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為什麼最終是劉湘勝出了?

司馬長史


劉湘之所以能打敗楊森、劉文輝等一票川中軍閥,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正確的站隊。即便偶爾也有錯誤判斷,也能及時調整,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反觀他的對手們,大局觀要差遠了。



四川軍閥混戰起源於護國戰爭,當時川系軍閥的兩個大佬是熊克武和劉存厚。他倆其實都是同盟會成員,但熊克武親滇黔軍閥,劉存厚親北洋政府。所以這個時期的混戰,實際上是北洋政府和滇黔軍閥主導的混戰。而四川軍閥被迫要選邊站,要麼支持北洋政府的代理人劉存厚,要麼滇黔軍閥的代理人熊克武。不能搞牆頭草。

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川軍內戰看似是四川軍閥混戰,但各個軍閥背後都是有川外大軍閥的支持。哪個川系軍閥傍的大腿粗,往往就會在混戰當中佔有主動權。

在這一時期,劉湘還只是小弟,沒有成為頭牌軍閥。他當時的大哥是熊克武,並且還是熊克武的頭號小弟。

民國十年,熊克武在劉湘、但懋辛、劉成勳等人的支持下,擊敗了劉存厚。成為四川軍閥的唯一老大。劉湘由於在打敗劉存厚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熊克武推舉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長。

此時的劉湘可謂是風光一時,旗下統轄八萬大軍,實力與熊克武不相上下,堪稱是川軍新生代軍閥中的槓把子。



但是劉湘畢竟還是太嫩了一點,由於他的勢力急速膨脹,因而被熊克武所忌憚。為了麻痺劉湘,熊克武主動讓賢給劉湘,推舉劉湘為川中老大。

然而這只是熊克武以退為進的策略,目的就是讓劉湘掉進他設計好的陷阱裡。果然,當時還太嫩的劉湘不出意外的中了計,被熊克武暗中拆臺,被迫下野。

劉湘辭職後,也暗中部署人馬,準備把熊克武打垮。但是劉湘的部署還沒有完成,他手下的楊森就率先對熊克武開戰了。這一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川軍第一、二軍內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熊克武軍中擔任旅長的劉伯承在戰爭中大發神威,以一個旅的兵力擊垮了楊森兩個師,配合主力部隊,打得楊森直接投靠了北洋大佬吳佩孚。

事後,劉湘被迫解除所有職務,回到了鄉下老家避嫌。此時的劉湘,可謂是他一生當中最低谷的時候。而這一切,就是被楊森那個豬頭給拖累的。



不過劉湘的這個低谷期也沒有持續太久。由於熊克武一派在戰後因為賞罰不均,導致熊派內部內訌不斷。直系大佬吳佩孚見有機可乘,就出錢出槍,支持當時依附在自己門下的楊森和早已經下野的劉存厚殺回四川,起兵討伐熊克武。

至劉存厚兵敗後,吳佩孚一直就想再次殺回四川,只不過沒有機會。但是這次熊克武集團的內訌,給了他一個天賜良機。

為了徹底打垮熊克武,吳佩孚親率大軍趕到湖北宜昌前線督戰,並且還電請劉湘出山協助自己。劉湘也不是給臉不要的人,便隨即宣佈出山,起兵協助吳佩孚。

由於強敵壓境,再加上直係軍閥的干涉,熊克武便只好宣佈下野,偷偷去到廣東尋求孫中山的支持,並在孫中山的支持下,又率部殺回四川。不過由於沒打贏,只得灰溜溜的退出了四川。他的這次退出,是永久性退出。此後的四川軍閥混戰,與他這個老牌軍閥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熊克武被擠出四川后,被直係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任命楊森為四川省軍務督理,劉湘為川滇邊防督辦,鄧錫侯為四川省長,劉存厚為川陝邊防督辦。原本只是師長級別的楊森和鄧錫侯等人也開始成為了獨霸一方的大軍閥,與劉湘平起平坐。


不過,由於楊森是吳佩孚的代理人,有直系給他撐腰。因此楊森此時的地位是比劉湘要高一點點的。


劉湘畢竟是做過大哥的人,楊森這個曾經是他小弟,現在抱上吳佩孚粗腿就敢爬到了他的頭上撒歡的人,他豈能忍?

於是從民國十四年開始,劉湘就如同當初的熊克武一樣,推居幕後,在暗中發展倒楊森的勢力。

劉湘在倒楊聯盟形成規模後,便致電北京北洋政府,要求將楊森調到北京任職。當時北京政府已經是奉系執政了,楊森知道自己去北京肯定是被軟禁的下場。因此便故意賴著不走,主動挑起戰爭,決定以武力打敗劉湘集團,統一四川。

這一戰,楊森先是大勝。但是劉湘也是早有準備,他一方面聯絡黔系軍閥袁祖銘,讓他出兵攻擊楊森的後方,另一方面暗中收買了楊森手下的王纘緒反正,導致楊森大軍全面崩潰,再次逃到湖北投靠吳佩孚。

然而歷史再再一次重演,由於倒楊聯盟分贓不均,劉湘和貴州軍閥袁祖銘鬧掰。為了驅逐黔軍,川軍二流軍閥鄧錫侯、田頌堯等人電邀楊森回重慶主持大局。劉湘見自己勢單力薄,便和楊森宣佈和解,共同驅逐賴在四川不走的黔軍。

