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有什麼準確的標準嗎?

心詩界


現代詩分為近代詩和當代詩。

近代詩是白話文普及的產物,由於這種詩成型時正處於民國時期西方文化大舉入侵,近代詩學習西方的各種詩體流行一時,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泰戈爾的清新小詩,甚至日式俳句。各有各的規矩,各有各的套路。

當然研究符合傳統漢字音韻系統的近代詩人,則提倡漢字音韻美感和格律對白話近代詩的積極作用,比如聞一多的新格律派。

而我們當代詩,基本上繼承了自由發揮那一脈,將什麼格律派、新格律派全都埋葬了。我們當下說的現代詩,沒有任何格式、字詞限制的詩體,只在修辭手法上不斷出新,用最新奇的表達方式,比如斷句、重複之類的反覆加重輸出詩人心裡的感情。

現代詩,情感表達強於格式,不管這種情感是強烈的,還是淡然的,不管是清晰的,還是迷亂的,反正格式是沒有限制的。

這樣也給這種詩體帶來新的風格,讓大眾喜歡。但是這些風格並不是固定的標準。

輕鬆入門

前段時間不是出了個小孩子的詩集。短短几句,充滿童趣的想象,讓成年人心中一動,體會出那種難得的淳樸感情發散。小孩子們的心是乾淨純粹,腦袋是充滿了天真的想象力的,但你要說他們知道什麼寫作技巧,詩歌流派,並沉醉其中,發揚光大,那完全是罔顧事實的吹牛逼。他們是無招勝有招,我手寫我心。

這說明現代詩意境營造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寫作技巧。心勝於巧。

現代詩由於沒有平仄格律和字數、句子長短的限制,在技巧上雖然有,但是也完全可以無。意境營造好了,感情傳達成功了,一首好的作品就出來了。

感情濃烈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它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和古詩那種含蓄優美的感情表達是逆反的。它的語言結構靈活性,也決定了它必須有飽滿充沛的感情來聚攏詩的形態。否則,就是泰戈爾式的小語,日式俳句,或者七零八落的小散文。

個人色彩濃厚

白話文寫詩門檻不高,寫的人就多。

要想鶴立雞群,就需要在思想性上推陳出新,造成了現代詩個性色彩特別濃。很多作品出來之後,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那是因為詩契合了讀者的心境,一起感動了。但是由於個人性太強,也就無法感動太多人。

不喜歡的人就會嗤之以鼻。

這也正是因為現代詩沒有準確的衡量標準所導致的,現代詩是剝離了格式限制,完全放棄了各種規則,只用修辭手法加強的純粹感情輸出產物。

我們只有從感情上去判斷現代詩,但是個人色彩濃厚的特色又無法讓讀者以通感去衡量一首現代詩的內容。因為千人千心,個人內心的感情無法建立統一的標準——詩人如此,讀詩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還是沒有標準。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再見朝霞

再見朝霞

朝霞說我種下的桃子很甜

老徐說是他重新種下

喝酒當然不只是喝酒

桃子終歸還是桃子

只是你 還是你

翻開一頁紙 續寫另一個故事

上回是我們一起停留的赤壁

這回我們各奔東西 只好

把赤壁當成一個只是熟悉的名詞

我在壽光很好

有一條線 讓我們始終交集

怎麼可能輕易忘記

今年的壽光經歷一場洪水

陸水有沒有溢出

接到許多惦念或安慰的電話

一如既往地親切

所有的故事都像是發生在昨天

總是能從一堆號碼中找到你

赤壁 一個時常下雨的城市

我的山谷很小 故事卻很長

許多人來過 許多人離開

成為許多人的記憶

我又一次寫下

其實 人生沒有來不及

我又去過一次

遠遠望見 記憶裡一樣的山谷

晨曦時的一縷陽光

是光 就一定會照亮你

真理未必總在雲裡

我在等著陽光照耀

一杯熱茶放在桌上 直到放涼

這不是喝茶的方式

這只是解渴的形式

沒有人能窺見季節身後

有一段故事就在雨裡

只能是猜測美好

猜測你會不會喜歡 會不會習慣

不知道風的方向

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

但憑風吹草動 做一尊泥菩薩

吹不了風 過不了河

等著別人保佑

今晚 與王平一起喝酒

恍惚中 桂花的香氣瀰漫全城

我就站在山谷中 最大的樟樹下面

一時萬物皆靜

只有我的鞦韆 悄悄搖晃著!

