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为什么要选一个丫鬟继承香火?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焕煛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长嫂如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三侠五义》,说包拯小时被父母抛弃,包拯的大哥把幼弟偷偷捡回来,交给大嫂抚养长大,等包拯长到七岁时,大哥大嫂才把他的真实身份告知父母,包拯以后一直把大嫂当作母亲来孝敬。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这个“长嫂如母”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包拯身上,而是发生在包拯的儿子身上,那个“抛弃”儿子的恰恰是包拯本人。

正史上的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包繶,生母是包拯的继室董氏。包繶成年后,娶妻崔氏,崔氏为人贤惠,两人十分恩爱,但可惜包繶年寿不永,才二十岁就去世了,留下妻子崔氏和幼子包文辅这孤儿寡母。

包拯夫妇十分开明,他们见儿媳崔氏年纪尚轻,便告知崔氏不必为儿子守寡,另寻好人家嫁了便是,但崔氏出身名门(外公是曾三度为相的宰相吕蒙正) ,很识大体,坚持留在包家不改嫁,表示自己会抚养儿子,孝敬公婆,留在包家一辈子。

可好景不长,几年后包拯的孙子包文辅夭折,包家一下子没有男孩,而此时的包拯已经五十多岁,一直没有再生育,眼看包家就要“绝嗣”,包拯夫妇也是心中焦急。

包拯夫妇不知道的是,包拯还是有一个儿子的,正被儿媳崔氏抚养着。

原来,包拯曾有一个媵妾孙氏,因为侍奉过包拯,怀了包拯的孩子,但还在众人都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包拯把孙氏赶回了娘家,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孙氏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孙氏回娘家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没有正式嫁人,孩子生下来会被别人瞧不起,视为“野种”。一家人正发愁时, 包拯的儿媳崔氏听说了这个消息,她决定替包家抚养这个孩子,所以孙氏一生下男孩,崔氏就把男孩抱养了过来,给他取名包诞。

在崔氏的精心抚养下,包拯的儿子长大了,但谁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都以为是崔氏抱养的孩子给包繶做嗣子的。一直到男孩长到7岁时,包拯过六十大寿,崔氏才把孩子的身世告知了包拯夫妇。包拯夫妇闻讯大喜,特别是包拯,老来得子,激动地痛哭流涕,他认下了这个比自己小五十多岁的儿子,为其改名包绶,这下子包家终于有了香火传承。

父子重逢仅五年后,包拯便去世了,最终还是崔氏把抚养长大,崔氏还派人找到了包绶的亲生母亲孙氏,让母子相见,可以说对包绶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所以包绶长大后,始终没有忘记大嫂抚养自己的恩情,一直把大嫂当作生母来孝敬。

所以说,包拯没有刻意选择一个丫鬟继承香火,次子包绶是他无意中的“杰作”,甚至可以说是被“抛弃”的存在,但多亏了贤惠善良的崔氏,包拯才有了后嗣,并且香火不断,大名鼎鼎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包拯的大名人人皆知,他是北宋名臣,是家喻户晓的包青天。他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他面黑如漆,额头上有一个月牙的痕迹,因此后世人认为他是魁星转世,甚至把他奉为神明。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他非常孝顺。本来他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但是因为父母年迈,他请求能够在合肥附近就职,所以就改任他为和州监税,后来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够在自己身边,包拯就辞去了官职回家赡养父母,父母去世以后,他仍不忍离乡,后来还是父老乡亲来劝他,他才进京听选。

包拯于庆历元年出任端州知府,端州的砚台是最有名的,往届的知府都是趁此机会大敛钱财,可是包拯却命令制造的砚台足够进贡的数目就可以了,他在任一年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到了庆历三年,经王拱辰的举荐,包拯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自包拯做官以来,无论在哪个任上,他都是清正廉洁,不会拿一分一毫。 包拯廉洁执法,不畏权贵,在他当官期间,不知有多少皇亲贵族犯法而受到制裁。他刚正不阿,不但敢弹劾高官,在皇帝面前也是直言不讳,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弹劾转运使王逵。

