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避难,为何柴进对林冲和武松的态度截然不同?

蓝冰天雪




林冲虽然落难,但好歹是名满江湖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正儿八经吃皇粮的体制人,和柴进身份对等,脾性相投,二人有共同语言,柴进自然深情款待,礼遇有加。而武松当时初出茅庐,要出身没出身要名气没名气,本就寄人篱下还不知收敛个性,喝上点黄汤到处惹是生非,柴进肯定看不上眼,对他敷衍了事。

一个是江湖草莽,一个是贵族子弟,二人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本就不是一路人。说白了,柴进对武松的帮助,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武松感受不到真情实意的尊重。柴进的贵族身份注定他总是高高在上的端着,不可能放下身段和武松这样的无名之辈打成一片。



再者,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武松在柴进庄上白吃白住一年多了,当初的那种新鲜感和热情早已荡然无存,即使二人是铁杆死党,天天腻歪在一起也烦,更别提泛泛之交了。而林冲只是过路慕名拜访,并非在庄上常住,后来风雪山神庙犯下大案,柴进也不敢久留,好不容易来一两次,柴进对林冲的态度自然好过武松。



说实话,柴进对武松已是仁至义尽了,这么一个酒风恶劣逞凶斗殴的刺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点也不让人省心,还搞得庄客颇有微词,搁谁谁乐意?不妨把书中这段【武松】用【路人甲】替代,你就会明白柴进的苦衷了,相比彬彬有礼,人畜无害的林教头,换做你你会喜欢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施耐庵的剧情布局使然。柴进对林冲态度热情,是为了引出水浒好汉的大本营梁山,为不久之后举荐林冲雪夜上梁山做铺垫。如果柴进视林冲如同武松,他才懒得的管,怎么可能为一个朝廷通缉的要犯安排容身之所。而柴进对武松冷淡,则是为了突出宋江扶危济困的一贯作风,虽然只是一波常规操作,但和柴进一比高下立判,让身处低谷的武松深受感动,对宋江肝脑涂地。同时也用宋江这个哥哥,遥相呼应和激射武大郎这个哥哥,早早的为武十回攒气发波。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西岳顽石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柴进是个什么样的人。

《水浒传》“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这回书中,小旋风柴进正式登场亮相。当时,林冲从野猪林逃得性命,投大路往沧州进发。走到一家酒店,林冲打听到此地有一个大财主,名叫柴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尤其是流配来的犯人,不仅热情款待,还有金银馈赠。林冲来了兴趣,特地绕道到柴大官人庄上,拜见了柴进。

书中,施耐庵这样介绍这位远近闻名、仗义疏财的柴大官人:

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这首定场诗一开头就讲柴进生得“龙眉凤目”,俨然是帝王气象。很有趣的是,施耐庵在介绍柴进之前,专一花了一大段文字来描写柴进的狩猎马队。以马队的华丽壮观,来衬托柴进的不凡气度。这段衬托文字的最后两句写道:“好似晋王临紫塞,浑如汉武到长杨。”

施耐庵把柴进比作“晋王”,还比作汉武帝。历史上被封为晋王的有很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司马氏,隋朝的隋炀帝,北宋的赵光义等。这几个人中,最终都当上了皇帝,或者被后世追封为皇帝。而且,还以汉武帝来做比喻,先王后帝的顺序非常清楚。

施耐庵写书,故事中并不一定交代全部细节,那些定场诗、赞咏诗等等,都是为故事和人物服务的。柴进出场时这两首诗(有话本、元曲的风格),其实就是进一步交代柴进这个人。书中讲,柴进原本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人,因为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他家的皇位。为了表示自己的义气和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赵匡胤便给柴家颁发了誓书铁券,只要柴家后人不谋反,可以免除罪罚。因而,柴进的皇家气象是天然的。

但是,施耐庵还暗藏柴进包藏祸心,有恢复周家天下的图谋。这显然违背了当初赵匡胤与周家的约定,犯了杀头的戒律。为什么这么讲呢?

