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01

就在前几天的一次聊天中,我和儿子的部分聊天内容:

妈妈,我规划了一下我未来的生活,我说给你听啊

好啊

周一到周五是这样的:白天上班,下班以后教小朋友写字半小时、教小朋友们跳街舞半小时(兼职)。然后回家吃晚饭,吃完晚饭玩会儿游戏,洗个澡,再看会儿书,再给儿子读故事。然后睡觉。第二天早上要早点起床煮早饭,吃完早饭送儿子去上学,然后去上班。

每天都是你煮早饭吗?老婆不用煮吗?

是啊,我煮,男人应该多为家庭做贡献,要照顾好家里的人。

好,煮早饭、读故事,好老公,好爸爸。妈妈给你点个赞。

这是周一到周五。周末是这样的,是不一样的。吃完早饭,看会儿书,散散步,看会儿电视,做中午饭。吃完中午饭送儿子去上兴趣班。如果老婆有时间就一起去,如果老婆没时间,就我自己去。上完兴趣班回家吃晚饭,吃完晚饭玩会儿游戏,洗个澡,再看会儿书,再给儿子读故事。如果儿子没有兴趣班要上,就带他出去玩。

这就是7岁的儿子对他未来的日常生活的想象。在昨天晚上聊天的时候说给我听的。这也是我们家现在日常生活的大概写照。他成为一个爸爸,一个丈夫的样子,像极了的他的爸爸。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像极了我们家的日常。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02

父亲在家庭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童年时与父母交往和互动的经历,就是他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的模版。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自己的方式。就是这样,孩子在没有经历婚姻之间,没有成为父母之前,其实早已经开始学习自己的父母“的角色,学习如何做妻子或丈夫,如何做妈妈或爸爸。

这就是家庭角色的示范性,也是原生家庭对我们产生持久和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一本《成为父亲》专题,其中有一篇文章《谁当为父亲的缺位负责》是对北京实验二小校长芦咏莉访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触动很深:

我们强调父亲的“在位”,原因之一就是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示范作用。父亲的缺位一方面会对夫妻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会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一个男性角色的榜样。

如果是一个男孩,他没有见过一个男性与他所爱的女性如何经营婚姻生活,他长大后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扮演他父亲的“缺失”或“沉默”的角色。他对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没有概念。即使他觉得重要,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遇到女性的一些情绪,他可能完全不知所措,会烦恼,会借酒消愁,或者躲出去。而这恰恰是女性所不接受的,常常会引发新一轮的家庭矛盾。

这就是父亲的意义,他教会孩子如何做丈夫,如何做爸爸。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03

成为真正的父亲,对于男性而言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才会大面积“缺位”

如果你去问问自己的老公或者身边认识的爸爸们,他们是否想要成为一个好爸爸,答案一定是想,想要做一个好爸爸,想让成为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感到幸福,想要教育好孩子。

他们从未想过要“缺位”,却缺位了。丧偶式育儿的流行和传播,看似妈妈们的抱怨和吐槽,其实也是一种被人们普遍认知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成为父亲的路上究竟有怎样的困难和障碍?

1、传统观念影响男性的认知。“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思想,会让爸爸们觉得,他们的事情就是工作赚钱养家,至于带孩子做饭应该是妈妈们的事儿。如果有哪家的爸爸负责照顾孩子,感觉说出去还是很没面子的事儿。

同时,爸爸们也会觉得带孩子是很简单的事啊,就是吃喝拉撒睡。有妈妈足够了,有的还有家里的老人帮忙,自己不用再扑上去了啊。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是在外面玩还是吃东西,孩子们都是妈妈的事儿,吃不好玩不好孩子要带好。也经常会有妈妈们抱怨,老公回家就是甩手掌柜,父爱如山就是一动不动。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2、爸爸与孩子之间没有生物学上的牵绊与联结,没有自然而然的依恋。我们总是会说母爱是本能。的确如此,从十月怀胎到生产,妈妈们在自己的身体里孕育了一个生命。彼此之间早就有了割舍不断的联结。爱和依恋都是本能,怎么当妈妈也是一种本能。成为母亲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可是爸爸们不一样,他们没有这个经历。孩子与爸爸之间是两个独立的生命。孩子来到世界以后才是他们初次见面,如果没有互动,如果没有爸爸主动的去跟孩子之间建立连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很难。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3、原生家庭的影响。如何做爸爸最初的经验来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跟自己的父亲互动的经历和经验。像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父母都是60后,70后。在他们那样一个年代,可能物质生活都极度匮乏,在精神生活上本身关注的就少,与孩子的互动也很少。而且互动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充当权威的角色。

当孩子长大自己成为爸爸以后,很容易像自己的爸爸那样去当爸爸。即使想要改变,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再加上现代的孩子的环境跟以前的孩子完全是不一样的,用原来的模式去跟孩子互动沟通,早已经不适应了。权威已经行不通了,更需要平等的沟通对话,需要在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问题都会给爸爸的参与增加难度。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4、妈妈们的态度。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妈妈们出于本能总是更积极,更主动。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对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妈妈们会去主动的学习,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占据了主动位置,也掌握了话语权。而爸爸们由于种种原因,处于被动位置,甚至会显得笨手笨脚。这种状况下,妈妈们的态度对爸爸能否共同参与,共同成长就非常重要。

