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

青青藤教育


做了12年的心理记者,我看到最有用的,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式,就是父母本人也热爱学习,热爱阅读。让学习和阅读在家里是一件自然而然,特别普通、特别正常的事儿。

在我看来,买学区房。千方百计的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花好多钱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都不如父母本身就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大。

很多年前采访过山东的一家人,妈妈是个下岗工人,爸爸是个基层公务员。女儿学习一直有点儿吃力,下岗之后,妈妈就想,怎么能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呢?

思来想去,这个妈妈的做法,就是自己开始学英语。妈妈是高中毕业就到工厂当工人了,这时候40多岁,对英语已经一窍不通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更没有外教,就是跟女儿一起,从初中英语开始学的。女儿当时十二三岁,学的比她快多了。为了不被女儿落下,她做饭也学,洗衣服也学,就连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学。

三年之后,女儿升高中的时候,妈妈的英语已经很不错了,都开始做高考英语卷了。

妈妈是拼命学英语的时候,爸爸也没闲着。爸爸中专毕业,也没上过大学,但一直有个写作的梦想。爸爸开始大量的阅读,逼着自己开始写东西。刚开始,一天写100字都跟要了命似的。都是这么坚持每天练每天练,每天至少阅读三个小时,写作三个小时。竟然出了第一本书,一本描写当地乡村,他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小说。

他们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每天下了学下了班吃完饭,三个人就一起坐在书桌旁边。妈妈学英语,爸爸看书写作,孩子写作业。

按父母的说法,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天资一般,成绩也属于中间靠后。但自从一家人,开始集体学习之后,女儿的成绩就慢慢追上来了。最关键的是女儿觉得学习看书,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儿,应该做的事,也是让人享受的事。

最后,女儿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妈妈开始给周围的初中学生当英语家教;爸爸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三本。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想让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庭中有学习的氛围,所有人都在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又自然的事。

自己一边儿打着麻将,或者一边儿刷着抖音,一边训斥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孩子怎么可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呢?

做了12年心理记者,也是管理心理学博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最难认清楚的人是自己,最难管理好的人也是自己。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过上幸福丰盛的人生。

波少读心


这个问题挺值得大家思考:现在太多孩子不想学了。

为何孩子现在如此排斥学习甚至厌学呢?

我认为大概是这几点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

2、缺乏自主选择的机会。

3、不明白学习的意义。

4、学习任务安排太满,没有闲暇时间。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时间安、内容几乎全部是由家长和学校安排,家长和老师都只思考:孩子需要学什么?这孩子怎么不愿意学习呢?却没认真思考过:孩子想学什么?孩子为何不愿意学习?

我认为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要我学”的被动地位,他的内驱力就无法被激发,他的认知就会一直处于被动吸收状态,他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会处于消极状态,孩子肯定会把学习当成负担,也会越学越厌倦。

如果孩子能够有机会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自己把握人生的航向,他就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获得自己和他人的认可,他的内驱力就会持续不断,并且越来越坚定而有力。这样孩子就可以进入“我要学”的状态。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这几点:

1、捕捉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各种学习兴趣。

太多家长眼中只有课本和成绩,不重视孩子课堂之外的学习兴趣,岂不知兴趣广泛的孩子求知欲更强,也会更愿意学习。

2、培养自信心和好胜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如果学习的感觉不是疲惫和厌倦,而是一种挑战和好玩的感觉,孩子怎会不爱学习?

今天我教孩子们学习十几减几,为了增加他们的兴趣和自豪感,就教了他们三位数的减法玩,我跟他们说:只要你们找到规律,知道加法是个位+个位,十位+十位;减法是个位-个位,十位-十位,那么加减法就难不倒你们。爸爸妈妈肯定很奇怪我们怎么这么厉害呢,其实只是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秘密。

书写时要求:做完规定题以后,自己任意选择是否写三位数加减,写错了不扣分,写对一题加十分。

孩子们听了异常兴奋,只有极少数不敢尝试。

我班绝大多数孩子听到学习新本领就兴奋的,这比强迫学习效果好的太多了。
(这个男孩给自己增加难度,挣得了翻倍加分)


如果学习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孩子怎会不乐在其中?

3、了解学习对于自己现阶段成长和未来人生的意义。

现在许多孩子虽然学的精疲力尽,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太多孩子学习的理由就是:我爸妈让我学的!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认识到:现在的努力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换来更美好的人生,孩子应该会更有向上的动力吧!


妈咪老师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激发内驱力能够起作用的年龄段肯定是有区别的,一般小学阶段以前的孩子很少能真正做到“我想学”,换句话说,这个年龄以前的孩子我们还做不到有什么办法能真正去激发他的内驱力!所以我认为,激发内驱力一定是从初中开始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初中之前我们就放任不管了呢?

首先,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期,是后续爆发式学习的储备期,是内驱力因素的营造期,也是孩子专注力形成的不稳定期!

所以,虽然说初中以前的孩子,我们做不到激发内驱力,但是这个阶段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却是为将来让孩子能够水到渠成形成专注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关键期!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们建议各位家长,务必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意识等等各方面加强引导,比方说孩子的作业务必要认真进行检查,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他自己的自觉,再比如考试成绩虽然我们不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去争第一,但是如果成绩不理性,必须要认真分析到底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问题都出在哪,要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个阶段的坚持将会在未来的初中阶段得到非常好的回报!

然后,从初中阶段开始,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到了十一二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十二岁定终身的年龄,这个时候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方面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属于查缺补漏阶段,要在良好的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思想引领的强度!

