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到1928年,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穩健的烤馬鈴薯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國走向共和制度時把政權平穩的交給了中華民國,而清朝皇室也得到了優待。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他曾當過北洋通商大臣,所以他訓練出來的新軍也就叫北洋新軍,由於袁世凱後來的歷任者大都出自北洋系,所以民國初的政府叫做北洋政府,這也是國際上普遍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不過民國也是亂世,雖然政權交到中華民國手上時中國的領土沒有被分裂,但這也只是形式上的統一,在袁世凱死後民國就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整個中國都戰火不斷。那麼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怎麼樣呢?

在民國初年中國出現了短暫的資本主義春天,這一時期中國的民營企業興起,國內工業增長也很迅速。而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輕工業方面,尤其是麵粉行業和棉紡織行業,還出了榮宗敬這樣的麵粉大王和穆藕初這樣的棉紗大王。這些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國內產業的基本格局。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就結束了。在世界各強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快完成時,中國還在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中國與世界的差距還在擴大。

在北洋軍閥統治結束後中國的合法政府成了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又迎來了“黃金十年”的發展,這一時期中國的工業增長率每年都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平,電力工業和煤炭工業增長迅速。而那時中國人雖然窮,但整個國家的經濟體量還是不錯的,畢竟能武裝幾百萬的士兵,那國家是得有錢的。但是這十年中國依舊是發展的輕工業和商業,重工業依舊很薄弱,只有東北的重工業發展的比較好。

中國在黃金十年的GDP增長率每年都在8%以上,輕工業水平也排在世界第六,如果這麼發展下去中國勢必會崛起,但日本的侵華戰爭打斷了中國的發展。據統計在抗戰前的1936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259億法幣,相當於77億美元,當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37.9億美元,不到中國的兩倍。中國能有這樣的經濟水平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日本明治維新後一直在和平發展,而中國在袁世凱死後就陷入混亂,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後才能安心發展,所以在抗戰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能超過日本的一半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國民黨統治者卻並不關心普通民眾,只想著自己斂財,到1948年中國經濟已經接近崩潰,通過膨脹及其嚴重。

國民黨逃走後留給我黨的是一個貧窮、落後,幾乎沒有重工業的農業大國。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終於能在相對和平的年代搞發展,奮起直追世界各強國。


風塵講歷史


1912年到1928年,也就是推翻清政府的十六年間,當時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是非常不均勻的,簡單來說各地軍閥之間發展不平衡,每個地區發展不平衡。原本就是富庶之地的地區,少了清政府的限制和剝削,所以短時間內經濟便是迅猛發展。前十年間當時經濟的增速是16%,個別年還出現了20%以上的增長。

但是這種經濟增長不值炫耀,因為沒有改變貧窮的面貌,只不過由於土地的重新分配,使得農民日子好過一點罷了。當時各地軍閥割據,為了發展自己地盤的經濟,甚至違背道德去種植大煙。還有就是當時稅收大部分是被用來買軍火,當時產業也基本是沒有發展起來,因為軍閥的橫徵暴斂,加上帝國主義的資本入侵。

而1928年之後,也就是北伐結束之後,當時南方基本上歸國民黨統轄,尤其是江浙一帶。當時才漸漸出現了一些產業,像當時的紡織業和麵粉加工產業,這兩個產業是真正立住了腳的,當時民國政府也是非常支持這些產業的發展。不過這個時候真正唱主角的還是那些買辦階級,也就是一些洋人在華投資建設的工廠。

當時的列強意識到中國市場的變化,於是故意找一些代理人,由這些中國人出面建設工廠,而洋人則擁有其股份。也就是披著國貨外衣的列強產業,依靠這種產業大肆斂財。但是當時國民政府對於這種行為是支持的,因為急需稅收來支持自己的軍事鬥爭。可以說市場絕對是“攘外必先安內”,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就難以在同他國的競爭中優勝。


小司馬遷論史


所謂北洋時代是1912年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到1928年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這16年間,中國軍閥混戰,政權屢遭更迭,因此北洋政府歷來以黑暗的統治著稱於世,不過近些年來,有些學者對此提出了另一種說法,北洋大時代,用一系列經濟數據稱那個時代為北洋大時代,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北洋時期中國經濟既不強盛,亦非繁榮。

(北洋形勢圖)

1.民族資本確實得到發展

說到經濟,1912~1920年,經濟年均增長16.5%,1912~1921年經濟增長率為11.7%,這樣的經濟數據放到今天絕對稱得上高增長。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增長緩慢,民國資本一枝獨秀速度為年均13.8%。

(北洋工業)

2.財政堪憂

經濟發展是一回事,老百姓的收入又是另一回事。這些財富用在哪裡了,用在戰爭消耗上面了,用在武器採購上面了,經濟發展但是財政步履維艱,杯水車薪,只能舉債度日。據統計,1912~1926年間,北洋政府舉借外債達6.14億元,沒有一年不借外債,舊債未清,新債又舉,靠借錢度日的國家怎麼稱得上黃金時代。

(財政虧空)

