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一個王朝的滅亡,包含了太多的原因。我們以後人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明末清初的這段歷史,也很難蓋棺定論。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都領先於自己的明朝?今天小編從一個新奇的角度——性格,來和大家談談這段翻天覆地的歷史~歡迎大家多多分享!

— 01 —

明末那出天翻地覆的歷史大戲的結局實在出人意表。誰也沒有想到,是穿著樹皮鞋的滿洲人從斜刺裡衝上舞臺,從演得如醉如痴的兩大主角李自成和崇禎皇帝手裡奪走了權杖。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從人口上來看,滿族和漢族太不成比例了。1644年前後,滿族人口不及漢人的三百分之一。兩個民族體積之比,幾如狐狸之於大象。

從軍事實力看,雙方也不可同日而語。明王朝的常備軍數量已經多於滿洲全族人口。明軍已經初步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擁有從西洋傳來的“紅衣大炮”、火銃等先進裝備,而滿洲人還完全依靠原始的弓箭和大刀。

至於文明水平,滿洲人更是不能望漢人之項背。明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全民識字率居世界領先水平,而滿洲人還停留在原始農業漁獵階段,整個民族幾乎都是文盲。

那些名留青史的滿洲貴族的名字,從音譯過來的字面上看來,倒也帶有神秘的異域氣息,可是一旦意譯,立刻暴露了這個民族的文化海拔。就以努爾哈赤的幾個兒子的名字為例吧:“多爾袞”的意思是“獾”,“多鐸”的意思是“胎盤”,最小的兒子“阿濟格”,翻譯成漢語是“老疙瘩”。女婿“和何理”的意思則是“上牙磕下牙”。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 多爾袞畫像

其他王公貴族的名字也文雅不到哪裡去。“貝勒嶽託”,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傻子”;將軍“席特庫”,名字是“尿炕孩子”,而貝子“傅喇塔”的名字居然是“爛眼皮”。並不是滿族人不想起個好聽的名字,而是因為早期滿語只有口語而沒有書面語,實在沒有多少優雅的詞彙可供起名者挑選。

滿族人唯一的優勢,是氣質與性格。

— 02 —

幾乎所有的馬背民族都具有類似的性格:“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產子,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

給滿族人的軀體注入活力的是粗獷的白山黑水。堅強和勇敢是從事原始漁獵必須具備的品質,朝鮮使者在其訪問東北的《建州見聞錄》中描述他看到的情景說:“女人之執鞭馳馬,不異於男。十餘歲兒童,亦能佩弓箭馳逐。”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乾隆射狼圖》,清朝皇帝一直強調滿族人不能荒廢騎馬射箭的習俗。

膽汁的濃度和血液的沸點決定了滿族狼一樣的性格,他們對長途跋涉及風刀雪劍帶來的肉體痛苦不以為意。像他們的前輩女真大軍一樣,滿洲武士的武勇同樣天下馳名。皇太極曾這樣自誇:“天下人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

戰爭是滿洲人的節日,一聽說有仗可打,每個滿洲人臉上都是抑制不住的亢奮。朝鮮使者回憶說:“出征之時,滿洲人無不歡躍。連軍士的妻子亦皆喜笑顏開,惟以多得財物為願。如軍士家中有四五人者,皆爭先恐後要求出徵,專為財物故也。”

與此同時,明末卻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漢人體內的鈣質流失最劇的時期。在封閉的一成不變的土地上,漢人的成功取決於他是否謹慎、老成、“不招災惹禍”,是否恪守祖先留下的告誡,遵從朝廷定下的規矩。他們習於重複單調的田間勞作,卻缺乏應對突發事件時必備的勇敢和果斷。血性指數過高的人被專制統治毫不留情地消滅,漢人在五千年間日益馴服溫和,逆來順受。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在漢人看來,兵器本身就閃動著令人膽戰的寒光。“兵者,不祥之器也。”他們在社會上攀升需要的是華麗辭藻,而不是武功。事實上,“勇敢”幾乎就是“魯莽”的註解,“赳赳武夫”在漢語裡也逐漸演化成一個貶義詞。幾千年間,中華帝國內的精英人物都以崇文尚德為榮,而這一傾向在明朝末年達到頂峰。

在萬曆年間到達中國的傳教士利瑪竇意外地發現中國是一個缺乏尚武精神的國度。他在寫給羅馬的信中說:“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他驚訝地發現,這個帝國裡最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像女人:“無論是他們的外貌氣質,還是他們內心的情感流露,他們看起來全像是溫柔的女子。要是你對他們尊敬禮讓,他們便會比你更加謙和。”居留中國的幾十年裡,利瑪竇也看過上流社會的人打架,不過其情景卻讓他啞然失笑:“彼此爭鬥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鬥時揪頭髮。”“他們很少殘殺,他們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這種爭鬥的方式。這不僅是由於他們沒有什麼真正的男子陽剛之氣,主要是,他們大多數人連小刀之類的兵器都沒有。”“這些男人們不惜每天花費兩個小時來梳理他們的長長的頭髮,考究地整理他們的服飾,他們就這樣悠閒自得地打發著美好的時光。”

在這個國家裡,當兵打仗是一個人走投無路後不得已的選擇。“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與滿洲人渴望戰死不同,走向戰場的漢人們通常是滿臉悲愁,路兩邊是他們哭得昏厥過去的妻子。

當這樣兩支氣質相反的軍隊相遇時,後果當然可想而知。

注:文章摘自《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全新修訂彩圖版)》,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重慶出版集團年度重點書籍

★暢銷書《大明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作者張宏傑經典作品重裝再現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序推薦

★十六頁全綵印刷,二十五張高清圖片

滿族人為何能戰勝明朝?(上)

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全新修訂彩圖版)張宏傑 著 /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歷史·傳記·社科
  • 內容簡介:

《千年悖論》是張宏傑老師的“處女作”。此次重裝再版,收錄了其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於歷史寫作的兩篇採訪,並配以精美插圖。

書中,作者以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敘寫了曾被歷史和他人書寫、評介過多次的諸如吳三桂、曾國藩、慈禧、朱元璋等耳熟能詳的著名歷史人物以及中國的科舉制度、殘忍的酷刑、滿族的漢化、隱士的真相等史實,探究了特定時期的人性,給人以新鮮的閱讀體驗和發人深省的思索。

對於歷史人物的敘寫,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張宏傑自有一套獨特的感覺結構。他以冷靜細緻的筆法,入木三分的刻畫,像寫自己身邊極熟悉的朋友一樣,書寫了時代裂變下的各色人物的起伏人生,探索了歷史劇場裡的人性浮沉,引人深思的同時,也讓人對他們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