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一個人是如何帶大四五個甚至更多孩子的?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這得寫我媽媽那個年代的

很早之前就聽我媽說過,因為我家有三個女孩兒,我媽那個年代思想舊,她就想生個男孩,所以我們家有四個孩子,也幸虧最後一個是男孩兒,我到現在都在想,如果當時還是女孩的話,她還會不會繼續生。孩子多的下場就是,爸爸媽媽要忙著掙錢,我們家除了我大姐和我弟,得到過更多的關愛,我和我二姐,就是散養長大的。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家承包了一個果園,我爸爸和媽媽,整天都得在果園裡忙東忙西,我大姐那個時候都要上初中的年紀了,所以我們幾個小的都是她在家照顧得,她那個時候就會做飯了,不光做我們幾個得飯,還有我爸爸媽媽的,有時候得給他們送到果園,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果園離我們家很遠的,夏天那麼熱,騎著自行車就去了。現在想想,哎呀……

我二姐,和我,還有我弟,因為年齡距離的比較近,我們三個愛打架,因為當時年齡小,總是愛搶東西,但是到最後,不管誰對誰錯,都得讓給我弟。

我是要上小學了,才被我媽從我姥姥家接回來的,從我在醫院出生,一直都是我姥姥在養我,我從小是吃奶粉長大的。我是長大了才聽我姥姥說,我媽當時生完我,一看我又是女孩,就哇哇大哭了起來,更不要說是讓我吃母乳了。小時候,我和我弟總是生病,但是那個時候錢不多,當然得讓我弟弟先看病,而我聽我姥姥說,如果不是我命大,早就沒了。唉……

因為在以前,物質條件還不是那麼好,孩子也很好帶,基本上只要給口飯,不餓著就行,我記得小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玩具,不管什麼時候,小朋友門都是在外面玩,成群結伴,到飯點回家吃飯,家長也不會擔心說孩子會丟什麼的,他們也不找。現在想想以前過的也很開心。


想瘦的胖子1627


我所知道的,是聽我媽媽講的,我姥姥如何把他們兄弟姐妹六個拉扯大的。

當時的條件是:農村,生完孩子一段就要去地裡“上工”,也就是要去集體的地裡幹活。我姥爺要上班,還經常借調到外地,很少在家。大人去“上工”,家裡孩子裡面稍大的孩子就要挑起照顧弟弟妹妹們的擔子。

我媽媽是老大,她小時候她的爺爺奶奶尚能搭把手,到後來年紀大了也就幫不上了。為了便於解釋,本段用排行來直說:老二與老大差了五六歲,老二平時便由老大照顧。等老三老四出生,老大十多歲了,便經常揹著老三老四玩,老二給老大打下手。就這樣帶著帶著孩子們就長大了。老五出生的時候能搭手的就更多了,到老六的時候,又迴歸到親媽自己帶大的情況。那時候老大已經讀高中,經常不在家,以至於老六小時候和老大根本不熟。老二老三老四也都讀初中了,也幫不上。

至於孩子照顧得怎麼樣,大概是活著就好。我媽媽曾說到一些細節。有一次她揹著我二舅在磨盤那玩(當時她的小姐妹們也大都是揹著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出來玩),玩到興頭上忘記自己還揹著我二舅,一不小心就把他從自己頭頂摔過去了,咣噹一聲掉地上。我二舅當時居然沒哭,但我媽已經嚇壞了,也不敢吭聲,愣是一直觀察好幾天看他沒事才放心。

當時的孩子,養得都很粗糙,畢竟大人們活著就已經很艱辛了。孩子太鬧騰挖個坑把孩子圈起來的有,任由孩子隨便哭的有,大冬天孩子棉褲尿得水淋淋顧不上換洗的也有。我媽說有好多次我姥姥見我舅舅姨姨們褲子尿溼也從不訓她,大概是覺得她能帶就行了,也是忙了一天沒有更多精力訓她。

養這麼多孩子,每一個都要吃飯啊,好在那時候我姥姥家飯夠吃。我媽媽每每說起來,都覺得我姥姥很有本事:饅頭一籠籠蒸出來,各種拌菜醃菜家裡沒斷過,總是很好吃。衣服呢,我姥姥會織布,我初中的時候還經常見我姥姥坐在織布機前織布。至於鞋子什麼的,那時候都是自家做,更是費時費力。



