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节庆营销被誉为是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体品牌形象、保持客户粘性、赢得竞争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决定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节庆策划做系统的研究,同时陆续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期大家分享了复古农耕节,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重塑传统民俗,重温记忆中的乡愁——传统民俗节。

一、复古农耕节——把握24节气,体验复古农耕

二、传统民俗节——重塑传统民俗,重温记忆中的乡愁

三、假期乐翻天——紧抓各个假期,花卉蔬果乐翻天

四、初心不能忘——不容忽视的农民丰收节

五、个性是王道——深挖基因,打造专属的品牌节庆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民俗文化广泛涉及到:民俗建筑文化、传统工艺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民俗文学艺术、民俗体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

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民俗文化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最具传统性的一个层面,乞巧节便是典型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之一,乞巧节又作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庆,乞巧节在现代社会如何展演和发展?今天我们以“广州珠村乞巧文化节”为例,深度探访研究乞巧节复苏与重构的过程,探讨民俗文化在不同身份主体的节庆记忆形成过程。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乞巧节是经过时间筛选而流传下来的具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结晶,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文化大革命迫使其消失淡化了半个世纪之久,但近年来在珠村率先得到复苏,乞巧节因“乞巧”“乞爱”“邀福”的生活理想而得到村民的拥戴。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由于乞巧节在该村保存最完整,使得该村获得了

“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称号,由民众自发的“乞巧节”发展成为到政府主办的“乞巧文化节”。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1、 地方主导的传统乞巧节

1998年,几位较年长的老婆婆在珠村一个小祠堂里恢复了旧日的“摆七娘”;

2004年期间,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珠村文化精英开始努力挖掘关于乞巧节的民俗文化,各大报社也轮番报道“摆七娘”盛况;

2005年,天河区政府努力为广州搭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开始挖掘珠村乃至天河的乞巧文化,把乞巧节提升为“广州市乞巧文化节”,乞巧节便这样在珠村“复活”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2、政府主导的现代乞巧节

2009年,天河区政府投资将珠村公园打造成国内首个乞巧主题公园—“乞巧苑”,乞巧苑在原来珠村公园的环境基础上添加了许多与乞巧节相关的元素,如建立牛郎织女雕像,设立乞巧亭、乞巧手工作坊、许愿树、鹊桥等主题活动场所,将七夕乞巧的文化内涵浓缩其中。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并先后投资建设了七夕文化广场、120米长的七夕文化传播墙、牌坊、门楼及珠村祠堂群等公共空间。

2011年,乞巧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珠村建设乞巧博物馆——以珠村明德堂为核心的五大馆所组成的建筑群。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乞巧节在博物馆举行,节庆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祠堂内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摆七娘”“拜七娘”;

二是现代文化活动,包括乞巧文化开幕式、广州乞巧文化研讨会;

三是商业文化活动,包括七夕工艺品街及七夕美食街。

开幕式的大型“七夕祭典”从“拜七娘”仪式发展而来,由于融入了现代礼仪元素使之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体现了政府重塑乞巧景观的决心,官方的参与举办和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扩大了乞巧节的知名度,提升了地方影响力。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3 村民传统节庆记忆的“唤醒”

“摆七娘”作为珠村村民独有关于乞巧节的记忆,作为乞巧文化的承载体,通过摆七娘、拜七娘等具体表现方式,可以将村民们召集起来,共同行动,激发起欢庆的状态,使乞巧文化在村民的乞巧记忆中得到传承。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祠堂内的摆七娘/祠堂内的拜七娘、乞巧苑里的“摆七娘”,造型不一、各具特色的作品更让大家目不暇接。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这些作品,可都是村里的巧姐们一针一线一剪一粘纯手工制作而成的!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4 市民“官方”节庆记忆的建构

乞巧节从“民俗节”到“文化节”,从村民“自娱自乐”到大众娱乐,这些转变都由文化精英、媒体配合政府共同主导完成,他们建构了与村民差异化的“官方”乞巧记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8年乞巧节已经从村落民俗开始向大城市渗透,传统节庆活动得到重构,新的活动元素不断涌现。七大活动成功构建岭南民俗盛典“乞巧文化节”:

活动一:摆七娘

活动二:拜七娘

活动三:送七娘

活动四:“巧手·巧艺·竞芳华”赛艺会作品展览:

活动五:七夕游·乞巧体验周

活动六:七夕大型女子成年笄礼暨广州塔“七夕亮灯仪式”

活动七:广州塔敢爱集·七夕集市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广州珠村乞巧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对传统节日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进行现代性反思和重建,我们应该尊重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规律,找到与时代相适应的传承形态,与时俱进,发展它,丰富它,传统民俗节庆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来塑造。

广州“乞巧节”火了,农庄怎么策划节庆活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蓝海提示:休闲农庄节庆活动应赋予文化内涵,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深度开发,通过精心组织,让游客从动态化的传统民俗节庆中获得知识和娱乐。

可深度开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年俗、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登高节等。让游客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体验活动,重塑传统民俗,重温记忆中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