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之前我寫過我的新兵連生活經歷,引起了很多頭友的興趣,閱讀量達到了10萬+,這讓我有點意外。有不少頭友還把自己的當兵經歷,也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確實是既有趣,又有意義。

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當過兵的人時常總會想起當兵的那段經歷,因為那是一段人生美好的的回憶,直到現在,我也時常會想起在部隊讀軍校的那一段時光,仍覺得那是我生命裡,最辛苦卻最為難忘的一段日子。

我是參軍一年後,有幸考入軍校的,在那裡度了二年的學習生活。那是“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的一個特殊時期,當年我所在的鈾礦地質部隊,面臨著人才匱乏,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的境況。連隊送我上學,其實是寄予厚望,我也感受到壓力。

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我們這批學員都是“文革”時期的高中畢業生,文化基礎都比較差,學習所要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不過我們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而是面對課堂和書本,餓虎般的撲了進去,決意要把失去的奪回來。

那時我們滿腦子裝的都是學習,除了學習,似乎沒有其他,當時的生活狀況,現在想起也會心酸。色彩單一,穿著統一配置的綠軍裝,揹著軍用綠書包;伙食簡單,可堪追憶的美味,是每週能吃到一次紅薯粉蒸肉;文化生活單調,僅限於每週坐在露天操場,看一場電影,每晚坐在電視機旁,看半小時的《新聞聯播》;沒有浪漫,我們的浪漫止於晚飯後一個來小時的散步……記得我們做得最熱血而又最矯情的一件事,就是大家在同一天剃光了頭髮,成了一個個光頭,為的是省去剃頭、洗頭的麻煩,好節省點時間更好地學習。

在校的二年裡,我們沒有休過寒署假,大多的同學到了結婚年齡,卻無暇顧及兒女情長。我們一心讀書,簡直到了爭分奪秒的地步。教室、閱覽室、食堂、寢室,是我們固定的活動空間;上午四節課、下午四節課、早自習、晚自習、是我們一天的時間安排。春夏秋冬,兩個來回,我們默默堅守著,毫不憐惜地把青春的激情用在如飢似渴乃至飢不擇食的學習上。親歷了三河的學習生活,才真正體會了“一寸光陰一寸金”。

講講我當兵的故事

校園的操場,是我們可以放鬆心情的地方,不過只有清晨能聽到我們“一、二、一”的出操叫喊聲,也有傍晚打打藍球的,或在小河邊漫步的,當然不是談情說愛,因為學員都是清一色的男光棍。而更多的時候,操場僅僅是用來鈄穿而過的空地,就像一幅畫裡所必然具有的留白。

還有,教學大樓頂層的陽臺,是我們最愛光顧的地方,課間休息,我們會跑到陽臺上去,看看風景,清清腦子,鬆鬆心情。就是這課間10分鐘,也是黃金一樣地寶貴。

最忘不了的,當然是為我們辛勤付出的老師,他們治學嚴謹,知識淵博,為了我們的學習,日日夜夜操勞,夜以繼日忙碌,我們的成長進步,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