不知道那些年我姥姥是怎麼挺過來的,我們家裡小輩們都知道的一個後遺症就是,她聽不得小孩哭,聽到就覺得煩躁。

人活著,有時候真的就是熬過來的,總是有那麼多的迫不得已,被生活推著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姥姥辛苦了那麼多年,還好後來到有她最小的孩子,也就是我小姨的時候,我姥爺已經經常在家了,我媽我舅舅和姨們都很孝順。從那以後,我姥姥的日子總算是舒服了一些。

如今我姥姥年紀大了,最愛去她最小的孩子即我小姨家,想一想,她的這些兒女中,她有精力照顧大的孩子也就只有我小姨了,自然和我小姨感情最深厚。


花滿徑


這個話題是我在小的時候,媽媽經常給我上的思想教育必修課。

我姥姥有8個孩子,剛開始聽到這個數字我也是感到驚訝的,後來發現在那個年代,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要是放到現在,可能就是重大新聞了吧。

家裡只有姥爺是單位職工,在那個資源匱乏時期,單職工家庭要想養育這麼一大家子人,是相當困難,飢一頓飽一頓是常有的事。

姥姥沒上過學,也不識字,在家主要就是負責做飯和照看孩子,因為糧食是限量供應,所以家裡還要種點地,她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家裡都是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一起瘋鬧,有時候都打成一團了。姥姥聽到聲音會衝進屋裡,把所有人訓一頓,嚴重點還會挨一頓棒子。打完之後,姥姥自己還心疼,但是沒有辦法啊,她實在是顧不過來。

媽媽說她那時就感覺姥姥不停地在幹活,幹完這樣還有那樣,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孩子,他們就像散養的小動物,天天撒丫子玩,倒是身體都很健康,即使有點小感冒之類的,抓兩片藥吃,然後玩著玩著就扛過去了。

後來他們兄弟姐妹就都長大了,也能幫著分擔家務,再後來也上班掙錢,家裡的境況才慢慢好起來了。

到我記事的時候,每年大年初二去姥姥家都是特別高興的事,人多很熱鬧,吃飯的時候要擺三張桌子,還得擠著坐才行。我想那個時候,姥姥應該是最幸福的,孩子們也是幸福的,因為是姥姥的付出,才給了孩子們那麼多親人,這是一筆用錢無法衡量的財富。


靜說故事


講講我奶奶吧,因為我有6個姑姑,家裡就我父親一個男孩,我的爺爺在我父親19歲便去世了。我奶奶也經常給我講她怎麼拉扯大我的姑姑和我父親的。

那個年代窮,特別是他們經歷過三年饑荒,我奶奶說她經常帶著我姑姑和我父親他們上山挖野菜,挖樹皮,然後回家吃。

因為窮,所以上不起學,我的姑姑和我父親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她們都上過學,我奶奶經常告訴我,一定一定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會有出路,她老人家比任何人都明事理!

後來,我的姑姑和我的父親慢慢長大了,我奶奶就帶著他們去掙工分了,那時候工分才可以換糧食,再後來我的姑姑們出嫁了,都在我奶奶的安排下結婚了,也很幸福,而且必須一提的是,我奶奶給姑姑找的對象,也就是我姑父真的人都特別好,都很孝順長輩,從來沒有出現什麼矛盾,每逢過年,我的姑父和我姑姑們就會從外面趕回來,那也是最熱鬧的時候。

再後來,我的父親也結婚了,慢慢的,奶奶也就從農活中退了出來。

我奶奶90了,她自己有個小院子,自己種菜吃,因為她喜歡有點事做,身體也很好,沒事就和周圍老太太啥的聊聊天。

我真的很佩服我奶奶,她獨自拉扯我的姑姑和我的父親長大,真的很偉大。


小機靈鬼胖虎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媽媽一個人"帶大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孩子。就現在來說這麼多孩子是少之又少,兩個社會的極端可能出現∶特別貧窮的和特別有錢的。有錢的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帶,更甚從來不帶。偏遠貧窮家庭隨意生,媽媽可能邊幹活邊帶孩子,大帶小,小的豬養,日常活動隨意。在我家附近菜市場有一對夫妻買燒餅,三個孩子在附近隨意跑,小的才兩歲左右,大的五六歲樣子,我看到都心悸,萬一被人抱走了怎麼辦,可他們的父母習以為常。