劉、楊二人合力驅趕黔軍出川后,劃分勢力範圍。楊森控制川東,劉湘控制川南,勢力不相上下,兩人彼此都想吃掉對方,但也都吃不掉對方。

然而正當兩人都在積蓄力量,企圖吃掉對方的時候,卻爆發了一件大事件,打斷了兩人的夢想——廣東革命政府宣佈誓師北伐。


前面說過了,川軍內戰雖然看似是四川軍閥內戰,但其實各個軍閥想要立足,必須要有川外大軍閥的支持才行。國民黨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武漢,打得北洋軍節節敗退,四川軍閥都是看在眼裡的——誰的大腿粗,一目瞭然。

因此就在北伐軍進逼南京的前夕,四川軍閥紛紛投機革命,派代表與北伐軍聯繫。國民政府為了拉攏川軍,便派代表入川,晉封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勳、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七人為國民革命軍軍長。四川軍閥見大勢所趨,遂集體表示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全部加入了國民黨。

不過,歸附國民政府並沒有改變四川軍閥混戰的局面。因為北伐戰爭結束後不久,國民黨自己就開始內戰了。川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也是積極的選邊站,繼續混戰。

第一次混戰是楊森、劉湘、鄧錫侯、劉文輝四人大戰。起因是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分裂,南京的蔣介石忽悠楊森和劉湘去打武漢國民政府。劉湘長了心眼,他就沒出兵。楊森是記吃不記打,一而再,再而三的中招,傻乎乎派兵出川。結果被葉挺率部一個反擊,損失了大半人馬。

就在楊森率殘部回川時,劉湘乘機派兵擋住了他的歸路,不讓他回川。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劉湘還沒有得意多久,他的老巢也被鄧錫侯和劉文輝給圍了。於是劉湘和楊森和解,兩人回師攻打鄧錫侯。經過兩人的合擊,才算是化解了這一次危機。

第二次混戰是楊森和劉湘的混戰。這一次大戰也是蔣介石造成的。當時楊森剛剛聯合劉湘打退鄧錫侯,回到四川屁股還沒坐熱,被北伐軍打敗的下野閒人吳佩孚來投奔他。由於此前楊森兩次下野都是投靠吳佩孚,吳對他也都都很好,所以此次吳佩孚來投,楊森對吳也是投桃報李,很是照顧。結果由於事情洩露,被蔣介石知道了。隨即蔣介石下令免去楊森的一切職務,讓楊森下野。楊森手握兵權,當然是不答應了,所以蔣介石又讓劉湘打楊森。

劉湘得到蔣介石的電令,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收買楊森手下的四個師長倒戈,導致楊森軍中爆發了內戰。

雖然最後倒楊聯軍被楊森擊潰,劉湘借四部倒楊的目的未能達到。但劉湘坐收漁利,得到了楊森手下範紹曾的一個師,以及楊森在長江北一線的所有防地。(範紹增就是著名的傻兒師長)

楊森勢力大挫後,劉湘成了唯一的老大。他與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協議,搞了一個川康裁編軍隊委員會,由他擔任委員長,劉文輝為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田頌堯為委員,負責全川的裁軍工作。(其實這個裁軍也是在響應國民政府的號召,當時全國都在裁軍)

但是,由於劉湘等人故意把川軍其他各部屏之於外,想借裁軍之名打壓其他軍閥。因此當裁軍的協議簽署後,被排除在外的將領紛紛表示不服,這些人在楊森的主導下,成立了一個國民革命軍同盟各軍軍事委員會,簡稱為“八部同盟”。由楊森擔任主席,李家鈺和陳書農擔任副主席,共同對付劉湘。

這八個軍閥開了一次大會後,決定組成聯軍向劉湘進攻,發動“下川東之戰”。

這一戰,劉湘和劉文輝大敗楊森聯軍。楊森率餘部逃入李家鈺的防區。劉湘則連克梁山、忠州、萬縣等二十三縣,盡收楊森下川東防區,收編了楊森近三萬人,勢力大振。

八部同盟在反劉湘失敗後,決心報復,共推李家鈺為總指揮,決定不惹劉湘,兵分三路進攻劉文輝在資中、內江的防區,發動“上川東之戰”。這一戰又是劉文輝部大勝,勢力大增。此後四川便進入了“二劉”時代。

這個時期的劉湘和劉文輝各自擁兵十萬,相互都吃不掉對方,於是雙方都把目光盯到了四川省外,在外面找靠山。當時正是中原大戰,川外有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四大軍閥。

劉文輝眼拙,先是傍李宗仁的大腿,後來又傍馮玉祥和閻錫山大腿。總之就是所有大佬全抱一遍,就是不抱蔣介石的大腿。

而劉湘則是老謀深算,他堅定的抱的蔣介石大腿,只擁護蔣介石一人。結果當中原大戰蔣介石獲勝後,劉湘因為兩度擁蔣,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支持,而劉文輝兩度失算,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雖然劉文輝因為手握手握大軍,還能保住四川省政府主席一職,但他已經被蔣介石視為要消滅的異己了。

民國二十一年,劉湘在得到了蔣介石的武裝支持後,決心與劉文輝開戰。在開戰前,劉湘盡力拉攏和收買川軍將領,壯大自己的陣營。並且還利用劉文輝與田頌堯、鄧錫侯的矛盾,拉攏二人反對劉文輝。當一切都準備好以後,雙方正式開戰。