王逵在担任转运时期间,剥削百姓,激起民愤,百姓不得已发生民变,可是王逵却派兵捉拿,甚至滥用酷刑,冤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因此民愤极大,百姓怨声载道。但是因为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再加上宋仁宗的重用,因此朝中无人敢讲。但是包拯不怕这些,他连续弹劾了王逵七次,最后一次直接指责宋仁宗:“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这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宋仁宗也无法再保护王逵,只好把他罢免了。

也许是包拯太有名了,关于他的后代却很少有记载,甚至有人以为包拯是没有后代的,人们之所以认为包拯没有后代源于他和宋仁宗的一段对话。

当时宋仁宗已经年老,一直没有立下太子,所以包拯劝宋仁宗尽早立下太子人选,可是宋仁宗反问包拯,你感觉谁可以作太子?这实际上是怀疑包拯为了自己着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处于动乱之中。所以包拯赶紧向宋仁宗解释,“臣是为了宋朝江山考虑,并不是为了自己,我年龄已经大了没有子孙,所以请皇上尽早立下太子人选。”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有人以为包拯没有后代,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关于包拯的子嗣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

包拯的一生一共有三个女人,他的结发妻子是张氏,可是张氏和包拯结婚很多年都没有生育子女,尽管如此,包拯一直没有纳妾,就这样和张氏过了很多年,直到他40岁时张氏去世,包拯这才又娶了董氏为妻,董氏为包拯生了一子三女,这个儿子长大后又娶了崔氏,生下了儿子包文辅。

然而人间最悲伤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包拯就经历了这样的遭遇,而且不是一次,是接连两次。 他的儿子在19岁时就去世了,没想到过了几年孙子也死了,这对于包拯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年轻的儿媳妇崔氏也自此成了寡妇,当时的包拯可以说思想还是很先进的,他劝年轻的崔氏改嫁,不要一生守寡,这对于她来讲太悲哀了。但是崔氏死活不愿意,她说要照顾公婆,愿意一辈子做包家的儿媳妇,包拯夫妇也非常感动,就同意了。

这时包拯的妻子董氏怕包家就此断了香火,所以让包拯纳自己的陪嫁侍女孙氏为妾,这个孙氏和崔氏年龄相当,两个人情投意合,情同姐妹,平时相处得非常好,可是有一次孙氏不知犯了什么错误,被包拯赶回了娘家。等孙氏回到娘家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包拯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孙氏不敢去求他。

孙氏回娘家以后,崔氏心里也非常悲伤,儿子死了自己孤孤单单,本来和孙氏还可以像姐妹一样说说心里话,可是孙氏也被打发回娘家,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崔氏有时间就去看望孙氏,孙氏便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崔氏。

崔氏听说后非常高兴,便时常接济孙氏钱财,让她安心养胎,等到足月顺利生下一个男孩。这时崔氏便把孩子抱回家抚养,就说是自己抱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对崔氏以母相称。

等到包拯60大寿的时候,崔氏趁此喜庆的时机,便把孩子抱到了公婆面前,向他们诉说了真相。

包拯夫妇听了非常高兴,老来得子,是人生一大喜事,因此包拯给这个孩子取名包绶。

可包绶5岁时包拯就去世了,宋仁宗亲自来参加包拯的葬礼,看到包拯的家中如此简朴,几乎是家徒四壁,不仅落泪。因此封包绶为太常寺太祝,包绶后来好学上进,人品性格和包拯非常相像,也是爱憎分明。

也许是因为包拯在历史上名气太大,所以他的子孙并不怎么为世人所知。 包绶后来娶了两个老婆,生了4子3女,崔氏后来还让包绶与孙氏母子相认。

历史上长嫂如母的典故本就是与包拯有关,想不到又一个长嫂如母的例子发生在自己家里。崔氏一生深明大义,若不是她帮助孙氏把孩子抚养长大,也许包拯真的会就此断了后,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崔氏真的功不可没,可是她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

包绶的两次婚姻都是她给打理的,她为包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包家能有这样一个儿媳妇,也真的是非常荣幸了。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像包拯这样廉洁的清官,为百姓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因此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福德。

现在包拯的子孙虽然流落在四方,也出现了一些很有成就的后代,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是海上之王包玉刚。

包玉刚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经是国内金融界的杰出人物。建国以后去了香港,在香港创建了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是世界十大船王之一,被美国人称为海上之王。

