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上個星期,青島市委提出:

要放大座標,開闊視野,對標先進,

“學深圳、趕深圳”,

與上海、深圳、杭州全面對標,

找準差距,列出清單,奮勇爭先。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這是青島再次明確對標一座城市——

上世紀90年代,

在時任青島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帶領下,

青島提出了學習大連的目標。

深圳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到底要對標它的什麼?

怎麼追趕深圳?

↓↓↓

深圳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到底要對標它的什麼?

深圳市委大院門前有一座雕塑,叫“拓荒牛”。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深圳街頭“拓荒牛”雕塑。

開拓進取的“拓荒牛”,被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創業精神的象徵。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新徵程中,“拓荒牛”精神依然具普遍的借鑑意義。

十幾年前,外媒報道深圳時的標籤是“世界工廠”,標準配圖是流水線上裝配國外知名品牌手機的女工。

這幾年,深圳贏得的讚譽則是“硬件天堂”“創客之都”“創新之城”。

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其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經濟發展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放眼全國城市,能夠在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如此總結的,恐怕沒有幾個。

當年亞洲四小龍以10%左右速度騰飛了20年,已令世人稱奇,而深圳經濟以23%的高速度飛翔了近40年,更是創造了世界罕見的“深圳速度”,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板間”。

數據對比

1 面積、人口

深圳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252.83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城市化率100%。

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總人口929.05萬。

2 地區生產總值

2018年深圳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2018年青島生產總值實現1.2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5%左右。

3 市場主體

2018年深圳全年新設立企業29萬戶、總量增長11.6%;深圳市場主體數為306.1萬個,是全國唯一突破300萬的城市。

2018年青島新登記市場主體28.9萬戶,增長15%;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33.9萬戶,其中企業49.2萬戶。

4 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

2018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6191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69億元、增長7.6%;實際利用外資82億美元、增長11%。

2018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86.9億美元,增長10%。

5 高企研發

2018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預計新增3000家以上、總量超過1.4萬家。

2018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7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12家,分別佔全省的30%、25%左右。

6 人才引進

2018年深圳新引進人才28.5萬名、增長8.4%,新增全職院士12名、總量增長41%,新增高層次人才2678名、增長59%。

2018年青島新增人才21.9萬人,其中,新增聘任院士4人,新增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人才工程人選453人,人才總量達到193萬人。

怎麼追趕深圳?

向高處走!

這是一份青島追趕深圳的“清單”

↓↓↓

1 對照國際最高標準的制度創新

學深圳,先“掐尖兒”。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這片28.2平方公里的區域稅收以年均增長率170%的速度倍增,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超過20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4%。

要知道,前海從一片灘塗起步,正式掛牌成立至今只有不到4年時間。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深圳前海全景對比圖。

在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看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爆發式的發展,正是源自制度創新的驅動。

前海創造了諸多全國首創的制度改革:

推出“一門式”政務服務平臺,開放“企業專屬網頁”,審批事項跨部門“一口受理”,率先推出“企業畫像”,成為以大數據為支撐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首個成功範例……

據統計,這裡“平均3天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

制度創新的“前海模式”讓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跨國資本湧入深圳,為特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深圳前海的制度創新不僅快,而且擁有參照全球座標的視野,聚集改革的實際效用。對於亟需有效制度創新的青島來說,“前海模式”值得深度借鑑。

深圳的制度創新為何能取得實效?深圳速度憑何誕生?去年7月,山東黨政代表團一行50餘人赴江浙粵進行了為期4天的“取經”之旅。山東一位地市的市委書記感言:“歸根結底還是個思想觀念問題、發展觀念問題。”

對於正在探路“立體、綜合、全方位搞活一座城”的青島來說,深入推進解放再思想,通過專業化的制度創新真正釋放出改革的紅利,是迫在眉睫的事。

2 區位優勢最大化

深圳地處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眾所周知,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在過去40多年的“發跡”得益於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而當前,深圳再次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上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深圳成為充當核心引擎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從學術界的討論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國家戰略的提出,歷時20餘年。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將區位優勢最大化,可以說是深圳發展的“秘訣”之一。深圳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10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還提出“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海洋金融等產業。

優越的區位優勢,青島並非沒有。

青島東鄰日本、韓國,沿陸路往西,正是“一帶一路”國家;縱向向上能夠輻射東北三省,向下則是江浙滬地區。恰好位於一個“十字”的中心。

青島市委提出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實際上就是要進一步放大青島的區位優勢。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問題是,如何真正把青島放在全國開放的大局中思考、統籌?怎麼才能讓青島成為“山東開放的橋頭堡”?可以說,在這方面青島最值得學的,恐怕就是深圳。