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二劉大戰正式爆發。這是民國四川軍閥規模最大的大混戰。戰線綿亙千餘里,川北、川西、川南都是戰場。戰火紛飛達一年多,四川大小軍閥,楊森、田頌堯、劉存厚、李家鈺、羅澤洲、鄧錫侯等部均捲入其中。雙方總計投入兵力約三十萬人,死傷約六萬餘人,耗資五千萬元,四川人民的慘狀可想而知。


戰爭的具體過程省略,反正結果就是劉湘取得大勝,但顧念叔侄之情分,不忍置劉文輝於絕路,將川西南的雅安、滎經、天全、蘆山、寶興、名山和洪雅等縣劃給劉文輝,讓他在西康一隅有個立足之地。

而劉湘則佔有川東、川南、川西地區的八十餘縣,軍隊擴展至二十餘萬人,登上了四川霸主的寶座,從而結束了長達十七年的四川軍閥混戰歷史。

總的來說,劉湘能最終取勝,靠得就是他的大局觀和眼力勁。川中軍閥普遍“短視”,經常抱錯大腿。但劉湘不同,他總是能在川外大軍閥中找到真正的大腿,並緊緊抱住,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

比如西安事變時,很多軍閥都以為蔣介石必死無疑,公開的宣稱應該處死蔣介石(比如韓復渠),其實這是很短視的行為。而劉湘就很聰明,他一直都堅持擁護蔣介石。即便蔣介石逼他裁軍,要剝奪他的四川王,他表面上也是舉手表示支持,不會跟蔣介石直接硬鋼。

不過湊巧的是,就在川軍裁軍會議的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爆發了。既然日本鬼子打進來了,也就不可能再裁軍了。於是劉湘便號召川軍出川打小日本,他本人帶頭出川,病死在武漢,沒有死在四川老家。也算是用實際行動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Mer86


劉湘成為四川王,“神仙兵”功不可沒,不過後來卻敗在開國元帥手下。

民國時期,劉湘是四川最為強悍的軍閥,被稱為“四川王”,手下還有一支“神仙兵”,一度稱霸四川。可是後來劉湘卻敗給了紅軍。

劉湘原來是蔡鍔的手下,憑藉著軍功,一路做到旅長,後來進入四川。四川當時整天軍閥混戰,動盪不安。但是劉湘憑著高明的軍事領導能力和左右逢源的關係,硬是把四川各路軍閥統一起來,成了“四川王”,總督四川軍務。

說起劉湘的發跡史,不得不說一個叫劉從雲的人。劉湘本人文化程度不高,雖然念過私塾,但是一直很迷信。而劉從雲也是把自己打扮成道士,似乎掐指一算便能算出未來。劉湘見到劉從雲的時候竟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將其奉為座上賓,還給劉從雲修建了豪華府邸,贈送轎子。

事有湊巧,劉湘自從結識劉從雲之後,可謂是步步高昇。每次打仗,劉從雲都要給劉湘軍隊算卦,卜算出師時間、敵軍方向等。而劉湘的軍隊也經常打勝仗。就這樣,劉湘逐漸掌控四川全局,成為四川實際的統治者,劉湘對劉從雲也更為倚重。

劉湘還專門給劉從雲一支部隊,劉從雲用慣用的神棍伎倆包裝這支軍隊,把這支軍隊打造成“神仙軍隊”。實際上,這支部隊是吸食鴉片,對士兵確實有精神上的刺激作用。而且當時中國較為落後,封建迷信思想嚴重,劉從雲的對手聽聞“神仙軍”的大名,思想上先有了膽怯。所以劉從雲的部隊經常打勝仗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湘、劉從雲的“神仙兵”對付舊軍閥可以,但是他們碰到紅軍就不靈了,尤其這支紅軍隊伍的領導者還是日後成了開國元帥的徐向前。徐向前當時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直接威脅到了劉湘的統治地位,這位軍閥頭領自然不會容忍紅軍在自己的地盤上活動,於是便出動了“神仙軍”進攻徐向前部。

面對紅軍隊伍中對“神仙軍”的擔憂問題,徐向前首先開會解決士兵的思想問題。徐向前問大家有沒有見過神仙、有沒有見過刀槍不入的人,士兵都回答說沒有。既然沒有,那就是神棍騙人的把戲,於是紅軍戰士解除思想負擔,積極備戰,連續三次擊敗“神仙軍”,樹立了紅軍的威望。此後在一系列戰役中,徐向前多次打敗劉湘,在川陝站穩了腳跟。而劉從雲從此再也不敢胡亂吹噓,甚至閉門不出,老實了很多。

劉湘和劉從雲開始的時候能夠成功,原因一方面在於當時中國生產力不發達,思想落後,所以能夠佔得優勢。另一方面也與劉湘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強有關,與劉從雲的把戲其實關係並不是太大。但是劉湘後來的對手是徐向前,徐向前可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而且信仰堅定者,軍事能力強。劉湘與這樣對手過招,不敗才怪呢。不過在後來的抗戰中,川軍團為抵禦日寇幾乎全軍覆沒,在民族大義面前劉湘和川軍團是好樣的。

參考資料:《劉氏家族:稱霸四川二十年,堪稱一部軍閥史》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在民國時期最著名的,既不是風景,也不是美食,而是無休止的軍閥內戰。從1912年一直到1935年,歷經23年大小軍閥的400餘戰,堪比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終於才分出了勝負,有了大體的眉目,“面帶三分憨相”的劉湘勉強勝出,當上了四川省主席。

劉湘(1890年5月15日——1938年1月23日),字甫澄,又名元勳,出生於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人稱“四川王”。