2018/9/30

標準得是詩人定的啊?


張三80694067


1、關於詩的意蘊。

詩的古今中外的品質高低評定標準,有一個核心標準是一致的,籠統的說,即一首詩是否能夠叫人讀出一個深刻而廣闊的意蘊,這個意蘊的“深刻而廣闊”的程度,是一首詩品質高低的一大決定因素。

2、關於詩的格律。

中國古典詩詞,有個格式要求,律詩必須是七字一句,絕句只能五字一句,律詩除了開始兩句和結尾兩句,中間的詩句還應該是對聯句式,所以律詩的難度要高於絕句。尾字押韻要求古體詩和近體詩一樣,但近體詩為每一個字規定了聲調。而詞,我們都知道,它有詞牌格式規定,《如夢令》有《如夢令》的格式要求,每一句的字數、一首詞的句數都有規定,其他聲調要求和押韻要求,也非常嚴格。西方的十四行詩,據我所知,格式要求非常嚴格,句數、句式都嚴格要求,每一個字也都有聲調要求,以及押韻要求,其嚴格程度,不遜色於中國的古典格律詩詞。

但現代詩完全沒有了格式字詞聲調和韻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沒有任何格律要求。

3、綜上,你可以認為現代詩就是沒有格式、格律要求的古典詩詞,或者說古代格律詩詞,就是有格律聲韻要求的現代詩,尤其長短句式的詞。

但詩之所以為詩,古今中外還有一個通用的品質高地評定標準,那就是煉句——每一行詩句,必須是經過提煉的,每一行詩句必須是極具意味的,同時有一定的韻律的,好的現代詩,一首詩,是應該由這些被詩人提煉過的句子組成——古典格律詩詞,煉句煉字,現代詩煉字可以放鬆一點,但煉句的難度更高,好詩的句子必須極具意味。

我們看一首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寫的詩:

標題:這是一小時

“不管怎樣,謝謝你”。她轉過身

就像懸掛在花朵上的陽光,

當風移動花時陽光消失,

她也迅速離開了我。不,不管怎樣,

至少這一小時,陽光照耀,

至尊的神也無法自誇

有更好的東西

勝過靜觀這一小時過去。

這首詩原文當然不是中文,但翻譯必定是要遵循原詩的詩句本色和意味的,所以雖然是翻譯的詩句,仍然可以讀出創作者在這首詩的煉句。“就像懸掛在花朵上的陽光”這一句是承接上一句最後幾個字“她轉過身”,同時又啟迪了下一句:“當風移動花時陽光消失”,下一句就是“她也迅速離開了我。不,不管怎樣,”一個小時過去了,這是一個怎樣的一段時間?“至少這一個小時,陽光照耀,”“至尊的神也無法自誇”“有更好的東西”“勝過靜觀這一小時過去”。我一直都認為,龐德的詩,其特色猶如中國古典詩詞,他總是用很多意象來形、比喻,卻都極為精妙,且寓意極深。

龐德的詩當然是現代詩中的極品之一,但特色鮮明,沒有格律,用字隨意,句子似乎也很隨意,但仔細閱讀,你會恍然大悟,他的詩其實每一句都被精心提煉,或者稱為天才煉句,好比李清照、蘇東坡的那些詞,極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蘇東坡的那些詞,聲調的遵守也是很嚴謹的,可一點也不妨礙它們被稱為宋詞中的巔峰之作。

再看一首北島的《波蘭來客》

是筆在絕望中開花

是花反抗著必然的旅程

是愛的光線醒來

照亮零度以上的風景

和龐德的詩不同,北島的詩有相當一部分,其詩中的意象不構建時空場景,不以某種時空場景來啟迪讀者去想象中尋找意念,而是直接以意象闡述或者哲理性的、或者情感性的種種意念,所以他的詩句往往被他煉製的強硬、精悍、有鏗鏘之感,假如朗誦龐德上面這首詩,需要溫和的神情嚮往的口吻,朗誦北島的這首詩,則可以大聲而強勁一些,最好深沉一些。