柴进资助梁山强盗王伦,这样做很没道理,不能用仗义疏财来解释或者开脱。王伦虽然是个不第秀才,也没闹出什么大动静,但毕竟是上山落草为寇了。柴进仗如此之义,明显是跟朝廷法度作对。再者,王伦也不是什么好鸟,柴进不分青红皂白的资助他,必然有自己的打算。这种打算无非就是想利用这支人马,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水浒传》通篇贯穿北宋神宗以来的党争,各级官府利用民变,乃至于勾结民变以应对朝廷军事上的搜刮,这是北宋晚期“盗贼”蜂拥,但都没有成大气候的原因。到了,招安民变势力成为自己的私家武装,对朝廷构成威胁。当时,最大的私家武装势力就是童贯所拥有的“胜捷军”。而在《水浒传》中,诸如祝家庄、曾头市(金国人掌控)之类的私家武装都与官府勾结,相互支援,相互为对方报仇。

而柴进却又是另外一类,因他身上流淌着皇家的血液,又是与当朝皇家有夺江山之仇。所以,柴进积蓄私家武装的目的,与童贯、祝家庄之类又有不同。

既然有谋反的野心,柴进招募的人必定是与官府有血海深仇之士,尤其是背负重大罪名的流配之人。《水浒传》中,重点写了四个人接受过柴进的收留。这三人是林冲、宋江、武松、李逵。

这四个人中,李逵当时已经是梁山盗寇,与朝廷作对的草莽。而另外三人当时尚未上梁山,是来柴进庄上避祸的。林冲先是慕名投奔,搂草打兔子弄几个盘缠。因火烧草料场杀了陆谦、富安、管营差拨而犯下死罪,无奈又跑到柴进庄上避难。

那么,在这三个人中,宋江有人命案在身,官府里已经容身不得。林冲更是走投无路,只能落草为寇,跟官府对着干了。这两人具备“死士”的条件,如果要造反,极其容易动员。武松则不一样,虽然也犯了人命,但是,消息并不确切,也未见官府海捕文书。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效死命以供驱驰。

但是,柴进是个有贼心无贼胆的人。此人上应天贵星,绰号小旋风。尽管他有“晋王”雄心,但却是个更依恋富贵的胆小之人,也只能闹起阵阵小小的旋风,吹皱沧州道上一池小小的春水。所以,他大量笼络朝廷罪犯,却不敢如祝家庄那样,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这一点,在他叔叔柴皇城那里可以得到佐证。

柴皇城受到殷天锡的欺压,被殴打致死,而柴家竟然无一人能够抵挡一阵。即便如晁盖那样养几个庄客,关键时候还能跟公孙胜对打一阵。晁盖从东溪村突围时,也是率领庄客发生喊杀将出来。而柴进的庄客大多是些帮闲,陪着他打猎消遣,没有一个称得上好汉的人物。扑天雕李应虽然守法,却还敢披挂上阵,手持点钢枪,背插五把飞刀,二十回内杀败祝彪。上下鬼脸儿杜兴,也是梁山上一条好汉。

可见,柴进有严重的帝王妄想症,并没有起兵造反夺回大周天下的雄心壮志。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书,得反着看。

武松不可靠,所以,不如林冲受待见。

同时,武松还时常耍酒疯,性气刚烈。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时刻都会给柴家带来灾难。这也是柴进只能做梦,不敢作为的表现所致。但是,配军草莽交得多了总有一天会出事。因为收留李逵,这黑厮不忿而打死殷天锡,终于彻底破灭了柴进的“晋王”梦想。

后来,武松得到消息说是被打的那个恶霸只是晕死,没了人命官司,武二郎便决定返乡看望哥哥。此时,柴进却极力挽留武松又住了十数日。这回,柴进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才有这般行为的。

小旋风柴进对待林冲和武松的不同态度,正是《水浒传》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状况。最终,连柴进也不能自保,上梁山做了强盗,与林冲、武松他们为伍了。而在梁山上,柴进并无作为,与林冲、武松的关系也是一般一般。当初那种门招天下客,特别是结交资助配军和盗贼的“义举”也显得多余了。