3.人民生活貧苦如舊

如羊毛出在羊身上,連年混戰的局面,終歸老百姓買單,難怪有民諺袁世凱不如光緒爺,民國不如大清。為了賠款、新政等,各種稅負都有老百姓承擔,名目繁多,如如江蘇省有105種,浙江省有74種,在經濟發達的省份都尚且如此,何況其它省份呢,有的軍閥早在1926年,就已經預徵稅賦到1957年。

(北洋軍)

這樣的時代稱得上大時代嗎,顯然不能,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必然關係。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30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民國時期共分為北京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北京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從1912年至1928年(1918年廣州革命政權不計入)。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前期快後期慢,輕工業快重工業慢,工商業大多集中在沿海,跨行業資本集團出現,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得到發展,但總體是弱小的,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並不大。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傳統的封建關係逐漸解體,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民國政府的一些發展民族工商業的政策、措施,鼓舞了不少資本家,也想趁著興辦實業之風在社會上的興起,大展宏圖。再加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於應付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有所減少,從而減輕了中國民族工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壓力,令民族工業得到了發展的良機。

從1912年至1928年,全國所創設的資本額在1萬元以上的工礦企業接近2000家,創辦資本總額約4.6億元,遠遠超過晚清最後60年的總和。僅從1915年至1923年間就達到1400家,創辦資本額近3.6億元,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同時期的農村經濟由於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業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主要表現為富農經濟、經營地主經濟的滋長。在北京政府時期,農業資本主義經濟也有所發展。但是由於農村社會封建經濟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因此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農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前途,無論富農經濟、經營地主、墾殖公司大都呈現出向封建地主轉化的發展趨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從1916年開始,帝國主義逐漸捲土重來,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首先是商品市場的不斷喪失,在對外貿易中由出超變為入超。其次是在外國商品輸入增多、投資加大的情況下,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


大將軍威武K


眾所周知,1927-1937是民國的黃金十年。相比較下,有人說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經濟蕭條不堪,實則不然,這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黃金年代。

有人認為一戰給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契機,誠然所言,一戰後,國內工業的發展並沒有中斷,反而有了更大的提升,持續到1922年。1922至1923年的大蕭條後,國內工業發展再度大幅度提升。

民國繼承了清朝的借款和賠款,因此經濟上非常拮据,如何發展經濟是當時社會一大挑戰。

袁世凱時期的經濟政策基本奠定了北洋政府時期的經濟發展模式。

袁世凱統治時期,將農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之首,採用科教興農,重農思想,主張均賦。在袁世凱的努力下,農業有較大的發展。

除了農業,袁世凱也極為重視工業。頒佈新的經濟法規和章程,大力提倡工業,大大促進工業的發展,出現了興辦近代工業企業的熱潮。

袁世凱強權統治下的經濟思想指導,張謇等人70餘項的立法保障,使得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

據統計,1913-1928年,中國公司在全國公司的比例由7%上升23%,1928年的工業總產值比1912年增長六倍。

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其中棉花、蠶桑、菸草、大豆、花生種植面積增長最快。

一些經濟城市開始新興,商業區域,銀行業,金融財團逐漸形成,1912-1927年,全國新增私營銀行186家,資本總額由3600餘萬元增至15800餘萬元。銀行業形成以京、津為中心的華北財團,和上海為中心的江浙財團,以及港、惠為中心的華南財團。


五味社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這一段時期,表面上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號令全國,實際上軍閥林立。北洋軍閥留下的班底統治全國。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龍頭,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群龍無首,誰也不服誰,所以這個時期各派系名義人服從中央,實際上劃省而治,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中最著名的,是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親日本;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控制蘇、贛、鄂、直隸等省,並英美;奉系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探制東北三省,與日本人若即若離;除這三大系之外,還有晉系閻錫山控制山西,清遺老張勳定武軍佔據徐州,滇系唐繼堯佔雲南,桂系陸榮廷佔廣西。因為軍閥林立,中央財政不能控制地方財政,各地軍閥劃地而治。因此各地的經濟發展並不均衡。民族資本主義在此時得到較快發展,為之後的“黃金十年”奠定了基礎。

此時民國中央在農業方面,出臺了《植棉製糖牧羊獎勵條例》、《森林法》、《造林獎勵條例》等農商激勵政策法規,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發展。在工礦業方面,企業數量大幅增加,1928年全國工業總產值比1912年增長了近6倍;此段時間,中國的金融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僅1915至1921年,全國新設銀行達124家之多。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關鍵時期,畢竟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復闢,護國戰爭,北洋軍閥的混戰,北伐戰爭等,可謂是戰火不斷。

但在這一時期的民營企業、華資銀行大規模興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的一段時間,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國內工業增長迅速。

這一時期的民族工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輕工業上,尤其是棉紡織業、麵粉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奠定了近代中國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時期內國內產業的基本格局。

一戰結束後,經濟發展又因戰爭陷入困境,縱向比較,世界主要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都快完成,但是中國仍然在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輕工業,與世界的潮流進一步拉大了。