——無論古今中外,第一對意境的追求、對深刻而廣闊的詩的含義追求,是首要品質標準,格律遵守的嚴謹無比,可內容含義卻空洞蒼白,不管是李白寫的還是蘇軾寫的,都不可能被認為是好詩;第二對詩句的提煉,是其次品質標準,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品質標準,不管是古典文言文的,還是現代白話文的,按照各自語言的要求和特點,煉句都是必須的,好詩的詩句必定是經過精煉的,好的詩句必定是流暢、精煉、意味深長的,不做作、不生硬、不空洞的,對上下詩句具有承上啟下意味的作用,有的詩句本身就具有極為深刻的含義。


久卓子60


我說新詩標準問題。我把它說成“問題”,因為它確實是個問題。十幾年前,中國《詩刊》社用一年多的時間開展新詩標準大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因而有人下了個結論,“沒有標準就是標準”。本人對此一直持懷疑態度。

今天,藉此板塊說說我對新詩標準的重要性想法。

第一,新詩必須有標準。常言道:“不依規矩不成方圖”,這“規矩”就是標準。一般講,定型的事物成型的技術都有了合格的或達標的規矩即標準,比如文體比賽的評分標準,高考試卷的評分標準等,可見,新詩也應有標準。第二,但新詩標準應標下不標上,。即成為新詩的合格標準是什麼,至於什麼是最好詩歌標準不作規定。由於沒有合格標準,亂寫濫發詩歌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寫詩的隨便寫,審詩的隨意審,評詩的隨和評,結果,詩篇多如雪花,而好詩卻少得如同一首歌《賣酒無》。

第三,由於沒有標準,別說地方報刋,就是上一級的報刋刋發的詩歌不少詩篇味同嚼蠟。當前,中國新詩受冷落坐涼板凳這一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詩無標準不能說不是一個主要原因。

第四,但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新詩雖然沒有標準,可各個報紙雜誌編輯對新詩各有一套主觀標準,比如,偏愛朦朧詩,喜歡白話詩,酷愛順口溜詩,熱衷格言詩等,五花八門,沒有共性,只有個性,甚至極個別人的個人喜厭左右著一方詩歌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到中國新詩的健康發展。可怕!呼喚新詩改革的春風撲面而來,期盼新詩標準早日形成共識。我本人對此充滿信心。

至於,新詩到底應該有哪些標準,我也有看法,但篇幅有限,只好另當別論了。



根言木語


想要清楚瞭解現代詩的標準,不僅要從古典詩歌入手,更要從新詩談起。而新詩,在上世紀經歷了幾個特徵分明的階段。從"五四"新詩運動、早期白話詩、象徵詩到新月派、現代詩……下面筆者僅以幾個代表詩派舉例。

胡適《嘗試集》,是五四白話新詩的大作,也很好踐行了他"作詩如作文"的詩學主張,如胡適《蝴蝶》一詩:

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這首詩在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在五四,卻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作品。

這首詩不同於古典詩歌的格律、句式,行文顯得十分隨意,也就掙脫了律詩的束縛,這首詩的內容也顯得十分明瞭簡單,也沒有了以往詩詞的含蓄。這便是新詩初生的狀態。

但很快,周作人就發現了早期新詩的弊病,"晶瑩剔透的太厲害了,沒有一點朦朧,因此缺少一種餘香與回味。"梁實秋也發言:"新詩運動最早的幾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話",不是詩。"

因此,重塑詩的審美品質,就成了20世紀20年代以後新詩發展的主要動力。

一、郭沫若激情昂揚的自我表現,為新詩帶來了以"抒情為本質"的浪漫色彩。

二、聞一多為代表的新月派詩人的格律化運動,詩歌"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倡導"帶著腳鐐跳舞。"

