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TVB沒落了?

企業做互聯網


TVB的經典是無法超越的,在那個年代,影視業百花齊放,香港作為新世紀窗口,敢想,敢拍,敢創新,這是內地影視正好欠缺的靈活多變。

所以那個時期不僅有港劇火遍全國,更有臺灣瓊瑤劇一枝獨秀。



那麼為什麼這幾年,無論港劇還是臺灣劇都"銷聲匿跡"呢?

1.中國整體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

其實中國影視作品一直是隨著大眾口味在調整,最為突出當屬於正,說他是個網絡風向標也不為過,從一開始《宮鎖心玉》到如今大火的《延禧攻略》,改變的根本是大眾開始追求高級臉,內涵劇。

而不是一味的家長裡短,警察黑幫和有時候get不到的港劇笑點。



2.暢銷小說翻拍

近些年,小說翻拍更是大火,網絡劇也收穫頗豐。

在尊重原著基礎上,適當潤色就會吸引很多觀眾,口碑也不會太差。

相比一下,tvb雖說也在創新,可終究無法擺脫之前經典留下來的殘殼,不是說不好看,只能說不夠主流,觀眾看膩了。



3.tvb演員流入內地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有作品沒熱度是不行的,總是那麼幾個老演員跑劇組,新面孔得不到很好的宣傳。

加上近些年內地影視演員混得風生水起,導致很多TVB演員選擇換平臺,有名氣的炒名氣,沒名氣的混臉熟,總好過在TVB窮困潦倒,之前新聞也有提過某TVB群演深夜猝死街頭,當然,這也是個例,不能說明一切,但也側面反應出高昂的房租和頗低的收入,讓演員們壓力很大。

所以,導致很多TVB演員轉而投入到內地市場,陳偉霆,劉愷威,佘詩曼……



4.資金方面pk

內地劇組是真有錢啊,無論道具還是演員選擇,都是誰火找誰,絲毫不考慮成本問題,明星自帶流量,至今為止特別震撼的是《建國大業》,光大明星出場187名,更有很多是近些年才有名氣的演員,曾經也在裡面客串龍套角色,那更是數不勝數。

光是這樣的排場,也足夠說明中國影視行業這些年的盛況了。



北斗電影


問題的分析還是為了找到解決的方法,因為喜愛所以擔憂。一直都希望TVB能取得更大的進展,能一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留下來,不希望它只是曇花一現,從而留下太多的遺憾。還是希望TVB能長足發展,同時也是對粵語的一種保護和弘揚。

80年代到2000年這是TVB繁榮的30年,捧紅了無數的藝人,TVB的明星們跟港劇紅遍香港跟大陸。許多TVB劇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實說,我就可以算作是看著TVB的劇長大的。可是其實有點難過,近年來TVB出的新劇跟好劇越來越少,TVB越來越淡出我們的視線。可是TVB為什麼逐漸沒落了?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許多知名人士也都分析過這個問題。以下是對他們觀點加上自己的個人想法的總結。

一是大環境下TVB沒有跟上時代。TVB作為電視臺,一家內容生產以及傳播的公司,雖然坐擁香港最大的電視資源平臺,卻在這麼多年中一直沒有一個積極的改變態度。尤其是電視劇方面,製作費用削減,演員的工資不高積極性不強,編劇無法提供更好的劇本,這是一條產業鏈。產業鏈中的任何一環都能直接推動TVB的衰落。

二是劇本情節老套難有突破。港劇中反應香港人生活的無非是商戰、愛情、小市民的家長裡短,此外還有職業劇。而職場劇無非是:警察、律師、醫生、商人香。TVB最多的類型片無疑是警匪,律政,醫生以及商戰,這也是你看的港劇出現了大量的警匪片,律政片,醫生片。老套路的劇本使人產生了嚴重的視覺疲勞。社會在改變,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喜歡的東西也會有變化,但是劇本的一成不變必然遭到市場的淘汰。

