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深海区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王森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特朗普上台以来,在贸易谈判以及朝核、伊核等问题上屡屡采取“极限施压”,并自称取得了成果。如今,这招又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压向中国。“极限施压”真那么百试百灵吗?它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之后,陆续重启了一系列对伊制裁。

今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认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为恐怖组织,悬赏收集有关伊朗地下金融渠道的情报信息,接着又决定不再给予任何国家和地区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

近期,围绕伊核问题的缠斗亦令人目眩,5月4日开始,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开始实施新的制裁,包括:禁止向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支持;禁止伊朗将重水运往国外;禁止伊朗进行进一步铀浓缩活动,同时大张旗鼓地将“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和一支轰炸机特遣部队派往中东地球。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威慑伊朗,也让特朗普上台以来惯用的“极限施压”再次走入世人眼前。

不服就压到你服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极限施压”最早出现于特朗普的对朝政策上。2017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彻底放弃了奥巴马时期的对朝“战略忍耐”,而采用“极限施压”。

据美国媒体报道,“极限施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步是运用外交、军事、经济等全部手段给朝鲜施加压力,要求其放弃核导项目,据统计,特朗普上任后18个月已推出156项对朝制裁,超过奥巴马8年的总和;第二步是如果朝鲜接受以弃核为目标的谈判,美国将直接与其展开对话,但是在实际对话过程中美国又继续施压挑战对方的底线和临界点。

从最初的对朝“极限施压”开始,特朗普逐渐将这一政策应用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事务上,有学者总结:“极限施压”结合了特朗普的商战思想和美国军事思维,更偏重零和博弈,信奉狭路相逢勇者胜,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原则,是一项特朗普政府针对美国对手国家、追求美国单方面达成目标的逼迫策略。

谁不服就压谁


除了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之外,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可以说祸及全球: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首先,是在对华关系上,整个美国战略界目前已经大体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把中国作为对手,敌意很重,中国终究是要面对这一“极限施压”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对华施压正是特朗普这一策略的体现。

先是3月16日签署《台湾旅行法》,紧接着3月22日又签署备忘录,宣布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

其后,双方虽两次达成“停战”协议,但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不断抬高压价,并于7月发动“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包括华为孟晚舟事件在内,一系列事件都是这一“极限施压”的重要内容。刚过去的五一,就在中美双方艰苦谈判稳步推进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发推特威胁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仍然是这一套路的体现。

除3月《台湾旅行法》外,特朗普政府还通过《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大打台湾牌,就在今年5月7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了所谓《2019年台湾保证法案》敦促台湾提升其防卫预算,并认为美方对台军售应常态化;通过《西藏旅行对等法》和《全球马格尼茨基法案》,大打西藏牌和新疆牌,美中经济暨安全检讨委员会还呼吁检讨1992年通过的《美国─香港政策法》。

可以说,美国一连串有关台湾、西藏、新疆与香港议题的倡议配合贸易战,屡次触碰双方关系“红线”。特朗普也算使足了力量要斗一斗中国,这充分体现了“极限施压”所动用手段的全面性。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其次,对于自己盟友和伙伴,特朗普该薅羊毛照样薅羊毛,该下手也绝不手软。

先是逼迫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在去年9月重签自贸协定。接着今年2月18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美国自2018年5月根据“232条款”针对外国对美出口汽车进行的调查已形成报告并递交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将在90天内根据报告内容作出是否对外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征收特殊关税的决定。事实上,2018年3月美国对外国钢铝产品征收关税用的就是这一招。

此消息一经曝出便在欧盟、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国及全球汽车贸易大国掀起强烈反响,三方均表示对美国下一步可能的关税措施表示关切,以及对全球贸易体制、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影响表达了担忧。特别是欧盟,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关税措施一旦落地,将给予2018年以来不断下行的欧洲经济沉重一击。

而日本为了在和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不被薅羊毛薅的太狠,连F-35摔了都不敢表达不满,还要坚持继续推动采购方案,也是有苦难言。据《华尔街日报》一名记者写道,他曾接到特朗普总统的一个电话,特朗普在电话中“描述了他与日本领导层的良好关系,但随后又补充说,‘当然,我一告诉他们要付多少钱,这种关系就会结束。’”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最后,特朗普团队的“极限施压”不光针对全世界,也针对国内斗争。

从2018年底到今年年初的特朗普与民主党围绕美墨边境隔离墙的斗争,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获胜之后双方的第一回合较量。在这一回中,双方以联邦政府和80万政府雇员为人质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双方在意的根本不是区区50亿美元修墙费,而是不争馒头争口气,特朗普和佩罗西这两个狠人一起上演了“极限施压”PK,着实僵持了许久,打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记录。

这个世界能压服吗?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到底是王炸还是炸胡?


特朗普是一个非常没有耐心的人,同时他又很懂得走基层选民路线的方法,上任以来兑现竞选承诺的数量是非常高的,包括他对内或对外采用的“极限施压”的方法,也都是为了兑现自己的竞选诺言,事实上也是为了2020选战凝聚人望。但是特朗普的“

极限施压”能够起作用吗?

客观讲,通过这一招,特朗普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效果,例如,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议和美韩自贸协议,达成在特朗普看来更符合美国利益的新条约。但是“极限施压”策略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含了外交、安全政策的方方面面,也包含了一些除非让对手实现政权更迭、否则根本无法达成的目标。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阿里安·塔巴塔拜给一个成功的“极限施压”策略列举了几项条件:“第一,清晰且可实现的目标;第二,向对手传递清晰的信号,或是展现自身通过对话实现目标的能力,同时也要向对手明确自己的红线所在;第三,平衡奖惩。第四,施压策略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奏效;换句话说,勿求速胜。”

总体来看,想要通过“极限施压”一劳永逸的达成目的十分艰难:

比如说,在半岛问题上,虽然特朗普成功的进行了两次“特金会”,但是会场突然变卦、临时加价的老伎俩使得本来有望取得的历史突破被再次延迟;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对伊朗升级制裁招致各方反对,且伊朗应对之策多多,此次制裁的前景可想而知,就在5月8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声明指出,德黑兰将停止履行伊核协议中部分条款的义务,这一天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正好一年。

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美国现在也越来越感觉到有这个需要完成谈判,因为美国经济正在变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美贸易战将使美国蒙受双重损失”。特朗普有句名言:贸易战“容易打赢”,现在看来,贸易战所产生的反噬性效果对美国来说也吃不消。201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升至6210亿美元,为10年来最高纪录。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更加严重,已经高达近9000亿美元。而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了436亿,一共达到4192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近一半。除非美国把汇率逆天操作彻底改了,否则靠贸易战扭转美国经济,得不偿失。

更何况,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认清了特朗普“残忍的战略家和精明的战术家”的本质,看多了特朗普反复无常、任性妄为的行为之后,还会对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战略信誉抱有多大的信心呢?毕竟,连打个响指消灭宇宙一半居民的灭霸和率领异鬼、亡灵军团的夜王都分分钟挂了,想要依靠“极限施压”来使得美国再次伟大,恐怕不那么容易。

责 编 杜雨敖

实习生 陈志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