头大战、或角色扮演,让他扮演那个有力量的角色,找到自信,增加勇气,当然我们输的也不能太明显,要有对抗的输。


妈妈V帮


孩子胆小一方面和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主要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总对孩子说“不”,对孩子过度保护。

孩子玩水,怕着凉生病,赶紧把孩子拎开; 孩子玩沙子,怕沙子入眼,立即上前拍落孩子手里的小铲子; 孩子翻抽屉,怕小心夹着孩子的手,马上制止……

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破坏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导致自己经验不足,害怕面对挑战、接触新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

父母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限制孩子,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允许孩子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边就好。


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孩子没有安全感,导致不敢接触新事物。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总会吓唬他:再哭就不要你了!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长觉得清理起来很麻烦又不卫生,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

所以,家长要改掉吓唬孩子的习惯,平时多抱抱孩子给他安全感,遇到原则性问题时,要温和的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去做。

周围环境单一,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

现在父母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更别说带孩子去旅游、看世界了。尽管有老人带孩子,由于老人的身体局限,出去活动的机会也不多。

这样,孩子一旦接触到更广阔、更多样化的环境,难免显得胆怯、畏缩。

社会是最好的锻炼课堂,平时带孩子多出去走走,接触不同的人,慢慢的让孩子变得勇敢和自信,敢于和人交往。

比如带着孩子去吃饭时,让孩子告诉服务员自己要吃什么;去买零食,让孩子自己找到东西,自己主动和售货员交流,不要一直依赖父母。


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