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四川總督趙爾豐積極捕殺革命黨人,後來被革命黨抓住後,直接砍首示眾。從此,四川開始熱鬧了。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護國軍進入四川,劉湘負責守衛瀘州。川軍的第2師師長劉存厚,宣佈支持護國運動並直接出兵攻擊瀘州,劉湘頓時處境就危險了。可是,出乎意料,被人稱為“劉莽子”的劉湘,竟然擊敗了劉存厚,守住了瀘州城,被困境中的袁世凱大為嘉獎。

但是,劉湘在撈夠好處後,並沒有死傍著袁世凱,而是在各方勢力中左右逢源,瞅準事機,時而背叛一方,時而倒戈一方,滑頭至極。

1925年,軍閥楊森的勢力異軍突起,成為當時川中最強大的一派軍閥。劉湘在楊森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人馬只剩下不到三萬,地盤也急劇萎縮,按理說,劉湘已經沒有了勝算。但是,老辣的劉湘好比是不倒翁一般,靠著敏銳的嗅覺和手腕,聯合其他的大小軍閥,共同對付楊森。

除此之外,劉湘還向貴州軍閥袁祖銘求援,拉起了八萬多人的“反楊大軍”。然後,首戰告捷,擊潰了楊森的先頭部隊,從此扭轉戰局,最後徹底擊敗了楊森。

1932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劉湘為第七路軍總指揮,下轄共計六個師。本來,劉湘貌似可以問鼎四川的大位了,可是,突然殺出的劉文輝,成為他最強勁的對手。

1932年下半年,劉湘所部全線出擊,四川境內“二劉爭霸”正式開幕了。戰爭初期,劉湘出師不利,陷入了苦戰和危局。隨後,他很快調整了策略,故技重施,開始聯絡鄧錫侯和田頌堯等川中實力軍閥,一舉擺平了劉文輝。

1935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劉湘為四川省主席,劉湘終於在激烈的角逐中勝出。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全國各地紛紛支持張楊二人,包括有山東的韓復榘、廣西的李宗仁、廣東的李濟深等,當然,也包括四川的劉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劉湘公開支持抗戰,而且旗幟鮮明,態度堅決,他表示:四川可以出兵30萬,壯丁500萬和糧食1000萬以上。或許,劉湘也意識到,自己多年打內戰不光彩。在此民族危亡時刻,他要藉此洗刷自己的汙點,打出川軍的血性。

之後,劉湘按照南京政府的部署,將川軍編製成為第22和第23兩個集團軍,血氣方剛的率軍出川對小日本作戰。

1937年11月23日,劉湘在前線視察要趕赴上海作戰的川軍部隊時,胃病突然發作,吐血不止,嚴重到昏迷無知覺的程度,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雖然脫離危險,但病情一直反覆。

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病逝,走完了自己複雜而又傳奇的一生。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顯示:

全面抗戰的8年期間,四川一省總計徵召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首,佔到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0521人的1/5;出川將士的陣亡人數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

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外還有2個獨立軍和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

除了以上的統計外,再看看劉湘在逝世前留下的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文史不假


在北洋軍政府時期,中國進入到了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三天一小打,兩天一大打,亂成了一鍋粥。


而在這其中,全國的軍閥混戰現象,以四川地區最為嚴重,特別混亂。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資源豐富,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豐富的物質人力基礎使其自然而然就成了戰亂最頻繁的地方,成為眾多軍閥爭奪的焦點。據再加上四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政府誰都想插上一腳,結果導致四川長時間無法像其他省區得到統一,雖然四川的軍閥對外宣稱是川軍,看起來好像是一系。但實際上,各自為政,互相攻伐,群龍無首。



有關資料顯示,1912年到1933年,共發生大小軍閥混戰四百七十多次,平均下來基本每個月就兩次的混戰,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回去,基本上每天都在發生的戰役,四川沒有一個安寧的地方。

而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成立後,四川軍閥名義上服從南京政府的管轄,實質上依然是獨立為政,並在長時間的混戰中,逐漸形成了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勳、劉文輝、鄧錫侯等幾大集團。

他們合縱連橫,互相攻伐,歷經數次鬥法之後,最終只剩下了劉湘和劉文輝兩大勢力。



說來有趣,這兩人乃是叔侄關係,劉文輝的父親和劉湘的爺爺是兄弟,這兩叔侄在軍閥混戰過程中,互相配合,打敗了各路敵人,直到最後在四川境內再也沒有人能夠對他們兩個造成危險。他們兩叔侄的合作可謂是十分成功,實現了雙贏,北伐結束後,劉湘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劉文輝為四川省主席。二人一人主軍、一人主政,被人們稱為四川兩座無人可及的“雙峰”。但是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他們兩叔侄也避免不了這個道理。最開始只有利益衝突最後反目成仇,於是便有了民國時期最出名的“二劉大戰”。



當時劉湘的二十一軍防區為重慶、萬縣、奉節等20餘縣,總兵力約10萬人。劉文輝的二十四軍防區有70餘縣,佔四川大部份地區,總兵力約20萬人。從兵力和地盤上來看,劉文輝佔據優勢!

可是劉湘得到了川內其他舊軍閥的支持,又得到蔣介石的幫助,最終取得了這場叔侄大戰的勝利,成為了四川王!

