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亂象深思 趙容奭的普惠之拷 屢挑底線何時休?

導讀

距離各大高校的“畢業季”,只有不到兩個月了。選擇何種工作開啟職業生涯,是畢業生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不過,相比職業規劃,一些從業風險亦或陷阱,更值得小白們警惕。比如不少公司會以“客戶經理”、“經理助理”、“業務主管”等高大上職務招聘,等到了實際面試時,才告訴應聘者:我們這個職務,實際上就是電話銷售。

這種類似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方式,在企業層面不算少見,即使一些知名企業也不能倖免。“羊頭與狗肉”的故事,也在平安集團旗下普惠業務線中上演。在國家大力鋪開普惠金融道路之時,平安普惠卻在這條路上走偏了,違規高息、暴力催收等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員工還涉嫌造假,陷入輿論風口的套路貸。

所謂“普惠”,是指讓更多數人受益,要義在於“民心”。若因種種亂象失去民心,又何談“普惠”二字?而投訴高企,摩擦市場忍耐性的同時,巨大的反向殺傷力,也許正在路上,這顯然會挑戰平安普惠們的發展根基,當家人趙容奭意識到風險了嗎?

活力,是世間萬物發展之本。正所謂“經濟活力看金融,金融活力看普惠”,隨著《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的頒佈,不僅確立了普惠金融的經濟地位,也讓其成為新風口,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成長性不言而喻。

普惠之本

普惠金融,顧名思義是讓金融既“普”又“惠”。

普,是指擴大金融服務範圍,讓更多的人成為服務對象。惠,是指把金融服務成本控制在可負擔範圍內。只有將“普”、“惠”合二為一,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蔡凱龍表示:普惠金融是金融體系最基礎的一環,也是最難做的部分。

蔡凱龍的言論並非沒有根據,普惠金融的難點在於,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平衡“普”、“惠”的關係,掉進“惠而不普”,或者“普而不惠”的怪圈。

所謂“惠而不普”,即大多發生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雖貸款利率較為優惠,但相應門檻較高,大多小微客群無法入門。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賦能,一批金融科技類企業迅速鵲起,業務靈活、模式創新,門檻成本降低、極大緩解了放貸難慢貴問題。“惠而不普”現象的結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相應衍生問題也隨之產生。相比“惠而不普”,不少網貸平臺出現的“普而不惠”則不能稱為現象,用“亂象”形容則更加貼切。“砍頭息”、“高逾期”,甚至在今年3.15晚會點名的“7.14高炮”,都是“普而不惠”亂象的具體表現。

這些亂象的危害在於:以普惠金融為幌子,降低了借款人的防範意識,卻在暗地中偷換概念,以超高利率獲取借款人財產。這一行為不僅嚴重傷害普惠金融的形象,也讓眾多借款人蒙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是身心折磨。

可怕的是,這些亂象,不僅出現在小型網貸平臺,那些大型集團旗下的相關平臺也存在同樣問題。由於大平臺實力口碑的加持,影響也自然更為深遠。例如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普惠。

平安普惠亂象深思 趙容奭的普惠之拷 屢挑底線何時休?

涉嫌套路貸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青島無業者張某,在2017年5月結識平安普惠北京分公司業務員何某。為業績提成,何某找人制作假離婚的所有手續。幫張某以夫妻雙方名義,從青島平安普惠宅e貸違規貸款190萬元。

張某妻子蔣某由此背上鉅額債務,四處維權,欲哭無淚。對此,平安普惠至今沒有給予答覆解決,只是開除了具體經辦人何某。蔣某怕房子被執行三孩子無處居住,到處借錢還上大部分。但剩餘的十來萬元,平安普惠不但不給予減免,還收取了超額手續費和罰息。

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發生在平安集團下屬業務集群平安普惠身上。

據瞭解,平安普惠是平安集團在2015年整合了平安信保業務、平安直通貸款業務、陸金所轄下的P2P小額信用貸款及富登融保業務,所成立的業務集群。專注解決個人和小微型企業的消費金融需求。

