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大多數將領為什麼普遍都很愛國?

師父_有妖氣


認為北洋軍閥多數將領普遍愛國這個想法顯然並不正確,實際上北洋軍閥裡不少人都以各種方式出賣過國家利益,只是程度可能不同而已。

比如說袁世凱,為了稱帝和日本簽了《二十一條》。還有像段祺瑞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放棄了條件較優惠的英法貸款,轉而以出賣國家利益為條件向日本貸款,只不過是因為日本貸款允許他把款項用於建立他的私屬部隊。張作霖除了多次出賣東北利益換取日本人對他的支持之外,還曾經受日本人唆使,在領取了徵蒙軍款以後突然反悔,拒絕出兵外蒙古,失去了收回外蒙古的最好機會。而吳佩孚不僅在華北偽政權裡掛名拿車馬費,對於日本人利用他的名義招收偽軍也不做否認,還贊同汪精衛和日本人的合作。

此外還有王揖唐、梁鴻志、王克敏、齊燮元等北洋軍閥裡的高級人物,在抗戰裡更是當上了漢奸,在偽政權裡公開任職,所以北洋軍閥裡出賣國家利益的並不是少數人。

當然相比之下,大部分北洋軍閥將領特別是高級將領,對此都比較矜持,特別是下野以後,大多還能潔身自好,不肯公開和日本人合作。究其原因其實比較簡單,畢竟他們大多是知名人物,多少愛惜羽毛,而且他們曾經身居高位,雖然對權力還有慾望,但是做日本人的傀儡顯然已經對他們沒什麼吸引力,而真的放權給他們顯然也不符合日本利益,日本人也不會同意。

所以像段祺瑞、曹錕等人大多寧可隱居,也不願意和日本人走在一起,也算保住了晚節。


不沉的經遠


北洋軍閥是不是大多愛國,我們看看四個軍閥領袖的表現

直係軍閥領袖段祺瑞

辛亥革命後,沙俄扶持外蒙古脫離了中國,後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段祺瑞趁機派徐樹錚進攻外蒙,並一舉收復了外蒙,保證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這一點段祺瑞是居功至偉的。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邀請段祺瑞出山,都被段祺瑞拒絕。為避免日本人,段祺瑞搬倒了上海,並公開在《申報》上呼籲抗日。后土肥原賢二多惱羞成怒,暗殺了段祺瑞。所以說段祺瑞愛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直係軍閥領袖馮國璋

馮國璋親自參與的就有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進京等戰爭,他也見證了中國割地賠款的屈辱歷史。作為憂國憂民的軍事將領,馮國璋屢屢向清廷進言: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並一直為此而努力,不過意見一直未被清廷採納。歲沒有大的作為,不過馮國璋的愛國思想還是有的。

皖系軍閥吳佩孚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多次拉攏吳佩孚,都被他拒絕。在四川時,日本人要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助他東山再起,但他拒不接受。

抗戰爆發後,日軍以吳佩孚名義在河南征召偽軍,吳佩孚嚴正發表公開聲明予以斥責。當得知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後,為表示抗議,他整整絕食一天。吳佩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氣節。

直係軍閥張作霖

在日俄戰爭時期,張作霖先投沙俄,後投日本,後在日本扶持下,逐步成為“東北王”,雖然後面拒絕跟日本人合作,我覺得他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張作霖是靠日本人起家,他也並沒有什麼愛國行動。






花木童說史


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集團。它整整掌握了中央政權十六年,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北洋軍軍閥來源於袁世凱1895年的小站練兵。在那個時候,北洋軍可以說是一支近代化的軍隊,戰鬥力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清朝被推翻。袁世凱靠著自己的北洋軍,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北洋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成為當時風雲人物。

當然,北洋軍閥是有著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的,並且北洋軍閥大部分的時候,都出賣過國家主權,用來換取外國列強的支持,進而增加自身的實力。直系、皖系、奉系都和英國、美國、日本等國暗地裡進行過不同形式的交易。

比如袁世凱就是重要的親日勢力,日本人向袁世凱提供了大量新式武器裝備,甚至還為袁世凱提供日本顧問以及讓袁世凱派遣留學生。可以說日本人這麼大費周章,目的也是在於希望有朝一日袁世凱能夠為日本所用。為了增強自己的勢力,後來袁世凱接受了日本人的二十一條。不過袁世凱還是非常聰明的,後來他轉而依靠英國和美國,從而使得日本轉而支持東北的宗社黨,並援助南方的反袁勢力,企圖搞垮袁世凱。