三是更多優勢內容資源滲入TVB無從接招。社會優勢資源的湧入,讓內容市場一下子變得更大,原有的TVB劇集一下子被稀釋。一些國外的,網絡的,內地的電視劇同時衝擊。但別人都在進步,美劇強大的內容優勢,內地劇超大的規模和佈景,韓劇的唯美都衝擊了港劇。所以問題出在沒有很好地抓住觀眾的胃口。

四是小生青黃不接,

演員重複率高,人物性格刻畫無特點。TVB的小生隊伍顯得有些蕭條,甚至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一線男星多是40已過或者正在奔四的人,致力培養的新人都是30未到的大男孩。目前TVB的演員重複率非常高,雖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難發現基本上每個港劇都在用同一班人馬。來來回回就是這幾個人來回的轉,所以使得近年的TVB劇集在人物的刻畫上無法讓觀眾記憶深刻。

五是觀眾層面的單一。

關於TVB男藝人的評價,聽到最多的就是“師奶殺手”。所以瞭解到TVB的觀眾群體主要還是師奶級別的人。港人工作以外的生活很豐富,晚上的閒暇,年輕人大多會用來拍拖、唱K或者是泡吧,中年男人或忙於交際或忙於打拼,留在家裡看電視的大多是師奶和菲傭,也就是說以女性觀眾為主要收視群體。



蜜糖小飛仙


不是TVB沒落了,而是大陸娛樂圈太強大了!


TVB一直都沒落,相對大陸來說不是一個量級的了!


20年前,大陸窮,連個電視都沒有,飯都吃不飽,何來影視劇等等!


所以那時候TVB的市場主要靠香港,亞洲等等,所以整體來說,還算不錯!



20年後,大陸的市場全世界最大的,不管是電影,電視劇產量,還是娛樂公司等等都是亞洲最多的!


TVB面對大陸的影視公司,競爭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



我舉個例子:臺灣製作一起綜藝節目100W人民幣都算天價,而香港TVB最好也就200W左右,能好點,大陸的綜藝節目,你像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等一期都是預算在2000W左右,能比嗎?



電影電視劇更明顯了!



大陸隨便的電影都是上億,香港預算一般上億都算大片頂級明星了,臺灣忽略不計,上億的電影基本沒有!


這就是差距,影視劇製作,投資大,肯定效果是最好的,面向全球化的!


TVB能比嗎?所以跟大陸的娛樂圈比,TVB倒閉是遲早的事!



這也沒辦法,多謝採納!


影展


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哈。首先,經濟增長取決於兩種主要的要素,一種是勞動力,另一種是資本,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一家電視臺的發展同樣取決於這兩種要素,一種是勞動力(即旗下的藝員),另一種是資本。TVB之所以呈現出如今“沒落”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對這兩種要素都沒有管理和掌控好,而外部的因素更多的是香港電視行業長期缺乏競爭而導致TVB呈現“壟斷”的局面,但是技術的發展又令現在的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壟斷”而產生的紅利正逐步消失。

首先來說一下競爭。我們都知道TVB的黃金時期事實上是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這一時期誕生了太多的經典劇集,以在內地知名度較高的作品為例,如金庸武俠劇集,94版射鵰英雄傳、98版鹿鼎記、97版天龍八部、96版笑傲江湖等,還有大時代、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刑事偵緝檔案、鑑證實錄等,這一時期之所以會如此百花齊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亞視這個競爭對手,當時的亞視(ATV)也有不少好劇與TVB相抗衡,同時也積極從內地引進了《還珠格格》等劇集。


時過境遷,當亞視徹底成為歷史之後,能與TVB相抗衡的對手以及絕跡,此前的HKTV曾經試圖撼動TVB的霸主地位(《選戰》、《來生不做香港人》、《導火新聞線》等劇其實都算拍得很有誠意),但是終因牌照問題而無緣廣播電視,如今雖然也有像VIUTV(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等選擇,但是這些劇集終歸是小眾的,難以引起轟動。

