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名吉林援疆幹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區建設


159名吉林援疆幹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區建設

新疆頭條訊(文/圖 記者 曲媛媛)今年是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幹部在阿勒泰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在阿勒泰地區的水利樞紐現場、醫院門診室內、三尺講臺前……有159個人,他們以工程師、醫生、老師等不同的職業身份出現在不同的崗位上。同時,他們又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吉林省援疆幹部。

從阿勒泰市到布爾津縣,從哈巴河縣到吉木乃縣……阿勒泰的城市建設、旅遊發展、民生經濟等不同的領域中,都少不了吉林援疆幹部的身影。

參與有成就感的工程,怎麼會辛苦

記者在數次採訪中,走進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幹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有人感慨“你們太辛苦了”,援疆幹部們的回答很一致:“來阿勒泰工作,怎麼會辛苦”?

今年60歲的王義新,2014年初來到阿勒泰。他說,那是因為“激情”;2017年春天,他又來到阿勒泰,他說,這是因為緣份。

王義新小時候在一本小人書中看到阿勒泰這個地名,慢慢地他知道了阿勒泰有秀美的可可托海,神秘的喀納斯。2011年,王義新得知吉林省要向新疆阿勒泰地區外派水利工作人員,他馬上報了名。2014年年初,王義新從吉林省老龍口水庫建設管理局總工程師,轉變為阿勒泰地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在青河縣的拜興水庫,王義新帶領設計院的技術人員解決了引水洞鋼閘門替換和基礎防滲處理問題;在哈巴河縣的加那尕什水庫,他提出了優化道路選線方案;在阿勒泰市的烏拉斯特水庫,他提出和解決了石料場爆破試驗,碾壓試驗技術方案……

2016年王義新離開了阿勒泰。回去沒多久,王義新聽說新疆薩爾託海水利樞紐工程要開始建設了。阿勒泰當地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想邀請王義新再度來到這裡。“來,當然要來!”就這樣,王義新從吉林省第二批援疆幹部,過渡成了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幹部。

工程前期籌備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渴了,就來一碗清涼的河水,困了,就睡在悶熱的彩鋼板工棚裡。有人說:“真是找苦吃。”他說:“這個工程一完工,下游幾十萬居民都能從中受益。能在阿勒泰參與這樣有成就感的工程,怎麼會覺得辛苦?”

​159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幹部,每一個人的背後,都繫著兩根“繩子”:一根系在阿爾泰山脈援疆建設的日子裡,一根系在千里之外的遙遙牽掛中。可更多時候,他們選擇了前者。

159名吉林援疆幹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區建設

援疆工作為阿勒泰地區帶來多層面變化

159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幹部,和阿勒泰地區幹部群眾一起,使阿勒泰地區的居民感受到不同層面的變化。

在規劃發展方面,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研究提出“冰雪強邊、冰雪興業、冰雪富民”援疆思路。同時,針對阿勒泰市是“中國雪都”、“人類滑雪起源地”的資源優勢,委託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等有關方面專家編制阿勒泰冰雪大區規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聯合申報打造“中國冰雪產業(長白山+阿爾泰山)合作示範區”戰略構想。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至2019年雪季裡,阿勒泰地區如織的遊客量就是對這一思路最好的佐證。

在民生建設方面,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將80%以上的援疆資金用於民生建設和脫貧攻堅,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其中,試點打造的阿勒泰市斯德克片區“北疆最美雪村”已初具規模,上一雪季戶均增收數千元。

在教育領域中,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投入援疆資金1.26億元,實施56個教育援疆項目,支持地區職業教育園區和阿勒泰市三中、吉木乃縣高中等“吉林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此過程中,所搭建的“數字惠遠”教育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兩地教育資源遠程銜接、共用共享。此外,“高校援疆聯盟”、“院士專家金山行”等方式,更是為阿勒泰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159名吉林援疆幹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區建設

在旅遊興疆領域中,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安排專項援疆資金用於航線補貼,協助地區開闢10條新航線,構築“幹線飛全國、支線飛全疆、低空飛景區”的旅遊航線網絡。面向全國主要遊客市場開通“吉林援疆旅遊專列”,組織7趟專列近7000名遊客暢遊阿勒泰;依託旅遊專列開展手機攝影大賽,點擊量超過50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阿勒泰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有信任,勿相負。阿勒泰地委評價吉林省第三批對口援疆幹部的工作時,由衷表示:“真情實意、真抓實幹、真金白銀。”

截至目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工作幹部人才共有87人次受到縣級以上黨委、政府表彰獎勵,其中3人榮獲“開發建設新疆獎章”、1人被自治區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