段祺瑞是繼袁世凱之後,又一親日勢力。在皖系掌權期間,段祺瑞向日本籌款三億八千餘萬日元。為了得到日本的援助,他更是和日本人簽訂陸海軍軍事協定,允許日本駐軍,並且日軍還能夠指揮中國軍隊。

不光皖系如此,其他的軍閥基本上也是這樣。因為當時的實情就是如此,外國列強影響力實在是巨大。其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多年,哪怕後來北伐成功,民國政府也是需要外國人支持的。

北洋政府原本就是轉型和過渡時期,它本身當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同清政府相比,他還是進步很多的。

因為北洋時期還是開放很多的。無論是引進外國資本、商品,還是科學技術,都是遠遠強於清政府的。

當然,北洋政府還是在一些主權上有一些堅持的,也同當時很多外國列強做了很多鬥爭。比如巴黎和會上,北洋政府就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後來代表團更是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頂著巨大的國內、國際壓力,在合約上拒絕簽字。

總體上來說,北洋還是比晚清進步很大的,他遵循了當時南京臨時國民政府的基本框架,具有時代的進步性。但是由於軍閥政治,導致了軍閥專權,內戰頻繁。


歷史是什麼


因為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洗白常凱申,為民國軍閥歌功頌德的言論此起彼伏,用抗日掩蓋內部矛盾的言論更是甚囂塵上,彷彿四萬萬中華兒女用100多年時間裡推翻的三座大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今天的生活才是5000千年文明的巨大災難。

更有甚者,在建軍節歌頌國民黨,彷彿人民軍隊才是反動派。這樣的人,用其心可誅都不足以恕其罪!

而對於民國的將領,準確地說應該叫軍閥,就更是極盡溢美之詞了。

老實說,像張作霖不與日本人合作的事情,確實讓很多“愛國者”激情澎湃,被日本人炸死更是令人悲痛惋惜,加上張學良“不抵抗”政策的無窮貽害,更是讓張作霖的“民族英雄”形象驟然高大到高山仰止的地步。

但是,張作霖是如何起家的?如果沒有日本人的支持,張作霖如何能成為東北王?用斷章起義的歷史來掩蓋軍閥的本質,如何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而張作霖只是民國時期新舊軍閥的一個縮影,類似於這種“大局為重”的例子還有太多,比如段祺瑞借日本人錢不還,吳佩孚不與日本人合作,馬步芳派騎兵參加抗日戰爭等,再加上某些不明就裡的添油加醋,被時人乃至後人唾棄的軍閥們,儼然成了民國的“風骨”。

這是在侮辱億萬民眾的智商!

我們應該明白的是,為何這些軍閥會“很愛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合作的對象,是日本。

作為中華民族的世仇,抗日是老少咸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連胡編亂造的抗日雷劇都可以滿天飛而無所顧忌。所以只要沾上“抗日”的東風,任你平時多麼無惡不作,如何反動如何壓迫民眾,都可以迅速洗白,實在是遺臭萬年轉永垂不朽的不二法寶。

所謂“一抗遮百醜”,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常凱申同志,因為形勢所迫被逼抗日,最後成了萬眾矚目的抗日英雄,先前包括四大家族的反動統治都可以一筆勾銷,是抗日洗白的最成功典範。

而很多軍閥之所以不和日本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其他列強的存在,沒有日本的資金其他列強也可以當軍閥們的金主。比如常凱申之所以敢於抗日,甚至在1941年斗膽向日本帝國主義宣戰,就是因為此時的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被迫”加入二戰,常凱申找到了抗日的靠山,因此才有了和日本鏖戰到底的勇氣。

所以不和日本合作,不代表不和其他列強合作。不對日本出賣國家主權,不代表不向其他列強出賣國家利益。抗戰勝利後,美國成為我國主要的列強勢力,國民政府相繼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比如:

1945年11月21日的《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議》,美機在我國領空有作軍事調查的充分權利;

1945年12月27日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美國對我國貨幣有獨佔權;

1946年8月30日的《中美航空協定草案》,美國掌握我國領空權;

1946年9月的《中美三十年船塢秘密協定》,美國霸佔我國全部海港;

1946年10月8日的《中美憲警聯合勤務議定書》,美國獲得治外法權;

1947年10月27日的《中美救濟協定》,美國對我國教育進行指導......

相比於常凱申的新軍閥,北洋軍閥的舊軍閥也是一丘之貉。對於軍閥而言,最重要的資本莫過於地盤,如果背後支持你的帝國主義,比如日本帝國主義想要蠶食你的地盤,作為軍閥的你會如何抉擇?