另一方面當然是“錢”的問題。TVB劇集曾經的比較優勢是劇本創作優秀,“甘草”演員演技過關等,如今更多的短板已經暴露出來了——服化道、佈景等經費的預算遠遠低於不少內地大製作的劇集,有時候好不容易飛來橫店等影視城取景,也是極其“摳門”。在某種程度上,劇集製作經費與最終呈現的質量是高度正相關的。另一方面,劇本創作如今也已經陷入了“靈感枯竭”的境地,其實這一點觀察美國電視產業也可見一斑,大部分的新劇採用了IP改編、經典劇集續拍、翻拍等方式,新的有創新的劇本寥寥無幾。TVB近年來的“炒冷飯”劇集也異常得多,大部分經典劇集都選擇了續拍的方式來“引流”,但這一效果其實不盡理想。以今年的《使徒行者2》和《溏心風暴3》為例,儘管前者在網絡流媒體點擊量上成績不俗,但是兩部續拍之作都沒能在口碑上比肩前作。

最後的是演員的問題。TVB的藝員管理也在求新求變,但是似乎已經為時已晚。過去長時間的工作量使得演員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佘詩曼曾經在訪談節目中就說過這一點),另外“人工”實在是太低,基本上TVB的合約制藝員每月拿到的生活費僅為幾萬港幣,相較於香港的高物價,對比起來內地的邀約無論在彈性工作時間、還是人工薪酬方面都遠勝TVB了。還有就是TVB每年頒出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長期默默耕耘的演員沒法在自家公司年終獲得表現的肯定,當然也是“企業文化”層面的一個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最後就是TVB的監製們似乎“不敢”用新生代的演員或者過於放膽去用新港姐等,出現了好的演員一直找不到機會“擔正”,新演員們被“揠苗助長”等情況。

暫時的沒落不代表永久,只要TVB求新求變,緊盯著觀眾需求的變化,並且能夠接受新的挑戰,我相信未來TVB仍有機會再續輝煌。


美劇販


我最有感觸來回答的這個問題?為什麼?因為我見證了香港的繁榮期和到後來的發展遲緩期……

TVB是一家電視臺,在香港擁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經濟崛起,到80年代文藝伴隨著香港的經濟開始深度娛樂化,加大了香港的影響力!在西式管理下,加之中國人的勤奮,迅速的工業化推動下,經濟強勁的香港一舉成為耀眼的東方之珠。當時亞洲除了日本之外,只有香港是亞洲金融發達的地區,當時的大陸,菲律賓,馬來,越南等地都很落後。所以人人紛紛將眼光投給了香港,所以香港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周邊地區!

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高度關注的環境下,香港人粘了當時的人和天時地利,所以香港出品的文藝節目受到很大的關注,成就了成堆的明星天王天后歌后等!

不是TVB沒落了,而是香港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持續發展能力正在續年下降……但絕對不是經濟下降,如果香港的經濟在下個20年,沒有新發明新生科技和經濟新動力的方向,香港經濟下降在所難免,到時候TVB何止是沒落?結業都有可能!因為沒有互聯式的經濟支持,沒有錢,什麼娛樂文藝都扯蛋……

今後,這種下降,如果香港的社會凝聚力再找不出未來的方向,未來下降無法避免的,因為香港物質限制性太強,物質缺乏,新生科技能力低,社會定位不明朗,社會共識和社會方向的領導力,相關人才等問題!刻不容緩……


百里大壞蛋


主要原因是大環境的因素,電視臺電影屬於娛樂文化產業,TVB也屬於裡邊。

近年來,香港的優勢經濟面對大陸的崛起,被大陸搶走了許多。就拿電影電視行業來說。大陸各個衛視面對13億人的市場,迅速崛起。香港大量藝人北上拍戲,造成香港娛樂行業人才空虛。這是根本原因。