至於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情況更為複雜。南京國民政府算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其採取了統一貨幣(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政府統治地區通貨膨脹惡性發展,導致國民經濟迅速崩潰),統一財政的措施對經濟發展有極大幫助,帶來了民國發展的“黃金十年”。

1930年-1936年間,工業部門增長率達到8-9% ,但在民國的40年中,整個工業部門在國內生產中所佔比例基本沒有變化。工業成長顯著的分別為電力工業、煤炭工業。十年建國時期中國重工業建設,主要以國防工業為核心。具體工作則是由資源委員會進行的。

但是抗日戰爭打斷了“黃金十年的步伐”,國民政府前期採用“計劃經濟”,後期採用“統制經濟”,對保證抗日戰爭勝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國民經濟實際發展緩慢甚至倒退(東部眾多地區被日軍佔領)。

百萬鉅款的金圓券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大搞接收,變成“劫收”,濫發金圓券,導致經濟崩潰,基本無可以拿的出手的成就了。

另外,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國民黨完全沒有趕上。新中國成立後終於開始奮起直追世界潮流。


彪哥出遊


北洋時代實際上是一個被正史所遮蔽的“白銀時代”。在歷史上,不論是北洋時代、洋務時代,還是國民政府黃金十年,對於中國近代化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時代。

一方面,北洋政府實行條約外交,與各國簽訂了不少條約,也漸漸廢除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提起北洋,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二十一條”,卻忽視了另外一個層面。實際上北洋政府有著當時世界第一流的法學家和外交家,在現代條約體系構建方面做了很多奠基工作。在國內方面,北洋政府先後頒佈《植棉製糖牧羊獎勵條例》、《森林法》、《造林獎勵條例》等條例,沿襲“實業救國”的路徑,大規模推行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而很多工作實際上就是奠基性的。

當然,北洋政府也有很多問題,比如腐敗,比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等。但有一點希望大家注意到,不論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還是清政府,它可能不重視人民,但一定會很愛國,只要是在條件許可的範圍之內。


青年史學家


1912年到1928年,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不怎麼樣!所謂的“白銀時代”、所謂的經濟增長10%以上都是“割裂”“孤立”數字。

(1)辯證看待“少數人”的發展與絕大多數人的哭泣與橫屍街頭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人口絕大部分都是窮人的天下。那一時期,中國人口以“農業為主”,工商業發展確實從數字上發展比較好,然而,以此為基礎的獲益人口是多少呢?同理,你每年的工業部門增長、商業部門增長的實際跨越又有多少呢?

要知道北洋軍閥時期的工業,包括煤鐵這些起始級別就很低,你即使增長100%,也不如英美日德增長1%的絕對值多。我們的增長純粹是數量的增長、低水平的增長,是因為我們的基礎就是0或1,這種增長在較為和平下的發展自然比較快。但卻無法改變我國的現狀:

大量農業人口、大量基礎加工製造工人和初級產品工人;商業則主要是買賣東西。北洋政府時期基本是從“餓死”走向“餓不死”狀態。

(2)北洋政府時期的內戰太多,造成中國經濟發展時斷時續,受軍事影響過大

不完全統計,僅從1912年到1922年,共發生了139次戰爭。1914年4月全國陸軍人數45.7萬、1918年85萬人、1919年138萬人、1923年162萬。請一定要注意:這只是各省的實際統治者們向北洋政府彙報的人數或北洋政府通過情報收集的人數,實際人數比這個多得多。

每年僅僅是從北洋政府的財政花出去的軍費1918年就是2億300萬元、1927年高達7億元。軍費所佔比重1912年為34%、1919年為42%、1923年為64%。

每個省的軍費佔各省的支出比重有多大?1922年四川佔88%、河南1923年佔84%、山西1923年佔80%、湖北1923年佔94%、江西1925年佔78%。湖南更狠,整個財政收入100%都不夠,只好舉公債、外債維持。

同時,關稅也不能自主。

在這種情況下,請問北洋政府如何發展其他行業?因此,北洋政府是“弱勢”政府,對許多方面都是“自主”發展。但你發展好了,為了軍費各地軍閥就會跟你要錢。

總體上看,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因為無法控制整個中國,因此,對工商業者、高級知識分子的統治相對較弱,由此,工商業發展、文化環境較為寬鬆,但工商業發展卻受到更多地盤剝,其發展並非宣傳、影視劇中展現得那麼美好。

當一兩個人在咖啡廳內享受著“白銀時代”甚至“黃金時代”的時候,咖啡廳外則是成百上千的窮人在為“生存”而努力。不要以為,你穿越的話就會穿越到“咖啡廳裡”,你更多的情況是在“廳”外。


坐古談今


不知道怎麼樣!但小時候聽老人講,缺醫少藥,有病等死,社會治安極差,匪患猖獗!農村的老百姓們,沒有人說民國好!

從書上的知識來講,國家的工業少的可憐!什麼洋火、洋油、洋布不都是這麼叫出來的!

以前人大多都自己織的土布衣服,大腰褲子!過去人農村人睡覺,怕把衣服弄壞,常常裸睡!

民國的經濟只有四個字,積貧積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