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這幾十年的變化!誰知道?

滔滔長江奔流不息,在萬頃波濤即將入海之際,大江放緩匆匆東行的腳步,用博大的母愛滋潤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泰州。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沿岸,長三角16座中心城市之一。 有鳳凰城美譽的泰州,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先民祈盼“國泰民安,龍鳳呈祥”,故名泰州。古之海陵與金陵南京、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齊名華夏,飲譽神州。這裡江海交會,氣勢磅礴。唐代詩人王維為之驚歎:“浮於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噴於乾坤,江城入於泱漭。”

  2100多年的歲月流轉、滄海變遷,泰州,越發顯得神定氣閒,清新脫俗。徜徉在泰州的大街小巷,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文化的遺蹟彷彿粒粒珍珠,遍佈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連綴成一幅波瀾壯闊、神采畢現的歷史畫卷。

  這裡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夙冠淮南”。書法評論家張懷瓘、教育家胡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評話宗師柳敬亭、“棋聖”黃龍士、“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等,均是泰州歷代名賢中的傑出代表。此外,宋代名相呂夷簡、晏殊、范仲淹、抗金名將岳飛、《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鏡花緣》作者李汝珍、民族英雄林則徐、書畫大師齊白石等均在此主政或興業,在泰州歷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

  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彰顯著泰州人不屈的意志。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泰州人用鳥銃與抬槍擊沉英國軍艦。彪炳史冊的“黃橋決戰”在這裡拉開戰場,泰州人唱著《黃橋燒餅歌》浴血支前。渡江戰役中,解放軍將士在這裡揚起渡江第一帆。人民海軍從這裡駛向大海。

  1996年8月,泰州發展的歷史篇章掀開新的一頁,經國務院批准,地級泰州市組建,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面積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萬。2005年,泰州市在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列第57位。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過150億元。作為長三角16座中心城市之一,泰州站到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起點。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總面積5793平方公里,總人口503萬。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全市南北長而東西窄,南北最大直線距離約124公里,東西最窄處約19公里,最寬處也僅55公里。全市總面積579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8平方公里。總面積中,陸地面積佔82.74%,水域面積佔17.26%。2001年末,泰州市行政區劃設海陵、高港2個區,興化、靖江、泰興、姜堰4個縣級市,共有91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338個居民委員會、1578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海陵區、高港區下轄9個鎮、2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87個居民委員會、127個村民委員會。,泰州市戰略地位重要。自古以來,泰州就是裡下河地區通江達海的門戶,對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泰州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成為一座以工業為主的工商業城市。近20年來,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擁有春蘭集團、揚子江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所轄市、區有5個先後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區)的行列。泰州市地處沿海和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地級市成立後,泰州作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趨完善,對推動區域工業化進程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的新興城市——泰州,必將對泰州地區乃至蘇中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泰州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

  泰州具有 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海陽、海陵,漢初置縣,東晉設郡,南唐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從此而始。古代泰州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應,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泰州歷史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地質學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歷代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飛、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書畫大師齊白石等曾在泰州或主政或從業,為泰州歷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頁。

  泰州境內名勝古蹟眾多。現存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全市建有5座博物館,珍藏文物萬餘件,不少為稀世珍品。千年古剎光孝律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園、崇儒祠、嶽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 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在這裡發動了“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率部挺進蘇中,三進泰州,決戰黃橋;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白馬廟誕生。泰州是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興工貿城市。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2003年,全市實現GDP580億元,財政收入66.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608億元。泰州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淡水產品、優質銀杏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興化市被國家環保局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姜堰市被江蘇省認定為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市),姜堰市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泰州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4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3家,形成以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藥、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全市近100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56個產品的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三位,17個產品成為“單打冠軍”,湧現了春蘭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陵光集團、中丹集團、興達鋼簾線、新世紀造船等一批銷售突破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其中,春蘭(集團)公司是全國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揚子江藥業集團規模總量和效益指標自199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同行蟬聯榜首。泰州建築業發展較快,目前擁有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59家,多次摘取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在國內外建築市場贏得了“神兵”、“鐵軍”的稱號。泰州服務業發展迅猛。

  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60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5個,商貿餐飲等傳統產業持續增長,交通、郵電、市政服務基礎產業高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社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迅速崛起。泰州是一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文明城市。泰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全市擁有各類學校 1134所,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高中20多所,高等院校5所。江蘇畜牧獸醫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南理工泰州科技學院、南師大泰州學院和泰州廣播電視大學不斷髮展壯大。科技事業成績斐然。泰州被列為全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截止2003年底,全市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0多萬人,創辦市級以上廠辦科研開發機構105家,其中博士後工作站9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8家,高新技術產品448項,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建成3個省級文化先進市、4個省級衛生保健先進市和3個計劃生育先進市、1個計劃生育模範市。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80個,醫院床位1.6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57萬人。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躋身於三級醫院行列。建市以來,全市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累計獲得金牌85枚,銀牌66枚,銅牌65枚。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離退休人員和失業人員保險金實施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醫療保險覆蓋率不斷擴大,社會救災、救濟、互助、福利等社會保障事業繼續發展。泰州是一個開發開放步伐加快的濱江城市。

