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艾財愛家第71期實盤週報

從上週五開始,股票市場出現了幾次非常明顯的調整,主要原因是監管層在清理場外配資,這讓很多遊資主導的妖股暫時熄了火。畢竟2015年槓桿牛突然終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監管層清理場外配資,於是就產生了下面的這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清理場外配資?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2015年的牛市之所以被稱為槓桿牛,是因為股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資金不斷堆積炒作到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價位。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2015年股指快速炒高,緊接著迅速崩盤,股市的後遺症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與此同時,近三年國家有關證券市場最重要的兩個戰略均被迫推遲。

第一個:註冊制推遲兩年,有可能會繼續延期一年左右,目前定的時間是2020年2月之後。A股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畸形兒,這麼多年一直在做矯正手術。股權分置改革之後最重要的制度就是註冊制了。當時股市崩盤後,因為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所以推遲了兩年。但是這是國家戰略,是跑不掉的事情。

第二個:BAT等獨角獸迴歸,戰略基金配售。中國最好的公司不在A股,這是國民財富的一種流失,也不利於股市長期發展。可是在戰略配售基金髮行後,BAT們的迴歸卻無限期推遲了,說好的基金也變成了純債基金,唯一值得安慰的一點是2018年債市收益率總體還不錯,股市不行。可是這依然是國家戰略,意味著非實施不可。

清理場外配資意圖很明顯,不喜歡“賭徒資金”成為市場主導力量,進而影響國家戰略的總體規劃。更何況科創板從立項到上馬,速度驚人,這都是希望能為2020年的全面註冊制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清理場外配資會影響目前的反轉趨勢嗎?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此次清理配資的行動並不會真正影響此輪反轉的走勢。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一個問題,A股的走勢是由誰決定的?

A股的走勢其實是由散戶決定的,這個觀點我相信很多人並不理解,可是這是事實。A股80%以上的參與者是散戶,其持股市值佔市場上流通資金的比例也超過6成。而產業資本通常是隻賣不進。如果把所有散戶看成一個整體,那麼他們在這個市場中就是權重最大的一部分。

問題的關鍵是散戶就像羊群一樣,他們會跟著頭羊行動,一旦清楚了頭羊動向,散戶的市場行為就會非常一致。2015年的槓桿牛市說白了就是遊資掌握了市場主導權,2017年的藍籌牛市則是平準基金掌握了主導權。

監管層對遊資的態度是控制,而非消滅,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市場會變得死氣沉沉,2018年至今的熊市也將無法逆轉。在現階段,這麼早就開始清理配資,是為了控制遊資力量,避免他們再度成為領頭羊。

說白了,監管層要的是控制節奏,不至於透支市場上漲動力。同時也希望市場保持一個震盪上行的態勢,從時間上看至少要能夠堅持到註冊制順利實施和BAT們的正式迴歸。

從戰略層面上看,目前清理配資只能算是一次小浪花,並不會真正影響這波行情。大家也無需過度擔心,現在的總體策略就是持股待漲,拿住相對好一點的股票就可以了。

至於說好的股票標準是什麼?目前市場上有資格成為領頭羊的資金恐怕不是遊資,而是外資。拿住外資持股比例達到10%-15%的股票即可,持股比例達到20%的,再去拿利潤空間有限,更有可能成為接盤俠。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外資資金行為一致,並不像國內機構資金這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投資理念和標的上,外資也更受監管層認的。更加重要的是外資在2018年的熊市持續加倉,精準抄底,以及雄厚的資金都得到了散戶的廣泛認可。

找到了“好股”標準,那麼在牛市中剩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事件會終結牛市以及何時退出。

三.配資不是這波行情的真正威脅,那誰是?

近十年A股牛市單從股市內部來講都可以找出一定的原因進行解釋,但是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原因在場外,是房地產!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2009年、2015年、2017年這三波小牛市的年份同時也是房價開始快速攀升的年份,也都是房地產大年。股市與房地產同時反轉的根本原因都是貨幣政策轉向,因為中國A股市場規模只有樓市規模的十分之一,門檻更低,所需要的資金更少,往往在貨幣政策轉向時反應也更為靈敏。不過說到底,樓市才是國人的最愛。只漲不跌,還可以用槓桿增加收益率。所以往往在樓市後於股市半年左右時間起動之後,股市會陷入後繼無力的狀態,並在樓市全面起動,政府不斷調控的階段崩盤。中國A股30萬億-40萬億的規模,與樓市超300萬億的規模相比太小,樓市一旦吸金,從實業到股市很多市場都會處於一個半休克狀態。

2018年樓市總體處於一個相對滯漲的階段,但是2019年一季度一二線城市的樓市卻處於一個小陽春狀態,不過全面復甦的跡象並不明顯。但是有幾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1.樓市調控政策不斷退出。上週上海下調了房產交易過程中的稅費比例,各地也有相似動作。至於一些三線城市也在快速退出樓市調控政策,就連中央層面也有對地方鬆綁的跡象。隨著調控政策的不斷退出,房價是否會再度抬頭,值得我們觀察。

2.2019年-2020年是地方債還款高峰期。雖然信託市場中,普通投資者對基建類信託趨之若鶩,但是我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警惕,因為明面上的30萬億地方債只是冰山一角,而像基建類信託這種都屬於隱性高息債。這兩年的還款高峰期一二線城市稅收比較多元化,可是三四線城市主要就靠賣地收入。如果地方樓市不景氣,如何賣地呢?

3.土地財政收入進入低速增長。根據一些市場機構的推算,201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基本上會保持5%以下的增長率,這和2017年的40%多,2018年的25%相比明顯減少。賣的地少了,後期市場供應必然也會大幅減少,這也是未來房價走勢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清理配資並非股市最大威脅

中國經濟的問題有一半與房地產相關,平時選股操作都只是戰術層面的問題,從戰略層面上講,要想做好股票投資,一定要對樓市高度重視。

關於2019年-2020年中國股市與樓市之間的走勢分析,我就留在於4月13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年第二期投資策略會上進行詳細說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