我們都說現在孩子不好養,也許是我們的關注他們太多了。我自己養第一個孩子,一旦發燒了我首先心慌慌,感覺看醫生,燒不退夜裡根本睡不著。到了老二,發燒了,有時候精神狀態可以,就自己給吃些藥,有一次一個朋友說,你娃都高燒兩天了怎麼不去醫院看看,要不打吊針吧 我說給吃著藥呢 ,總要有個過程,第三天就很快好轉了。任何事情都是見的多了就淡然了,養孩子一樣。

第一個精養,第二個豬養,後面的隨便養,這應該是大部分普通母親養孩子的過程。


漫優優媽媽


當年爺爺是老師,奶奶出去幹活,大姑比爸爸大3歲左右,由大姑看著爸爸和小姑,爸爸還不聽話,跑出去玩還把腿摔折了,聽說奶奶回家還把大姑揍了,後來條件好了,爸爸也長大了,上學到結婚。

我的理解是,孩子多,父母固然照顧不過來,跟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一樣,都是努力的工作,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假如母親一個人帶大好幾個孩子,真的很偉大,太難了,孩子要一輩子都孝敬,理解母親的苦楚。


小榴蓮1


一是一般無固定職業,多為全職媽媽,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帶孩子;

二是小孩之間有一定的年齡差距,這樣大點的孩子能幫助母親養育年幼的孩子;

三是一般祖父母輩能在撫養孩子方面給予幫助,這樣便減輕了母親獨自撫養的壓力。

俗話說"農家孩子早當家",意即農民的孩子懂事早,我想這也是農家孩子多、母親無法在孩子撫養教育方面樣樣精緻、一一週顧所致。年齡差較大的,即做哥姐,又做"爹媽",大的照顧小的,實屬常見。所謂先生存後發展,農村大部分這樣的家庭,孩子很難真正出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生活,生計成了頭等大事,更別說良好教育和全面發展了。孩子吃喝穿戴,很多靠自給自足,這樣家庭的母親一般都手藝精巧,能縫會補,做衣服,納鞋底,可謂樣樣精通,這樣便減少了家庭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生存壓力。

多子女家庭的母親,能將四五個甚至更多孩子撫養成人,實屬不易。她們把脊背山樑、滿頭白雪及青春之光獻給了兒女,她們用陽光為兒女編織翅膀,用生命為兒女寫下歷史。偉大的母愛,子女只能用一生心血去報答。

值此母親節,祝天下母親福泰安康,幸福綿長!


穆檢說法


媽媽一個人是如何帶大四五個甚至更多孩子的?

在以前不那麼發達的年代,一家人有個四五個孩子甚至更多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可能是老一輩對兒孫滿堂的嚮往,另一方面可能是父母那一輩希望通過子女來改變命運,畢竟孩子越多,將來發展得好的可能性越大。當然,也可能是避孕措施不普及。現在經濟水平越來越高,現代人更注重生活的品質,於是,不會要那麼多的孩子。

計劃生育的政策下,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現在國家又開放了三胎政策,鼓勵每個家庭多要孩子,以緩解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問題。然而,政策只是鼓勵了部分人,極多數年輕人是不願意生太多孩子的,甚至出現了“丁克家庭”,也就是隻結婚不要孩子。不能否定“丁克”存在的意義,因為人是自由的,每個家庭都有權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要孩子可以讓生活的幸福指數更高,似乎沒什麼不妥。畢竟,生孩子和養孩子確實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很多年輕人,想追求更好的生活,無可厚非。