  截止 2004年9月份,先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泰州投資興業,累計興辦三資企業1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5.6億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日本三井物產、雅馬哈、久保田公司、韓國LG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國GMT公司、荷蘭阿克蘇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戶。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市現有自營進出口獲權企業256家,出口市場發展到13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全市勞務輸出遍及亞、非、歐、美等3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與美國紐波特紐斯市、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韓國陰城郡、芬蘭科特卡市等4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泰州境內長江岸線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較為穩定的深水岸線60公里,正成為沿江開放開發的重要板塊。

  目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畢。楊灣海螺水泥、陵光重交瀝青——燃料油等重點產業項目已落戶沿江,沿江高等級公路、泰州電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石化(泰州)開發園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等重點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泰州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良的美麗城市。泰州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蘇中入江達海的 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結合部。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為主體的內河港口群初具規模,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泰州港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達到10萬噸標箱。

  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陰大橋使長江天塹變通途,是泰州與上海、蘇南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新沂——長興)鐵路、寧啟(南京——啟東)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泰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古泰州城與水緊密相連,城內外水網密佈,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為南北長軸,兩座城池為其雙翼,外城河與城內的玉帶河交錯環繞,水繞城、城抱水、街河並行、水城一體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鳳凰,泰州又有鳳凰城之別稱。泰州社會生活環境優良。民風淳樸,勤勞善良,遵紀守法。近年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泰州市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誠信泰州紮實推進,企業誠信平臺正在建立。平安泰州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靖江市、高港區被評為省級安全市區。泰州各級政府服務快捷高效。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以其高效的運行機制、權威的調控機制、嚴格的監督機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政府工作模式。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426項行政審批核準事項,組建了市行政服務中心,19個部門建起“便民服務大廳”,39個部門和單位向社會作出優化服務公開承諾。開放開明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明規範的法律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讓外來投資者賓至如歸。

  泰州是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興工貿城市。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GDP705.20億元,財政收入86.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4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712.09億元。泰州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淡水產品、優質銀杏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興化市被國家環保局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姜堰市被江蘇省認定為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市),姜堰市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泰州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4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3家,形成以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藥、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全市近100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56個產品的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三位,17個產品成為“單打冠軍”,湧現了春蘭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陵光集團、中丹集團、興達鋼簾線、新世紀造船等一批銷售突破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其中,春蘭(集團)公司是全國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揚子江藥業集團規模總量和效益指標自199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同行蟬聯榜首。泰州建築業發展較快,目前擁有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59家,多次摘取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在國內外建築市場贏得了“神兵”、“鐵軍”的稱號。泰州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60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5個,商貿餐飲等傳統產業持續增長,交通、郵電、市政服務基礎產業高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社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迅速崛起。泰州工業基礎紮實,規模工業是泰州經濟的顯著特色。

  以春蘭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為代表,全市擁有大中型企業集團二百多家,規模以上企業一千多家,50多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居全國之首。機電、醫藥、化工、船舶修造、新材料等五大產業集群隨之迅速崛起,進一步提升了泰州企業的配套能力。

  春蘭集團,其發展之路被中國經濟學界稱為“春蘭現象”、“春蘭模式”、“春蘭奇蹟”,已成為高科技支撐、多元化發展、國際化經營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揚子江藥業集團,30年前還只是一個作坊式小廠,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中成藥提取生產基地,綜合效益連續數年在全國6000多家醫藥企業中名列三甲。

  緊跟春蘭和揚子江發展的步伐,陵光集團、LG公司、梅蘭集團、林海集團、興達集團、新世紀造船廠等企業脫穎而出。“十五”期末,全市30強工業企業營業總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

  “魚米之鄉”泰州擁有32.6萬公頃耕地、11.3萬公頃水面灘地,是國家重點糧棉、蔬菜和水產品生產基地。以無公害大米為主的河橫綠色食品基地被聯合國環境署認定為“全球500佳”,“大佛指”銀杏是昆明世博會指定的全國唯一無公害白果,被譽為“長江三鮮”的刀魚、鰣魚、魚回魚蜚聲中外、名滿天下。5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著泰州農業實現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歷史性跨越。泰州是一個開發開放步伐加快的濱江城市。截止2004年9月份,先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泰州投資興業,累計興辦三資企業1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9.77億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韓國LG公司、雅馬哈、久保田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國GMT公司、荷蘭阿克蘇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戶。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市現有自營進出口獲權企業256家,出口市場發展到13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全市勞務輸出遍及亞、非、歐、美等3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與美國紐波特紐斯市、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韓國陰城郡、芬蘭科特卡市等4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泰州境內長江岸線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較為穩定的深水岸線60公里,正成為沿江開放開發的重要板塊。目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畢。楊灣海螺水泥、陵光重交瀝青——燃料油等重點產業項目已落戶沿江,沿江高等級公路、泰州電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石化(泰州)開發園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等重點園區發展勢頭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