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節慶營銷被譽為是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體品牌形象、保持客戶粘性、贏得競爭的金鑰匙。

因此我們決定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節慶策劃做系統的研究,同時陸續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期大家分享了復古農耕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重塑傳統民俗,重溫記憶中的鄉愁——傳統民俗節。

一、復古農耕節——把握24節氣,體驗復古農耕

二、傳統民俗節——重塑傳統民俗,重溫記憶中的鄉愁

三、假期樂翻天——緊抓各個假期,花卉蔬果樂翻天

四、初心不能忘——不容忽視的農民豐收節

五、個性是王道——深挖基因,打造專屬的品牌節慶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

民俗文化廣泛涉及到:民俗建築文化、傳統工藝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慶文化、民俗文學藝術、民俗體育文化、鄉村民俗文化等。

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民俗文化節慶是中國傳統文化系統中最具傳統性的一個層面,乞巧節便是典型傳統民俗文化節日之一,乞巧節又作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作為我國傳統節慶,乞巧節在現代社會如何展演和發展?今天我們以“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節”為例,深度探訪研究乞巧節復甦與重構的過程,探討民俗文化在不同身份主體的節慶記憶形成過程。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乞巧節是經過時間篩選而流傳下來的具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結晶,是嶺南傳統民俗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爆發以及文化大革命迫使其消失淡化了半個世紀之久,但近年來在珠村率先得到復甦,乞巧節因“乞巧”“乞愛”“邀福”的生活理想而得到村民的擁戴。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由於乞巧節在該村保存最完整,使得該村獲得了

“中國乞巧第一村”的稱號,由民眾自發的“乞巧節”發展成為到政府主辦的“乞巧文化節”。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1、 地方主導的傳統乞巧節

1998年,幾位較年長的老婆婆在珠村一個小祠堂裡恢復了舊日的“擺七娘”;

2004年期間,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和珠村文化精英開始努力挖掘關於乞巧節的民俗文化,各大報社也輪番報道“擺七娘”盛況;

2005年,天河區政府努力為廣州搭建一個文化交流平臺,開始挖掘珠村乃至天河的乞巧文化,把乞巧節提升為“廣州市乞巧文化節”,乞巧節便這樣在珠村“復活”了。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2、政府主導的現代乞巧節

2009年,天河區政府投資將珠村公園打造成國內首個乞巧主題公園—“乞巧苑”,乞巧苑在原來珠村公園的環境基礎上添加了許多與乞巧節相關的元素,如建立牛郎織女雕像,設立乞巧亭、乞巧手工作坊、許願樹、鵲橋等主題活動場所,將七夕乞巧的文化內涵濃縮其中。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並先後投資建設了七夕文化廣場、120米長的七夕文化傳播牆、牌坊、門樓及珠村祠堂群等公共空間。

2011年,乞巧節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珠村建設乞巧博物館——以珠村明德堂為核心的五大館所組成的建築群。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乞巧節在博物館舉行,節慶活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祠堂內的傳統文化活動,包括“擺七娘”“拜七娘”;

二是現代文化活動,包括乞巧文化開幕式、廣州乞巧文化研討會;

三是商業文化活動,包括七夕工藝品街及七夕美食街。

開幕式的大型“七夕祭典”從“拜七娘”儀式發展而來,由於融入了現代禮儀元素使之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體現了政府重塑乞巧景觀的決心,官方的參與舉辦和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擴大了乞巧節的知名度,提升了地方影響力。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3 村民傳統節慶記憶的“喚醒”

“擺七娘”作為珠村村民獨有關於乞巧節的記憶,作為乞巧文化的承載體,通過擺七娘、拜七娘等具體表現方式,可以將村民們召集起來,共同行動,激發起歡慶的狀態,使乞巧文化在村民的乞巧記憶中得到傳承。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祠堂內的擺七娘/祠堂內的拜七娘、乞巧苑裡的“擺七娘”,造型不一、各具特色的作品更讓大家目不暇接。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這些作品,可都是村裡的巧姐們一針一線一剪一粘純手工製作而成的!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4 市民“官方”節慶記憶的建構

乞巧節從“民俗節”到“文化節”,從村民“自娛自樂”到大眾娛樂,這些轉變都由文化精英、媒體配合政府共同主導完成,他們建構了與村民差異化的“官方”乞巧記憶。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2018年乞巧節已經從村落民俗開始向大城市滲透,傳統節慶活動得到重構,新的活動元素不斷湧現。七大活動成功構建嶺南民俗盛典“乞巧文化節”:

活動一:擺七娘

活動二:拜七娘

活動三:送七娘

活動四:“巧手·巧藝·競芳華”賽藝會作品展覽:

活動五:七夕遊·乞巧體驗周

活動六:七夕大型女子成年笄禮暨廣州塔“七夕亮燈儀式”

活動七:廣州塔敢愛集·七夕集市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是中國傳統節日在當代的保護與傳承,也是對傳統節日這份豐厚的文化遺產進行現代性反思和重建,我們應該尊重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規律,找到與時代相適應的傳承形態,與時俱進,發展它,豐富它,傳統民俗節慶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來塑造。

廣州“乞巧節”火了,農莊怎麼策劃節慶活動?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藍海提示:休閒農莊節慶活動應賦予文化內涵,對當地民俗文化進行深度開發,通過精心組織,讓遊客從動態化的傳統民俗節慶中獲得知識和娛樂。

可深度開發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如:年俗、婚俗、豐年祭、賞花燈、舞龍舞獅、皮影戲、划龍舟、雕刻、繪畫、泥塑、剪紙、賞花節、登高節等。讓遊客通過觀賞、解說、參與特色體驗活動,重塑傳統民俗,重溫記憶中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