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才是永恒的艺术

现在的办公环境,基本上早就成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天下,大家即使是手写,也派不上毛笔,而是用钢笔、圆珠笔、水笔,看上去,毛笔是在远离我们而去了。其实,很多人都很怀念那个用毛笔挥洒才华的年代。如今,要想欣赏毛笔字,我只能自己挥写,或者是收到书法家朋友的来信。他们从来不用E-MAIL,他们说用毛笔写信更亲切,才能更显出对朋友的诚意。书法在实用性方面确实陷入窘境。但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将永远流传下去。在毛笔在失去了它的实用性的同时,书法越来越显得高雅,越来越显得专业化,其审美性也就更加突出了。毛笔,变成了独一无二艺术表现的工具。我觉得,也正因为这样,人们反而更不愿遗忘毛笔兴盛的时代。

岁月无情,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还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代,仿佛只就在一瞬间,所有的东西都会随风而逝。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管年轮怎样随着四季转换,书法已定格为永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欣赏《兰亭序》那超乎寻常的飘逸的墨迹,我常常双眼湿润,感动不已,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精彩的艺术珍品。永和九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大堆文人雅士聚会,在酒酣之后,王羲之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绝唱《兰亭序》。从此,兰亭序成了唯一,无人能再超越,包括王羲之本人。

穿越时空,感谢上苍的赐与,使我们能在数千年的书法长廊遨游,让我们有了与古代大师先贤对话的机会,媒介正是大师留下的书法作品。不管这座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吸引的是不可计数追随脚步的后来人。夏季炎热,拿起扇子挥挥,立即带来凉意,在古时候,扇子是降温不可缺少的工具,风流才子唐伯虎在扇面上题几个字,立即变得价值连城,有雅意。在看菊黄蟹肥,秋意正浓,满树的红叶随风飘飘下落,一地绯红,浪漫的苏子踩着红叶,遨游于名胜古迹之间,发思古之幽想,挥豪写下了《赤壁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雪纷飞,大家围炉而坐,朋友远道而来,以茶当酒,带来浓浓的暖意,大书法家文徵明仍在写着端正的小楷,一样的窗与月,开的梅花似乎与往常不同了。

“沉舟侧伴千帆过”,这些内容,都已成为千古的记忆。时光无法留住,而书法的血液则一直在我们民族的脉络中流淌;书法莫测高深的玄机,仍引领许许多多人为之耗尽一生的精力与心血。

书法就这样令我们痴迷,为这神魂颠倒,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书法是有生命的,有柔雅之书,也有刚健之书。线条的粗与细;颜色的白与黑;行笔的慢与快,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内方外圆、内圆外方;蜿蜒如蛇、如浪似波……书法艺术的变化多端,却又始终保持和谐统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一碑一世界,一帖一乾坤。每学习一部法帖,都有新的感受,有线条的享受,还有文学的陶冶,空间的体味,笔墨的韵致,让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心胸豁然开朗,在片刻的优游之中,忘却尘世的一切烦恼与喧嚣。

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我们走在大道或小巷中一路走来,两旁商家的匾额店招,总有书法的味道让人感受不暇,人们为什么不用印刷的字体呢,而喜欢手写的呢,就是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它的美,是无与伦比的,是有其个性特征的,能让人一看,就留下极深的印象。再看一些商品的商标,也有书法的印迹,突显出东方的神韵,特别醒目。再如到旅游名胜、佛家胜地、古代园林等,名家手笔触目皆是,融景于情,情景合一融会于笔端。在餐厅或茶楼,挂上几件书法作品,满屋充满了文化气息,品味就不一样,格调变得高雅了。

朋友姚先生新制一套茶具,请我写“品茗论道”四个字。我不敢怠慢,认认真写了好几天。交稿后,他把这几个字刻在茶盘上,他说这样更显喝茶的高雅。书法这门艺术,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书法,在滚滚红尘里,永远不会被湮灭,只会继续闪耀它夺目的光芒,它的美将会被五湖四海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走向全世界,让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它,了解它,接受它,继承它。

书法的春光,永远都是明媚的。

(作者简介:支荣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书法才是永恒的艺术

蔡襄尺牍《离都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