三、李金髮、穆木天、王獨清等人的早期浪漫主義詩歌實踐擷取異域唯美頹廢的情調,注重詩歌的暗示與"遠取譬"功能,將詩歌從外在的表意層次提升到含蓄朦朧的深層象徵層次。

李金髮《時之表現》:我們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踐踏之稻田。

《巴黎之囈語》:女人的心,已如野獸之蹄,沒有勾留一刻。

《寒夜之幻覺》:窗外之夜,染藍了孤客之心。


穆木天:雨後,我們要聽徐徐渡來遠寺的鐘聲,茅屋頂上吐著一縷縷的菸絲

李健吾先生說,李金髮對新詩最大的貢獻是意象的創造,他追求詩歌的神秘美。

朱自清先生講到李金髮的詩歌神秘美是因為意象和言語跳躍性造成的,法國象徵詩人馬拉美甚至認為詩本身是依靠暗示而造成的謎。要極力隱蔽對象靠獨特的"處理題材"的方法暗示情緒,從接受美學的角度,《棄婦》給讀者巨大的想象的留白。

30年代,隨著革命文學的發展,後期創造社和太陽社詩人將政治於詩歌結合,在粗暴越野的浪漫風格中,表現出革命情緒的鼓盪。他們一方面抓住現實,致力於探索大眾化的探索,另一方面,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為代表的"現代派"詩人的崛起,使得20年代象徵主義詩人開創的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具有了更自覺的現代性特徵。

如施蟄存所言,是現代的情緒,表現出都市日常瑣碎、自我、而現代的詩形多以口語化、散文化呈現。

40年代,可以說是新詩發展的特殊時期,歷史語境的變遷、詩藝追求的不斷深化不同的外化在詩歌上。

40年代的詩歌也呈現了左翼詩歌的新面目:"七月"詩派與"反抒情"詩派。

再到後來的50年代的政治抒情詩歌。80年代歸來的詩、朦朧詩、新生代詩……

在新詩研究中,一個曾經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三種詩潮的碰撞與融合構成了新詩發展的走向。

在現代詩歷史上,一直存在著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那就是在詩人的藝術探索與讀者、乃至研究者的審美能力間始終有一道鴻溝阻礙了有效的溝通和反饋,因而無法建立與現代詩歌發展相適應的閱讀、批評機制。孫玉石提出的"重建中國現代解詩學"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最後,在一個新的社會、文化語境中,當詩歌與公眾生活的關聯愈發稀少,在審美的、語言的關注之外,重新思考他的歷史可能性顯得尤為重要。


一往文學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現代詩。現代詩,是相對於古典詩而言的詩歌,起源於清末民初,用白話文書寫,所以也稱白話詩。現代詩歌,分為兩個階段: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現代詩歌,二十世紀下半葉之後的當代詩歌。



詩歌,是通過藝術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文學形式。現代詩,突破古典詩的格式和韻律,突出自由奔放的表達,其中雖然也有押韻詩,只講求結尾押韻,不論格律與音步(節奏)的對稱,如現代徐志摩、當代汪國真的詩歌。


現代詩,看似沒有準確標準,實則有其藝術要求。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比,象徵,結合時代背景,抒情言志,言之有物,物美形好。

在語言組織上,講究凝練,典雅,推敲,斟酌,化用典故,注重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情感的順暢表達。

在形象描繪方面,要求對形象去粗取精,構建美的形象,通過形象中抒發自己的感情。託物言志,小中見大,象徵社會人生物態,世間人情物理。

在情感上,不僅要求美的發現,也要求想象力豐富,同時不能忽略時代特徵,抒情完整。虛實相生,相互襯托,描山川風光,寫人之淑情,借物言志,意向明晰,餘韻悠長。
在藝術上,講究構思精巧,表現手法精妙,要求現實性、象徵性、哲理性結合,以音樂美、繪畫美,乃至建築美,構建美的意向,展現語言勢態,拓展詩歌美的形象及其張力。開詩眼,使詩歌聚光生輝,推意向,使詩歌餘韻悠揚……


分行方面,要求句意表達完整,不能生硬強拆,撇開語法,撕裂句意。生造硬作奇葩形式,使讀者感覺形象不佳。


詩歌,從《詩經》一路走來,不斷髮揚光大。傳統的詩歌,有其音樂之美,可以用來歌唱。附錄我整理的《關中民歌·我的家鄉》,請網友欣賞。



一首好的詩歌,無論是現代詩還是古體詩,都應該有一個共同標準。

首先,一首好詩,應該如燦爛的陽光,如清澈的甘泉,字裡行間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能夠為讀者指引前行的方向。
"共鳴",應該是詩歌最高的境界。沒有讀者認可的詩,只能算是夢話,終將一風吹去!這就要求作者,在充分表達詩意的同時,又能做到語言透明曉暢。

品讀一首好詩,猶如和一顆至純至善至美的心靈對話,能夠在詩歌的浸潤中,養成優雅的氣質,煉就坦蕩的胸懷,豐富文化的底蘊!


