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有这样一幕,似曾相识

孩子放学到家,看到爸爸

“爸,我妈呢?”

还有这样一幕

孩子放学到家,看到爸爸

“爸。今天吃什么”

找你妈去!”

相信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妈妈成了孩子教养的主导人物。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现在很多人都用“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来描述中国家庭的现状。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家庭的症结所在。因为,在很多家庭中,“父亲”这个角色是习惯性缺失的。

1. 物理上的缺失,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出差、应酬等客观和外在的原因,经常早出晚归,远离家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2. 情感上的缺失,即使爸爸们在家,大多数是在玩手机、打游戏、睡觉,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一项持续12年的调查标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普遍偏高,在学校里的成果常常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相对的,父亲不当的教育也更容易毁掉孩子。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给爸爸的话

1.爸爸要转变心态。把自己当做教育孩子合伙人,而不是甩手掌柜,或是妈妈的助手,学着主动承担一些照顾孩子的任务。

2.多回家吃饭。在餐桌上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不要在吃饭时批评孩子,多说一些愉悦的事情,培养亲子亲密度。

3.和孩子一起运动。可以跑步、打球等,培养孩子爱运动的好习惯,锻炼他们的冒险精神,并把乐观积极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们。

4.如果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那就更加注重陪伴的质量。和孩子在一起时少谈工作,不要玩手机,要全心全意地陪伴。

5.如果经常出差,网络这么发达,和孩子打电话,聊视频。让孩子知道虽然你不在他身边,但是心仍然在他身上。

6.和孩子共读。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孩子跟爸爸读书受益会更多。在阅读过程中,男性更容易引发发散性思维,以及更有想象力的讨论,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帮助。

7.爱妈妈。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父母之间的相亲相爱,才是孩子最稳定的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大的快乐。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派克说:在孩子的心里,父母就是上帝一样的存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行为模式,对于孩子,具有无限权威,不可否认和反驳。父母需要共同教育孩子。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给爸爸、妈妈的话

1.不可当着孩子面指责另一方

如果爸爸总是挑妈妈的毛病,那么在孩子的眼中,妈妈的教育就是错的,那为什么要听?所以,即使是双方意见不统一,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出对方的毛病,这会使教育的效力大打折扣。家长要在孩子背后进行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统一实施。

2.不破坏另一方制定的规矩

即使对方不在的时候,也会按照对方要求教育孩子。父母给孩子立下的规矩,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各说各话。否则,孩子便不能按照“唯一的原则”做事,做什么都是乱的。

3.合理分工,共同承担, 减少重担一人扛的现象

父母双方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针对家庭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孩子的什么问题由谁来负责等

,把教育的内容分开,责任明确,压力也就会相对减轻,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我有个朋友,在她家庭中,爸妈分工明确,爸爸负责孩子的生活以及语文科目。妈妈负责数学、英语。孩子得到了父母双方的爱护和教导,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最后,也看到过有些爸爸喜欢大包大揽,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孩子要独立,不只是在生生活上,在心理上,也要独立。爸爸也是很爱孩子的,但是爱过量就会变成伤害。

好习惯的养成除了说教是不够的,更需要辅助教育工具,就像同样的一件事情会出现父母和孩子说孩子不听,但是老师说孩子就会听的情况。《咕力咕力》行为养成动画,是辅助父母家庭教育的有效工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帮助小朋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父母的好帮手!

爸爸必读!我不再是一个“缺位”的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