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观战争之铁血,论历史之精髓。大家好,欢迎收看众观史海。本期节目为您解读---庐山谈话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首先想到的还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要求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提出口头抗议;要张群起草讲和条件,并密派许世英飞往东京;要孙科和宋子文分别拜访苏、美大使馆,请求他们给予帮助,立即发表对日抗议通电。

但是外交谈判毫无结果,日本反要求中国政府惩办卢沟桥肇事者。英、美等国,也对日本侵华实行所谓“不干涉”的绥靖政策。

庐山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在外援无望的形势下,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关系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对日应战。这是蒋介石自九一八事变后发表的对日态度最强硬的一次外交谈话,也是第一次表明准备抗战的谈话。

在这次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中,蒋介石阐述了国民政府对处理桥事变及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要点如下

第一,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即争取国家民族的生存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抗战到底,唯“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庐山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第二,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的谋划。蒋介石指出,由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中华民族已临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慘境地,这是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

第三,对于日本的肆意侵略,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卢沟桥事变能否扩大为中日间的全面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全系于日本军队的行动。

庐山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庐山谈话”确定了南京民政府准备抗战的方针,得到全国的响应。广西李宗仁和白崇喜通电拥护国民政府的对日主张。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也都赶去南京,参加商讨抗日大计。中国共产党也发表声明,支持蒋介石的这个谈话。从此,全国掀起了团结抗日的新高潮。

庐山谈话之后,南京政府于1937年8月召开国防会议,并邀请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8月12日中共代表飞抵南京参加军政部谈话会,并同国民党举行谈判。中国共产党参加国防会议,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抗战应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及应采取的作战原则的建议。通过出席会议和进行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南京逐步取得了公开合法的地位。根据国共两党法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指挥,全军编制4.5万人,下辖3个师。

经过庐山会议和南京国防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庐山会议,中国的抗战体制正式形成,抗战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唯愿人们在回眸战争时,多一些沉思和省悟,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与安宁。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了,小伙伴儿们对本期内容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同时也欢迎你们点赞转发加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