《征四寇》说柴进化名柯引做了方腊的驸马,总算还是圆了一把皇家梦。但是,罗贯中最终还是把柴大官人送归林下,回归了他的富贵乡。


绿野萍踪01


同样是避难,为何柴进对林冲和武松的态度截然不同?我认为主要是五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柴进出身金贵,高高在上,更喜欢亲近谦恭谨慎的林冲,而反感狂放粗野的武松;其二,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更识得待人礼数;其三,武松是混迹江湖的狂放后生,不懂待人礼数;其四,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声赫赫;其五,武松只是个混迹江湖的狂放后生,籍籍无名。

其一,柴进出身金贵,高高在上,更喜欢亲近谦恭谨慎的林冲,而反感狂放粗野的武松。

柴进不用像宋江那样通过读书去考取功名,也不用像林冲那样靠武艺博取前程,更不用像武松那样混迹江湖谋生。柴进世袭爵位,富贵逼人,出身金贵,高高在上。虽然柴进也仗义疏财,收留落魄江湖的各类好汉、逃犯,在江湖上有着响亮的名声,但他帮助人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林冲性格谦恭谨慎,和柴进自然更容易互生好感,柴进待林冲就当然更好了。而武松则是狂放粗野的后生,面对柴进的居高临下自然有点反感,柴进对狂放粗野的武松自然也没有好感,双方互相反感,柴进没撵走武松就算不错了,还怎么可能善待武松呢?

其二,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更识得待人礼数。

林冲此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俅帐下做事,虽然职位不高,但好歹是见过世面的公人出身,深知待人接物的礼数。林冲在柴进庄上处处显示出他谦卑谨慎的待人礼数:洪教头一出场,林冲听闻是柴进的教师,先就急急对洪教头躬身唱喏“林冲谨参”,如此谦恭,给足了柴进面子;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看着洪教头便拜了两拜;林冲还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洪教头,这洪教头一屁股就坐了下去,林冲便在洪教头肩下坐了;洪教头数次出言挑衅、揶揄林冲,林冲只是应道:“小人不敢”。柴进见林冲如此谦卑谨慎,心下已觉得一百二十个对不起林冲了。

其三,武松是混迹江湖的狂放后生,不懂待人礼数。

武松正是二十出头的狂放后生,嗜酒如命,酒后与人争执,打伤了人,自己以为犯了人命官司,故而逃到柴进庄上避难。武松是个狂放粗野、混迹江湖的后生,哪里懂得那么多待人礼数呢?性格粗野倒也罢了,偏偏还嗜酒如命,即便是投靠到柴进庄上也不知道收敛一些。刚开始来庄上,庄客们待武松本来也还好,但武松喝醉了酒,庄客们只要稍有不周到,武松就凶神恶煞的要打庄客们,这些庄客们都讨厌武松,也会去柴进面前说武松的诸多不好,柴进不和武松计较,没有赶跑武松,这已经算是够意思了,柴进可不想因为武松而影响他仗义疏财的美名。

其四,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声赫赫。

林冲毕竟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江湖上听到他的名声无不钦佩。柴进虽然出身高贵,过着优越的生活,但他的武艺的确很糟糕,要不然,何以洪教头这样三流本事的人也被他恭恭敬敬地尊为枪棒教师呢?所以,柴进对于林冲这样赫赫威名的人物自然是有些崇拜的。林冲到柴进庄上,恰好在门外相遇,互相通报之后,柴进听说眼前这位刺配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立马像粉丝见到自己心仪的偶像一般,粉丝对自己的偶像自然厚待有加。

那官人滚鞍下马,飞近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其五,武松只是个混迹江湖的狂放后生,籍籍无名。

武松在江湖上闯下了赫赫威名完全是有赖于景阳冈上那只老虎,这只老虎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成全了武松在江湖上的赫赫威名,从那以后,武松的自我介绍就变成了“打虎武松”。在此之前,他实在是籍籍无名,而且简直是个问题青年,嗜酒如命,动辄开打,打出事儿了撒腿就跑。柴进庄上大门常打开,开放迎接未来,所有在江湖上弄出点事情的人都闻名前来投靠,连洪教头都看不惯,觉得柴进收留了不少酒囊饭袋、混吃混喝之徒。武松虽然相貌堂堂,但他一来籍籍无名,二来行为粗野、举止无礼,柴进怎么可能对他有好的态度呢?