包玉刚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包拯的后人,他的认祖归宗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去浙大天一阁参观的时候,他有幸阅读了包氏的家谱,这才知道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当时他激动万分,捧着家谱快要哭出声来,想不到包拯竟是自己的先人,有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祖先,他心中一定感到万分荣幸。

包拯的家乡肥东县也有包氏后代,其中有一位叫包尊亮,是包拯的第34代孙,他因为对包氏家族最为了解,经常会举行包氏后裔联谊会,有时也会应邀参加关于包拯的研究等活动。


包拯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后人还活在我们中间。包拯的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他是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敢于担当、公平正义的象征,他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拯的精神将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历久弥新。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包公精神,所有人也都应该学习包公精神,敢于担当,忠诚廉洁。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我们每一个中华后人都应该薪火相传,继承发扬,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包公精神永远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小焱论史


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有一个独苗了

和包拯有夫妻情人关系的女人,史书一共记载三个,分别是李氏、董氏、以及孙氏。其中李氏为正室,但死的早,并没有给包拯留下一男半女;董氏为续娶,给包拯生了一男两女,女的不说了,嫁人后没了记载,男的叫包繶,成年后娶了淮阳崔家女儿;孙氏为包拯妾室或者情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包绶

长子包繶命不好

虽然没有夭折活到了成年,但二十岁也就病逝了,留下了一个孩子叫包文辅。这个包文辅,命更不好,五岁夭折。这样,连续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包拯家算是断了后,只剩下包拯一个男丁,那时候老包五十七岁左右

古代绝后是大不孝,包拯虽老,也得担负起繁衍重任。包拯可能不愿意,但他老婆董氏、儿媳妇崔氏或者他的朋友们,还是给他张罗了。可能是下药,可能是酒后,也可能是半推半就,包拯和一个叫孙氏的女子发生了关系。发生关系后,或许是性格不合,或许是老包后悔,反正把这个孙氏赶出了家门,而这个孙氏回到家中才发现自己怀了孕,在1057年,为包拯生下儿子包绶

相比较长子的命运,次子包绶命还可以

孙氏被赶走后,崔氏(包拯大儿媳妇)仍然和她联系,后来得知孙氏怀孕,崔氏更是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在包绶满周后,崔氏就把包绶抱到了公公包拯面前,告诉包拯,包家有后

老来得子,包拯大乐,作为唯一儿子,包绶天然继承包家香火……

在五岁时,包拯病逝后,包绶就由嫂子崔氏抚养,一直抚养成人结婚生子。包绶媳妇是宰相文渊博家的闺女,夫妻二人努力造人为包家开枝散叶,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包拯长孙夭折后,为保障香火不断,包家也是两手准备。一方面让包拯续弦孙氏,另一方面从包氏宗族中过继了一名男娃给长子包繶一脉,这名过继娃叫包永年,如果没有包绶,继承包拯家香火的就是包永年了


灵石蕴珠宝


包拯有两位夫人李氏和董氏。李氏是包拯原配,早卒。董氏是包拯继室,后封永康郡夫人。董氏生子包繶,是包拯的长子,但后来染病身亡。董氏有个陪嫁丫头,在那个年代,陪嫁丫头也是男主人的妾,后来这个陪嫁丫头为包拯生了一个孩子,就是他的次子包绶。

包拯的后代在800年前辗转迁居到安徽池州祠堂村,当地有两千多名包氏子孙;包公第27代孙包熙枝,在当地当过县长,德高望重。他的第29代孙是华人船王包玉刚。


年代哥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提起包青天,我们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那个面色漆黑,额顶月牙的铁面判官形象,传说他是奎星转世,日判阳间夜判阴,甚至被民间传说奉为神明。那么历史上的包拯又是什么样的呢?继承他香火的丫鬟又是谁?