要麼雄起反抗,要麼下臺滾蛋。手中有槍的軍閥們,當然要“奮起”。

因為支持奉系軍閥和皖系軍閥的日本帝國主義,從來就不是什麼善類,他們扶持北洋軍閥,不過是自己在我國的代理人,起到殖民我國的過渡作用。一旦時機成熟或者代理人不聽話,日本帝國主義就會選擇“親自出馬”,比如1928年炸死張作霖,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

而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針對的是所有中華兒女。

當軍閥的爭奪地盤和廣大民眾為生存而進行的反抗奔向同一個目標時,為私心而反抗的軍閥不知不覺就成了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鬥的民族英雄了,比如馬步芳。

這是愛國嗎?眼裡只有地盤的軍閥們何曾知道“國家”為何物?

事實上,在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幾乎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沒有真正的國家概念,因為無論八國聯軍侵華,還是日本人炸死張作霖,在廣大民眾看來,都是帝國主義與政府或者軍閥的矛盾和糾葛。

只有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越來越多的民眾才逐漸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目的絕對不只是打垮南京國民政府,或者奪取滿蒙等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它要的,是鯨吞整個中華,將四萬萬同胞徹底置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

鑑於此,億萬同胞才逐漸覺醒,在我黨的領導下,組成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重要力量。而馬步芳這樣的軍閥,不過是統一戰線的一部分。他們保衛地盤而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與廣大民眾爭取獨立自由殊途同歸。

所以,軍閥終歸是軍閥,尤其是在國家意識還沒有覺醒的情況下,談一個北洋軍閥的“愛國修養”是極其幼稚和可笑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就不展開說了,首先題目也講了,是大多數將領,這裡邊就不排除又不愛國的,我們只講為什麼愛國?首先,北洋軍閥都有誰?

1,直係軍閥:分佈在黃河、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頭目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靠山是美國、英國。  

2,皖系軍閥:分佈在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頭目是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靠山是日本。  

3,奉系軍閥:分佈在奉天、黑龍江、吉林,頭目是張作霖、張學良,靠山是日本。

袁世凱死後,因南方不聽北京政府指揮,所以一般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統稱為北洋軍閥。

從以上的人員不難看出,出身清末官僚體系的佔大部分,北洋軍閥裡很多是行伍出身,既做過滿清的官,又在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中發揮作用,他們見過了滿清政府的腐敗,國家的衰落無力,列強的瓜分侵略,嚮往政治清明,百姓安居,

另外守土有責的中國心,在這代人心中是有的,當然藉助列強勢力發展個人,是軍閥管用的手段,其中著名的“東北王”張作霖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土匪出身,但確實經歷窮苦,之所以選擇日本人作為靠山,實際是用政治手段,在不涉及國家根本利益前提下,遊刃有餘的利用日本軍方和政治資源,可以說在北洋軍閥體系裡,
類似張作霖這種操作有很多,但張作霖是首屈一指的,正因為他們從苦難裡走來,才更清楚沒有根的發展是多麼無力和可怕,而很多首批北洋軍閥的下屬反倒成了魚肉鄉里,賣國求榮的典範,這些人只看到了前輩風光的現在,從未經歷原來的苦難生死,更沒有能力駕馭列強勢力,只能趨炎附勢成為走狗,而唯一能出賣的價值就是國家利益,

所以綜上,老一代北洋軍閥愛國者,既是家國情懷的體現者,也是綜合實力可以抗衡列強的一群,列強既用且怕,只是互相利用,不存在附庸。


會忍Pz


不知題主說北洋軍閥們大多很愛國的結論從何而來?這樣的提問就很容易誤導一些對歷史不太瞭解的人,形成錯誤的歷史認知。

北洋軍閥的鼻祖是袁世凱,袁世凱發跡,是去朝鮮平叛後留下來幫朝鮮編煉新軍,並逐漸變成清庭在朝鮮的全權代表。那時朝鮮是滿清的從屬國,而日本則在朝鮮與滿清開始爭奪對朝鮮的主導權,這時袁世凱多次與日本對立、對峙和爭鬥。但甲午戰爭爆發,不僅在黃海滅掉了北洋水師,而且佔領了朝鮮全境,袁世凱化妝成難民才逃過鴨綠江。應該說,袁世凱經歷了甲午戰爭後,對中日之間的現實軍力和國力差距是有切身感受的,這種感受在其出任民國大總統後,一直是用忍在對待日本的掠奪和壓榨,以至於出現二十一條這樣的非常屈辱的條約出現,袁世凱也只是盡力周旋而已。