為什麼北上?很簡單,來大陸拍戲更賺錢。所以無論香港,還是臺灣有大量的藝人過來大陸拍戲賺錢,還有很多綜藝節目。

相對大陸的13億用戶的各種衛視,香港TVB只能算地方臺。一個地方臺,如何有實力支撐這麼龐大的演員培養。

如何破?面對13億市場,製作符合市場的電視劇,讓各大衛視購買播放,錢自然就來。有錢,自然有人了。


企業做互聯網


1、編劇水平大不如前

2、演員待遇苛刻,紛紛離巢

3、配音不行

4、演藝班老師水平不行?這個我猜的,以前TVB都有無線藝員班,很多優秀演員出自那裡。隨便一個配角都分分鐘演技爆發。

5、內地演藝界崛起太快太強大。


小顧132539482


當然巔峰期的港劇在大部份劇迷心目中肯定是無法超越的,上個世紀90年代很多朋友的童年幾乎被港劇所佔據,而這也形成了現在不少人說的港劇情懷,當年一部《天龍八部》十幾家衛視同時在播,當時幾乎換到哪個臺都是《天龍八部》,據說也正是因為這部劇讓港劇永遠撤出了衛視的黃金檔,其實也是那時起港劇在內地的影響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關於港劇是否沒落其實是一個老生長談的事情了,當年《金枝欲孽》播出後好多人說這已經是港劇的巔峰了,而《巾幗梟雄》兩部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說法,像我是2011年進入微博當年《潛行狙擊》大火,當時五小生五小花除了陳鍵鋒剛剛約滿離巢其他人都還在,現在看來當時的TVB應該可以是人才濟濟,但我在做微博的時候好多人都在說TVB已經沒落了,現在還有人在看港劇嗎?但事實證明到每天追港劇的朋友還是不少,廣東省的不用說他們可以通過電視看港劇,而更多的內地朋友則通過不同的渠道在追劇,追港劇已經成為很多朋友生活的一部分。

而今年開始TVB也開始嘗試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以網劇的形式來做港劇,已經播出的《踩過界》(內地名盲俠大律師)以及正在播出的《使徒行者2》就是很好的嘗試,而事實證明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繞過了廣電的一些政策,內地的資金也可以讓TVB製作更多精良的劇集。相信這種方式也會讓港劇重新走近內地市場,讓更多有港劇情懷的朋友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港劇。


TVB劇透社


TVB今年的臺慶劇《謎》早已播完,而身為主演的鄭嘉穎也已經離巢,這讓不少觀眾在深感遺憾的同時,不禁奇怪:TVB近年是怎麼了,為什麼一眾當家花旦小生都留不住?其實TVB留不住人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雖說近期確定已經離巢的“頂樑柱”除卻鄭嘉穎外,只有佘詩曼、陳豪、林峰,但稍微關注點TVB相關話題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其實胡杏兒、黃宗澤、胡定欣等藝人也都曾離開過,只是最後又被TVB拉回來罷了。那麼為何TVB近年人才大量流失呢?外界一直猜測是因為薪酬的問題,畢竟車保羅、高鈞賢、吳啟華、陳鴻烈、王喜、張衛健等老演員都算是前車之鑑,當然也有網友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們咖位不夠或者過氣的緣故。

那麼以佘詩曼為例,彼時的她還在TVB且完全擔得起“一姐”的稱號,但她的片酬最高才每集3W港元,而大陸給她片酬卻高出不止3倍,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那麼離巢TVB自然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何況近日已經息影的女演員葉翠翠,更是向港媒揭露了自己為何提前解約的真相:那就是TVB不僅片酬壓得極低,甚至經常藉故要減薪,加上她在TVB的10年間根本得不到重用,有臺詞的戲至今也只拍過4部,於是她乾脆就藉著嫁人的緣由,賠了一筆違約金後直接走人。而葉翠翠能這麼“任性”說走就走,也是有後盾的,別看她與黃有龍有緣無分,甚至分手後鬧得十分不愉快,但她後來卻還是遇到了那個願意將她寵成小公主的男人——周曉東。周曉東是一名建築師,雖然不算大富大貴,家境卻也是足夠殷實,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願意為葉翠翠付出所有的真心,在兩人大婚時他就耗資千萬,在自己能承受的最大範圍內給了葉翠翠一個盛大的婚禮,婚後看老婆工作不開心,他也是主動讓葉翠翠辭職,並十分乾脆地拿出了數目不算小的違約金。