因為之前我們說到,他們兩個數字都已經基本上吧,四川經歷的時候的力量都給清除,沒有任何能夠威脅到他們了。所以,此次戰役中劉文輝的失敗,也決定了劉湘在此此軍閥混戰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劉湘和劉仁輝最開始合作,實現雙贏局面。最後劉輝湘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人際關係成功打敗了劉文輝,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白話歷史君


在民國時期,由於當時的四川施行防區制,每個防區都有很強的獨立性,時間長了,防區就發展成為了各軍閥的“獨立王國”。

每個軍閥都是狼子野心,不甘人下,因此他們為爭奪防區發起了很多次戰爭,據統計自1912年到1935年這二十多年之間,四川就發生了戰爭四百多次,這就使得四川很長時間內都處軍閥混戰時期了。

不過四川這麼多軍閥,到了後來為何會是劉湘勝出,成為了後來的四川王呢?劉湘是如何成功的呢?

劉湘在蔡鍔任四川督軍時,是蔡鍔手下第一師第一旅旅長。熊克武成為四川督軍後,他成為熊克武手下第二師師長,管轄七縣,實力逐漸雄厚。不過說是熊克武手下,其實劉湘在當時還是有很強的自主性的,這也是他實力越來越雄厚的原因。

在當時熊克武與川中另一勢力劉存厚勢不兩立時,他選擇站隊熊克武,使熊克武在軍力上壓倒了劉存厚,劉存厚被驅逐,劉湘則乘機成為四川軍閥中的領軍人物,被推舉成為四川督軍,並擔任了川軍總司令。

此後劉湘逐漸發展自身,越來越強盛,不過劉湘雖越來越強,但還沒到“稱王”的地步,他的封王之路是在與他的叔叔劉文輝的大戰後。在1932年,劉湘與劉文輝爆發了一場“二劉之戰”,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是川中規模最大的戰爭。在大戰中,劉文輝由於前期佔優,因此自恃強大,過於傲慢,得罪了川中其他勢力,而劉湘卻越挫越勇,使得劉湘最終反敗為勝。劉湘在此戰中,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川王,在名義上統一了四川。

他能夠成功與自身能力是分不開的,但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蔣的支持。他擁護蔣介石,使得他一直佔據正統地位,而且還有蔣的軍事援助,這些無形中也為他在統一四川的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不過劉湘雖在川中無敵手,但卻在紅軍面前吃了癟。在奉蔣命堵截紅軍時,被徐向前的紅四面軍被打的沒有還手之力,不得不說紅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由於劉湘被紅軍打敗,蔣於是借抵抗紅軍為名,對四川進行滲透,這個時候開始,四川地區慢慢的脫離劉湘之手,劉湘四川王的地位逐漸下降。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劉湘是名舊軍閥,但在民族大義面前卻是堅決不退縮。全面抗戰爆發後,他發表了《告川康軍民書》,主動請纓出川抗戰,率領七個集團軍親自出川抗戰,並在1938年於前線病逝。


在臨死前,劉湘留下了“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這一句話,用以激勵全川將士將抗戰進行到底。川軍能在抗日之中,能夠如此奮勇,我想與劉湘這個當老大的是分不開的。


夏目歷史君


天下未亂蜀先亂, 天下已定蜀未定。 ——題記

說起中國境內神奇的土地,很多人第一印象是西藏,理由是西藏高原可以清潔靈魂,但小編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卻覺得,巴山蜀水才是最神奇的一片土地。


不論是從神秘的古蜀國,還是到歷史上的那些佔了四川就能割據一方許多年的割據勢力;也不論是從“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還是從“巴山蜀水淒涼地”來形容,都會讓人感到蜀地的神奇。

近代史上,四川也是一個神奇的所在。 比如說清帝國的垮臺,很多人會說那是武昌起義引起辛亥革命,最終導致清朝整體崩潰。 但是,很多人忘了,武昌起義之前發生了什麼? 是清朝在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是四川拖住清朝一條腿,最終給武昌起義爭取了時間。

可以說,四川給近代史,拉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不過,民國以來,四川就開始陷入全面的戰亂,這種局面,到1933年,四川軍閥劉湘出任四川省主席,名義上統一四川為終結(當然四川真正太平,還是1949年以後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四川軍閥混戰,最終便宜的是劉湘? 這要從很多方面說起。 先說資歷方面。 劉湘算是四川軍閥中,投身行伍比較早的一位,比如說民國初年,袁大頭異想天開想當皇帝,結果引來蔡鍔討伐,這時候劉湘就是川軍的團長了,並且在抵抗蔡鍔的軍隊中,立下了戰功。

這個戰功有利有弊,說有利是給劉湘的履歷增加了一條光彩的戰績,說有弊,因為最後坐莊的是蔣介石政府,而老蔣畢竟嘴巴上還要表示自己是孫中山、蔡鍔的繼承人,而劉湘曾經參與過反對蔡鍔的行動,想想,這不是弊端是什麼?