乔鞅


再说看法之前,还是要先看看柴进。柴进是整部书里典型的官二代。他不需要像宋江一样考取公明,也不用像林冲关胜靠着武艺吃饭,更不用说像王英等人吧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一天天刀尖上舔血。柴进本人是世袭爵位,从小可以说是娇生惯养。他之所以会一些拳脚武艺,并不是要靠武艺吃饭,而是爱好。知道了这一点前提,我们再来看林冲和武松。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自己是靠着哥哥武大靠着百家饭把自己养大的。他就没过过那种富贵日子,更不用说能有个一官半职,饿不死就不错了。在那个社会,只有会拳脚才能不吃亏。为了立足于社会,武松才可以逼自己学习功夫。这就导致了武松和柴进有着本质的区别。二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没有共同的爱好,也没有相同的世界观。所以在武松到了柴进那里时,柴进对武松的某些行为不是很同意,甚至反感。武松是一位狂野不拘一格的汉子,而柴进是那种衣食无忧的阔少爷,两人自然不和。但是碍于江湖情面以及名声,柴进没有赶走武松,只是让武松暂住于此罢了。

再来看看林冲。林冲和武松的出身就不一样了。林冲在落难之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就是朝廷中人,懂礼节,知礼数,自然一言一行都讨人喜欢。而林冲也有自己的真本事,自己打败了洪教头,不但没有骄傲的看不起,反而说了一声林冲谨参,这种恭敬的态度让柴进欣赏。再加上之前林冲在朝廷中,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怎么样和官人打交道的规则,柴进和他交流起来自然不会太费劲。林冲和柴进都过过富贵日子,两个人有共同语言,再加上林冲谨慎的性格让柴进喜欢,林冲本事还很高,接待林冲自然柴进也会落下一个更响亮的名声,有利于自己在江湖上混。自然柴进在对待林冲比对待武松要好的多。


日暮惜杨


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柴进在自己庄上对待武松和林冲态度截然不同,主要原因就是林冲的职位高,名气大,大都市太尉的直属下属,无论是职位,地域性,江湖上的名气,当时武松都远远不如。

禁军教头,和县衙都头,相差好几个级别,而且一个是在东京,一个是在边远地区。

古代江湖地位或者名气也是分情况的,有的人因为某个地域或者平台比较有名,会沾地域或者平台的光而出名。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某人的武功高强,江湖地位高,影响力大而使其所在的地域连带也出名。林冲的名气可能和禁军教头有一定的关系,还和他是周侗的徒弟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武松,完全是白手打天下一样,主要凭借喝醉酒后打死老虎而出名。

所以,柴进对待他们两人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雾湿枝头


寻常人待人接物尚且要分一个亲疏远近,何况八面玲珑、有所图谋的柴进柴大官人!

柴进家族源远流长,祖上曾是皇族,被宋朝皇帝赐予了丹书铁券,根深势大。到了柴进这一代,大肆结交三教九流,其目的不言而喻。

因此,柴进在结交江湖人士的过程中,肯定得分一下高低贵贱,不可能阿猫阿狗也随便接纳、引为坐上宾。

看看武松和林冲两人结识柴进的情景,不难看出其中奥妙。

武松刚到柴进庄子里避难时,还没有景阳冈打虎的霸名,也没有替兄报仇的威名,更没有血溅鸳鸯楼的凶名,是自以为伤了人命而被迫逃亡的平头老百姓。

对于收纳四方豪杰的柴进而言,此时的武松仅仅比一般的阿猫阿狗强一些,不受重视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林冲和武松不同。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噱头早就是江湖中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林冲武艺高强总所周知,又有朝廷吏员的工作经历;林冲因为朝廷而家破人亡,又杀死了朝廷官员,与朝廷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林冲的这三条现状,完美的契合了柴进收纳江湖豪杰的标准,因而受到柴进的礼贤下士、主动推荐、亲自护送。

