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我在当年的达旗青达门公社所在地整整生活了八年的时间,在那里完成了我的小学和初中学业,直至一九八二年秋我考上师范学校离开。放假的寒暑假也一定回家,加起来也有六七个月的时间。这八年多的时间,是我开始逐渐懂事,开始认识社会的阶段,一些人一些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还常常浮现在眼前。

这个地处梁外地区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就建在一座长满柠条的大山下面一个略显平整的台地上,被我们称为公社圪蛋。因为后面依山,前头傍水,杨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簇拥着,倒也风水极好。机关单位并不多,公社、学校是最大的两个机构,除此之外,就是邮电所、卫生院、兽医站了。因为没有上电,自然没有电管站、变电站一类的机构。也没有粮站,为数不多的几家城市户买粮食要到邻近的耳字壕或高头窑粮站购买。即使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也设在经济相对活跃的纳林沟煤矿,因为不贷款,更不存钱,似乎和我们无关。连派出所也没有,只有一个叫高越的公安特派员,背着一个盒子炮,倒也不记得有多么威严

。还有一个代销店,在公社大院的一间小房子里卖一些诸如肥皂、煤油、白糖、咸盐、本本、铅笔之类简单的日用品,却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间或有二分钱,就可以买两块水果糖。平日里只有公社的大喇叭早晚伴着鸡鸣狗叫,学生们上下学,才是我们公社圪蛋最热闹的时候。


大抵是因为女干部、女职工极少,公社干部、学校老师以及卫生院、兽医站、邮电所的职工以男人居多,家属自然多是农村媳妇了。因为还得参加农业社的集体劳动,所以大部分干部职工跑家或住单身宿舍。


一九七四年,达旗为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干部职工家属转了一批城市户,我们青达门公社也就七八家的样子,我家有幸在列。也就在那年,学校盖了四套里生外熟的土木结构家属房,我们全家乔迁于此,成为公社圪蛋的住户。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公社圪蛋的住户也就是十来家。公社干部的家属房在最西头,连体一排六七户人家。最中间住着杜树林叔叔一家,他是全公社的头,操一口外地口音,但明显本土化了,上有一位老母亲,下有七八个孩子,杜叔的媳妇儿,和我的母亲一样在公社成立的五七队做一些零活。杜叔在忆苦思甜时说,自己没有父亲,是母亲在一片树林里捡回来的,因此大名就称作树林。因为这一大家子人多,生活自然比我家好不到哪里。杜叔在离开青达门后,先后到马场壕、解放滩公社、水保局、人事局、旗政协工作,总是那么精神抖擞。在丧母之后,又先后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和陪伴他大半生的妻子,但诸多不幸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男人,现在杜叔应该九十岁高寿了,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紧跟时代潮流。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最西头住着单如恒叔叔一家,记忆中,他在两个门牙中总是卡着一支燃着的香烟,很爱戏我们这些小孩子,只可惜在一次事故中牺牲。最东头住着廉占胜叔叔,他有着中国农民那种憨厚朴实劲儿,他有一个建国前就加入共产党的哥哥廉占山,与杨柱、苏海驹等人并肩战斗,在伊盟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再就是我的老同学王文革、吕小平两家人,小平的爸爸从山西过来,是乡里的财粮干部,骑一匹个子不大的小黑马,在各大队游走,拿着一个书本大小的算盘,噼噼啪啪打的人眼花缭乱。文革的爸爸也是山西人,但说话明显带着我们老家府谷的味道,后来才知道王叔老家保德州与府谷一河之隔,也属黄土高坡上的人,令人敬畏的是把自家的二爹像父亲一样侍奉到老送终。


邮电所家属院不大,只有两户人家,西头住着王根喜叔叔,总穿一身邮电绿,骑着一辆邮电专用自行车,跑着送信,笑起来,镶着的两颗金属牙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似乎比他年轻漂亮的媳妇大好几岁,生下两个小姑娘也很是袭人。白凤兵叔叔住东头,既是所长又是话务员、报刊信件收发员,大耳机架在头上,滋滋滋发着电报,如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特牛。白伟是他们的独生子,生活自然好过些,过年除了新鞋新帽新衣服,还可以一人独享几板子鞭炮,可以连串地放,不像我们如新媳妇放屁零圪崩。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卫生院只有一个家属房,住着高英智叔叔一家,在我看来,高叔叔就是我们公社的华佗,内外儿妇中医西医样样精通。那时,我的父母都身体不好,因此常请高叔叔出诊到家,高叔叔也是随喊随到,绝不拖延。另外住着一个蒙古族大爷丹增,是解放后还俗的老喇嘛,展旦召重修后,老人家又皈依佛门。

兽医站也住着两户人家。站长廉永茂,一个很能干的年轻人,因为亲戚关系,我们叫他哥。另一个是放羊的郝六大爷,独身一人,后来我的同学顶门过去为儿,因此,我也当过兽医站的临时羊倌。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供销社是后来从老爷庙搬迁过来的,所以家属房是公社圪蛋最好的。苏文荣叔叔个子高高大大,戴一顶蓝布帽子,帽沿朝天翘着,总是笑呵呵的。我们只要攒下废铜烂铁、骨石、烂绳头子,就迫不及待地冲向供销社,即使是亮红晌午,苏叔也会接待我们,成了我们最愿意见的人。他家的二小子和我同岁,却和我们家老三同学,与电影里的潘冬子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很是可爱。

至于我们教师大院,朝夕相处,亲如一家,关系自然是更好的。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社机关搬到纳林煤矿所在地,青达门水保站恢复成立,公社圪蛋来了一批年轻人,像乔玉山、雷宝山、李挨清后来又成了我的同事,自然格外亲切。水保站的领导自然年纪大一些,老站长郅万义、陈仁武也把家搬到了公社圪蛋,成了新邻居,但我不久考上师范,对他们不那么熟悉。只有开拖拉机的贾师傅一家比较熟,除了爱坐那辆出产新的拖拉机外,还因为他家的儿子贾建平和我同岁,后来还是师范校友。


如今,那里所有的机关单位都撤销或搬迁,零零星星住着一些户子也大多不认识了。公社圪蛋早已破烂不堪,只有那座柠条山和那些树木还在,依然坚守在那里,储存着我们的记忆。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达旗青达门公社圪蛋的邻居们

林金栋,网名老林已老 ,年过半百 ,土生土长达旗人。当过教师、乡干部 、机关公务员 。现已退休,文学爱好者,在旗、市、自治区报刊上都发表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