不過好在老蔣也不真計較這件事兒,因此,資歷方面,劉湘在川軍裡面有威望。 當然光有威望還不行,還得有實力。 劉湘有一個軟實力,那就是四川地區的軍閥,不少都和他有點親戚關係,比如說大軍閥劉文輝,勢力雖然也不小,但和劉湘是叔侄關係。

說白了,在有外人爭四川的時候,叔侄合力,倆打一,能打不過對方麼? 而等到外人消除了,劉湘勢力偏偏比劉文輝多那麼一些,這也是劉湘(或者說劉家)能稱霸四川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天時。 前文說過,劉湘名義上統一四川,是1933年,而早在幾年前,老蔣便宣佈統一中國,但這個統一,其實都是吹噓出來的。 比如說劉湘在四川的政令,很難貫徹下來,而老蔣對四川,也不能直接發號施令。

因此老蔣考慮扶植劉湘,利用劉湘來統治四川。 而劉湘則考慮利用老蔣打擊別的對手。 就這樣老蔣和劉湘各懷心事、各懷鬼胎,達成了一致。

在老蔣支持下,劉湘逐漸稱霸了四川,成為名義上四川的老大。 當然好景不長,隨著歷史的發展,最終,劉湘還是被老蔣給暗地除掉了。 一代四川王,一世霸業,最終,都只是虛幻罷了。


藤樹先生


上世紀二三十後代,世界上軍閥最多的國家在中國,中國軍閥最多的地方在四川。城頭變幻大王旗,大家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甚至一二年。在四川,當時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若不以大小論,成百上千也是有的,而且,名頭百出,花樣紛繁,就大派系來說,就出現過武備系、速成系、保定系、軍官系、九人團系,不一而足。

不但是這些大系大軍閥,那些小的更是不計其數,統治十數縣的,稱總指揮,統治幾個縣的稱師長、旅長,大大小小,爭鬥不已,將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弄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在1934年的時候,劉湘力壓群雄,脫穎而出,被蔣介石任命為四川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一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川王”。那麼,劉湘是怎麼最終勝出的呢?

劉湘,字甫澄,1888年出生於四川省大邑縣。劉湘出身於官僚地主之家,祖父是清朝的武舉人,父親是地主,家裡本來將他作為讀書人培養,希望他考取功名,謀個好前程,但遭遇清末亂世,四川如同化外之地,成了草頭王爭霸的疆場,劉湘從小習武,對槍桿子更感興趣,於是,劉湘16歲時,揹著父母考取了四川武備學堂,後進四川陸軍講習所進修,再升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因表現優秀,入新軍第十七鎮六十八標一營任排長,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辛亥革命後,劉湘的軍隊改編為川軍第一師。1913年,熊克武在四川發動“二次革命”,武力倒袁(世凱),劉湘時為營長,拒絕了對方的策反,死守駐地瀘州,最終擋住了熊克武的進攻,因功升第一師第三團團長。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蔡鍔率軍進入四川,劉湘受命堅守瀘州,川軍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倒戈,偷襲瀘州,面對護國軍和倒戈川軍的雙重攻擊,劉湘各個擊破,先打敗第二師,逼其繳械,後主動進攻護國軍,將護國軍打隊上連連敗退,劉湘一戰成名,被袁世凱提拔為少將旅長。

後來,劉湘清醒地意識到,不能再為眾叛親離的袁世凱賣命了,當護國軍後來再次進攻瀘州,他便主動率軍撤退,讓出了瀘州。之後的數年間,他到處投靠大軍閥,1918年投靠了四川最大的軍閥熊克武的川軍,被任命為第二師師長。此後,劉湘有了自己的地盤,大力招攬人才,大肆招兵買馬,後任第二軍軍長,又在熊克武的支持下,打敗了大軍閥劉存厚,隊伍擴充到八萬多人,劉湘也成了一個不小的軍閥了。

1924年,北洋政府任命楊森為四川軍備督辦,楊森異軍突起,成為了最大的軍閥。第二年,楊森在四川全面清剿其他軍閥,2個月佔領四川72縣,控制了大半個四川,劉湘也連連敗北。在此生死攸關之時,劉湘靈活的腦子發揮了作用,他多方聯絡四川實力派軍閥劉成勳、劉文輝、賴心輝等人,組成反楊討伐軍,通過誘敵深入和策反楊森部將,竟將楊森打敗,逼著楊森淨身逃出了四川。

1926年,廣州革命政府北伐,劉湘接受革命政府的改編,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蔣介石發動清黨,他也表示擁護,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五路總指揮,後將另一由友變敵的劉文輝部擊敗,兵力猛增至12萬人,真正成為了“四川王”。於是,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便任命他為四川省主席。


帝國的臉譜


不太明白劉湘的勝出是在什麼層面,是政治層面還是軍事層面。

在軍事上,劉湘好像到最後都沒有徹底的擊敗對手統一全川,四川任然是防區制被各大軍閥割據佔領。

劉湘1932年後被稱為四川王,更多的是因為國民政府借剿滅四川的紅軍準備消滅四川割據勢力的時候,四川軍閥們為保自身利益,才開始聯合起來推出四川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劉湘作為盟主集合全川力量來抗衡當時的中央——國民政府。

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說,劉湘的勝出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勝出,通過合縱連橫所取得的。

在軍事上,即使在最後的“二劉大戰”也是通過聯合其他軍閥和挖劉文輝牆角所取得的勝利。

如果沒有國民政府的染指四川,可能緩過勁來的劉文輝,或者其他幾個軍閥因劉湘而利益受損可能四川的軍閥混戰還會繼續吧。


歷史小知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四川和劉湘這兩個詞撞在一起,首先讓老梁想到的就是無川不成軍的說法。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先讓老梁解釋一下這個問題,然後咱在照顧照顧題主的面子回答他的問題。

相當年,矮地瓜小鬼子挺著個三八大蓋,扣著鼻樑上的衛生胡,一搖三晃地舉著個膏藥旗滿華夏大地亂竄亂捅,咱大華夏可就亂成了一鍋粥。矮地瓜小鬼子直接就捅到了咱在大武漢的城牆下,靠著天時地利人和這才堪堪擋住了小鬼子的步伐,讓小鬼子三個月滅亡中國慾望的小火苗澆了個透心涼。

但在這個時候,咱大華夏被矮地瓜小鬼子禍禍的已經不成樣子了,最為嚴重的是兵源的匱乏,咋辦?這個時候,四川王劉湘舉起了抗日的大旗吼出了:“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一日誓不還鄉!”