我是阿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留言必回,感谢支持。


云天明的视角


小说《水浒传》当中有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和水泊梁山的其他好汉不同,他不是草根,也不是江湖人士,更不是朝廷官员,这位也被称作好汉的人物,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贵族”,不但家大业大,还手握“免死金牌”,这位特殊的好汉就是人称小旋风柴进。

书中安表,柴进是前朝后周柴世宗的后裔,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待遇和特权,应该说是一位“锦衣玉食”的富豪。这样的人最终被逼上梁山,也就真的说明这个朝廷已经是极度的黑暗和腐朽了。

小旋风柴进有一个爱好(注意,是爱好)——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如有流配来的犯人,投到庄上,柴进都会资助他。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打给客栈酒店招呼:有路过的流配犯人都介绍到我这里来!

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受到柴进的资助和款待和收留的还真不少,最早期的王伦一伙都受到过柴进的资助,在王伦时期,柴进几乎就是水泊梁山的“金主”,个个都要给柴进几分面子。

水泊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宋江是柴进府上的座上宾,柴进对宋江敬仰有加毕恭毕敬。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都曾受到武松的款待资助和收留。

但是,很多人在小说当中看到的似乎是柴进对同样是投奔的林冲和武松的待遇和态度差异很大(还没有到截然不同的程度),这是为什么。

其实,柴进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就决定了他和同样是“仗义疏财”的宋江的江湖名声的本质差异,柴进的仗义疏财,是居高临下的并且是“势利的”。这样的心态,导致了柴进花钱比宋江多,自助的范围也比宋江广,但是却比宋江的江湖地位差很多。

有了这样的背景,就会理解林冲和武松在柴进的庄园里的待遇为什么会后明显的差距。

柴进区别对待林冲和武松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在投奔柴进的时候,林冲的社会地位(曾经的)和江湖地位,都要武松高很多。

林冲投奔柴进,是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在城外酒馆吃饭的时候,听到店小二的广告宣传才临时起意,到柴进庄园“打秋风”去的。林冲见到柴进报上自己“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柴进就立刻下马笑脸相迎,并且马上将例行的资助标准提高了几个档次,说明柴进的资助,看人下菜碟是惯例。林冲的名头在流配的犯人里面已经很高了。

而武松投奔柴进的时候,只是一个在家乡闯了祸的“青皮小混混”,自以为杀了人的武松投奔柴进是完全为了避祸。那个时候的武松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江湖名声,上山打虎和阳谷县都头的江湖名气和社会地位都是离开柴进庄园之后的事。

第二,林冲投奔柴进,属于“拜访形式”的“讨赏”,这种情况最多是“小住”,短时期的接触,比较好相处,加上因为洪教头的“欺人太甚”,林冲通过比武干净利落的教训了洪教头,展示了自己的武功本领,这让柴进很是佩服,柴进开始有意结交林冲,所以林冲到了沧州牢城之后,柴进依然时常资助林冲,甚至在林冲杀了陆虞候之后介绍林冲投奔水泊梁山。

武松和林冲不同,他是走投无路慕名投奔柴进求的柴进收留的“江湖流浪汉”。他不像林冲只是路过拜访讨个尚浅,他是常住柴进庄园,柴进不可能几百天如一日把武松当做上宾对待,加上武松也没什么机会展现自己的本事,必然不会得到柴进的重视,能够长期收留就已经不错了。在这一点上,其实武松应该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混吃混喝无所事事还想得到重视是不现实的。

第三,武松和林冲的素质和性格不同。

林冲尽管是禁军教头,并且武艺高强,但是他却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他身上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在柴进面前毕恭毕敬,言语得体,彬彬有礼,很招人喜欢。

