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那些“挎篮子吃包子”的岁月

永清有句方言,习惯于把馒头叫“包子”,管随礼叫“吃包子”,如果周围有人问你:“明天你去吃包子吗?”,意思就是明天你去随礼(或叫随份子、喝喜酒或是吊唁)吗?

永清那些“挎篮子吃包子”的岁月



我小时候,如果亲戚家有喜事或是白事,老妈就会提前把白面和好了,等面发好后蒸一大锅馒头,稍微晾凉了就装在一个篮子里,上面再盖上一块头巾,去“吃包子”时妈就叫上我,妈挎着篮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颠儿颠儿的跑。

去“吃包子”的“包子”个数是有讲究的,一般喜事儿都是双数,十六、十八或是二十二,馒头顶上点一红点儿,白事时候是二十个,不点红点儿,所以,我一直忌讳二十这个数,平时做饭包饺子或是蒸包子,绝对避开此数。

那时去“吃包子”,如果是喜事,回来时篮子不能空回来,主家要给返压回四个或是六个馒头,白事就是空篮而归了。

大人都喜欢带着孩子,小孩子也愿意跟着,一是出去比较新鲜(那时根本无旅游一说),再就是亲朋之间大人、孩子也都有个交流、增进感情,平时大家都忙,有个事儿了,凑在一起热闹热闹。

我那时喜欢跟着去“吃包子”,也不排除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去解个馋,遇上条件好一点的,会吃顿“豆腐席”,就是一整桌菜都是用的豆腐,白豆腐、炸豆腐丸子、炸豆腐泡子、炸豆腐条儿等等,当然,也有失望的时候,遇上条件差一些的,会给一顿小米干饭加熬白菜汤,或是大米、小米混在一起,叫二米饭,赶上吃小米饭的“包子”就有些不爽了。

我早就不把馒头叫包子了,这里有个插曲,我刚考学离开家时,在学校食堂买饭,我说:“我买俩包子”,大师傅说今天没包子,我瞪着笼屉里一大堆馒头嚷:“那儿不是有那么多吗?”,师傅说那是馒头不是包子,我尴尬道:“那我买俩馒头吧”,从那以后,我就把馒头只叫馒头了。


永清那些“挎篮子吃包子”的岁月



现在,老家的人还是把馒头叫包子,但是再也见不到挎篮子“吃包子”的人影了,现在吃的“包子”,也多是从馒头房买来的馒头,想想,还是那时候大铁锅蒸的“包子”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