七千多萬的四川同胞回應了這一號召,三百五十多萬川娃子,踩著草鞋就出了川,扛著死字大旗的川娃子,用落後的武器與小鬼子拼的你死我活。

子彈沒有了,沒關係老子牙口好的很,咬死你們這幫癟犢子;糧食沒有了,沒關係草鞋的味道也不錯,咬起來嘎嘣脆,和著小鬼子的血,味道更好;腿沒了,沒關係爬過去,牙口還在還能咬死你,即使咬不死你,給你搞點麻煩還是滿可以的,這一幕幕,一樁樁造就了川娃子們悲壯的一幕。

您要知道,在那個年月裡五六個抗日的漢子中,就有一個是穿草鞋的川娃子,所以無川不成軍就是這麼來,川娃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撐起了抗日大旗。

據官方統計,川娃子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都居全國之首。話說道這裡,咱享受著大樹丟給的樹蔭,還能說啥呢?謝謝倆字,撐不起這重量!沒別的先讓老梁給他們敬個禮!

話扯回來吧,咱就聊聊劉湘在歷史上給咱後人寫了點啥。

劉湘的出生

劉湘的老爹劉文剛,膝下三大頭兒子,老大就是咱本文的主角劉湘。劉湘這人就倆字——聰明,哪大腦殼裝滿了腦細胞。老爹瞅著也喜歡,塞私塾裡呆了兩年,肚子裡的墨水裝了不老少。光緒三十年的時候,還考上了高等小學堂。

大傢伙都知道那個年月就一個字亂,滿清這個不願改變的老傢伙在環境的逼迫下,這就廢了科舉,搞起了文武學堂,還一天天的練起了所謂的新軍。“哼哼哈海!”滿大華夏都是新軍的影子,是個明白人都知道這天是要變了。

老爹劉文剛原本的想法,咱弄個文化人的標籤貼身上,能在朝廷裡搞個一官半職那就再好不過了,不行咱退一步回家,憑著家底的底蘊,繼承老爹的手藝也成,外邊亂,誰能知道啥時候命就丟外頭嘍!

可十七歲的劉湘可不這麼想,天下都開始亂了,您還想著三百年不變的定律,哪那成啊!揹著老爹跑到了雅安考四川武備學堂,沒成想還被錄取了。

從這一天,就開啟了劉湘的傳奇人生,並且開啟老劉家傳奇家族的新篇章。扯到這裡,就有人要問了:“老梁有那麼邪乎?劉湘咱知道,他的家族?至於嗎?”

老梁給大傢伙出幾個數據咱看看,這家裡出了三軍長,七八個師長,十幾個團長。就這數據放當年那就是豪門中的豪門。

扯得有點遠了,咱拉回來繼續聊劉湘。四川陸軍講習所,四川陸軍速成學堂,這一路就上了下來。速成一畢業,這就去了新軍三十三混成協(其實放現在就是一個旅)六十五標做了一名見習官實習了一把。

這麼說吧,劉湘確實聰明,被隊官看上了,又推了一把,進了四川陸軍講武堂又深造了一把。

這一傢伙一出來就成了排長。

民國的劉湘

1911年的時候,帶著自己的隊伍還鎮壓過保路同志軍,可沒成想轉過頭來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清朝轉眼就完蛋了。

鬧幾呢這是?劉湘雖然聰明,但在大局面前也有點迷糊,這清朝的軍隊轉眼就變成了民國的軍隊。沒倆月自己所在的部隊由第十七鎮,變成了第一鎮,還沒適應過來,這就整成了川軍第一師。

但這人心有的隨大局也變了,但有的人老頑固一個,咋說的不變。劉湘的頂頭上司楊森就是其中不想變的人,還帶點想自立門戶的意思。劉湘不幹了,帶著一幫人踹開楊森,拖著第二營這就歸隊第一師,捎帶著營長的帽子就落在了劉湘的手裡。

劉湘本著吃著誰的,就向著誰的道理,第一師的老大讓幹啥就幹啥。當年孫中山搞了二次革命,四川第五師的熊克武響應,兵分三路就要搞掉第一師。

在交戰之前,為了萬無一失的拿下第一師,熊克武還特意派了劉湘的速成班的同學來說服教育,劉湘腦袋搖的像不浪鼓,一百個不樂意。劉湘和熊克武兩人懟上之後,劉湘可就下了死手,摔了帽子,自己個頂著子彈帶著一幫子手下,衝鋒在前,這就保住了第一師的地盤瀘州。

這討袁軍可就失敗了。

劉湘因為戰功這就成了第一師第三團的團長大人,劉湘瞅著這世道是越來越亂了,明白手裡的槍才是根基,到了重慶這地界,啥也不管埋頭就是練兵。

1915年的時候,這又碰上了雲南通電全國宣佈獨立,愛國將領蔡鍔將軍帶著護國軍第一軍這就要取道四川,來搞袁大腦袋。這劉湘又衝鋒在前,打敗了護國軍。

這一仗下來,北洋軍的將領對著袁大腦袋猛誇劉湘打仗是把好手,這不第二十九旅旅長的大帽子就戴著在了劉湘的大腦殼上了。

站的位置高了,想的也就遠了,劉湘瞅著全國的局勢,袁大腦袋這頭似乎不佔啥便宜。畢竟老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全國的形勢就是民主共和,你袁大腦袋一個帝制就把自己整成了一個眾叛親離的命。理和勢都不在袁大腦袋這一頭,袁大腦袋離作死可就不遠了,所以劉湘也萌生了離開袁大腦袋的想法。