武松总体上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个很高傲的人,他在柴进庄园时间长了就会生事,尤其是感到自己被怠慢没了面子的时候,就开始了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的无赖模式,这样的素质和性格肯定不招人待见,柴进不待见他,柴进庄园的庄客们更不待见他,于是武松在柴进的庄园里就被孤立起来了,所以在宋江遇到武松的时候,他在柴进庄园的状况已经是比较尴尬和窘迫了——得了疟疾也没人管,自己生个谈火盆在廊下烤火,身上的衣服也已经褴褛的不太想样子了。

通过这几个不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林柴进对冲和武松态度上的巨大差异既有柴进本身胸怀和格局不高的原因,也有林冲和武松两个人的社会地位,个人素质和自身性格的原因。


步武堂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只因太尉高俅之子,看上了林冲妻子,林冲结义兄弟陆隒,在太尉府任虞候,于高俅设计,与林冲比宝刀,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白虎堂是商议国家大事的会,不准带兵器进入,林冲带刀入白虎堂被叛充军,柴进接到林冲老丈人王教头信后,百般照看林冲。是尽地主之宜,也是同情林冲不幸的灾难。武松在柴进家中,也是杀人后来到苍州橫海郡柴进家中,天天喝酒,酒后打人,骂人,家丁告知柴大官人,柴进冷落了武松,武松要走,柴进不留,武松除景阳岗打虎外,别无功劳,因为施恩快活林酒店,打蒋门神,夺酒店,得罪官府,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罪,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后,发配孟州充军,孟州官营是施恩父亲,蒋门神是张团练亲属,孟州官营不敢得罪蒋门神,而武松一个配军敢打蒋门神,夺快活林,谋利益是施恩,受罪的是武松。当武松杀人后无处可逃,张青,孙二娘将武松扮演成行者,上了二龙山,于鲁智深,杨志占山为王。





286草民


一,身份不同。武松是江湖野汉,没什么名气;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自然要区别对待。

二,性格不同。武松动不动就摔盘子砸碗,动手打人,丝毫不给柴进面子;林冲为了顾全柴进面子,和洪教头比武根本不敢用全力。

三,对象不同。武松打了柴进许多庄客;林冲见了柴进一味谦让。打狗还得看主人,其中道理……呵呵。

四,柴进本身。柴进虽然招揽各地惹是生非的豪强混混,罪犯流氓,看似挥金如土,大度潇洒,但实际上他总是摆脱不了自己的优渥感。从他的言谈行事各方面就能看出来,时不时提自己家的丹书铁券,经常豪言无论什么罪犯到了他的庄上都等于免死。他为啥总是这样招摇?说白了还不是想博眼球,让来他庄上的逃犯什么的感恩涕零,再猛夸他几句让他过过瘾?可惜这武二还真二,不但不夸他,还总给他添堵。再反观林冲,哈巴狗似的猛摇尾巴,这让柴进无比受用,存在感十足。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都对自己摇尾乞怜,柴进好膨胀哦!

当今社会也是如此,敢于说实话的永远比不上会拍马屁的。

各位看看就行,千万别自行对号入座。郑重声明:如有对号入座弄扎心的,本人概不负责。


禁街虎1


柴进对林冲、对宋江的好远超对武松的好,是有原因的:(1)柴进的曾祖父柴荣曾“禅让”皇位给赵家,柴进内心一直想完成复辟大业,苦于拢络不到帮他打江山的团队;(2)武松投奔柴进门下时是个25岁的通辑犯,现代流行词叫小屌丝、小混混,柴进内心认为对自己复辟皇帝大业没什么屌用,而禁军教头的林冲,相当于现代军校老师,桃李满天下,潜力股。再看看宋江,虽说只是小小郓城县政府办主任,却有忠孝义楷模和及时雨标签,其潜在号召力的无形资产远大于林冲,哪天“大宋气数已尽”的时机成熟时,宋江对柴某夺回皇位的贡献值更大。因此,柴进对有名望者、有明显潜力者都想拢络并纳为己用,而当时,打虎之前完全小屌丝版的武松完全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也就不入柴大官人的眼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