而在现实生活中,妈妈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抱怨,是情绪,是看不上,是不做也不好,做了也不对。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形下,爸爸们会怎么样?破罐子破摔吧,能不做就不做吧,做了也会错,错了还要被唠叨。爸爸们表现糟糕—妈妈们抱怨—爸爸们表现更糟—妈妈们更不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爸爸们的参与并没有帮助。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04

爸爸们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孩子们未来的幸福需要爸爸的示范,需要爸爸的陪伴。所以,面对丧偶式育儿的现状,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被呼吁的爸爸们该如何回归,如何成为父亲。

给爸爸们的建议

1、不管我们的原生家庭如何,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可以超越他们,可以做的更好。也应该做的更好。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的一个朋友,他小时候成长的环境非常糟糕。妈妈在家里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爸爸是绝对权威,奉行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他的童年里,爸爸的样子要么就是沉默寡言没有说过太多的话,要么就是打骂。不管对错只要爸爸觉得不对就是不对,也经常对自己的妈妈拳打脚踢。

等他成家以后,他不是去抱怨自己曾经的经历,而是想着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每次聚在一次时,他都会和我们聊到孩子,聊到孩子的妈妈。虽然他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下厨,带孩子什么的都会去做。每次外出他会主动的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花时间跟孩子互动。他真的做到了,夫妻相爱,也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爸爸。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成为父母就是,重新养育童年的自己。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什么才是好。就想一想自己曾经期待的爸爸的样子,用自己期待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活成自己儿时喜欢的那个样子就好。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2、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去,在养育中建立情感连接,成为真正的父亲。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外国爸爸夏克立火了。那就是孩子们期待的爸爸的样子,也是妈妈们希望的爸爸的样子。感觉他就是特别会做爸爸,对待女儿甚至比一个妈妈更细心,更细腻。女儿夏天跟他的关系非常亲密。这样的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背后是许许多多的付出。

在李小萌主持的《你好爸爸》这档节目中,其中一期就是对夏克立的专访。讲到好爸爸是怎么炼成的。他笑着说,其实他跟所有的爸爸一样,看到那个小生命的到来,知道自己做爸爸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当爸爸,怎么去做。怎么办呢,他就去学习,学习照顾孩子,从换尿不湿,洗澡开始,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去,亲子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这个生命带给他的幸福感和做爸爸的美好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了他,和他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结。就这样成为父亲。

这真的是每一个爸爸都要去经历的,尽早的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去,向妈妈们学习,和孩子互动,然后找到自己的模式,真正的成为一个父亲。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3、给妈妈们多一些理解。家庭中有了新成员,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到来,丈夫和妻子都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也面临着各种挑战。特别是对妈妈而言,角色的转换对她们来说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身份上的。要照顾孩子,还要兼顾工作,甚至还要舍弃自己打拼已久的工作成绩回归家庭。这个时候有一些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更需要丈夫们的理解、包容还有支持。有了这些,她们才能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妻子。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会更好,也更容仪回归家庭,一起养育孩子。

给妈妈们的建议

1、收起对爸爸们的抱怨、失望等负面的情绪,而是多一些鼓励,鼓励他们参与到育儿中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丧偶式育儿是现状,可是如果丧偶式育儿的现实中只剩下了情绪和抱怨,本来就信心不足,参与感不强的爸爸们又该如何回归。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得到肯定才是做的更好的动力。而且,我们要知道在爸爸的心里也是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是有成为好爸爸意愿的。很多时候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我们能够积极的去引导,能够用积极态度去面对他们,效果才会更好。

2、妈妈们掌握了育儿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但是不要变成守门员,守住爸爸进入孩子世界的那扇门。也许妈妈们会说,我们没有啊,我们一直都是希望他们去跟孩子亲近,去当好爸爸的呀。真是这样吗?

爸爸们的感受或许不是这样的哦。我以前也无意中做过这个守门员,无意中打击了老公的积极性。在他和孩子在一起互动时,如果我觉得他觉得不够好,或者做的不对,或者只是与我的方式不同。我就会去制止,会去批评,会去唠叨,会去指挥,会去要求他改正,摆出一副育儿专家的样子。他的感受就会非常糟糕,最后的抵挡就是你做的好你来吧。就这样努力迈出来的一步又退回去了。我们无意中就做了守门员,会让爸爸们放弃或退缩。

3、给爸爸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我们可以自然而然的成为母亲,早就孩子产生了天然的联结,可是爸爸们却需要花费时间从0开始学。学习如何与一个小婴儿互动,学习如何做爸爸,如何和孩子产生联结。在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的理解和耐心能帮助他们鼓起勇气,充满信心的坚持下去。

“缺位”的父亲该如何回归?比丧偶式育儿更值得关注

如何成为真正的父亲,如何做好家庭角色的示范性,是每个父亲,每个家庭都要关注的事情。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夫妻关系的融洽以及家庭幸福都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