詩歌含蓄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要到晦澀的地步。

應該給讀者留充足的想象空間,但一定是可以通過深度思考,能將詩歌深處美的東西慢慢地解讀出來。這是詩歌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前提。

其次,詩歌應該為讀者提供一個審美的典範,一個情感安慰和一個有意義的世界。

用啟迪思想哲理和觸動感情的文字,幫助讀者洗卻心靈的塵埃,讓心靈得到呵護和潤澤,重新煥發生命的熱情和活力,從而以一顆健康的心靈和積極達觀的心態去面向美好的未來!



詩歌本來就是為抒發感情而作,當如行雲流水,天馬行空。墨守成規,硬套格律,無異於自套牢寵,無法吞吐山河,氣貫長虹!特別是初學寫作的新人。當然對古詩詞駕輕就熟的詩人不在此例。


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體裁,自有一套規律可循。不過我認為,普通的作者,或抒懷,或詠志,起碼應該做到立意新,構思巧,感情真,語言流暢自然,朗朗上口!


李彬文


這是我對詩歌寫作的一些想法。也在一次講座中分享過,在這裡與大家共勉勵。

現代詩是相對於舊體詩而言的。

現代詩的標準應該是什麼是好詩的標準吧。這個問題歷來見仁見智的問題,爭論了很多年,儘管無法達成一個共識。但我覺得,判斷一首好詩的標準,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固定的。

第一個衡量標準:就是看這首詩挖掘、捕捉(或揭示)的詩歌經驗是否獨特新穎。

第二個衡量標準:你找到“新的秘密”,用什麼樣的語言,把這個“秘密”說出來,也就是說,表達是否獨特、新穎有創意。

這兩個標準,是衡量一首詩好壞的很重要的、相對穩定的尺度。

一首詩是否傑出:肯定要超過這個標準。

1、第一個標準展開了來,就是要在一切“舊事”中去尋找和發現新的東西,要言說出一件已經真相大白的事物“新的秘密”。這裡有兩點很重要:

第一,你是否獨一無二地找到別人從未找到的感受。沒有任何一種文體比詩歌更強調惟一性和獨創性。哲學家說過: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詩人更是如此,一個詩人比一個哲學家更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寫黃鶴樓,崔顥寫了,李白就不敢寫,只能留下“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喟嘆。因為李白沒有在黃鶴樓這件“舊事物”上找到“新東西”,或者說他能找到的崔顥先找到了。崔顥的黃鶴樓成了千古絕唱,而其他人寫黃鶴樓都被崔顥遮蔽了。

第二,你是否寫出來讓人眼前一亮。這“一亮”就是瞬間的直覺,而這直覺只有在遭遇到被重新命名的事物,才能“瞬間一亮”。就像一個在你很多年的印象裡一直灰頭土臉的老同事,兩年不見突然西裝革履,紅光滿面。你在驚訝的同時在心裡快速地完成了對這個老同事的重新定位和命名。

沒有思想,你寫不出好的語言。一寫到女人就是花,一寫到雨就是淚水,一寫到霧就是憂鬱,一寫到秋天就是落寞。好多詩人怎麼俗,就怎麼寫,怎麼寫起來順手,怎麼簡單而又弱智就怎麼寫。

什麼時候一個詩人對已有一百個詞條的事物說出第一百零一個詞條,他就離寫出好詩不遠了,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甚至傑出的詩人了。

好詩是怎麼煉出來的——日常經驗和抒情是寫作的動力,寫出經驗內和經驗外的東西。

沒有意思的東西,寫出來連自己都沒有閱讀興趣,又如何征服他人呢。

葆有一顆世俗心,才能把現代生活的本相寫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自己擺進去,將自己的生存體驗化在其中;為自己筆下的生活歡樂過,悲傷過你才能夠打動別人。栽你的樹,結你自己果,從自己出發,旁及他人。

