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尊心?

荷衣欲动兮


感情的事很难说的~每个人想要的幸福都不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去评价别人的爱是对是错除非那个人伤害到了你,我觉得你是个很好的姑娘。

我的性格和你有些像,但是我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我待人礼貌是因为不会轻易交心,不喜欢让人买东西是因为觉得自己需要付出更多,认识的朋友多了就会知道每个人想要的生活是不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在感情中别谈什么自尊 ,因为有些事是必须要靠自己争取下的,一个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就是没有自尊了吗?那么一个女孩子为了一段感情努力也是正常的,在感情里太强的自尊心其实也算是一种自卑,感情中只要自爱就好了。

当然我也觉得那些为了别人自残的人,应该早点去看精神科医生。


一段很长的往事


我认为自尊从性质上可区分为『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

这是借鉴自前辈施劳格尔(Shrauger)的认知-情感区分。但这两个词是我新造。(可能也有前辈早起提出来了,不过我没见过——读书少啊~惭愧。)

我还认为必须区分『渴望』『期望』『预期』。

渴望、期望、预期三者有关,但相对独立。渴望和期望是需求的两个成分。

渴望是需求的强度,『有多想要』。

期望是需求的量度,『想要多少』,你多少后你能满足。有过去有的(分子)和现在有的(分母),两者比例影响。这只是很粗略的算式,用来表达一下意思。

预期是判断,『我能得到多少』基于过去经验,有意或无意的对能的到多少的猜测。

理论上猜测,高自尊者想要更多,但不迫切。低自尊者迫切想要,但量度不大。

无论自尊高低,都对高自尊有需求。只是低情感自尊者更迫切。低情感自尊者对得归属感的预期则因人而异。对认知自尊的需求,受情感自尊影响,具体程度不确定。认知自尊的需求和预期可调节程度较大。因为它是在有意识的认知层面的。之所以区分需求和预期,是因为它们共同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

理论上渴望、期望、预期的组合有六种,再搭配情感认知区分,会有十二种组合。不过这只是猜测,因为渴望和期望很可能更多是正相关。现在先不细说,举例一个先。

对认知自尊和情感自尊都有高渴望高期望高预期的人最会追求成功和良好自尊体验。但,如果他是对消极反馈情绪反应比较大的……这种人不好惹。

情感自尊:建立在归属感、掌控感基础上的自尊,它代表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无条件被爱、是否觉得自己有价值。它有时候是内隐的,不被当事人所察觉,但依旧会表现出来。有点类似于『内隐自尊』。但我不喜欢『内隐』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词没法直观的表达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其实稍微分析,一下便知,『内隐自尊』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等同)就是一种说清道不明、当事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自尊感受。有些人能力优秀,也知道自己优秀,但是依然感觉很差。那就是『情感自尊』低。低『情感自尊』的人对提高『情感自尊』会有更大的需求,这点上我认同『自我增强理论』。

但对『情感自尊』的渴望可能不是简单的越缺少越渴望。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而的 渴望 。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三种依恋类型是在一岁左右就确定的,但后续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很可能也对同一依恋类型的人造成不同的结果。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年幼时候得到高归属感和掌控感,这可能也造成了他们对情感自尊有较高的『渴望』『期望』『预期』。因为他们『习惯』了高归属感和掌控感的体验,如果后续的成长经历不能同样提供高归属感和掌控感,他们可能会比同样情况下『回避型』『矛盾型』依恋类型的人更焦虑更急切的需要提升情感自尊。

『回避型』的孩子可能一开始就相对其他孩子对归属感需求较低,或者说他们适应了不能够提供归属感的现实。有可能,这类人倾向于发展出内向的性格,对提升情感自尊也最不急切。

『矛盾型』的孩子麻烦最大。『安全型』『回避型』两种类型的形成原因比较好猜想,我们可以推测前者父母提供良好的照顾,后者父母则较为疏远孩子只提供必要的照顾。『矛盾型』的孩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忽冷忽热,也可能是父母照顾孩子的时候伴随着不情愿、负面情绪。『矛盾型』的孩子可能在后续成长中转变依恋类型,也可能延续这种矛盾的行为模式。

若后续成长环境对孩子比较不友好,『回避型』的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最小,因为他不在意,不敏感。『安全型』的孩子更可能发展出喜欢讨好别人的性格,因为早期经验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归属感,他也希望延续高归属感。『矛盾型』的孩子更可能变得『傲娇』,或发展一些不太友好、有点危险的人格。因为他一方面对外界有归属的需求,一方面又试图拒绝,这种混乱的情况可能会让他分不清楚爱、恨界限,分不清楚各种性质的行为之间的区别。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逻辑推理,尚未看到有关研究。