女星想嫁豪門其實無可厚非,普通人也有不少都有這種想法,這並沒有什麼可恥的,但千萬別因“富麗堂皇”迷惑了雙眼,要知道世上還是有些男人即便非常富有,但卻不願意給女方身上花一分一毫,這樣的男人再有錢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嫁人即便要看條件,但前提還是要先考慮對方對你好不好。


囧囧俠


1、花旦相對過剩。 TVB的女性超過了半邊天,所謂的“美女”更是不計其數。每年港姐選舉之後,當選的、落選的都會成為TVB的新鮮血液。每個女主角都會有好幾個閨蜜,或者是男主角總是與好幾個女的有一些說不清的關係,沒辦法,因為TVB女演員多,所以劇本只能這麼寫。

  2、小生青黃不接。 相對於TVB花旦的“人丁興旺”,TVB的小生隊伍顯得有些蕭條,甚至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隨著古仔的離開,TVB的小生斷層愈發地明顯了。現在的TVB還在靠陳豪,黎耀祥這幾個老臉來搶收視率,雖然說近期在力捧林峰、黃宗澤、馬國明幾個小生,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別好。一線男星多是40已過或者正在奔四的人,致力培養的新人都是30未到的大男孩。TVB也嘗試讓某些人扮老或裝嫩,可是效果都很差,人生的閱歷和歲月的痕跡豈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加減的嗎?一招不行,TVB又開始向舊時愛將大搖欖枝,可惜歸鳥們也已漸露疲態,不復往日之勇了。

  3、幕後缺乏新鮮血液。 TVB在演員上已經開始了換血的動作,在幕後的編導方面卻只知減員,未見有新鮮人出現。還是那幾個大監、小編。先不說一個人的風格很難改變,容易形成一種模式化,就單單是論其才華,誰又能做到取之不盡,歷久嘗新,故事編多了難免會養成下意識的機械性思維,所以雷同或者相似的臺詞、情節才層出不窮。我想說,一個人的創作力和想象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金庸才會封筆,所以張藝謀才會技窮,某些編劇也應該充充電了,某些監製也應該讀讀書了。抄襲別人是可恥的,複製自己是可悲的,切莫把自己榨乾了再添水再榨,誤人害己。

4、捧人踩人過於刻意。 TVB喜歡如楊思琦般聽話乖巧的藝人,所以她可以一年連上七部戲,只是我看不出思琦在她所參與的某些劇集中有什麼舉足輕重的份量。就比如說《青出於藍》,有她沒她好像差別不大,最主要的目的是混個“臉熟”,重在參與。TVB在2004年的時候捧楊思琦的意圖很明顯,只是過於急功近利,楊思琦的表現並不像她所得的獎項那般亮眼。所以現在人氣下降的也很厲害。TVB捧人厲害,踩人更是一絕,雯女本來憑“如妃”一角已經出頭,“最佳女主角”勝利在望,怎料她不夠青春貌美又不夠馴服,以至於獎項花落別家之後連《胭脂水粉》中的角色也丟掉了。而近期由於她對《金枝欲孽2》收視率的不滿,更是傳出TVB要封殺她,事實上,娛樂圈中人的個性最好只在屏幕前張揚,在幕後絕對要做一個俯首貼耳的“乖小孩”,這樣才會讓星途變得坦蕩。不知道雯女會不會被雪藏,但是TVB的專制卻可見一、二。

5、觀眾層面單一。 關於對TVB男藝人的評價,聽到最多的就是“師奶殺手”。從這個稱號裡就能瞭解到TVB的觀眾群體主要還是師奶級別的人。港人工作以外的生活很豐富,晚上的閒暇,年輕人大多會用來拍拖、唱K或者是泡吧,中年男人或忙於交際或忙於打拼,留在家裡看電視的大多是師奶和菲傭,也就是說以女性觀眾為主要收視群體。這樣的觀眾群體直接導致歷史劇、武俠劇以及記實劇不太受落,相反地喜劇、言情劇、宮廷爭鬥劇卻高溫不退,這也是TVB劇種比較單一,只成就“師奶殺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