杜甫的詩歌,並沒有刻意去尋找高大上的主題,只是誠實地記錄生活,記錄時代,表達自己最真摯、最純樸的情感。那個時候寫詩沒有想到過發表,出版,也沒有網絡,打賞。更沒有朋友圈點讚賞。但他寫下了二千多首詩,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句。

既便是杜甫的古代生活,也有今天的現代性,它表達了天人合一的屬於全人類的情感。


詩文百家


現代詩有準確的標準嗎?回答是否定的。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中國現代詩人爭論不下,最後是由一個外國人評出十個,豈非咄咄怪亊?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沒有標準有直接關係。如果有就不會讓外國人挿手,詩歌競賽也不會出現非驢非馬的評分標準。為了改變這種混亂局面,推動現代詩發展,建立現代詩標準勢在必行。下面談一談在標準沒建立之前對寫詩的粗淺認識:

一.立意要高。立意是創作謀篇之首。是作者構思作品的中心思想內容,寫作意圖,動機,定出總格調。要做到思想正確,立場鮮明,圖面新穎,不可有負面影響。例如,匈牙利詩人裴多非的一首著作詩歌: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詩人把人們普遍認知珍貴的生命,愛情

,提升到為了自由可以犧牲一切的高度。可見主意之高超,構思之巧妙。立意所要忌諱的是格調低沉委糜,構思陳舊,俗套。只有標杆立得高,才能居高臨下,統領全篇,寫出高質量的詩文。

二.意境要深。什麼是意境?近代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說:“情和景是意境的兩個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點。感情真摯,形勢的真實和語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為了理解汪先生這段頗有指導意義的論述,引用現代著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背影》:

背影總是很簡單

簡單

是一道風景

背影總是很年輕

年輕

是一種清明

背影總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種魅力

背影總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讓人記得清

這首詩以背影為意象,從簡單,年輕,含蓄,最後到孤零,步々引深,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耐人尋味。這一背影曾是那麼年輕,智慧,雖然看不清面目,但從背影可以看出娉婷,與詩人有過不解的牽絆。而今一個孤零零地遠去,又不知前路如何,其牽掛之情惻忍於心。這就是意境實虛相應的寫照。從語言,形式表達上看也恰到好處地做到了統一,不失是一首好詩。

可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詩意境陳腐,虛假。有的人寫近體詩,為了尋求古味,住在高樓裡竟選擇籬牆,河溪做意象,有的甚至把更漏,蠟燭這些虛假意象做為意境,使人看了很費解。當然從頭條上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寫得很好的詩,值得學習借鑑的。

三.形式要美。這裡指的是詩歌的表達元素,包括語言,壓韻,排行,標點等。如果把意境比做主體,這些可以形容是詩歌的衣服。沒有好的體型穿什麼衣服都瀟灑不起來,沒有好的衣服,再好的體型也引不來靚女的回眸。最主要的是語言,關於這方面有很多要求。有的提出五條:1清新,2平淡,3絢麗,4含蓄,5簡潔。還有的提出十條,就不一一摘錄。總的來說,詩歌的語言要高度凝練,形象表達意境和作者情感。關於韻律等,目前也沒有具體規定,就不贅述了。

四.風格獨具。要想成為詩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今天是豪放派,明日是婉約派,後天是寫實派,成了大雜燴不行。要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詩來。這一點是要經過長期磨練才能達到,有的人寫了一輩子也沒做到,不能小看了。

有不當之處,請師友指正!

謝謝!


用戶泰和


現代詩有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依筆者的個人觀點,現代詩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但中國文學藝術承載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境美。中國現代詩的發展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歷史。一代又一代詩人在現代詩的創作過程中,不斷創新,到目前為止,形成了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局面,現代詩的創作風格多樣化,流派繁多……格律詩追求意境美,建築美,韻律美,節奏美!仰,揚,頓,措,便於朗誦,喚起觀眾的共鳴!蒙朧詩則注重空間與時間意像表述!凝鍊,厚重,警示,無拘無束地把想象的空間無限放大,讀後引起思考。現在的梨花體詩歌,更是詩歌中的奇葩,打破詩歌的創作風格,零亂中隱藏詩人的表象。迷惑中平添了哲理,不抒情卻讓人放不下……現代詩沒有標準,能打動讀者,讀者喜歡就是標準!詩歌不是工業產品,一模一樣,千篇一律就失去了詩的審美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