有平安集團備書,名字中又含有“普惠”二字,還自稱解決個人和小微型企業的消費金融需求。從外在形象看,平安普惠可謂標準的普惠金融企業。

只是,上述事件,卻與各界深惡痛覺的“套路貸”,有極相似之處。

官方對“套路貸”的解釋為:是對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製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並藉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採用暴力、威脅及其他手段非法佔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活動。

網貸之家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套路貸的特徵可總結為低門檻、設置文字陷阱、材料造假、故意使借款人違約、發起追償。前面四階段層層遞進,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後,“套路貸”實施主體就開始發起所謂“維權”,或是暴力對待借款人,或是將“證據”擺到借款人面前,聲稱將提起訴訟等。

從此案例中不難看出,平安普惠業務員何某私出主意並親自找人制作假離婚協議,假離婚證,假戶口本,私刻假章,包辦所有手續的行為,已符合專家所言“材料造假”特徵。僅從這一點中,就意味著平安普惠員工何某,已涉嫌製造“套路貸”陷阱。

雖然尚未有證據指出,此舉為平安普惠指使,但平安普惠作為僱傭何某的公司,卻負有嚴重的失察之責。也意味著其在人員管理、業務經營方面存在嚴重漏洞。顯然,這也與平安普惠系出名門,實力強大的行業領軍企業形象形成強反差。

更遺憾的是,相比管理,平安普惠在風控方面的漏洞更為嚴重。

平安普惠官網顯示: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通過引入人臉識別、微表情、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反欺詐掃描等創新金融科技,不斷提高風險管控能力,穩健領先的風險管理能力也使資產風險表現遠優行業水平。

但從假離婚協議,假離婚證,假戶口本,私刻假章諸多造假材料,竟能輕易通過平安普惠自稱的諸多創新金融科技,可見其真實風控能力,含金量並不高。甚至是否在貸款過程存在風控環節都值得懷疑。

畢竟,在被抵押的房產中,一直住著蔣某和三個孩子,這意味著平安普惠在放貸前,連最基本的現場盡調都未執行。同時,平安普惠也沒有考察借款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本應在事件負有嚴重過失的平安普惠,將責任推的一乾二淨,竟還對受害人理直氣壯的收取超額手續費和罰息。

如此簡單、粗暴、傲慢、漏洞頻出的表現,顯然是直接吊打了普惠精神,著實令人側目。

值得強調的是,這只是冰山一角。

平安普惠亂象深思 趙容奭的普惠之拷 屢挑底線何時休?

屢禁不止的高利息

正如前文所言,“惠而不普”是網貸平臺存在的普遍現象。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實際上,這則法律條文,將利率分為中、低、高三個區間。

第一區間:不超過年利率24%,該區間的利率是法律保護的區間,借貸雙方約定在該區間的利率,出借人主張按該利率計算利息的,會得到法院支持。

第二區間:年利率在24%以上,不超過年利率36%,這個區間也叫自然債務區,原則是保持現狀,不保護,不退還。

第三區間:年利率超過36%,這部分是無效區,如果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的,超過部分支付的利息,則可要求出借人退還。

該法律體現了普惠金融中“惠”的要義。即普惠金融需考慮服務對象的承受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場利潤,最終演化為掠奪性金融。這也預示著普惠金融是負責任、有惠心的金融。過多追逐利益的企業,就不應、不能,更沒有資格去觸碰相關業務。以此來看,存此心念的羊頭狗肉企業,不但是薅市場羊毛,更是薅行業、政策羊毛。

那麼,平安普惠在這方面,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普惠金融的精神嗎?從種種跡象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在新浪旗下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編號17347349326的用戶“wcj3619111”稱:本人在平安普惠借款10萬元(砍頭息、陰陽合同、扣除初期服務費3000元等、到手只有9.7萬元),分36期月還4442元,到期還款159***元,綜合利率61%(年均20.3%)。 如工行農行建行等按先息後本、到期還本計算,平安普惠年綜合利率20.3%;而等額本息月還年息38%(1年期資金利用率只有54.2%),借款使用時間第1期用了1個月......以此類推,只有最末1期月還資金是用夠時間的,則平安普惠遠超24%和36%。如此算法,何止我一人,也是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計算的。本人再次申請並強烈要求平安普惠立即退還超過24%和36%的利息,儘快結清本金和利息,立即處理徵信問題。

無獨有偶,許先生在聚投訴平臺稱:本人2018.1.10在平安普惠貸款70000元分36期每月還款3109.46。實際到賬68000元整。目前還款15期總額46641.9元!剩餘21期待還65298.66元。實際總額111940.56元。36期下來還款總額111940.56-68000=43940.56元。支付的利息太高。平安不出具合同,工作人員介紹業務也沒說有其他費用!