认知自尊:建立在认知之上,受到个体价值观、社会文化等可以明显被自己意识到,可以直接明了地用言语描述出来的自尊。事实上,它就是『自我评价』,类似于『外显自尊』。它是人对自己各项能力的评价,是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地位的有意识地评价,也包含对自己道德水平、人格的评价;这些在下文统称『现状』。有时候人也会有意识的评价自己是否被爱,被承认价值;可能和实际情感自尊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即便客观上两个人各方面『现状』一致,他们的认知自尊也未必一致。因为过去经验不同、看重的方面不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不同、『三观』不同。所以认知自尊其实是个因人而异的,有不同结构的。不过整体上趋势一致:有进步总是令人开心的,比别人好是令人愉悦的,符合社会标准是欣慰的,达到自己的目标是满足的,知行一致是安心的。认知自尊倾向于符合『自我一致性』。认知自尊肯定会受到情感自尊的影响。因为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不能想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会有意识的有逻辑的『认知』什么,年纪越小,应该越倾向通过情感和外界互动。我认为情感自尊,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认知自尊。可以把情感自尊看成是认知自尊的『底色』。

当『认知自尊』的各个方面都与『情感自尊』和谐一致,并且有助于提高『情感自尊』的时候——也就是你了解你自己、接纳你自己,人的自尊体验最好。『归属感』比『掌控感』更难增强;『掌控感』可以通过高『认知自尊』来直接弥补、增强。『归属感』却只能通过亲密关系来弥补、增强。

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的高低,可以有四种组合方式。低情感自尊还将面临一个高情感自尊没有的问题:是否承认、接受自己对提高情感自尊的渴望。最后,这就有六种组合情况。下面一一推测这六种人会有怎么样的人格和行为模式。那推测正确,也只是『更可能如何』,因为影响人格和行为的因素很多。

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双高:这类情况最为理想。他们追求成功、敢于冒险,经受得住批评和失败,对人友善,积极热情喜欢探索。可能由安全性依赖发展而来。

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双低,不承认:矛盾性依赖发展而出;害怕失败、不敢冒险,认知上喜欢自我批判破罐破摔,看似『容易接受批评』。但其实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挫折和失败对其情绪影响很大。另一种可能是,由回避型依恋发展而来,他们几乎完全接受了现状,对大多数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前一种可能比后一种可能大。

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双低,承认:同样是害怕失败、不敢冒险,认知上喜欢自我批判破罐破摔,看似『容易接受批评』。但其实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挫折和失败对其情绪影响很大。 但由于自我接纳、自我认识程度较高,情况较好。对成功和提升认知自尊的渴望也比上一种情况高。

高情感自尊和低认知自尊:这类型应该比较少。因为高情感自尊往往带来自我良好的感觉,进而影响人对自己各项能力做出良好评价。不是很害怕失败,更多的是追求成功。对于批评和消极反馈的接受能力最好。比较积极的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自尊。

低情感自尊和高认知自尊,不承认:这个估计大家比较喜闻乐见……。低情感自尊下还能有高认知自尊,一般他们『现状』都属于非常优秀的,但对外又不承认渴望亲密关系。——很眼熟?这不就是动漫电视剧里面的傲娇高富帅男猪脚么……=。=!不过地情感自尊会导致对失败、批评的情绪反应很大(自我增强),而高认知自尊容易排斥负面的评价(自我一致性);所以这类人可能不会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这种人很难忍受『背叛』。(我这么好你还这么对我!?)格外重视事业成就,因为要不同的通过维持高认知自尊来弥补低情感自尊带来的『空虚寂寞冷』。很多古代帝王可能就是这种情况,皇宫的生活不能给人亲情温暖(低归属感、情感自尊),只能给人认知上的高自尊和一部分高掌控感。

低情感自尊和高认知自尊,承认 :基本上和上一种一样。但因为承认对亲密关系、归属感等情感自尊的需求;所以对待批评和消极反馈,相对比较能接受,也比较不容易成为工作狂。比上一种好相处。

当情感自尊和高认知自尊一高一低的时候,我们的考虑一个问题:被试是否欺骗了我们?低情感自尊的人可能不太容易信任别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认知自尊也很低。高情感自尊而报告了低认知自尊,可能是出于『谦虚』,因为『谦虚』使他更好的得到亲近人的认同。

《自我》一书中提及的『不稳定高自尊者』可能就是情感自尊和认知自尊不一致导致的。他们容易受到失败挫折的打击,又愿意为了体验高认知自尊而不断努力。

《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及『没有证据表明一些高自尊者会有潜在的低自尊』。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这人表面自大因为内心自卑』。这可能是相关研究没有区分认知—情感,没有区分『期望』『渴望』『预期』。

总而言之,我倾向于相信,情感自尊是自尊的本质,认知自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情感自尊影响。



路过地球的尘埃


自尊心是指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信、自重、自尊,并希望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心能使人自强不息,并注意维护人格的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