北洋軍閥的另一個代表張作霖,因為前一陣全網黑張學良,就出現了一大批推崇張作霖的文章。其實這個東北王的後臺靠山主要就是日本,交換的條件就是允許日本在東北開礦山,修建和運營鐵路等等。就是拿部份資源和主權與日本作生意,日本在東三省的駐軍也越來越多。他被日本人炸死,只是因為在答應日本出兵幫助平復郭松齡叛亂時的一些條件不兌現了,日本人的報復。說他愛國抗日,就完全錯了。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一直力圖奪得大權,此人更是拿著山東主權與日本人作交易拿貸款,再向日本人買武器用於裝備皖系軍隊打內戰。這在當時的報紙和輿論都有大面積的揭露,並受到全國國人的聲討。

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後,土肥圓賢二就一直有個“南唐北吳”的計劃,想說動唐紹儀、吳佩孚出面組織偽政府,與兩人都有密切接觸。當時也有輿論和情報系統暴光,並有他們的好友、社會團體電請他們離開日本人控制,或公開表明態度。但二人均態度曖昧,遲遲不予回應。在這種情況下,軍統採取刺殺行動,在上海殺唐紹儀以儆效尤。吳佩孚依舊沒有明確態度,都知道吳佩孚是去日本醫生處看病而被下毒毒殺的,可見死前仍於日本人過從甚密而十分信任。

在軍統強力鋤奸的震懾下,一些老軍閥,包括段祺瑞、孫傳芳等拒絕了與日本人的合作,但不能就說這些人都是自覺的愛國抗日,就有民族氣節。孫傳芳是不久就被施劍翹刺殺於自家佛堂,段祺瑞年齡己經很大了,而且早己失勢,土肥圓賢二也沒太看得起。

對人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一生所為來綜合評價,而不能只靠一點就下結論。就像至今還有人在網上狂吹張靈甫,說什麼只要打日本就是民族英雄,而不管其殺害妻子,殺害老百姓,掘羅炳輝將軍墓等喪失人性的惡行!這樣的人配稱民族英雄嗎?有人在混亂中國人的歷史觀和是非觀,要警惕。





淨月暖陽


根本就不知道歷史細節問題。北洋軍閥裡首先就是段祺瑞答應了西元大借款,而好像被描述成了段祺瑞惡意拖欠日本鬼子貸款?實際上的情況是這樣嘛?根本就不是!日本鬼子首先要求就算是袁世凱都沒有答應的有些條件他直接答應了,比如說,允許日本關東軍沿著南滿鐵路沿線駐紮。這個在後來直接導致了9.18事變,1928年六月四號的張作霖被炸死也和這一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再說說,張作霖?他也沒有少答應過日本鬼子的天價條件。後來由採取拖延手段拖著不辦日本鬼子在東北三省修建鐵路。修建鐵路就要求有鐵路附屬地和鐵路駐兵權利!在自己的地盤?誰願意外國的軍隊說了算?也是因此張作霖被炸死了。只不過是賣國賣的不夠徹底而已啦!


愛看愛思考


看到這個題目,我感慨萬千,因為自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又一次陷入了軍閥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面,軍閥們經常為一已私利而殺得你死我活,人仰馬翻,然而當面臨國家利益得失時卻能番然醒悟,儘量做到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民族大義為主,一顆愛國之心驀然湧現,一副愛國情懷昭然若揭。於是乎,大“賣國賊”袁世凱曾拒籤“二十一條”,後來在日本以武力威脅而不得已時,又悲慟大哭,聲言十年以後當報此仇。一代梟雄吳佩孚,聽說張學良丟掉東三省時赫然斥責他“為什麼不打呢?”張曰“打不過”,“作為軍人就當死”,吳佩孚氣憤萬般說道。袁世凱,吳佩孚尚且如此,別的軍閥就不必說了,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北洋軍閥多如此愛國呢?

那是因為一,北洋軍閥中有一部分人曾在滿清王朝做過官供過職。既然做過官就曾讀過聖賢書,就會受到過中國傳統文代教育,懂得忠君愛國。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於對人的品德教育,其核心思想裡的“忠”就是要求人們忠於帝王,忠於國家。正是因為這種教育才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班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炯炯愛國之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才有岳飛“精忠報國”的萬丈豪情……正是由於這些中華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們的耳濡耳染,中華傳統文化的“忠”的教育,才使北洋軍閥們從下就心憂天下,心懷社稷,忠於祖國,立志報國。

二,有一部分北洋軍閥在推翻帝制的革命運動中得到過洗禮。在洶湧的革命實踐中,他們看到了廣大人民貧困不堪,滿清王朝腐敗墮落,中華民族被列強恣意踐踏,隨意欺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華帝國搖搖欲墜,頻臨亡國滅種,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我們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由此他們會更加熱愛自已的國家,立志為建立一個強國而奮鬥。