除了平臺投訴,相關媒體報道也揭露了平安普惠的亂象問題。

據青島時間報道,有消費者在相關投訴平臺反映:“平安普惠平臺,高利貸還款無人管。要求借款人高息還款,年利率高於國家規定的年利率。遲一天還款就有暴力催收行為。首先實行電話轟炸,然後就開始拔打通訊錄的親朋電話,還會說些帶有威脅性說話,我們不是不還,只是有時被其他事情忽略,就遲一天半天時間還款,就取用這種手段,難道就沒有人管管?國家相關部門就不能管。我現在的利息一天就是95元利息,這就明顯高出了國家規定的合法利息。

實際上,面對諸多違規亂象,相關部門的監管查處並未缺席。

2018年8月8日中午,安徽蕪湖鏡湖區金融辦、公安、工商聯合行動,赴濱江世茂寫字樓開展排查工作。排查中,相關部門發現該公司自身無P2P平臺,與上海“陸金所”(P2P平臺)合作在蕪湖推廣業務,在蕪湖開展線下放款,利率達36%,有非法收貸舉報,涉嫌非法放貸。

相比非法放貸,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引發了關注。2019年3月13日,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年報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9月,平安普惠已關閉全國834家線下門店,變為全線上經營。

有業內人士指出,平安普惠的關閉線下業務,或許只是平安集團“左手換右手”之舉。

轉型線上業務,帶來業務增長的同時,也增加了違規的隱蔽性。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類似上述針對平安普惠變相高息,高服務費的投訴並不少見。

究其原因,或是其鑽了法律的空子。

目前,法律規定和行業規範中並沒對金融服務費進行明確定義,更未對金融服務費的收取有禁止性的法律條款。這種成本低、利潤高的捆綁性銷售更易操作。金融機構常利用消費者獲取信息的不對稱來收取金融服務費。此前沸沸揚揚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一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隨著普惠金融在我國經濟地位越來越高,相信有關部門制定遏制亂象的規定出臺,只是時間問題。

平安普惠亂象深思 趙容奭的普惠之拷 屢挑底線何時休?

暴力催收難解

只是,對於市場、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沉重、痛苦、成本高昂的過程。平臺越大、這種反作用力也越強。

還是以平安普惠為例。2019年1月,聚投訴發佈消息稱,自2016年5月17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21CN聚投訴共受理針對平安普惠的有效投訴3024件。

銠財查看這些投訴發現,除變相高息等問題外,暴力催收也是平安普惠被投訴的高發區。

例如湖北黃石的楊先生投訴稱:我母親在其公司(平安普惠)貸款50000元,因家人去世,錢都用於喪葬,希望延期;協商未果後,平安普惠開始爆通訊錄、對我母親惡意詆譭、侮辱、恐嚇,後來更是上門堵鎖眼、寫大字、潑漆;我母親上其公司理論卻遭到公司多名員工毆打。

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賈女士投訴稱:我是借款人,逾期了,在陸續的還錢,結果平安普惠找第三方催收公司,不停騷擾發信息辱罵年邁父母,還有哥嫂。還曝光他們個人信息,照片,老人本已退休身體不好。這樣的手段,折騰的老人親戚沒法正常生活。

早在2017年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要求各類機構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

2017年12月8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要求排查利用互聯網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是否自行或委託第三方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和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

強監管之下,平安普惠竟明目張膽行此違規之舉,著實令人驚訝。

從普惠金融角度來看,2005年該概念首次被提出時,本意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可以想象,這些弱勢群體,面對強橫的催收人員及背後強大的平安普惠,自然無力反抗。諷刺的是,作為普惠金融的服務主體,這些弱勢群體在身體與精神受到嚴重摧殘下,又何談普惠金融的“惠民”屬性呢?