3 從全球視野看深圳

當很多城市拘於國內、省內競爭的時候,深圳早已把視野放至全球。

“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最佳首選地”“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智慧城市”“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這是深圳立足於全球所作出的未來發展定位。

這些定位是有“底氣”的。2018年深圳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視野決定著謀事的格局,格局決定著看待資源、整合資源的著力點。

上合峰會後,建設“國際大都市”成為青島新的重大使命。青島亟需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國際資源整合能力。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如果不能立足於層級更高的視野看待這座城市,不能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實現高效率的資源配置,那麼,建設“國際大都市”便無從談起。

4 營商環境做到智能管理、“少干擾”

深圳是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當全國諸多城市為提升城市競爭力而紛紛加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時,深圳的腳步也沒有慢下來。

在過去的一年,深圳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營商環境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等走在全國前列。

開辦一家企業需要幾天?深圳的回答是4天。

社會投資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審批需要幾天?深圳的回答是33個工作日以內。

去年7月山東黨政代表團赴廣東學習考察時,大眾日報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

深圳市天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高2001年來深圳打拼,公司現有員工1800多人,年產值幾十億,卻只有1人負責工商證照,1人負責稅務事項,除此之外沒有人專職與政府打交道。

身為公司一把手,孫明高18年未見過工商稅務管理人員。

“該是市場的就完全交給市場去做,少干擾企業,讓企業專心在市場裡搏擊。”孫明高記得,公司工作人員只去過政府服務窗口辦理過兩次業務。

“少干擾”並不是疏於監管,深圳更加註重智能化管理,通過購買第三方檢測服務對企業進行定期檢測,一旦企業發生違規行為,監管部門可以隨時處理。

在寬鬆便捷的營商環境下,深圳的民營經濟呈引領態勢,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產業巨頭,大疆、華大基因等細分行業領跑者。去年,深圳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40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9.6%。

5 創新生態鏈

深圳是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

在壯大創新動能方面,深圳大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創新生態鏈。

細化一些來說,在這樣的生態中,一直困擾著青島的科研成果轉化難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例,

三年前,該院的喻學鋒團隊在黑磷量子點的製備及超快光子學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人員預感到這個基礎創新成果對產業會有很大影響,但並不知道具體應用方向。與此同時,這一技術進行大規模試驗,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得知消息後,先進院產業合作與發展處的專業人員立刻查找院裡多年積累的信息庫,將技術和企業精準匹配聯繫。很快,這項技術被湖北興發集團看中。

三個月後,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先進院以知識產權出資225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45%。解決了資金和產業化問題,喻學鋒團隊的研究大大提速,先後在國際權威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

基於完備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從2006年創辦至今,已累計孵化637家企業,持股191家。其中估值過10億元的有3家,過1億元的有26家,估值最高的已達百億規模。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2017年深圳人才公園開園。後面是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在一個完備的創新生態中,人才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年來,深圳下大力氣引進高層次人才,深圳市級財政每年用於人才工作的預算達44億元,先後出臺了高層次專業人才“1+6”政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等,形成“再引孔雀東南飛”的人才聚集局面。

6 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模式

39年前,深圳人口僅33萬,僅有“豬仔街”“魚仔街”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最高樓只有3層。

今天,深圳利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容納了2000萬人口,道路里程超過6000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樓近1000棟,100%城市化。

高密度的人口集聚,對城市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比較值得稱道的是,深圳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方面卓有成效。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深圳市區鳥瞰圖(2015年5月28日攝)。

早在2016年,深圳就開始運行城市運營管理中心,這是全國首個新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平臺,集城市大數據支撐、城市規劃、綜合管理、應急協同指揮等功能於一體,是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可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事件預警等。

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為市民帶來了哪些便捷?舉幾個例子來說,在深圳:

市屬公立醫院檢查結果,能夠互認互通;

高校應屆畢業生落戶在深圳,可以實現“秒批”;

養老金、工傷待遇,可以“刷臉”領取;

深圳市交委開發的GPS監管平臺可以實時監控全市營運車輛的不良駕駛行為……

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在城市服務方面需要更細化、實化。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對於正在開展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高效青島建設攻勢的青島來說,深圳的經驗可資借鑑。

解放思想,真抓實幹

學深圳、趕深圳,

青島正向高處走!


全面對比青島與深圳 這份“清單”你一定沒見過


(來源 青島主城、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新華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