黑脸月牙包拯

北宋名臣,字希仁,今安徽合肥人。包拯出生在一个小的官吏家庭,父母从小就非常疼爱包拯,长大后的包拯甚至为了年迈的父母,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直至父母去世后守孝期满才重新赴京听选,任天长(安徽)县令。

所以这点就和民间传说里不一样了,民间传说包拯因为出生长得很黑,父母特别不喜欢他,甚至把他赶出家门。这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至于月牙,这个包青天的标志性符号,在真实地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徽合肥的包拯祠堂里,有着包拯的真身像,其中额头上并没有月牙形状的标志。而且《宋史》也并没有特意记载包拯的长相,如果包拯真的长得那么特别,如很黑或者很白净斯文,在史书中都会不经意的有过说明。

就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兰陵王,长得特别的帅,因为打仗时没有威慑力才带了一个獠牙面具。当然还有北宋时期的狄青,长得也是因为太帅。害怕敌人看到他太过秀美,嘲笑大宋无人,派个奶油小生出来打仗,不得已也带了个獠牙面具。

所以说,无论是长得帅还是长得丑,只要长得有特点就会被人记住,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笔墨,至于黑脸月牙的包青天形象,主要是由于后世的艺术加工,进行了脸谱化形成的。

包拯的家庭成员

包拯的原配夫人为李氏,早年去世,历史上对李氏也并无太多记载,只有在《包拯墓志铭》上,了了提过一笔。

包拯的第二个夫人为董氏,董氏本身就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小就遵从女子的三从四德。而且还知书达理,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家闺秀。在事业上对包拯有过很大的帮助,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可以说包拯的一生清廉,离不开董氏的默默支持。

而且董氏也为包拯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包繶!包繶在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确与婚后第二年病逝,期间生下了一个儿子包文辅。可在是数年之后,包拯五岁的孙子包文辅又夭折了,先后丧子丧孙对包拯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三朝宰相的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也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包拯夫妻也是开朗之人,曾多次劝崔氏改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然后就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堪称一段佳话!

包绶,幼名包綖,是包拯的次子。也就是继承他香火的丫鬟之后!

包拯一生共有三个女人,两妻一妾!李氏早亡,董氏自从生下包繶之后也再也没有子嗣。董氏在包繶去世之后,也害怕包家断了香火,偏偏自己又不争气,于是便让包拯纳自己的侍女媵孙氏为妾。

媵孙氏和包拯的儿媳崔氏年龄相当,平时关系也不错,可是后来有一次媵孙氏做错了事情被包拯赶回了娘家。回到娘家的媵孙氏开始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的媵孙氏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友崔氏。崔氏十分高兴,便给媵孙氏很多钱财让她安心养胎,在孩子出生后,又恰逢包拯大寿,崔氏和媵孙氏把孩子抱到包拯面前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老来得子,是人生一大喜事,因此包拯给这个孩子取名包绶。

包拯时,包绶年仅5岁。后包绶与张氏共有四个儿子,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从此,包拯的香火算是顺利的延续下来并且开枝散叶。可以说,若不是这个侍女丫鬟,包拯的香火可能真的就要断绝在北宋时期了!

到了近代,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现身了,他就是香港的富豪包玉刚。包玉刚在成为香港富豪之后,偶然来到内地的包拯故居,发现了桌子上的包氏族谱,在族谱的第三页包玉刚看到了自己爷爷的名字还有自己父亲的名字,才知道原来自己就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

包拯的文化加工

宋朝之后,包拯的故事经过元曲,明代《龙图公案》和清代《三侠五义》的演义,形象越加成熟,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其中故事里包拯的三口铡刀也被人津津乐道:龙头铡,铡的是那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铡的是那贪官污吏和祸国殃民的大奸臣。狗头铡,铡的是那民间的土豪劣绅,泼皮无赖。这三口铡刀,也铡出了《铡包勉》、《铡美案》、《铡国舅》、《铡郭槐》等经典戏剧。

除了了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包拯还有三样法宝同样出尽了风头,就是他的紫金盆,照妖镜,游仙枕!紫金盆又名古今盆,传说盆里面能看到人的前世今生,包公曾用这个盆洗好了太后的眼睛。照妖镜,又名阴阳镜,当年包公在一枯井中所得,当包公遇到鬼怪捣乱时就用照妖镜,即可使妖魔鬼怪无处遁形。游仙枕,包公日断阳夜断阴,当需要进入阴曹地府时就使用游仙枕,即可神游九幽之地!