一本好經,被念歪了。

更為嚴重的是,相比問題亂象,平安普惠的自身態度更值得考量,即“不回應、不處理、不改善”。這從其解決率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平安普惠的3024件投訴中,僅有106件獲得解決,解決率3.5%。其有效投訴量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排名14名,在投訴量前30名的機構中,平安普惠3.5%的解決率,僅比借貸寶的2.9%解決率高。

針對以上問題,銠財向平安普惠進行郵件詢問,截止目前未得到任何回應。

平安普惠亂象深思 趙容奭的普惠之拷 屢挑底線何時休?

迴歸本質

簡單梳理之下,系出名門、行業業務領先的平安普惠打著普惠旗號,實際卻似乎“普而不惠”。彪悍粗放的打法,頻頻摩擦市場、消費者的忍耐性。

值得強調的是,這在行業內不是個例現象。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表示:現在出現很多新的業態,比如說互聯網企業從事金融業務,這類業務我認為也存在不可持續性。有些新型業態是以高額的利益資本來給客戶提供服務,誘使客戶陷入一些債務陷阱數字陷阱,這種模式追求短期暴利,模式也不持續。有一些打著互聯網普惠金融或者普惠金融的名義,實際做了一些賺快錢的生意,甚至是非法集資的生意。

對於如何解決,李均峰稱:投資者和消費者一定要到正規的金融機構、持牌的金融機構尋求服務。同時,也要讓金融消費者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和保護意識,不能為一些高收益所誘惑,也要通過教育使消費者提高素養,使普惠市場透明度進一步增強,既有監管又有市場監督,這樣普惠金融才能做成真正的普惠金融,而不是魚龍混雜。

當然,除金融消費者需要提高警惕外,行業也應儘快讓更多優秀的金融科技力量滲透進來。

北商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特聘顧問薛洪言指出,金融科技智能化趨勢明顯,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在金融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作用,智能客服、智能營銷的使用使得效率提升,智能風控的應用也使得缺乏徵信的群體得到服務。

另一方面,讓更多輸出金融科技的互聯網巨頭入局,也是解決“普而不惠、薅概念羊毛”問題的創新舉措。

薛洪言表示,雙方的合作有助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傳統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方面存在“惠而不普”問題,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有助於解決。

敬畏之心

可以預見,隨著金融改革開放力度加大,行業將會湧入更多合規發展的競爭者,消費者會有更多選擇,也意味著,企業間競爭的加劇。

從企業端來看,類似平安普惠這種野蠻粗放式的打法,一定是不可持續的。尊重市場消費者,精耕細作一定是普惠金融業發展的主基調。

面對這些趨勢方向,對於平安普惠而言,首先要做的是認真理解、並嚴格踐行普惠金融的真正意義,而不是將其作為一門賺取暴利的生意,或是掩蓋亂象的保護傘。

一定意義上說,無論是服務人群的廣泛性、特殊性、還是業務延伸意義的重要性,都決定了平安普惠上述問題的敏感性、突發性、連鎖性。這幾個特性,決定了從業機構需要有責任意識、嚴謹作風、遵循規範操作、重視品質發展。這是機構的生存發展根基。

倘若一味追求利潤、速度、規模,忽視上述初心,頻頻摩擦市場、消費者、甚至監管層的忍耐線,也許相應的反向懲罰力很快就會到來。

來而不往非禮也,又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市場、消費者的友好性,必須建立在雙向互動上。看似寬容的市場消費者,有時也是極其嚴厲,甚至不近人情的。多少企業失敗甚至消亡,都是瞬間之事。

有時,市場消費者拋棄你時,甚至都不容企業說一聲對不起。

以此來觀,平安普惠已走到抉擇的關鍵時刻,是找回初心、責任前行,還是繼續任性而為,考驗著當家人趙容奭的經管智慧。

懂得敬畏之心,方得始終大成。作為平安普惠的掌舵者,深耕金融業近20年的韓國帥哥,趙容奭會如何來品味、演繹這個企業大道理,銠財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