三,雖然有極少數的北洋軍閥出身土匪,但他們畢意也上過私屬,接受過傳統的中華文化教育,明白“有國才有家”的道理,為什麼如此肯定他們一定讀過書,接受過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呢?因為如果沒有讀過書,一般就做不了

那麼大的官(當然不排除有些是通過革命實踐中學來的),但無論通過那種渠道獲得的知識,都離不開愛國教育的思想

當然,我說這麼多並不是給那些北洋軍閥飾粉,做為舊中國的軍閥,身處那樣的社會背景,他們有時不可避免地做了些危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但我相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愛國的,至少從他們初衷來講並不想損害國家利益的,只是有時卻身不由已罷了。

想想當今社會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貪官,藉著人民給予的權力,坑害國家,坑害人民,我們為什麼還要苛求那些舊時代的軍閥們都廉潔自律,絕對地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呢?


張生史話


大家不要將北洋軍閥想得這麼高尚,軍閥就是軍閥。段祺瑞上臺之後,為了實現他“武力統一”的政策,但苦於財政困難,段祺瑞向日本提出借款。從1917年到1918年,日本的西原龜三促成了這筆借款,這就是“西原借款”。西原借款1.45億日元,擔保條件為鹽餘、鐵路債券、新稅收入,日本通過這些借款,日本獲得了在東北、蒙古地區的鐵路修築和管理權。日本還據此重新肯定“中日民四條約”中對山東的侵略要求。


郭松齡反奉時,為了獲取日本的支持,張作霖承諾:割讓海城以南各縣;承認二十一條;讓出鴨、渾兩江航權;東三省鐵路礦山為中日合辦;日本在東三省有自由居住權、土地所有權,遇有必要時有設置警察權。

軍閥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那管什麼國家利益和主權,這些不過是軍閥手中的籌碼而已。

北洋軍閥下野之後,一些人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還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倒是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如段祺瑞、曹琨、吳佩孚等人。一部分北洋軍閥卻充當了漢奸,出任了偽職,如齊燮元、張敬堯等。


歷史軍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北洋軍閥談不上愛國。

北洋軍閥無論最初的袁世凱,後來的皖系、直系、新直系、奉系等等,其實背後都有列強的存在。

奉系為例,張作霖為了換取日本人的支持,也出賣了東北不少利益。

大家看看這段資料:

1917年,張作霖為達成個人目的,大規模出讓東北路權,讓日本人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鐵路修築權,如1917年四平至鄭家屯鐵路、鄭家屯至洮南、鄭家屯至通遼,都由日本人承建。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前夕,日本以支持張作霖為代價取得了開原至朝陽鎮,吉林至敦化,長春至大賚、洮南至齊齊哈爾等四條鐵路的修築權。在張作霖的積極配合下,日本人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滿蒙五路”計劃,而這是袁世凱和段祺瑞都不敢答應日本人的條件。

在當時,獲得鐵路修築權,意味著獲得鐵路沿線的一切權益,包括經濟、行政、礦山乃至駐軍的權力,日本人鐵路修到之處,中國的各類物產都被運送出去,日本人獨佔了東北的經濟利益,掌握了東北的經濟大動脈,東北實質上成為日本人事實上的經濟殖民地,這也為日本人全面侵佔東北埋下了伏筆。

張作霖只是軍閥其中一人,其他出賣國家利益的還有不少。

我們再看看段祺瑞:

1917-1918年,段祺瑞共向日本借款5億日元。其中由西原龜三與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商辦議定的有吉會鐵路、滿蒙四鐵路、吉林、黑龍江兩省的森林和金礦、有線電信、參戰、交通銀行等八項借款,共計1.45億日元。

通過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大量出賣給日本。寺內正毅曾得意地說,通過向中國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經濟特權“何止十倍於二十一條”。段祺瑞則利用這一借款,建立起“參戰軍”,進一步加強了皖系軍閥的實力。

所以說,北洋軍閥不賣國,是不存在的。

大家注意,無論是段祺瑞,還是吳佩孚等人,他們不和日本人合作,都是在下野以後。

為啥?

不是說他們就一定不想合作,而是權衡利弊選擇不合作。

這些軍閥大部分都比較注重名氣,不願意讓子孫揹著漢奸的罵名。

同時,這邊還有蔣介石的拉攏,相比起來他們當然選擇蔣介石了。

況且,兩人都是七老八十,身體不好,部下力量早已消亡,也不可能再出來白手打江山。

讓他們去做溥儀那樣的傀儡,他們也是不願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