比如多给孩子一些正向榜样的刺激、多让孩子参与体验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际历练当中弄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能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说不定就能为他将来的升学及就业创设良好的导向作用,坚持这样的引领,其实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我们题目当中所说的“我要学”的结果!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孩子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到了初中阶段,孩子的分化会这么严重,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带着这样的反思,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现状?各位家长您对此是否认同,或者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所有回答均为葛老师原创,严禁转载用作其他用途,葛老师教育新智汇致力于0-18岁孩子的教育,期待大家的关注,互促共进,共同提升!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好学生,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好的成绩,一直能以好的学习态度一直上升,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个物理定律!

惯性定律!


又叫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好的学生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不是由于好的学生如何如何爱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

而是,对他们来说,学习,已经成了一种惯性,他们会一直保持着这种惯性,只要没有外力迫使他们改变,他们就会一直保持这种惯性。

学习,对他们来说,无可无不可,惯性,会驱动他们一直学下去。

这种惯性,就是习惯,身体上的习惯,使得他们放学按点回家,回到家里,到了学习的时间,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到了休闲娱乐的时间,就开始休闲娱乐,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就上床睡觉,这些,都是身体的本能,一惯性。

思维上也有惯性,尤其是学习上的思维,思维、逻辑,已经有了熟练的思维模式,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题型,即使有新类型的题出现,他们也可以已经掌握的思维模式稍作变通,顺利解决。

只要学生的父母和学生一起培养出这种惯性,就能一直保持着前进,除非有外力迫使改变!


钢笔刀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变成“我想学”?

我认为要孩子自己想学东西,就必须要有内在动力,而内在动力的激发,离不开一个人强大的信念。所以要培养孩子强大的不变的信念,才能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变成“我想学”。

那我们应该然后培养孩子强大的不变的信念呢?我认为做到这几点:

一、从小灌输孩子有价值的人生观,让孩子从小就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不要说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马上全部买到位,这样会让孩子的观念扭曲,没有奋斗意识,更没有目标,就更别说追求了。

二、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让孩子有身体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就别谈信念与理想了,所以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不仅使人精神抖擞,更可以让人的抗压能力增强。只有抗压能力强,还能去克服种种困难,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在父母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孩子的学习也会更主动,父母不断的学习,孩子孩子也会以父母为榜样,自己内在也会有一股动力想像父母一样那样努力。这样孩子在这种人为的带动下和内在动力也提升了。慢慢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学的越多,感受的就越多,自然而然就慢慢的逐步形成孩子“自己想学”。

所以要让孩子变成我想学,我认为离不开这三点:不想给孩子灌输有价值的人生观;让孩子从小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我是甜甜,一个教育领域的创作者。

👇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你未来的样子,\r藏在现在的努力里\r。

👊纵有疾风起\r,人生不言弃!

→期待大家加入甜甜教育,一起探讨未来的教育之路!





甜甜教育


如何激发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兴趣一来就,做什么都会特别好,我们不能去用分数来逼孩子学习,因为这样只会造成他们的反抗,我们一定要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我相信一般孩子喜欢的东西都不会是坏的,只是说他们的想法很纯洁。

应该多多与孩子沟通,利用自身行动来做好表率,让孩子以自己父母为榜样,努力成长成更好的模样,我们先不说如何让孩子能够好好学习,我们先来讲讲如何教导孩子,我们应该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通过参与一些活动来提高孩子的自尊力,团结力,耐挫力,创新力,沟通力五大能力,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工具或是方法,都可以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我相信,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成长了,他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学习是个好玩的事情,就会不知不觉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能提高吗?





锡山说电影


所谓“内驱力”,其实就是让孩子喜欢学习,驱使自己从事这方面的学习。说白点就是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我认为学习知识应遵循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拔苗助长。要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做一道数学题,从不懂到懂,从初步理解到触类旁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出答案的时候,往往会带来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满足感就驱使孩子往更深入方向钻研,增加求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这就是一种学习内在驱动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小学数学廖老师


让孩子主动学习爱上学习的背后机理就是如何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体验到学习的简单性,因为简单容易而产生兴趣。

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属于育的部分,因为现在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只是注重了教,完全忽略了育,既不知道育的内涵和意涵,更不知道育的做法和导向,就不要说标准和目标。

育有四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兴趣唤醒,能力训练,传授技巧,培养习惯。育还有有四大内心方向,分别是情商、品性、心智、规矩。

教只有以知识为主体,以知识点和知识链为标的,象征性的进行模棱两可的德育和所谓的素质教育。


知识力


内驱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孩子的生活中受到环境,长辈们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内驱力,咱们举例来说如果父母们喜欢打游戏,那么小孩子整体在旁边看,是不是小孩子也喜欢打游戏?如果父母们喜欢研究天文,天天用个望远镜观察星空,那么孩子见了以后是不是也会好奇,也想去了解?长辈喜欢研究历史,经常跟孩子谈一先古人的事迹,那么孩子是不是也喜欢研究历史人物?等等,所以想让孩子形成内驱力,让孩子自主的想去学习,作为长辈们就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塑造内驱力的一个氛围


一念我行教育科技


立人者必先自立,达人者必先达己。

孩子是模仿的天才。模仿大人的言辞、模仿大人的口气、模仿大人的表情、模仿大人的处世态度。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的,孩子便是怎样的。一个整天低头玩手机刷抖音的你,怎么可能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呢?

与其跟在孩子后边逼着他学习,请家教,请保姆,倒不如先改变自己,让自己从心底里热爱学习。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流。教育孩子,务必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从自身做起,割除自己的坏毛病,带领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学习。

此为教育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