关于包拯的形象,在民间传说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同时通过民间传说,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个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开封包青天。而包青天形象的变化,也深刻的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渴望,希望得到一个为民当家作主的好官,能为人民伸张正义,挑战一切不公。于是,北宋时期的清廉公正的包拯也就一步步的开始被神话了!


瀚海说史


提起包拯,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清官,公正廉洁,老百姓都非常敬仰。

关于他的家庭和情感生活,可能知道人并不多,下面我们就他的家庭生活来探讨一二。

传说包拯最后选了一个丫鬟为她的家族延续后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这个人物在史书上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她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包拯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又娶了另外一位女子,但这位妻子在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姓董,我们姑且叫他董氏,这位董事出生还是不错的,而且家里也是做官的,从小所受的教育环境自然不差,他不仅会写诗,还会弹琴,是包拯很好的贤内助,董氏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女人,对包拯工作一直很支持。包拯因为廉洁奉公,很容易得罪人,很多时候都是他屡屡劝诫包拯,才化解了危机。因此,包拯在娶了她之后,也算是娶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可惜这个董氏也是很不幸,后来也因病去世了,包拯对此感到十分心痛。但是在古代,男人是一定要延续香火的,后来包拯又娶了一位妻子,其实这个妻子就是他二任老婆的丫鬟,包拯之所以这么做,也跟古时候的习俗有关,那时候如果嫁过去的主人去世了,主人的丫鬟也是要嫁过去的,所以包拯就娶了第三任妻子也就是这个丫鬟,还给他生了孩子。

关于包拯的后代,有的成为平常人,过上了平常的生活,有的则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最有名的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包玉刚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我国刚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包玉刚已经稳坐世界十大船王之一,成为香港重要财团,也成了一个大富豪。





猪九戒说历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说起包拯,相信大家都熟悉。他就是那个断案如神、大公无私的“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是安徽省合肥市人,他是北宋名臣,担任过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河东转运使等职。包拯在任期间,敢于替百姓发声,多次弹劾朝中大臣,以不畏权贵著称于世。

包拯死后,百姓十分难过,在多地建了“包公祠”,以此来怀念他。

讲到这里,有个疑问,那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面,从来没有过有关包拯的后人的消息。包拯不会没儿子吧?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以包拯的身份,娶个三妻四妾也不成问题,再说了,中国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想,包拯就算再怎么样,也不敢公然违背父母的意志,不生小孩的。

包拯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包繶,次子名包绶。包绶有个小名,叫包诞,意为“延续香火”。

包绶的母亲叫藤孙氏,原本是包拯家的一个丫鬟。包拯58岁的时候,娶的滕孙氏。包拯不小心宠幸了他那个丫鬟,没想到那个丫鬟还怀孕,后来生下了包绶。

腾孙氏怀孕后不久,做错了事,包拯为此跟她大吵了一架,后来还把她给休了。腾孙氏回娘家后不久,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包拯的长儿媳叫崔氏,崔氏出身高贵,是北宋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14岁的时候嫁给了包繶。第二年就给包拯生下了个孙子,也就是包文辅。

祸不单行,包拯这个孙子5岁夭折,包繶20岁因病去世,这时候包拯还没宠幸腾孙氏。这就意味着,包拯要是再不生个孩子的话,他就绝后了!

包拯原配夫人不忍心包拯无后,就建议他纳个妾,这才有我在前面说的那一幕。

腾孙氏生下儿子后,取名包诞,崔氏答应养他。这时候,包拯还不知道包诞是他亲生儿子呢。

总结:包拯之所以要选个丫鬟延续香火,是无可奈何之事呀。

包诞生了4子3女,总算给包家的香火能绵延不绝。

那么,包拯的后人先今在哪里呢?他们都过得怎么样呢?

据说,世界船王包玉刚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肥东县有个叫包尊亮的,声称是包拯第34代嫡孙。


元哥说历史


记得民间野史有过传说,包拯一生也断错过一个案子,当时狗头铡砍下脑袋的时候,那人身子不倒。包拯对着他的尸体说,如果我断错了,生子代代为奴,生女世世为娼。结果真的断错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他孩子说成夭折,事实上都行为不端。这个纯属娱乐,道听途说


一生挚爱桃心菇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53667b521d573713725bcdbf2090224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