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甲状腺疾病,你必须熟悉这3大“常规武器”

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病症不外乎甲亢或甲减,提起治疗甲亢常用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和治疗甲减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L-T4),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三种药物的使用看似简单,但其实有很多注意事项易被临床忽视。下面笔者就参考文献,做一详述,以飨读者。

撑起甲亢一片蓝天的两兄弟------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起作用,也不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因此,服此类药后需要过1~2周,待甲状腺内储存的激素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方能见效,而要将高代谢状态降至正常水平则需要4~8周。此外,丙基硫氧嘧啶有抑制外周组织甲状腺素(T4)转变为活性更高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作用。

ATD主要用于Graves病导致的甲亢的治疗,缓解率为30%~70%,平均50%。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患者。适用于如下人群:①年龄≤20岁;②年老体弱患者;③妊娠期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1、抗甲状腺药物(ATD)的特点及用法:

(1)甲巯咪唑(MMI):

MMI 因相对半衰期长、作用时间久、效价高、甲状腺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病人的依从性较好等特点,成为各大指南的首选用药。

常用剂量:10-30mg/d 他巴唑的半衰期为4~6小时,作用可维持24小时,故可将全天药量于早晨一次顿服,疗效等同于每日3次口服。可根据治疗前的FT4水平粗略确定MMI 的起始剂量:FT4 为正常上限的1~1.5倍,MMI 5~10 mg/d;FT4为正常上限的1.5~2倍,MMI 10~20 mg/d;FT4为正常上限的2~3倍,MMI 30-40 mg/d。因 MMI作用时间长,日剂量小于15 mg者可1次顿服。对于严重甲亢患者,如想更快控制病情,分次服药(15或20mg,2次/d)可能比1次顿服更有效。

(2)PTU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快速达峰、不易透过胎盘等及可以抑制T4向T3转化有关,常用于妊娠期(主要指妊娠早期)甲亢、T3型甲亢及甲状腺危象或患者对MMI反应差但拒绝放射碘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另外,伴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人也宜选用丙基硫氧嘧啶。

常用剂量:丙基硫氧嘧啶的半衰期仅为2小时,药效短,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必须分次给药,通常50~150 mg/次,每8小时1次。

2、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常见副作用:

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药物性皮疹。因此,在患者用药之前及用药期间需及时化验血常规。

(1)MMI的副作用:

①MMI的副作用为剂量依赖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几率约为0.3%~0.6%。通常情况下,白细胞<4×10^9/L而中性粒细胞>1.5×10^9/L时,不需要停药,减量即可。但当发现粒细胞<1.5×10^9/L时,必须停药。

②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本药的分子结构中还有巯基,其抗原决定簇与胰岛素有一定的类似性。通常情况下,血液循环的部分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胰岛素—抗体复合物突然解离,短时间内大量释放,造成患者发生低血糖。

③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味觉异常,在停药后数周内可以恢复;除此,还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和中毒性肝炎、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性反应,但发生几率都非常低。

(2)PTU的副作用

①PTU的副作用为非剂量依赖性,严重的副作用主要为中毒性肝病,发生几率约为0.1%~0.2%,多在用药3周后发生,表现为变态反应性肝炎,转氨酶显著升高,病死率高达25%~30%。通常情况下,PTU也可以引起20%~30%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幅度约为正常值的1.1~1.6倍,不易与中毒性肝病相区别,应特别注意。

②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几率与MMI相似。当发现粒细胞<1.5×10^9/L时,必须停药。当出现粒细胞缺乏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骨髓恢复,糖皮质激素也可以使用。

③血管炎,比较罕见,多年于中年女性,表现为急性肾功能异常、关节炎、皮肤溃疡、血管炎性皮疹、鼻窦炎、咯血。

④其他极罕见的副作用有味嗅觉混乱、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肺泡出血等。

3、如何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

甲亢的药物治疗可分为“控制”、“减量”和“维持”三个阶段。“控制阶段”,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给予他巴唑10~15毫克,每日3次,或丙基硫氧嘧啶100~150毫克,每日3次。一般1~2周后起效,经过4~8周可使甲亢症状缓解,T3、T4恢复正常,之后进入减量阶段;“减量阶段”可以每2~3周减一次,每次减他巴唑5~10毫克或丙基硫氧嘧啶50~100毫克,经过2~3个月,当病人病情控制良好,每日他巴唑为2.5~10毫克或丙基硫氧嘧啶用量为25~100毫克时,即可转入“维持阶段”;“维持阶段”至少要持续1.5~2年甚至更长时间。有患者经MMI治疗后T4水平恢复正常甚至偏低,但T3水平持续升高、TSH低于正常,这种情况下仍属于甲亢治疗不足,而非药源性甲减。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药的任何阶段,尤其当病人遭受感染或精神创伤时,需加大药量,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量,调整需个体化。

4、停药和复发的处理:

停药:ATD 的常规疗程为12~18个月,满足该疗程且TSH和TRAb均正常则可考虑停药。

复发治疗后甲亢复发,如患者仍有意愿优先选择ATD,可继续治疗12~18个月;TRAb 持续升高者,可继续ATD治疗12~18个月后再复查TRAb。

5、PTU 与 MMI的互换:

一般来说,PTU 与 MMI 的等效剂量比是 10:1 到 15:1,即 PTU 100 mg = MMI 7.5-10 mg。这是两者的剂量转换原则。

6、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的处理:

(1)白细胞降低:在用药过程中当白细胞低于4×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时,则须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等)。如果经过上述治疗,白细胞仍低于3×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同时伴有发热、咽痛、关节痛等粒细胞缺乏症状时,患者要立即停药,同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用有效广谱抗菌素对症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应予消毒隔离,否则会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药物性皮疹,轻者可加用抗过敏药物或换用其它硫脲类药物,暂不停药。倘若皮疹严重,恶化成剥脱性皮炎,则须立即停药,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肝功异常:首先要区分究竟是甲亢本身引起的,还是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如果肝功异常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说明是由甲亢本身引起,可以在保肝治疗的同时,继续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的肝功将随着甲亢的控制逐渐好转。如果肝功异常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后,说明是抗甲状腺药物所致,是否还继续用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①如果肝功能只是轻度异常,此时可以加用保肝药物,暂不停用抗甲状腺药物,但要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②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肝酶进行性升高,则应立即停药,并加大保肝措施力度,可酌情给予激素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或改行放射性131碘治疗或手术治疗。

7、特殊人群ATD的使用

(1)妊娠期间的ATD选择:PTU以其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而成为妊娠期甲亢的首选,PTU尽管对于孕妇相对安全,然而ATD都存在对胎儿存在潜在致畸作用。欧美指南推荐使用低剂量MMI(≤ 5~10 mg/d)或PTU(≤ 50~200 mg/d)即能达到甲状腺功能正常,尤其是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不高的孕妇,可考虑于孕6~10周之前停止ATD治疗,每1~2周随访1次。2018年ETA指南和2012年《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一样,将MMI作为妊娠中晚期的选择。2018年ETA指南建议根据甲亢严重程度决定妊娠期ATD的起始剂量,一般MMI 5~15 mg/d,PTU 50~200 mg/d。

(2)哺乳期ATD的选择:欧美指南均推荐首选MMI,CFDA则将MMI列为“哺乳期禁用”,国内主张PTU作为哺乳期的治疗选择。无论是妊娠还是哺乳,应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8、甲状腺危象时ATD的选择应用

PTU首剂500~1000 mg口服或鼻饲,继之250 mg每4 h一次;无PTU时MMI可以代替,MMI20 mg每6 h一次。

一枝独秀的甲减克星------左旋甲状腺素片

左旋甲状腺素片(L-T4)无疑是目前治疗甲减的最佳选择,临床适用于: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减患者伴甲减症状、TPOAb 阳性、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应予L-T4治疗;其他:甲状腺切除术后预防复发、与抗甲状腺药物合用作为甲亢的辅助治疗以及甲状腺抑制试验。

1、L-T4 的常用剂量:

L-T4片剂的胃肠道吸收率可达到70%~80%,半衰期约7天,每日1次给药便可以获得稳定的血清T4和T3水平。用量总体来说,L-T4的治疗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要个体化。具体如下:

(1)成年甲减患者的L-T4替代剂量为每日50~200 μg,平均每日125 μg;也可按体重计算,每日1.6~1.8 μg/kg;

(2)儿童需要较高的剂量,约每日2 μg/kg;

(3)老年患者则需要较低的剂量,大约每日每公斤体重1 μg/kg;

(4)妊娠时剂量需增加30%~50%;妊娠期甲减的L-T4 用量参考妊娠TSH控制目标:早期 TSH 0.1 ~2.5 mIU/ L;中期 TSH 0.2 ~3.0 mIU/ L;晚期 TSH 0.3 ~3.0 mIU/ L。无特定参考值情况下,可以 4 mIU/ L 作为上限参考。L-T4起始剂量选择:TSH> 妊娠特异参考值上限, 每天50 μg;TSH>8.0mIU/L, 每天75 μg;TSH>10mIU/L, 每天100 μg。血清TSH和FT4/TT4 在妊娠前半期每4周监测一次,TSH平稳后可以延长至每6周一次。

(5) 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需要剂量约每日每公斤体重2.2 μg,以抑制TSH到防止肿瘤复发需要的水平。

2、L-T4的剂量的调整

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因此,L-T4 治疗初期,每间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根据TSH及FT4水平调整L-T4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1次上述指标。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状态,<50岁且既往无心脏病史,可以尽快达到完全替代剂量;>50岁,服用L-T4前要常规检查心脏功能状态,一般从每日25~50 μg开始,对于高龄或伴有严重心血管病者每日6.25~12.5 μg开始,每天1次口服,每1~2周复查,每次增加 6.25~25 μg, 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患缺血性心脏病不但剂量宜小而且调整剂量宜慢,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3、L-T4服药注意事项:

L-T4 在空肠与回肠被吸收,但胃内的酸性状态对其吸收至关重要。有些食物或药物(某些钙片、铁剂)可能会干扰优甲乐的吸收。服用L-T4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间隔应在4小时以上。吸收最好到最差排序是早餐前60分钟>睡前>早餐前30分钟>餐时。因此,L-T4 服药方法是每日晨起空腹服药1次。如果剂量大,不良反应明显,可以分多次服用。有些老年人会忘记早上吃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在中餐前补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