這不護國軍第二次又跑來搞瀘州,劉湘帶著自己的大頭兵,直接就撤了。這個時候的劉湘相當於一窮酸的流浪漢,今天投這軍閥,明天投那個軍閥,就為撈點口食給自己手下填補肚子,捎帶著穩定自己手中不多的權利。

這投著投著就投到了老冤家熊克武的手底下,熊克武知道這老對手的能力,丟了一個第二師師長的帽子給他,而且還劃了一片地讓他管理。

好傢伙有了地盤就是好辦事,劉湘一股腦的開始給自己謀劃,啥招攬人才,啥擴軍,啥大練兵這就開始了,隨著勢力的膨脹,這第二軍軍長的帽子可就戴在了大腦殼上。

軍閥存在的實際意義就是幹掉其他的軍閥,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劉湘和自己的伯樂熊克武一聯合就搞定了當時腦袋比較大的軍閥劉存厚。

這一舉就奠定了劉湘在川軍中大軍閥的地位。

這時間可就到了1924年,劉湘的老上級楊森在北洋政府的攪和下,這就拿著一張破紙片子當上了四川軍備督辦,並且著手建立自己的軍隊,兩月就把四川攪成了一鍋粥,成了最大的流氓軍閥。也許是要報復當年的背叛,追著劉湘的屁股死活不放,把個劉湘煩的那叫個不要不要的。

這麼說吧,四川其他軍閥也感覺到了楊森的氣勢洶洶,這就是個不容人的架勢,要對其他軍閥趕盡殺絕的意思,於是一幫人開始抱團。經過精心策劃這就幹掉了楊森的小翅膀,楊森哭著成了一光桿司令,跑出了四川。

接著經過一波接著一波的操作,整個四川就剩下腦袋最大倆人,而且是來自於同一個家族的兩劉——劉湘和劉文輝(其他小軍閥已經無足輕重了)。這個時候劉湘擁護蔣介石,被老蔣任命為第五路總指揮。這個時候名義上的劉文輝就輸了一籌,結果倆人搞了一次決戰,劉文輝敗了,但劉湘並沒有對同族還是自己叔叔的劉文輝下死手(說起來劉文輝能有今天,全靠劉湘的鼎力支持,弄到了今天的模樣誰也沒有想到)

這個時候的劉湘就稱為了四川省的主席,真正的成為了題主所說的四川霸主。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劉湘佔據重慶川東地區

長江航運關係,距離外界更近,更容易獲得優質的武器輸出和外界支援,同時重慶近代化在四川地區最早,開埠後帶來了近代工商業經濟發展,使得重慶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崛起,同時崛起的還有萬縣,軍火進來必經之路,劉湘就曾扣押過劉文輝的軍火,成都因為是省城,守舊力量強大,思想保守,距離長江經濟腹地更遠,經濟仍然是農耕經濟主導,故而川軍的大佬來自川西地區偏多,如【劉湘、劉文輝、田頌堯、劉存厚、賴心輝、劉成勳、潘文華、李家鈺等各派大佬】貼近省城政治優勢,而依託重慶的川東川北川南地區長江流域搞革命的搞實業的偏多【川軍大佬就主要是川北地區,即鄧錫侯、王纘緒、楊森等人,川南有熊克武等人】我黨的革命家也大多來自這一長江流域,而來自川東的即曾經的渝萬達涪黔【明清川東道+民國東川道範圍的】,高級軍閥主要就是胡景伊(巴縣)、郭汝棟(銅梁)、陳蘭亭(豐都)、範紹曾(大竹)、夏首勳(江津)其中官最大的是四川都督胡景伊,廣安是屬川北的,明清時期叫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廣安州

重慶川東地區從南宋開始藉著經濟重心南移和長江流域開發及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早等優勢使得川東勢力從此有了對抗川西勢力的資本【如宋末餘玠守蜀、元末明玉珍都重慶,明末秦良玉等衛川東,清末辛亥起義(重慶早於成都)等,直到民國共產黨四川活動中心也是重慶,中共第一屆四川省(臨時)委員會就是在重慶召開,選舉產生了首任四川省委書記傅烈(後在重慶犧牲),中共四川省早期軍政領導人楊闇公等也是在重慶活動,楊闇公受命組建了中國共產黨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統管四川黨政活動,同盟會也是楊庶勘等人在重慶活動,後來的國民黨入川乃至抗日都是重慶,建國後西南軍政委員會及西南局也是重慶,重慶也在元之後多次成為 省會,最後劉湘擊敗劉文輝後在重慶重置統一的四川省政府,1916年到1935年,重慶先後七次設立四川省長行署、四川省長公署、四川督軍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四川省當時的政治中心,1936年置由四川省代管的直轄市,1939年為陪都,這裡的直轄市重慶只有今天主城區的一部分

至於為什麼最終省會還是遷去成都,成都有個優勢,就是臨近藏區,國家戰略,從清代勘定西藏叛亂置成都將軍後就一直如此至今,重要的軍事交通中心,成為區域省會能夠更穩定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