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58.2%购房者是投资者,只有15.1%购房者是真刚需,为什么?

东震木


西南财经大学的这份报告,我确实有点不信,或者说不敢相信。



如果购房者中投资人占比将近60%,刚需只有15.1%,那剩下的人都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这份报告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是告诉大家都在买房,大部分人都看好楼市上涨吗?

2015年全民炒楼时,全国市场一片火热,房价一夜之间的涨幅抵上辛苦工作一年,确实让很多房东收益了。

紧接着出台大量政策稳定楼市,结果因为地方债务依靠楼市的依赖度太高,依旧难以平复大家心中的火热。

好不容易楼市最近两年坚持住房不炒,上涨幅度减缓,现在各地又以人才引进为幌,变相开放限购。

2019年全国各地土地市场一片刀光剑影,土地拍卖溢价层出不穷,真不知今年到底要耍谁了?


老白看房


这个数据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是针对全国市场,还是某个城市,或者是某个小区。如果是某个小区或者是某个片区,我认为是有可能,但是如果是某个城市,甚至是全国,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58%的购房者都是投资者,那么房子还是有多过剩啊,显然在全国范围并不存在这种情况。

全国城镇里面的住房是3亿套出头,全国城镇户头也是3亿出头,城镇的套户比是1:1,也就是说每个户口本大致对应一套房子,但是一个户口本当中包括父母和孩子,有不少人是结婚了户口还在父母那里,其实是两个家庭,所以房子也并没有多到人人都有的地步,况且还有改善型需求,以及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这些都带来的居住的需求。

58%的投资需求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局部城市的某个小区或者某个片区有可能吗?有!

有个朋友去年在深圳旁边的惠州高铁站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他自己在深圳上班,也在深圳租房子住,那套房目前算是投资,他在老家的市里也买了一套房子,是父母在住,算是拥有两套房的人,但是惠州这一套目前就是投资的,他不会去住。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几年前另一个朋友在惠州买了一套今年刚卖了,自己从来没住过,区位不是很好,出去交易成本和还的房贷,收益相当于首付翻倍了,他这个算是投资吧,整个小区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还有另一个朋友也在惠州买了房子,之前在龙岗租房子住,房租两千多,加上交通费(自己开车),每个月3000多,惠州的房贷也在还着,当时买的时候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深圳房价太高是没有希望买了,在惠州买一套也算是一种策略。但是去年房东要涨房租,他心里一合计,就把惠州的房子装修了,搬到新房子里面住,不要再付房租了,房子也宽敞多了,就是开始人气不旺,基本配套还是有,每天开车上班,油费过路费100元,单趟路程一小时多一点(在罗湖上班),他这种算是从投资变自住了,现在像他这样的人在增多。最近另一个朋友也有看惠州的房子,深圳是买不起了。

所以像深圳、北京、上海周边的城市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都是被旁边城市的高房价挤压出来的,先买一套放着,开始都不住,也不想自己真的住,但是怀着复杂的心理,给自己上了一个保险,将来有能力在深圳买了,就把这个卖了,或者将来准备回老家发展了,买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看到这种趋势,有足够的资金,是纯粹来做投资的,目的就是将来价格涨了再卖出去!


壹号股权


限购,为什么要限购?既然是商品房,就应该放开买卖,让市场说了算。至于有人炒房,让他炒好了,炒高了,跌死合该。既然大家都认为房子已经炒到天上了,就不怕炒房者最终能获利。如果到时炒房者跌死了,没买房的刚需就可以很低的买房了!就像股市07年创下6124高点,一年后跌到1664,当初不愿投机的投资者不是赚了吗?是吧。不要讲什么理论,让实践来说话。


数据为王123


现在中国最挣钱而且不赔的行业是什么?那只有住房!炒房轻松而安全!这些炒房客像什么?是不是好像寄生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