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曹操

初平元年,曹操敗於汴水後,離開讓他失望透頂的河南諸侯,跨過黃河,北投袁紹。這年夏天,一個深夜,袁紹和曹操在大帳內,徹夜敘談。曹操道:“本初,河內地界,雖兵馬精壯,錢穀眾多,然四戰之地,恐不能久。”袁紹拿起銅爵,輕輕嘆了口氣,一飲而盡,道:“孟德所言極是,皆因河內故吏眾多,黨羽豐茂,董賊起勢太快,不得已而擇此處也。”

曹操正欲答話,袁紹搶先一步,又問曹操道:“如果起兵不成,何處可拒守?”曹操知道,袁紹是在試探他。一方面,試探他有沒有自立的野心,一方面,試探他對今後發展的規劃。曹操自是機警,沒有正面回答袁紹,將繡球拋了回去:“您以為如何?”袁紹沒有壓住自己的野心,露出了志向:“南以黃河為天險,北以燕代為屏障,加之北夷眾多,我南向爭天下,功業可成了吧?”曹操狡黠,雖然給出了答案,但模稜兩可,沒有透露任何具體信息:“我任用天下英才,以道義統御他們,無所不能。”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袁紹


曹操和袁紹這段對話,史載:

┃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後面的事,諸位知道,曹操離開袁紹後,南征北戰,最後官渡一役,火燒烏巢,大破袁軍,又用數年蕩平河北,成千古帝王之業。

但三國後1500年,清朝大儒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中一句話,卻解開袁紹和曹操這段太極式對話的深層含義,王先儒如是說:

┃袁、曹同起義兵,袁頗信用曹,後乃為仇,與劉、項事亦相類。

大意是:袁紹、曹操,同起義兵,袁紹頗為信任曹操,之後兩人反目為仇,與劉邦、項羽之事類似。

楚漢爭霸前,劉邦項羽原本是合作狀態,後來分崩離析;袁曹爭霸前,袁紹曹操原本也是合作狀態,後來也分崩離析。驚人的相似背後,是共同的邏輯:

袁紹和曹操,先背靠著背,掃平各自的勁敵,然後再翻臉,一決雌雄

袁紹和曹操,為何要這麼做?


袁紹身處四戰之地

袁紹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收掉韓馥,佔領冀州的,我們先看他佔領冀州後,身處何種地緣環境。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袁紹

  • 袁紹北面,是公孫瓚。自公孫瓚擊敗劉虞,橫行幽州,至袁紹剿滅公孫瓚,歷時九年,這九年裡,大多數時候,袁紹和公孫瓚處於交戰狀態,公孫瓚是何等強硬,不消說了吧。
  • 袁紹西面,是黑山軍。黑山軍的勢力,且看:

┃自黃巾賊後,復有黑山、白波之徒,並起山谷間,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賊帥常山人張燕,乃與中山、常山諸山谷寇賊更相交通,眾至百萬,號曰黑山賊。

以及,像黑山軍、黃巾軍這類起義軍的戰鬥力,也很了得,董卓入洛陽前,曾隨皇甫嵩討伐黃巾,連他也打了敗仗:

┃(卓)討黃巾,軍敗抵罪。

  • 袁紹東面,是青州黃巾。曹操後來收編青州黃巾三十萬,就是這支部隊。

而這所有,都比不上袁紹南面混亂:西南面,有匈奴於夫羅和張楊;正南面,有呂布;東南面,有陶謙、劉備和臧霸。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袁紹地緣勢力

曹操身處四戰之地

曹操在東郡取得第一塊立足地後,情況並不比袁紹妙些。除了有個黃河可據,身後是一堆爛攤子。實際上,曹操的根據地東郡,都是他擊敗黑山軍才爭取到的。以及,他西邊有黑山軍、張楊;西南有宛城張繡;南面有袁術;東面有劉備陶謙。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曹操地緣勢力

曹營內部,也不省心。是時,曹操袁紹,高下未分,曹操尚未博得天下世族之心,加之殺邊讓,殺孔融,自家後院陳宮放火,叛迎呂布,幾乎端了東郡老巢。

故而,袁紹和曹操,自從初平二年一別,到官渡爭鋒,十年間,實際上處於背靠背作戰的姿態。哥倆意思清楚:雖然我們有分歧,但咱倆先把爭議擱一邊,背靠著背,你收你的公孫瓚們,我滅我的呂布劉備們,待外部矛盾解決了,咱倆再一決雌雄

這,就是他們背靠背的原因。


合著,如果二位沒有背靠背,而是提前翻了臉,又會怎樣?

按照初平二年的戰局,如果曹操拿下東郡後,就和袁紹反目,事態最終的受益者,可能是劉備。曹操和袁紹反目,對曹操會很不利。曹操領東郡後,雖然解決了地盤問題,但兵馬錢糧,遠不及袁紹。兗州東郡,轄十五城,戶13萬,口60萬。而袁紹所在的冀州,有口580萬,以及,東郡所在的兗州,和袁紹地盤緊鄰,曹操怎麼和袁紹鬥。

但袁紹也不可能傾其全力進攻曹操,因為他身後還有公孫瓚。前面說過,袁紹在背後有曹操幫他擋住河南的情況下,尚且用了近十年,才蕩平北方,如果沒有曹操這道屏障,可想而知。所以,曹操不會即刻被袁紹消滅,但要發展壯大,也極為艱難。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劉備

劉備便不同。首先,劉備的能力,不遜曹操,這一點,當時兗州、豫州、青州、徐州的諸侯們,都不如劉備。第二,劉備有荊州劉表這顆大樹靠著。劉表是坐守之輩,他和劉備的內部矛盾,只有到天下只剩二位時,才會爆發,實際上,劉表也活不到那時。故而,如果劉備能在曹操和袁紹酣戰之際,南奔劉表,取一立足地,他的地緣勢力,就簡單許多。西面,劉璋和張魯,不足懼;北面,他和曹操隔著劉闢的黃巾勢力,以及張繡和張楊的部分勢力;南面,是劉表這座大山,劉備最大的敵人,則是東面的袁術。

三國後千年,一書揭開內幕:如果袁曹不這麼做,三國可能沒有魏國

袁術

如此,劉備只需全力擺平袁術即可。至於曹操周圍的呂布、張繡、張楊、臧霸們,自會爭鬥,最後爭剩下的,和劉備一決雌雄。曹操周圍這些諸侯,雖然都不如曹操本事大,但有一個袁紹牽制曹操,曹操很難取勝。所以,最終的局勢,可能是:

北面:袁紹還是能剿滅公孫瓚,蕩平河北;曹操和呂布等諸侯常年火拼,分不出高下,但元氣耗盡;袁紹南下,滅掉曹操。

南面:劉備擊敗袁術,掃平豫州黃巾,穩坐荊州北面,背靠劉表坐擁的十萬荊州兵。

那麼,最後,就是袁紹和劉備,爭天下。無論輸贏,三國之中,都不會有曹魏這一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