在以前,一家人生個四五個孩子,然後父母還要忙著幹活。孩子就是自由成長,少不了磕磕碰碰。但是為了生計,也只能如此。我的外婆生了八個孩子,我媽媽說小的時候,外公在外面忙農活,外婆也要出門賺點錢,根本無暇顧及這麼多孩子。年齡稍大的哥哥姐姐照顧著弟弟妹妹,經常一窩孩子都生病了。到了吃飯的點,貪玩的孩子沒趕上,也只能餓肚子。因為人口太多了,根本沒人發現缺了誰。就這樣,慢慢長大,大家都變成大孩子,也能幫忙幹活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應該是這樣,不像現在獨生子女,一身公主病和少爺脾氣。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發達了,如果你想要四五個孩子。最好是經濟上做好了準備,可以請保姆,或者請家裡的長輩幫忙一起帶。不然一個人帶這麼多孩子是很累的!而且帶不好!現在不比以前,不能用陳舊的思想觀念來應對。千萬別覺得,像以前那樣丟著不管不顧,孩子就會健康成長。畢竟年代不同了,用老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跟其他有人精心照顧的孩子不同,在今後學習或者生活上難免會遇到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既然我們帶他們來到世界上,就儘可能給他們好的。量力而行,孩子不是越多越好!


我是追劇老阿姨


首先,在5月12日母親節即將到來之時,預祝所有的母親身體健康,節日快樂。從我這輩看來,一個家庭有4、5個孩子已經是爺爺奶奶輩才有的情況了。傳統觀念裡,老一輩一直希望多子多福,對於他們來說,多生個孩子,意味著多一份希望。

對於奶奶輩,媽媽輩如何一個人帶大四五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有如下看法:

以前的經濟條件,生活條件等較為困難,貧困狀態下的人雖然養娃數量多,但是養娃標準也低。首先在安全問題上是低於現在的標準的,父母們都為生計奔忙,沒有能力和精力過於關注小孩,那麼孩子們呢,大多也是家裡、地裡、山裡的跑,跑累了就回去吃飯喝水睡覺。其次,因為總是在外面待著,隨地拉尿也無妨,屎尿基本不太用伺候,在他們的年代裡,紙尿褲是罕見甚至不存在的,開襠褲才是他們的首選。然後以前的小孩子是不大可能獲得大人的陪玩,都是自己玩或者被哥哥姐姐玩兒,玩具書籍各種用品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基本不存在的,除了吃飯穿衣幾乎沒開銷。再有哭鬧了不用哄不用管,畢竟家裡太多事比孩子哭重要。最後,前面的孩子稍微大點了,就幫著家裡看著更小的弟弟妹妹,早早得就擔起了如父如母的責任了。應該說,貧困年代可能生活得非常辛苦,但是在對於“帶孩子”這方面,對比現在應該算輕鬆了。

物質越是匱乏的年代,養孩子花費的各種成本反而極低。當然,每個孩子都是母親懷胎十月辛苦生下來的,即使在窮苦的年代,我們也在父母的拉扯下長到了現在。母親,包括父親,都是辛苦人兒,,望母親節的時候,更多的祝福不是出現在朋友圈,而是真真切切的給到他們,望我們在社會上打拼的同時,記得還有我們最親的她/他~







蕭瑟liao


這就體現出了母愛的偉大之處!我們國家這種情況那是在以前了,我想這主要是由於避孕措施不發達,還有女性地位還不夠高造成的吧,並不都是女性自願的,但是身為母親,天性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既然生了,就會拼盡全力照顧好孩子。在我們國內我們的爺爺奶奶甚至太爺爺太奶奶輩有很多人經歷過,那時候社會大環境鼓勵多生孩子。現在全家人帶一兩個都能累夠嗆,不敢想象單親媽媽帶著那麼多孩子怎麼熬過來的。如今養娃和以前養娃天壤之別啊,那種情況不會再現了。

我姥姥就剛好是這個樣子的!姥姥家是地主,姥姥也算是個小姐,嫁給了貧農的姥爺,姥姥生了六個孩子,最小的一個夭折了,媽媽就成了最小的一個。我媽很小時候姥爺就去世了。姥姥獨自一人拉扯大兩男三女。本來地主的女兒有很多嫁妝,應該過的還行,可是都被姥爺便宜賣掉了。家裡窮只讓大舅一個人上了學,大舅還做了工程師。據說大舅小的時候日本人來了,姥姥裹著小腳抱著大舅逃命,跑著跑著把大舅弄丟了,又跑回去撿回來,真是不易呀。那個年代總算過去了,姥姥活到七十多歲,對姥姥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只記得她抽著旱菸袋,踱著小腳出來迎接我們的樣子。姥姥是個偉大的女性!

斯人已逝,會有天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